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撼动世界史的植物:一部从植物视角讲述的人类文明发展史
QQ咨询:
有路璐璐:

撼动世界史的植物:一部从植物视角讲述的人类文明发展史

  • 作者:稻垣荣洋 吴秀珍 宋刚
  • 出版社:接力出版社
  • ISBN:9787544860888
  • 出版日期:2019年10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5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撼动世界史的植物》不仅是一本关于植物的书,更是一本关于人类文明、世界历史的书。回顾世界发展史,从古至今,人类很多次都是为了利益而发起战争,利益的背后其实也是为了解决温饱或者追求富裕生活而已。在作者的笔下,一颗小小的稻米就是人类文明的起源。书中讲述了人类对植物的种植和依赖以及植物反过来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对青少年的思维有很好的启发和引导。
    文章节选
    小麦 文明从一粒种子诞生
    有**,我们的祖先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发现。 由于发现了产生基因突变的一粒小麦,人类结束了狩猎生活,开始了农耕。
    远古时期的地球气候温暖,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较高,这种环境非常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因此,体形越大的植物,光合作用就越强烈——为了支撑其巨大的身体,必须生出结实的枝干。 而植食性恐龙为了吃到高大的植物,也逐渐进化,拥有了长长的脖子。但是,在恐龙时代宣告结束的白垩纪,情况发生了变化。此前原本一体的大陆分裂成几大板块,开始漂移。大陆裂开的地方变成了较浅的内海和湿地,大陆与大陆碰撞的地方则隆起形成了山脉。地壳变动形成了复杂的地形,同时又因为地形变化,气候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于是,地球的环境从稳定期进入了变动期。���了应对这种变化,草的形态发生了巨变。在急剧变化的时代,下一秒将会发生什么,是完全未知的。在这种环境中,植物根本没有慢慢长大的时间,因此,体形较小的草类迎来了繁盛期。 三角龙是生活于白垩纪时期的一种代表性恐龙。一直以来,植食性恐龙大多长着长长的脖子,以高大树木的叶子为食。然而,三角龙的脖子却非常短,腿也不长,而且,三角龙的头是向下生长的,就像吃草的黄牛或犀牛。也就是说,三角龙的进食对象不是树上的叶子,而是地面上的矮小草类。这也间接说明,一些植物在白垩纪时期发生了由树向草的进化。
    人类出现 有观点认为,人类是在草原上出现的。 但是,人类不能像植食性动物那样食用叶片坚硬、营养价值低的禾本科植物。虽然人类会使用火,但禾本科植物的叶子太硬了,就算是用水煮、用火烧也无济于事。既然如此,种子是不是可以吃呢? 现在,我们人类的粮食包括小麦、水稻、玉米等谷物,这些都是禾本科植物的种子。只是,将禾本科植物的种子变为粮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为野生植物的种子一旦成熟,就会撒得遍地都是。植物的种子太小了,要把小小的种子一粒一粒拾起来还真不容易。 种子掉落的性质叫作“脱粒性”。对以自身的力量播撒种子的野生植物来说,脱粒性是极其重要的性质。如果种子成熟后不掉落到地面,恐怕自然界中的植物早就断子绝孙了。所以,“种子不掉落”这一性质对植物来说是致命的缺陷。 然而进化过程中总会有意外发生。在极小的概率下,一些种子发生基因突变而不掉落,这种性质叫“非脱粒性”。在远古时代的某**,我们祖先中的某个人偶然间发现了这种极其**的植株,于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发现便诞生了。 人类的文明就始于“一粒小麦”。 我们的祖先将发现的这些完好地待在麦秆上的小麦种子小心地收集起来,在尝试了无数种方法后,终于发现把小麦种子碾成粉末便能当作粮食食用了。又是在无意间,人们发现在“非脱粒性”小麦种子掉落的地方,第二年又长出了新的麦芽。我们的祖先意识到,这些种子不仅能作为粮食,种到土地里还能长出新的植株。如果把种子取下来培育的话,或许可以增加这种麦子的数量,这样就可以确保稳定的粮食供应了。 这,就是农业的起源。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