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马长寿文集
QQ咨询:
有路璐璐:

马长寿文集

  • 作者:马长寿 周伟洲
  •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9508345
  • 出版日期:2019年08月01日
  • 页数:500
  • 定价:¥180.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马长寿文集》是我国**民族学家、历史学家马长寿先生的自选集,也是系统反映其学术思想的代表作。本选集在运用多种学科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丰富史料,对我国古代北狄、匈奴、乌桓、鲜卑、突厥及西南等少数民族的起源、沿革、制度、生活、文化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其丰富了民族学研究的现有成果,是我国少数民族史研究的典范之作。
    《马长寿文集》是了解和研究我国古代一些主要少数民族的必读指南。
    文章节选
    《马长寿文集》:
    前期的蒙古草原的军事组织既经瓦解,后期的东部鲜卑遂转向右北平、辽西、辽东诸郡发展。这一地区,如前所述,初为乌桓与汉族的错居杂处之区,到东汉末年乌桓内徙,段氏、宇文、慕容三部鲜卑遂定居其地。西晋时慕容鲜卑的邑落公社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这种社会形态的过渡主要依靠中原汉族农民的辛勤劳动,移民的生产力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
    东部鲜卑在五胡十六国中的特点就是分布很广,迁徙的路线比较长。晋代的州郡,平州的昌黎、辽东国,幽州的燕国、北平、上谷、代郡、辽西,并州的上党、太原,雍州的京兆郡,司州的河南、弘农、平阳、河东、广平、魏郡,冀州的赵国、中山、常山,青州的齐国、济南、东莱,凡六州二十余郡国皆有鲜卑人散居其间,少数鲜卑的官吏戍兵的所在州郡尚不在内。①十六国时各族的迁徙都很频繁,迁徙路线也很遥远,然以大量的集体迁徙言,鲜卑的迁徙*为复杂,而其迁徙路线亦*为遥远。初时慕容儁率领大量的鲜卑从昌黎、辽东南下,在中山、常山、魏郡等地建立前燕。前燕灭亡,苻坚移鲜卑**、官吏、平民四万多户于关中长安。苻坚南征失败,慕容���在长安起兵,关中及关东的鲜卑人纷纷响应,建立西燕。后来,慕容永等率领鲜卑人四十多万东渡黄河,经闻喜至长子建都,大量鲜卑人遂迁至并州的太行山内。后燕慕容垂灭西燕,该地区的鲜卑人又回至中山。北魏攻下后燕的常山、中山和邺,鲜卑人分为三支:一支南下东出青州的广固(今山东益都县),建立南燕;一支返东北和龙(今辽宁朝阳县),后为北燕;一支被北魏掳往平城(今山西大同市)。后来北魏灭北燕,一部分鲜卑徙往平城,又有一部分徙往幽州的若干郡县之内。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东部鲜卑从349年南下起,至432年北魏移东北六州民三万家于幽州止,前后八十多年之内,鲜卑人集体地走遍了半个中国的大部分地区。这种情况正是促使东部鲜卑加速汉化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拓跋鲜卑和东部鲜卑*初的起源可能相同,但越到后来,分别越大,主要即由于拓跋鲜卑是由鲜卑与匈奴融合而成的。关于此点下面还要详细叙述,在此不赘。我只在这里提出部落融合是拓跋鲜卑的特点之一。拓跋鲜卑的又一个特点就是部落联盟时期特别长,所谓“鲜卑八国”对于北魏的政治体制影响很大。世界上人们的共同体并不是都经过部落联盟,然后转变为**的。又如美洲的印第安人和澳洲的土著,虽然都经过部落联盟,但其组织形式都很原始、很简单,跟拓跋鲜卑比较起来真是小巫见大巫,不可同日而语了。所以从民族史的观点看,拓跋鲜卑的部落联盟史是具有世界意义的。自匈奴、东胡以来,部落联盟可以分为初级的和**的两种方式。由几个部落发展为部落联盟,这是一种比较原始的初级的方式,美洲和澳洲土著的部落联盟即属于此类。这种部落联盟的特点是组成部落联盟的各个部落皆属于同一语族。由几个部落集合而为部落集团,再由许多部落集团组合而为部落联盟,有的时候由若干小的部落联盟组合而为更大的部落军事大联盟,其形式接近于**。这是一种比较**的部落联盟。例如匈奴和东胡的部落联盟、以檀石槐为首的部落军事大联盟以及拓跋部的部落联盟皆属于此类。这种部落联盟的特点是组成部落联盟的各个部落或部落集团不属于同一语族(但属于同一语系)。初级形式和**形式的区别是由诸部落的物质条件以及外部**对于这些部落集团所施行的政治经济压力所决定的。
    拓跋部的始祖原居草原的东北角大鲜卑山之时,史称“统国三十六,大姓九十九”,这应是一种部落集团或者初级的部落联盟的景象。后来迁徙到草原西部,成立了以第二推寅(献帝邻)为首的部落联盟,加入檀石槐的鲜卑部落军事大联盟。这一军事大联盟崩溃以后,南迁到“匈奴故地”和定襄郡的盛乐。此时拓跋部的社会政治组织,据《魏书·官氏志》的记载,是以八部大人为**的**部落联盟,其中包括拓跋鲜卑、匈奴、丁零、柔然、徒何鲜卑、乌桓以及其他各种不同的部落或部族成分。关于此点,留待第四章详细论述,在此不赘。八部大人的制度支配北魏的政治体制很久,一直到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495年)制定姓族以后,拓跋部的八部大人制的残余势力才告全部消灭。
    ……
    目录
    北狄与匈奴
    简短前言
    **章 北狄部落和部落联盟
    一、北狄的意义、分布及其种类
    二、赤狄、白狄、众狄的部落联盟及其与华夏诸国的关系
    三、北狄的文化和社会结构
    第二章 匈奴国及其与汉朝的关系
    一、匈奴极盛时期,奴隶主政权的建立
    二、匈奴衰亡时期与汉朝的争夺战争
    三、南匈奴降汉,北匈奴政权在奴隶和奴役部落的反压迫、反剥削斗争中趋于总崩溃过程
    第三章 匈奴的人种、语言、文化和社会经济
    一、匈奴是蒙古利亚种
    二、匈奴的语系问题
    三、匈奴的政治组织和社会组织
    四、匈奴的文化和经济
    第四章 匈奴人入居中国内地作为国内少数部族以后的前期活动
    一、匈奴人入居缘边八郡和汉、魏统治**对于他们的分化政策
    二、匈奴牧民变为汉族封建主的农奴和奴隶
    三、晋代初年入塞北狄十九种的初步分析
    四、五胡十六国时与匈奴有关的几个民族运动类型
    第五章 匈奴后期活动和稽胡
    一、4、5世纪并、雍等州匈奴等族杂居错居情况和他们的联合起兵起义
    二、北朝对稽胡的政策和稽胡的反压迫斗争
    三、隋唐时期的稽胡渐次与汉族融合

    乌桓与鲜卑
    **章 总叙
    一、乌桓、鲜卑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及其特点和作用
    二、乌桓、鲜卑的起源以及他们和中原汉族的交错移动
    三、北魏的移民代都和山东、河西、南朝的文物制度对于北朝的影响
    四、拓跋鲜卑的两次南迁及其汉化
    第二章 乌桓
    一、乌桓的邑落公社
    二、乌桓与匈奴、鲜卑以及汉朝的关系
    三、乌桓的分散和融合
    第三章 东部鲜卑
    (甲)前期的东部鲜卑
    一、东部鲜卑的起源和邑落公社
    二、檀石槐军事大联盟的建立
    三、轲比能的复兴
    四、促进鲜卑部落军事联盟实现的若干因素
    (乙)后期的东部鲜卑
    一、慕容部、段部、宇文部的源流、迁徙和融合
    二、慕容鲜卑在黄河流域建立政权的经过
    三、诸燕衰亡的原因
    第四章 拓跋鲜卑
    一、拓跋鲜卑的起源和迁徙
    二、拓跋部和以拓跋部为**的部落联盟之形成
    三、计口授田、分土定居和宗主督护制
    四、从部落联盟过渡到**的过程
    五、北魏初期在畜牧和农耕业上所体现的生产关系

    突厥人和突厥汗国
    拓片说明·关于阙特勤碑的来历及其发现、研究经过
    **章 突厥人的起源和突厥锻工部落的起义
    第二章 突厥汗国的形成和分裂
    第三章 东西突厥的分立和衰亡
    第四章 薛延陀汗国的始末和突厥人的南迁
    第五章 突厥汗国的复兴
    第六章 突厥人和突厥汗国的社会制度

    南诏国内的部族组成和奴隶制度
    一 前言
    二 昆明、六诏、六诏的统一
    (一)昆明国的性质、疆域和部落组成
    (二)六诏的名称、所在地和几个“乌蛮”首领在“白蛮”地区建诏的经过
    (三)蒙舍诏的统一五诏
    三 南诏国内主要部族的名类问题
    (一)六诏的乌蛮和白蛮
    (二)东爨乌蛮、西爨白蛮,嵩州乌、白蛮
    (三)饰齿、雕题、茫部诸族部落
    四 南诏国的社会经济制度
    (一)主要的生产和主要的所有制
    (二)奴隶制决定并影响其他各种生产关系
    (三)从郭仲翔之被虏为奴到南诏国许多掠夺奴隶的战役
    附录:唐代云南白蛮语和东爨乌蛮语的调查
    附录:马长寿主要论著目录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