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社会心理学经典入门(第6版)
QQ咨询:
有路璐璐:

社会心理学经典入门(第6版)

  • 作者:[美] 道格拉斯·T.肯里克(Douglas T.Kenrick) 谢晓非
  •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0248431
  • 出版日期:2020年01月01日
  • 页数:408
  • 定价:¥13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我们将心理和社会行为整合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不仅具有哲学意义,还有着巨大的实际应用的潜能。这也正是社会心理学为之努力的方向。
    此外,社会科学、进化生物学、行为科学、神经化学、历史、文化、地理、经济也会深刻影响人们的社会交往方式:
    认知科学联结着社会认知领域和其他对于人类大脑的研究;
    进化理论让我们能够洞察社会行为的根本目标;
    动态系统理论研究使我们有可能理解个体的思想和动机是怎样合成群体水平的,甚至是像国际冲突这样浩大的群体行为;
    正因为这些力量常常汇聚在一起影响社会行为,所以社会心理学家往往会在多层水平上考察社会行为,关注我们与他人的关系是如何受到历史因素、荷尔蒙水平、月经周期、脑活动的影响的,以及这些力量又是如何反作用于我们的身心健康、经济行为、政治信仰的。
    因此,社会心理学在很大程度上是联结各门学科的桥梁。其研究与发现反映出了文化、进化生物学、神经科学的方方面面,并且与应用性学科(商科、法律、医学等)密切关联,朝着积极社会心理学的方向去研究和洞察:
    怎样使人们对他们的社会关系感到满意;
    哪些因素有助于英雄主义、善行和爱的出现;
    对消极社会行为如攻击性、偏见和自私等动
    文章节选
    译者序

    社会心理学作为通识课程一直是心理学专业学生*受欢迎的课程之一,不仅因为它贴近生活令人着迷,更由于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广泛覆盖心理学其他领域。在我国,已有七十余所学校开设了心理学专业和社会心理学课程,而国外教材在多样性、趣味性、学术性等多方面值得我们借鉴。记得当年我**次去美国密歇根大学进修时,看到社会心理学的任课教师收到出版社赠送的一本非常精致的第12版大厚本教材,被其震撼的感觉现在还记忆犹新。
    《社会心理学经典入门(第6版)》的独到之处在于:
    ◎ 每一章的开篇都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或悬案,作者再通过对故事的分析和研究,阐明了其中的理论精髓;
    ◎ 全书没有单独设置方法论的章节,而是直接在实例中演示方法的重要性;
    ◎ 本书也未设置社会心理学应用的单独章节,而是把商业、健康、法律等这些重要领域的事例与社会心理学中的关键理论结合在一起;
    ◎ 与传统教材的叙事风格相比,本书作者通过深入浅出地理论阐述,更易于读者理解和记忆,但同时又能够将专业的经典理论贯穿始终,保持了教材忠实学术的原则;
    ◎ 值得一提的是,该书对于非专业的心理学爱好者,作为自学的教材也是十分适合的。
    好的心理学研究是要讲好一个故事,在社会心理学中尤其如此。本书的作者西奥迪尼、肯里克和纽伯格正是三位会讲故事的叙述者。西奥迪尼教授所著的《影响力》一书在全世界已被翻译成41种语言出版,达几百万册的销售量级。作为一位研究影响和说服的大师,他在本书中采取的策略是情景浸入式的,先给你讲一个真实的人物故事,将你的注意力引入群体与社会中,并根据不同的情境做出各式各样的反应。然后再引出经科学方式验证的社会心理学研究话题,按照个体?群体?社会的结构娓娓道来。
    西奥迪尼教授被誉为“影响力教父”,近年一直在各地做演讲,他喜欢这样总结影响力:“影响的本质不在于我告诉你什么,而是在你被告知之前,已经想到了我想要告诉你的内容。”肯里克教授在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读博士时正是西奥迪尼教授的学生,他们从1976年开始合作,至今已持续了四十多年。肯里克教授兼具进化心理学和认知科学背景,在利他、从众、择偶、刻板印象等多个社会心理学领域大放光彩。另一位作者纽伯格教授现任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心理学院院长。他与肯里克教授共同指导进化社会认知心理学实验室,对偏见、社会动机、社会行为等众多领域有深入研究。三位作者都是令人尊敬且至今仍然十分活跃的学者,他们在社会心理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在 2010 年,本人曾带领“风险认知与决策实验室”的一些同学翻译过这本西奥迪尼社会心理学教材的第5版,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张亚捷编辑再次找到我,希望我们能够重新翻译该书第6版时,虽然2019年的忙碌已经到了我无法承受的程度,但思忖再三后还是允诺了这一任务。此时,我们实验室的一群同学已经非彼时的那些同学了。好在北京大学的学生们一代代接力成长,现在的同学们具备更良好的资源条件,有更完备的专业课程设置。因此,他们接受的专业训练也越来越系统,对社会心理学的理解也更完整和准确。这一点的确在后续的翻译中有充分的体现。
    本人对全部章节进行了审校,对部分内容进行了调整。从翻译稿的质量来看,我的学生们对原文的准确把握反映出他们的专业素养,及其对社会心理学的深刻理解。其中,李慕轼、张泓昊、伏紫冰三位同学的表现尤为突出,在此我一并对他们的付出表示由衷的感谢。
    参与本书第6版各章节翻译的人员,以及他们参与翻译时的身份如下:
    引言,李慕轼、张泓昊(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博士生);
    第1章,邹雅雯(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硕士生);
    第2章,顾思义(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硕士生);
    第3章,朱敏帆(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博士生);
    第4章,何欣(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硕士生);
    第5章,李慕轼(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博士生);
    第6章,申劭婧(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硕士生);
    第7章、第8章,伏紫冰(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硕士生);
    第9章,王逸璐(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博士生);
    第10章,张春琳(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硕士生);
    第11章,王芸(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硕士生);
    第12章,邓州(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硕士生);
    第13章,张泓昊(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博士生);
    第14章,万英琦(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硕士生)。
    译稿中如有错误或疏漏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谢晓非
    2019年11月于北京大学


    作者序

    社会心理学真心好玩!对读者来说,一本具有代表性的社会心理学入门书,犹如一场五光十色的马戏团演出,可谓好戏连连,颇有些让人目不暇接。瞧,不同的花样轮番上阵――惊人的利他行为、骇人的攻击行为、不可思议的说服把戏、人类合作行为的金字塔架构,以及令人迷惑的自欺行为,而在所有这些的**,是气定神闲的马戏团总指挥一样的知识传授者,他将读者的视线交替引向各种奇妙景观:“现在,女士们、先生们,请你们将视线从滑稽的自欺行为转向奋不顾身跃入湍急爱河的男男女女,再转向攻击行为的血盆大口中!”
    为什么以整合的途径探讨社会心理学
    这场社会心理学的马戏狂欢秀可能会掩藏着这样一层重要的含义:人类的社会行为是以相关、互联的方式交织在一起的。如果单独、孤立地呈现各章节的主题――这里摆点攻击、说服、偏见,那里摆点人际关系――只能提供一些支离破碎的见解。隐匿在这一切令人目眩神迷的行为背后,应有一套核心的共同概念、维度以及原则作为这些社会行为的基础。我们相信,知晓它们会让读者获益匪浅。毕竟,学习和记忆的一个重要原则便是,当材料的不同部分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时,人们能够更轻易地掌握、记忆更多的材料。
    观看马戏演出会让人眼花缭乱,因此这不是个非常好的学习方式。相比之下,在剧院、电影院或是文艺作品中,我们则能够获取同样精彩且更具有组织性的内容。社会心理学这门学科应该像一部生动、有序的编年史,而不是一场混乱的马戏表演。它是一部错综复杂的编年史,波澜起伏,柳暗花明,又不失连贯一致性:循环的人物、场景以及主题会将其各个部分串联起来。我们撰写这本书的主要目的是,为读者提供一个凝聚的框架:在保留社会心理学丰富趣味性的同时,融入更多有益的理论整合。我们如何达成整合
    在决定写这本书前的一整年,我们这些作者每周都会抽一个下午碰面,试图勾勒出一个真正整合的写作框架。我们都知道彼此的交流存在着一种基本的“优势”,那就是从根本而言我们并不互相赞同。每一个人从任务本身出发的思考都享有不同的社会心理学研究视角(社会认知、社会学习、进化心理学),有时这些视角会发生冲突。我们意识到,如果我们能够找到一个重要的理论框架,将所有这些不同的途径联结起来,它将为整合所有材料提供极为广阔的基础――容纳并涵盖一系列的理论出发点。
    我们的这些会面充满了善意的争论、令人大开眼界的洞察、错误的启程、盲目的摸索和满意的突破,伴随这些的是我们的共同体会:我们对社会心理学的了解正在逐步加深。即使不写这本书,这些努力与付出也是值得的。通过一年的讨论与争辩,我们不仅拥有了一笔宝贵的中年学习经历,也就整合的写作框架达成了一致的见解,而这个框架正是我们的热情所衷。
    这本书的英文副书名《互动中的目标》(Goals in Interaction),恰好反映了我们联系写作材料(章节内以及章节间)的两条主要线索。
    1. 社会行为的目标导向特性。 首先,我们会强调,社会反应是目标导向的。目标本身可能难以用言语表达,甚至难以被觉察到,但是当人们服从权威人物、开始一段新恋情,或是彼此间拳脚相加时,都是基于对某种目标的寻求――或是获得某人的认同,或是确认自我形象,或是获取社会地位。在第1章中,我们会描述日常目标是如何基于基本的社会动机而发生的,比如建立社会纽带、吸引配偶、理解自己和他人。在第 2 章中,我们会检视目标是如何运作的。 在接下来的每一章节中,我们会通过询问“我们在本章中考察的行为(攻击、从众或是偏见)服务于何种特定的目标?” 以反复强调目标的重要性。
    2. 个人?情境交互作用。 其次,为了完全理解人们社会行为的原因,我们需要考虑个人的不同方面是如何与其所处的情境产生交互作用的。个体内部的一些特征(如态度、特质、期望、 归因、心境、目标、刻板印象和情绪)是如何与情境特征产生交互作用以共同影响社会行为的? 从库尔特?勒温(Kurt Lewin)开始,这种交互作用的主题就在这一领域突显起来。不幸的是, 社会心理学的启蒙书籍往往低估了交互作用的解释效力。与之相比,在这本书中,我们会持续邀请读者考虑个体内部力量与外部力量的相互影响。
    联结视角:认知、文化和进化
    在过去的20年中,社会心理学家们热衷于采用认知视角探讨人们加工社会情境信息的方式,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成果也进一步充实了社会学习视角下的研究发现。而近年来,研究者们在不同的人类文化和不同的动物种系间发现了许多令人振奋的社会行为,因此社会文化与进化论的视角正日益受到关注。
    社会文化视角强调社会思想和行为是如何被囊括进我们所居住的庞大社会情境中的,文化的力量可能会改变以下问题的答案。
    ? 哪种说服的技术是有效的?
    ? 一个人如何定义自己,以群体中一员的身份还是独立个体的身份?
    ? 一个女人可以嫁给一个人,还是多个人?
    文化研究是令人着迷的,因为它经常强调差异性,会提醒我们,“我们的方式”并不是**的方式。
    但是,跨文化研究同样告诉我们,全世界的人们拥有一些共同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进化论视角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不只是不同的人类文化,甚至不同的物种之间也存在共性。乍一看,进化心理学似乎强调人类本性的黑暗面――“自私基因”会驱动攻击行为、性侵犯和两性间的斗争。但进化论的分析也显示,我们的祖先之所以能够存活,不仅取决于自私的竞争,也取决于一些积极的行为,如形成友谊、与群体内的其他成员合作、铸造坚固的家族纽带等。
    显然,这些不同的视角并非彼此的“替代品”。它们协同工作,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地理解社会世界。我们这些作者都受到认知、文化和进化论视角的长期浸润,我们也努力将它们的精华交织编入这本书中。在这一版中,我们会强调社会心理学是如何发挥桥梁的功用,联结心理学的不同领域(如认知神经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以及其他行为科学(如人类学、经济学、政治科学和动物学)的。
    每章的架构
    在介绍完社会心理学(第1章),并近距离考察个人与社会情境(第2章)后,我们会采用共同的结构来组织其余章节。
    令人不解的案例
    每一章的开头,我们都会抛出一个令人困惑的案例――一些似乎无法理解的现象。例如:
    ? 为什么年轻美貌、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弗里达?卡罗(Frida Kahlo),会倾心于比自己年长很多、也不那么英俊的迭戈?里维拉(Diego Rivera),并且容忍他的不断出轨?
    ? 是什么力量使得一个年轻人承认自己杀死了母亲,而之后的证据显示他根本不可能这么做?
    ? 是什么力量使得一名黑人民权运动的工作者与一位三 K 党成员化敌为友?
    接下来,随着内容的展开,我们会引入人类行为的一些基本原则,这些原则若是能合理地衔接在一起,便能揭开谜底。这些不解之处所起的作用不仅仅是吸引读者的兴趣,也传递了我们处理所有材料的基本途径:我们的途径是牢牢基于研究成果的,而研究类似于出色的侦探工作。研究者如同侦探,总是带着有趣或迷惑的问题展开搜索,然后检视线索,收集证据,检验假设,排除其他可能性。如果工作到位了,问题便迎刃而解,真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这本书中,我们会经常提及“研究者如同侦探”这一概念。
    目标
    接下来,我们会向读者介绍每章所探讨行为背后的潜在目标,我们的方式是询问以下问题:“这种行为(如攻击行为、助人行为或从众行为)服务于何种目的?”以及“何种因素使得个体采用这种行为来达成这些目标?”周旋于各种目标间,我们会考虑个人因素、情境因素,以及个体?情境的交互作用。
    个人。在这里,我们会列举出一些研究,以显示个体内部的哪些因素会引发每一种特定的目标。例如,哪种特质会鼓励人们通过从众行为寻求社会认同?哪种心境有利于人们深入思考,以更加准确地理解自己和他人?
    情境。在这里,我们会考察引发每一目标的情境因素。例如,个人威胁是如何导致自我保护式偏见的?文化规范是如何影响人们通过随意关系寻求性满足的渴望的?时间压力是如何影响人们对陌生人人格的深入思考倾向的?
    个人?情境交互作用。在这个部分,我们会陈列一些资料以显示个人与情境因素是如何交互作用的。社会心理学家习惯于按照如下模式思考:持不同态度、期望、特质的人们对同一情境会做出的不同反应。但是交互作用的涵义更为丰富:人们会选择自己的生活情境,改变他们不喜欢的情境,被某些情境排除在外,又受某些人物的影响而进行了改变。比如,孤独的人有时会表现得过于渴求社交,显得与他人格格不入。相应地,他人便可能会回避与他们交往,不再邀请他们参加社交聚会,这又进一步强化了他们的内在社会孤立感。通过系统地向读者展示个人?情境交互作用的重要性,我们希望得以阐明常见的单因素解释的局限性。例如,将攻击倾向与盲目服从归结于个体本身,抑或反之,仅将��们看作一张巨大人际棋盘上微不足道的小卒。
    特殊专栏
    在每一章的特殊专栏中,我们将会突出强调社会心理学的若干信息与主线。
    小调查。社会心理学家也是侦探,在这个比喻的基础上,我们邀请读者将自己与“小调查”专栏中的概念联系起来。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问题,却能鼓励读者投入一个调查,或是通过组合书里的概念、发现和他们对己对人的认识,或是通过运用他们自己的逻辑分析力量去批判性地分析刚刚揭示的证据。小调查中所设计的问题不仅强调社会心理学与我们的生活的密切相关性,也能够帮助读者更加**地学习。关于学习和记忆的相关研究显示,如果我们能将学习材料与自身建立联系,对其加以批判性地思考并积极地练习,那么我们就能够更加轻松地掌握它们。
    小调查
    思考两个你认识的人,他们的文化背景与你不同(来自另一个**、不同的社会**、种族或是教派)。在哪些方面,不同的文化规范使得你们在彼此的互动中表现出不同的行为?
    联结:理论与应用。在这个专栏中,我们将会探讨某一特定的实验发现或系列发现是如何与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建立联系的,如研究中所获得的洞察如何用来减少课堂歧视、帮助已婚夫妇巩固婚姻或减少暴力等。
    联结:适应与障碍。 研究心理的读者常常对紊乱的行为兴趣浓厚。在这个专栏中,我们通过深入挖掘紊乱行为以彰显一些更广阔的原则。我们会考察,通常情况下,一些健康的社会行为是如何走向**,从而产生不良的后果的。例如,恋人之间发展紧密纽带的适应性倾向,是如何导致迷恋关系的。
    案例回顾
    在每章的*后一部分,我们将回顾章节开头抛出的那个令人困惑的案例,以帮助读者融会贯通本章中所讨论的各种研究发现。比如,探讨完毕说服领域和亲密关系领域的研究发现(我们会将章节中所揭示的新线索衔接起来),我们会回顾,为什么男孩会违心认领自己犯下的“滔天大罪”,以及弗里达?卡罗和迭戈?里维拉有着怎样的亲密关系。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希望不仅能够激发读者的好奇心,也得以实践另一种学习和记忆的常规原则,即当事实与生动的案例相联系时,学生们能够回忆起更多的事实。
    将方法和应用融入故事
    粗略浏览一下目录中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到,本书并没有设置单独的阐述“应用”的章节,如健康、商业或是法律等话题,这并不是因为它们在社会心理学中的地位不重要;恰恰相反,比起在书中为这些话题开辟专门的空间,我们更想强调它们与该领域主流话题的频繁联系。因此,当它们在书中的讨论部分或是章节中的联结:理论与应用专栏中(此时特别的阐述是适宜的)自然出现时,我们会指出这些联系。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希望能够向读者传达社会心理学的原则与人们在工作场所、课堂以及其他应用性环境中所呈现出的行为之间的固有联系。
    出于相似的原因,我们也没有设置单独的章节或者附录专门来阐述研究的方法论这一部分。尽管在第1章中,我们向读者展示了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脉络,但我们认为,更有价值的方法可用以指导来自随后章节中的“联结:方法与证据”专栏,并将方法与令人费解的问题的讨论融合在一起,从而使读者能够学习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细节(比如说,我们在介绍媒体对攻击行为的相关影响的诸多研究的同时,传达了元分析方法的理念)。此外,读者还会逐渐认识到,无法理解结果是如何得到的,就不能对研究的结果抱有百分百的信心。
    *后,再次强调一下我们对整合的重视:各章节并不是归结、分割成独立的部分,如社会认识、社会影响及社会关系,反之;各章节的话题是一个流动的连续体,即从个体内部发生的现象自然过渡到外部发生的现象。但是,这种次序并不是强制性的,除了第1章和*后一章以外,读者可以按照自己的偏好自主选读章节,这不会损害读者对章节内容的理解。
    本书具有这种通融性的一个原因在于,我们所提出的整合,并不来源于内容材料的丝丝入扣;反之,这种整合来自一对概念、目标和个人?情境交互作用,这对概念通常适用于各种话题。尽管各章节的目标不尽相同,但是目标起作用的方式――它们发展、运作的机制――是相似的,不论是关于攻击、吸引,还是自我呈现或者其他社会行为。此外,尽管特定的因素因所研究的行为而异,理解个体因素是如何与情境因素交互作用的,却提供了关于日常社会行为原因的*真切的洞察――不论行为是什么,不管我们以何种次序考察它们。我们的两个核心概念,使得本书的组织架构既整合又灵活。
    在接下来的部分,读者将会发现,紧密交织、互相关联的日常社会行为比马戏团的演出更让人目不暇接。社会心理学不仅可以是“地球上*炫目的演出”,也可以是*宏伟的故事――激动人心,有条理,又饱含深义,希望我们能够产生共鸣。
    目录
    第1章 社会心理学概论? // 001
    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 002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视角? // 004
    社会行为的基本准则? // 010
    心理学家是如何研究社会行为的 ? // 013
    社会心理学与其他知识领域的联系??? ? // 025
    第 2 章 个人与情境? // 029
    个人? // 031
    情境? // 042
    个人与情境的交互作用 ? // 051
    第 3 章 社会认知:理解我们自己和他人? // 057
    社会思考者? // 059
    节省心理资源 ? // 061
    管理自我形象 // 070
    寻求准确性 ? // 077
    第 4 章 呈现自我? // 087
    什么是自我呈现?? ? // 089
    表现得讨人喜欢 ? // 095
    性别与逢迎 ? // 100
    表现能力出色 ? // 102
    传达地位和权力 ? // 108
    第 5 章 态度和说服? // 115
    态度的本质? // 117
    什么是说服? // 120
    对世界有一个准确认识? // 128
    维持态度和行为的一致性 ? // 134
    获得社会认同? // 140
    第 6 章 社会影响:从众、顺从和服从? // 145
    社会影响的分类:从众、顺从和服从? // 147
    正确选择:向准确屈服? // 153
    赢得社会认可:向被喜欢屈服? // 159
    管理自我形象:向一致性屈服? // 166
    第 7 章 归属与友谊? // 175
    什么是朋友? // 176
    获得社会支持? // 178
    获得信息? // 185
    获得地位? // 188
    物质利益的交换? // 191
    第 8 章 爱情与浪漫关系? // 199
    爱情与浪漫吸引的定义? // 200
    获得性满足? // 202
    建立家庭联系? // 210
    获得资源和社会地位? // 215
    分手或在一起? // 221
    第 9 章 亲社会行为? // 227
    亲社会行为的目标? // 229
    提高我们基本的福利:获得基因与物质的收益? // 229
    获得社会地位与认同 ? // 235
    自我形象管理? // 242
    管理我们的情绪与心境 ? // 247
    纯粹的利他主义存在吗 ? // 250
    第 10 章 攻击行为? // 255
    什么是攻击? // 257
    应对愤怒的情绪? // 261
    获得物质和社会奖赏? // 268
    获得或维持社会地位?? ? // 275
    保护自己或他人 ? // 281
    减少暴力行为 ? // 284
    第 11 章 偏见、刻板印象和歧视? // 291
    地球上的偏见? // 293
    支持和保护自己的群体? // 300
    寻求社会支持 ? // 305
    自我形象管理? // 309
    寻求心理效率? // 314
    减少偏见、刻板印象与歧视? // 320
    第 12 章 群体? // 329
    群体的实质? // 331
    任务完成? // 338
    做出正确的决策? // 344
    获得领导地位? // 351
    第 13 章 社会困境:合作还是冲突? // 359
    定义社会困境? // 361
    获得立即满足? // 365
    维护自己及重要他人? // 371
    第 14 章 整合社会心理学? // 385
    我们已经走了多远? // 387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视角? // 389
    整合不同的视角? // 395
    为什么研究方法很重要? // 403
    社会心理学是怎样嵌入知识网络的? // 403
    编辑推荐语
    1. 全美多所社会心理学强校联合采用、《影响力》作者西奥迪尼领衔主讲的社会心理学入门教材。
    2. 本书为全彩印刷,提高了阅读的舒适感和愉悦感。
    3. 本书由“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谢晓非领衔翻译。
    4. 大量真实**人物与历史事件融入全书,如马丁· 路德· 金、贝拉克· 奥巴马、希拉里·克林顿、J. K. 罗琳等,激发读者兴趣。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