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等待离婚的日子
QQ咨询:
有路璐璐:

等待离婚的日子

  • 作者:[英]威廉·巴克莱
  • 出版社: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 ISBN:9787801737649
  • 出版日期:2008年06月01日
  • 页数:181
  • 定价:¥20.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如果你此刻正对爱情充满渴望,以为婚姻是又一场热烈情怀的开始,那么建议你看看这本书;如果你即将步入婚姻**希望与对方长久厮守相安无事,又或者情感平淡正处于婚姻之痒,那么你一定要看看这本书。
    聚焦争议的婚变,在百转千回之后总让人对婚姻问题产生恐惧和失落,与其拯救婚姻不如拯救灵魂。淡定、温婉、从容的灵魂。
    文章节选
    **章 繁华过后
    他与她的婚姻静静走过了六年。
    孩子也已三岁了。这一生,以为竟是可以看到尽头的。风清云淡,岁月静好。
    夏末。她去了一趟苏杭。与一群陌生人组团。
    公司忙,他抽不出时间陪她。
    “请跟我走云蹊竹径……”导游黄色的旗一闪,众人便一头栽到了万顷凤尾幽幽森森的绿意中。
    乾隆皇帝踏过的大理石板细细长长地向前方伸延,没有她想象的“曲径通幽”的意境,不过,反倒又好了,因其林大、深远,反而显得大器、自然。山林里奔涌着清亮的泉水,江南梅雨季节的潮热令这群岭南人全变得汗津津黏乎乎的。
    “松鸡!!”不知是哪位冒失鬼的惊呼,队伍一下子都停了下来,流连一阵又开拔了,只剩她还在茫然地搜寻着,不甘心错过那一团散发着山林气息的浅褐。
    “在那,瞧!”一只大手从背后抄了过来,不容置疑地拽住了她的手臂,几分慌乱,定睛一看,是团里的陌生男子!又忙不迭地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还是没有。
    也许早已走了,又也许她真的没看清,但那只大手的温度却固执而有力地簇拥着她,放开的时候,便有几分踉跄。
    那个男子高大,清朗,薄的耳垂,与他是不同类型的人。他是仪表堂堂的,有着宽厚的肩,明澈的目光,温文尔雅的笑,没有那人的冒失。
    她漠然走开了。
    也坐船,泛舟西湖是此行的主要活动。一位面目呆滞的正宗杭州美女在给他们介绍各个景点的特色。
    她没怎么听,只打量着那女子。团脸,标准的双眼皮,悬胆鼻,樱桃小嘴,却生得一身的肉,鼓在制服里让人不胜其热,这就是传说中的江南女子吗?
    ——同船的雪便批评她刻薄,只有她知道那种期待,因其美,所以苛刻。
    苏杭过后,取道上海。
    穿过南京路,来到外滩。奔涌的黄浦江,霓虹闪烁,巨大的电子广告在楼丛中明灭。
    堤上满是人,一对衣着鲜亮的小青年在旁若无人地拥吻,久久地,分开后又再胶着一起,倾覆着,扭动着。
    爱情,本不只是两个人的快乐,没有观众的爱情无异于锦衣夜行,他们看来深谙这点。直到他们一行人逛累了又折回头,这对青年人还在那里,上海的夜遂浓得再也化不开。
    她站在石栏边,迎风。
    这样的景点惠而不费,*受旅行社欢迎,放下他们,导游便消失了。沿堤的殖民地建筑在灯光下晶莹剔透,失去了石材本身的沧桑厚重。对岸新建的楼丛现代恢宏,却没有故事。
    她是想起爱丁顿公寓,美丽园,卡尔登公寓了……闭上眼,张爱玲的城市地图历历在目。虽没有想过去寻访。
    相近情怯。这是一个有着太多故事的城,却不宜久耽。
    再回首时,已看不到一个团友。心慌之际,又想起没有带电话,几乎要哭了。四顾茫然,再无心看风景。
    忽然有人从后边牵住她。“你在这里啊,让人好找。”那人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又是那个男子。因为陌生。因为对自己莫明的关注。因为他在她失散后找到了她。此时的他竟是可亲的。
    她看见他心里就踏实了下来。
    第二天,行程结束,飞回广州再折道回家。
    进家门的时候,收到一条信息。
    “我会继续行走,西藏、内蒙、大漠……”
    是那个陌生男子。她并不回复,轻轻删去了。
    午日,阳光明晃晃地照进屋子里来。熟悉的家,一段不见,显得格外可爱。
    在门口他就把她搂住了。高大健硕的身子像一堵墙。她只到他下巴,胡子茬扎在她额上,有点痛。
    他把落地窗帘拢上。“我要你。”遂将她压在沙发上。小别后,尤为缱绻。
    “要是总放假就好了。”她轻叹,抚着他厚实的背。窗外的三角梅影子映在窗帘上,似一幅幽雅的墨梅图。清凉。他看看她,欲言又止。
    信息又来了。“坐破车孤身走在荒漠的路上……。”
    给他看了。“旅行时认识的男子,倒是有点想念他哩。”调皮的。
    “嗯。”他漫不经心地把电话搁一旁,热唇继续在她耳畔游走着。
    “嗯,*近有个女孩子很有意思。”“哦。”
    “教钢琴的,呆会儿电话来了你听听。”
    ……
    电话果然就来了。他把她抱在膝上让她听,极清扬的钢琴,热情,带着压抑后的迸发。
    “每天她都会弹上一段,打电话过来,只不说话。”
    “网上认识的吧。”
    “是。”
    后来,他笑称那个男子为“杭州男”,而她则笑称那通电话是“钢琴女”。
    她以为他们是自由的。有着自己的天空,并自认为是现代的,合理的。当然也以为可以点到即止。毕竟又善良,不曾想过伤害谁。
    一直没回复,后来便没有了杭州男的音讯,到底有几分惆怅,她趴在他胸前无语。
    “没事,乖,我在这儿,永远在这儿。”他轻轻安抚她。她头发很少,却柔软,像是刚出生的孩子,微微泛黄。
    没有关心他与钢琴女的事,午后的琴声听了几回便没了兴趣。
    是这样的夫妻。从来没想过分离,以为任世间有千般诱惑,他总是在那里,而她始终在他怀里。
    初识是在2000年,她二十五,他二十六,正值一个新世纪的开始,便是他们的爱情序幕。彼此都经历过情感的波折,交往的时候在激情之外更多出一些洞悉人情后的体谅,不是那种懵懂单纯的儿女。在六年岁月中渐渐认同,包容。他知道她的骄傲与脆弱,她知道他的随性与善良,都不是很有原则的人。对尘世的清醒倒使得他们没有过多的执着。
    云也爱,山也喜,都是好的。行也乐,停亦欢,都是明白的。
    他们曾像一对孩子,彼此撒娇,诉说热望,无法实现的梦呓,毫不矫饰坦露内心。
    久而久之,成了朋友,成了伴侣,成了亲人。因性格因经历,有着与常人不一般的婚恋观。甚至是令人不安的。
    2006年,温暖。平静。有着凡世种种琐屑平实的快乐。
    她在学校里工作,极忙,身体又不好,这一年孩子就放到广州让他老妈带,他的姐姐、妈妈两家人都在那儿。他姐的孩子年长一岁,两个孩子,不至于孤独。因此每到**,她就往广州赶,**一家人相约出游,乐也融融。
    她从小在大家庭里长大,大家庭的龌龊虽已见得多,但那种热热闹闹的氛围始终难以忘却,什么是家——吵架拌嘴,三天两头聚餐,大事小事争论不休,惟有如此,血浓于水才不是虚的概念,像扭成一股的绳,结实。虽剪不断理还乱,但丝丝缕缕,铬在生命中,即使有痛,却仍是欣喜而稳妥的。
    她又是一个不喜欢与朋友歪歪腻腻的人,不想受伤,怕失望。仅有的几个朋友,天各一方,淡如水。偶有电话,一开腔,都是懂得的,跳过了中间所有或飞扬或沉郁的岁月,两下明澈。理想中恣意而又世俗的快乐,是要在家庭中获取的。倘若那一大家子竟是意气相投,那就离幸福不远了。
    嫁给他的时候没想这么多,与他家人的感情是在这些年里慢慢积淀的。
    十几岁他就没了父亲,他的家自有一种独特的氛围。脆弱的自尊与敏感的猜忌交织着。拔云见日后的释然与长时间的阴郁对峙着。他妈妈近两年重建了新的家庭。三兄妹各据一城,在地图上呈三角形。一家人看上去淡极,少商量,各自生活。而且又敏感,因害怕受伤而随时将羽毛扎煞着。
    其实是极善良真挚的人。
    无心机的她,还以为自己是一开始就融入其间的。可是回望时知道没有那么简单。在审视中,在事情的历炼中,慢慢知道并接纳了她。因她是他的妻子,在喜欢之外又渐渐多出一些纵容与不由分说的庇护。私下里她以为乐观活泼的自己是为这个家注入生机的,她爱说话,不怕打击,大胆直率,喜欢坦然地索取。要很多很多的疼爱。终是融化了那些谨慎与冷漠。
    这些年去广州,经常就是穿他姐和他妈的睡衣。有时去他姐那里,刚好他妈也过来,三个女人挤在一张床上午睡聊天。怕掉下床去,也会搂着他妈的腰。从没想过那人是婆婆。传说中的婆婆。
    他姐的家常年放着她的一些洗换的衣服,又有自己的洗漱用具。几间房的床都是可随意躺下的,要不然直接横在沙发上,她几乎把那里当作自己的家。
    那时并不奇怪,他很少跟她去。以为他天性随意,听不得家人的唠叨,所以。
    其实。有些变化已潜伏在那里。
    其实,他的故事已悄然开始。
    在她沉溺在对那个家愈来愈浓的依恋中时。他已不自知地迈开了离开的脚步。
    每个**,他都去女孩那儿。已不是那个钢琴女,是之后认识的另一个女孩。
    后来她终于知道。
    每个**,在她急匆匆地出门时,他也走了,更激动的心绪。
    想起几米的《向左走向右走》,他俩的分别也许更具戏剧性。从一间房子,各奔自己的幸福。一方是温暖的家,一方是澎湃的爱海。
    那一年,无论他还是她,确实都是幸福的。结婚后的第六年。他们以为眼前出现了*大的那颗麦穗。她觉得她真正拥有了一个家,不是指那套要供十几年的房子,而是他给她带来的那些人,那些情。包容了她的一切。任性。神经质。不断的需索。安抚了她内心的所有彷徨,对未来的迷惘。而他,则在六年的平淡婚姻之外,终于拥有了更鲜热的记忆,在每**,蒸腾着,刷新着。
    ——那段日子,如小孩子找到了新鲜的玩具,他与她都不亦乐乎。
    如果是梦,愿意不再醒来。可惜是雨,落地的声音,虽不响亮,却是结结实实的。带着晶莹的碎裂。
    广州。百万葵园。阳光灿烂的午日。游人寥寥。
    他姐一家,还有她和女儿。姐夫是那种强势而有责任感的男人,薄的唇,眼神跋扈。人极聪明,很少看文艺类的书,对现世有着俯瞰式的把握,所以他正常,内心有着一份自足与安稳。他庇护下的世界简单而清明。一行人的出现使得午日的花田喧哗起来。
    一大片的薰衣草,迷蒙的紫。香味奇异,草本植物的气息,像是大自然的体香。
    另一边是腥红的土地,铺天盖地的葵。高大健硕的茎呈黄绿色。花盘并不是凡高式的狂野,小太阳般天真的脸,规整的花瓣。又有蜜蜂在上下地飞舞。
    姐夫在树阴下的长椅上睡觉。在他看来,陪家人出游是一种责任,看到大家快乐,他亦欢喜,仅此而已。至于花啊景啊,他没有太多的感慨。
    早上出门时尚有几分凉意,女儿穿着长袖的公主裙,觉得热了,嘟着小嘴把裙子脱了下来。没有带替换的衣服,只好拿两片擦汗的雪白的纱巾裹在她身上,倒成了时装,穿行在花田里,像张着透明的羽翅的花仙子。
    饭馆隐在不知名的藤蔓深处。坐下时,才觉出饿了。“来一只葵香鸡……”姐夫朗朗地吩咐着,便只有在这种时刻,家长式的决断与对生活的热情才表露无遗。
    “他的公司好些吗?”姐一边喂儿子吃饭一边问。
    “不知道。换了个地方,似是方便了许多。”她避重就轻。不想让姐为他担心。
    在日本学习回来,他决定自创公司。他的姐和哥都有想法,只有她是支持的。姐夫整日取笑她,“你以为他是李嘉诚啊。”
    都知道他的秉性,做事优柔,脸皮薄,又吃不得苦。全凭兴趣,没有创业者的踏实与隐忍。
    他开公司这几年,举步维艰,家庭生存的压力已逐步显现,但她愿意让他做想做的事。
    在学校里工作多年,她知道那种既定的生活的无望,如果可以选择,何必循着一眼可看到底的路走下去呢。对外她是显得乐观的。暗地里也会自我开解,反正从小拥有的就不多,不应有唯恐失去的忧虑。
    他哥哥姐姐对他看得清楚,但她始终希望,他是不可被定论的。
    星期天晚上回家时,他往往已做好了晚饭,听她絮絮叨叨地说话。“开心就好。”他温柔地说。
    有时把女儿带回去,他便抱在怀里狂亲,逗得孩子尖叫。
    每星期一次的释放,无论于她还是他,都是有益身心的。虽然她并不知道。背后的故事。
    白云山。*后的绿。
    广州的美,是这几年才显的。七年前初到广州,只觉是无数的县城堆砌在一起。又似是地球板块的挪移挤压,把许多本该疏朗的房子硬生生拢到一块,突兀地参差着。直到后来才确实美丽起来。何况渐渐有了感情。落入眼中,这城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开始风情万种。
    那个**,他也去了。
    一家人拾级而上。他抱着女儿,偶尔回首,白皙而绵软的大手掌,伸过来,她用力地攀附过去。相视亦会一笑。
    山腰上有一平台,可看到深山的沟壑,绿意葱笼。有飞瀑流泄,瀑流不大,却也飞珠溅玉。他与她并肩站在那里,没有说话。于她,心底是平和的,于他,竟是无言了。
    但凡这世间美好的地方,都是愿意与你同在啊。在爱情里边,快乐变得固执并有指向。她不知道此时他在想的,是那个女孩。她静静靠在他肩上,想起初识时一起听的那首歌,“我能想到*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一路上收藏点点滴滴的欢笑,留到以后坐着摇椅慢慢聊……”
    “你还记得那次去白云山吗?”她以为在很多年后,这是他们聊天中的一句寻常的开头。
    在山脚吃小食。她与两个孩子抢玉米吃,知道她身体不好,饿不得,都宽容着。“疯了,疯了。”姐笑咪咪地说。他不悦地看着她——他的守礼在她眼里,只是迂腐。她比他与他们更像是无拘无束的一家人。姐夫也是淘气的,在钱包里掏出*后的五元现金,要了一碗牛杂,用手护着,啧啧有味地自个儿吃着……
    晚饭是在雍雅山房吃的,那个依山而筑的食肆。夜幕下绿丛间明灭着大大小小的灯笼,又有小桥流水,水车锦鲤。中国式的喜庆而雅致的包房,竹做的围屏,墙上又有红色金色的漆画。
    一家人聚一起的热闹令她雀跃不已,他只是不说话。在家人面前。目光辽远。
    那时没想到,与他一起在广州游玩,竟是*后一次了。
    “你去看女儿吧,我忙。你走开刚好让我用心工作。”一贯平和的语气。觉不出异样来。后来**再去,就只剩下她。没有多想。一程程地来回在那条熟悉的路上。那条离他越来越远的路上。
    2006年年末,他姐姐玩起了股票,似乎因为认识了一个“股神”,踌躇满志。尝到甜头后,姐执意要教会她炒股,“*体面的挣钱方法,又是牛市,改善一下你们的生活也好。”三兄妹中,姐的学识*渊博,日子*富足安稳,夫妇俩都是大学里的小头目,有点闲有点钱。对他们奔小康的步伐始终不放心。一放寒假,车子便来接她走了,“你得好好跟我学学。”他忙公司里的事走不开,只等临近春节再与她汇合。
    寒冷的天。几个年青人缩在书房里对着技术分析图目不转睛。她是数学白痴,但也很快有了兴趣,似懂非懂,看K线图时跟着大呼小叫。
    姐夫重仓买了“万科A”,“驰宏锗锌”,每天目睹实战,她进步神速。几个年青人,按照股市的时间调整作息。赚钱的时候,就兴高采烈地开车出去吃饭,玩乐。形势严峻时,都黑着脸,躺在床上奄奄一息。 她又极胆小,看不得股市的一点动荡。庄家震仓时,便叫嚷着出货,追涨杀跌。
    “约摸罗。”
    “胡说八道,你懂什么。”姐和姐夫总是喝止着她,然而又不免受影响,万科A似乎是割肉买掉了,过后又叫嚣着要捶死她。
    春节前几天,她才离开,与他汇合,回家乡。她的弟弟结婚,带了北京媳妇回来。
    衣锦还乡是旧俗,离开前,她名正言顺地在广州扫货,他姐陪她,在中大旁的时装店里一下子买了几件,姐付的款。只要牛市还在,姐总是意气风发,慷慨大方。意犹未尽,又去了一趟服装批发市场。临近年关,批发商纷纷北归,一幅人去楼空的狼狈状,未走的都不计血本,她喜滋滋地又抱得华服归。姐看上一件蓝色的棉衣,绣花,做工结实,别致耐看,她帮着姐杀价,竟以极便宜的价格成交。两人拎着大包小包挤地铁回中大,一路嬉笑。
    …… 看《等待离婚的日子》就像看好��法国电影,细腻、朴实伤感而又美丽的分离……
    (天涯网友DistanLearth)
    一直关注你的帖子……平静地看着感情的荡气回肠又或是潸然落幕。“不为你心痛”的ID发表的《等待离婚的日子》,透出叫人心痛的平静。难过的不是失去爱人,失去了某种生活方式,而是到头来发现爱情没有很神圣,没有永恒,逃不脱世俗,人世变故。
    (天涯网友lavendary)
    我想我懂得。可是,那么聪明,把人世间一切都看透,所有感隋都明白的女子,在凡俗的生活中,不会幸福……就像三毛在《滚滚红尘》里写的月凤,“即使在爱中,也不会有安定……”她对这个世界有太清醒的认识,以一种绝望的姿态对待感情,所以,你可以如此淡定。
    (天涯网友伊豆的星光)
    目录
    1 繁华过后
    2 等待花开
    3 来来去去
    4 流言灰色
    5 性事荼蘼
    6 上环纪事
    7 文字博客
    8 刹那回头
    9 烟花散尽
    10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