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安般守意经
QQ咨询:
有路璐璐:

安般守意经

  • 作者:杜继文
  •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 ISBN:9787506085458
  • 出版日期:2019年10月01日
  • 页数:256
  • 定价:¥49.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506085458
    • 作者
    • 页数
      256
    • 出版时间
      2019年10月01日
    • 定价
      ¥49.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佛说大安般守意经》分上、下两卷。原本出自中华书局编辑出版的《中华大藏经》第三十八卷。其上卷,是影印的《金藏》广胜寺本,下卷是影印的《高丽藏》。都同时附有校勘记。《安般守意经》的价值,在于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佛教的发展轨迹。就此经本身言,尽管组织松散,但其总体结构和思想特色还是相当清楚的。大体说,上卷着重论述安般禅本身,下卷广释三十七品经,触及的内容几乎包括小乘佛教的全部修持。
    文章节选
    安为身,般为息,守意为道。守者为禁,亦谓不犯戒。禁者亦为护,护者遍护一切,无所犯。意者,息意,亦为道也。 安为生,般为灭,意为因缘,守者为道也。 安为数①,般为相随②,守意为止③也。 安为念道,般为解结,守意为不堕罪也。 安为避罪,般为不入罪,守意为道也。 安为定,般为莫使动摇,守意莫乱意也。安般守意名为御意,至得④无为⑤也。 安为有,般为无。意念有不得道,意念无不得道;亦不念有,亦不念无,是应空定,意随道行。有者,谓万物;无者,谓疑⑥,亦为空也。 安为本因缘,般为无处所。道人知本无所从来,亦知灭无处所,是为守意也。 安为清,般为净,守为无,意名为,是清净无为也。无者谓活,为者谓生;不复得苦,故为活也。 安为未,般为起,已未起,便为守意;若已意起⑦,便为守意。若已起意,便走,为不守,当还⑧。故佛说安般守意也。 安为受五阴⑨,般为除五阴,守意为觉因缘,不随身、口、意也。 守意者⑩,无所着为守意;有所着不为守意。何以故?意起复灭故,意不复起为道,是为守意。守意莫令意生。生因有死,为不守意,莫令意死。有死因有生,意亦不死,是为道也。 ① 数:安般禅的**步,全称数息,默数自己的呼吸次数。此��“守意着息”。由此获得数定,由专注于数而得定。 ② 相随:安般禅的第二步,令意念随从自己的呼吸运转。所谓转念着随,正有二意。 ③ 止:安般禅的第三步,令意念**地专注于自己的鼻头。 ④“至得”,底本作“至德”,诸本作“至得”,据诸本改。 ⑤ 无为:借用道家术语,泛指一切无生灭现象,包括佛教所说的真如、法性以及菩提、涅槃等。此处特指“涅槃”言。 ⑥ 疑:止、息、安、定等义。此处指一种心里非常宁静的状态。 ⑦“便为守意;若已意起”,《资》《碛》《普》《南》《径》《清》无。 ⑧“当还”,诸本作“当为”,不从。 ⑨ 五阴:指色、受、想、行、识五类物理和心理现象。佛教以为,众生是五阴的和合,由于感受五阴之报,始有人生。 ⑩“守意者”,底本作“安守意”,诸本作“守意者”,据诸本改。 安,指身;般,指息;守意,指道。守的意思是禁,也称作不犯戒。禁也有护的意思;护指普遍护持一切言行,不要犯戒。由守所护意,就是令意安息,也就是从事于道。 安,指生;般,指灭;意,指生灭的因缘条件;守,指从事于道。 安,指数息;般,指相随;守意为止。 安,指专念于道;般,指解除烦恼诸结;守意,指不堕于罪行。 安,指避免犯罪;般,指不入罪行;守意即是从事于道。 安,指心里安定;般,指莫使心里动摇;守意,是令意念不扰乱。安般守意的意思,就是驾驭自己的意念,直到获得涅槃。 安,指有;般,指无。意念有不能得道,意念无不能得道。既不念有,也不念无,才是相应于空的禅定,意随顺于道运行。所谓有,指世界万物;所谓无,指心里安定宁静,也就是空。 安,指人生本原;般,指无处所;行道的人知人生本无所从来,也知人灭无处所。这就是守意。 安,指清;般,指净;守,指无;意,指为;安般守意即是清净无为。所谓无,意思是活;所谓为,意思是生;不再得苦,所以叫作活生。 安,指未起;般,指起毕;如果意未生起,便是守意;如果意已起毕,便是守意;如果意生起任其走动,是不守意,应当回来再守。所以佛说为安般守意。 安,为领受色、受、想、行、识五阴;般,为除灭五阴;守意指觉知受灭五阴的因缘,不随顺身、口、意的活动。 所谓守意,无所执着为守意,有所执着不是守意。为什么?因为意起即灭,意不再起为道,此即是守意。守意在于不令意生起。有生因为有死,乃是不守意,所以莫令意死;有死因为有生,所以意也不死,此即为道。
    目录
    题解 001 经典 011 1 卷上 013 2 卷下 080 源流 145 解说 165 附录 177 禅修释疑 179
    编辑推荐语
    适读人群 :佛学研究者 对佛学感兴趣的大众读者
    《安般守意经》是讲解禅修之数息法门的经典,是广大禅修实践者、爱好者的**之书。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