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收获长篇专号2019冬卷
QQ咨询:
有路璐璐:

收获长篇专号2019冬卷

  • 作者:《收获》文学杂志社
  •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 ISBN:9787570213979
  • 出版日期:2019年12月01日
  • 页数:400
  • 定价:¥35.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这是2019年度《收获》文学杂志编的长篇专号系列冬卷,本书收录长篇小说三部,包括滕肖澜《心居》、刘世博的《余市》和吴亮的《不存在的信札》。其中《心居》是以房子为线索,写上海房价持续高涨背景下,人至晚年的顾士宏三兄妹各自家庭生活中的起起落落。这些小说都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展示了中国当下文坛的长篇创作的风貌。
    文章节选
    心居



    滕肖澜



    清晨六点,顾士宏推着那辆老式的凤凰自行车,走出单元门。初冬天气,早晚已凉得很了,夹克衫里只穿件长袖T恤,有些抵不住,脖子一缩,把领口那粒扣子系紧。环保袋往车龙头上一套,骑上去。遇见邻居,老远便打招呼,“顾老师,这么早买小菜啊!”他忙不迭点头,腾出一只手挥动着,一笑,嘴角的皱纹挤出来,“礼拜六老规矩,聚餐。”
    聚餐是在家里。每周六,雷打不动。大哥大嫂、妹妹妹夫,还有侄子甥女,加上自家这几口,统共13个。真正来齐的也不常有,这人加班或是那人有约,少一两个,但冷菜热菜还有汤,荤素搭配,总归也是满满一桌。圆台面平常摆在门后,防尘布罩着,一周用一次,还有玻璃转盘,设施是齐的。20年前造的半老小区,上海**批商品房,放在当年是挺刮的,但眼下豪宅一茬接一茬,两室一厅都要150平方米了。客厅小是硬伤,也不分正厅餐厅,放下圆台面,各式椅子聚拢来,圆的方的,七翘八裂,边上勉强还够走路。介于热闹与杂乱之间。这样的自家人聚餐,本就有些乱哄哄的。随意,不修边幅,聊天内容词不达意。老人家喜欢。顾士宏那九十多岁的老母亲,每个礼拜只盼这天,手舞足蹈的兴奋。儿孙绕膝、天伦之乐的意思,全浓缩在这刻了。好像那六天都是假的,单单这天,才真正是过日子。
    买完菜回家,几个小的都起床了。儿子顾磊对着镜子刮胡须,儿媳冯晓琴在厨房煎韭菜饼,孙子小老虎在阳台上练小提琴,头发还是蓬的,一张隔夜面孔,应该是没睡醒便被妈妈揪了起来。唯独冯茜茜还在睡。顾士宏倚着门换鞋,冯晓琴过来接菜,看一眼,“爸爸,这两日梭子蟹壮的。”顾士宏嗯了一声:“正当时。今年宁波海鲜是大年。”冯晓琴又道:“骨头也新鲜的。”顾士宏瞟一眼墙上的挂钟,“先出水,拿大锅,放火腿和笋。骨头汤时间越长越好,炖一整天,汤像牛奶一样浓。”冯晓琴应了,“晓得,笃定,来得及。”
    早餐摆上桌。粥、咸菜、韭菜饼、面包、牛奶、白煮蛋。人多,早餐品种也杂。中西合璧。顾士宏在小区门口买了两客生煎,前一晚小老虎吵着要吃。孙子是祖宗。一会儿,顾老太从外面进来,太极拳是每天练的,有固定圈子,一群老人家,平均年龄都在80岁朝上。老太精神极好,一口牙齐齐整整,腰不弯背不驼,就是耳朵有些背,说话声音大,进来便嚷着饿了。也是祖宗。冯晓琴连忙盛粥,热乎乎地端过来,配凉拌香椿。一家人吃早饭。老式的八仙桌,加上碗筷作料,瓶瓶罐罐,也摆得七八分满。放在过去倒没什么,现在一户这些人口,四世同堂,也算大家子了——三室两厅,顾士宏住朝北那间;朝南两间,顾磊夫妻带着儿子住大间;顾老太原本也是一间,前几年冯茜茜来了,没地方睡,只得挤作一间。拉块帘子,各放各床,反正一老一少,关系也隔得远,不必多应酬,面上稍过得去便罢了。
    吃过早餐,冯茜茜从床上被姐姐冯晓琴拖起来。嘟哝两句,也只得乖乖穿衣服洗漱。啃了半个面包,便到厨房帮忙。从安徽到上海,讲起来是亲戚,姐姐家也是自己家,但到底不同,平常倒也算了,周六是大日子,人多事多,里里外外都是活儿。“眼里要有活儿。”
    初来上海那天,冯晓琴这么对妹妹说。意思清楚,亲姐妹说话不用拐弯抹角。上海租一间房子多少钱?别的不提,楼下302,一套房租给四个人,*小那间一月也要毛三千,还不包括水电煤。白得个落脚点,吃住免费,自己要拎清。反正就算在安徽,女孩子家,该干的也得干。说得过去。冯茜茜做家务没姐姐利索,但也不太差。洗菜切菜,剥葱捣蒜,打个下手什么的,绰绰有余了。
    顾家做菜是典型上海风味,浓油赤酱,味精是不放的,纯粹靠糖吊鲜。不管鱼肉菜蔬,临出锅前一把白糖洒进去。倘若猪手、蹄髈、酱鸭那种,还要放冰糖熬上几小时。安徽菜是偏辣的,冯茜茜花了小半年才勉强适应这边菜的甜度。冯晓琴到底来上海日子久,几只本帮小菜,比如葱烤鲫鱼、油爆虾、糖醋排骨,已经很有火候了。连顾老太那样挑剔的嘴(包括口味和说话内容),也时不时地蹦出几个赞美的词,“可以的”、“不难吃”、“像点样子了”——人人都说,冯晓琴是个好媳妇。女人一旦上升到“媳妇”这个层面,就跟地域、学历、相貌那些关系不大了,是另一套评价体系。也是硬性指标。冯茜茜比姐姐小了七岁,后面还有个弟弟冯大年,又小了八岁,男孩子是宝,家里人个个疼爱,反宠得他屁用没有,傻子似的。她自小跟在姐姐屁股后面,听惯了别人对姐姐的夸奖,“将来谁娶了你,真是有福了”那种。所以她毫不怀疑姐姐会成为这家的主心骨,早早晚晚的事。顾老伯年纪一点点上去,姐夫顾磊又是那样的脾性,顾老太就算让她活到一百岁,也只剩下七八年光景。冯茜茜觉得,上海跟原先想象中的似乎不同。越是来得久,就越觉得,这座城市骨子里跟老家也没什么差别。小一辈的男人都被宠坏了,没什么用。姐夫顾磊也是个孱弱的人,当然身体差也是个原因,但基数若是高,再怎样也低不到哪里去。到底是逊了些。
    顾士宏是老派上海男人,会做事,谈吐文气,人也拾掇得干净。女人走得早,孤家寡人一个,做成这样,不容易了。现在哪里找得到这样的上海男人。独自拉扯一对龙凤胎长大。顾磊比她姐姐顾清俞迟了一分钟出生,老大老二的态势,在娘胎里便定下了。连相貌也完全不同。异卵双胞胎。顾清俞长得像父亲,眉清目秀,不失英气。顾磊五官也干净,却多少有些寡淡的意思了。个子本来不矮,奈何少年时便瘸了,一脚高一脚低,整个人便显得畏缩,不够挺拔。说话习惯皱眉,川字纹深得刀刻似的。看着比他姐姐要老了好几岁。1982年出生的老女人。冯茜茜背地里这么叫顾清俞。其实也谈不上什么矛盾。顾清俞上班不久便买了房,搬出去单过。倒也不远,也在万紫园,四期的两室,12楼,正对着湖**。冯茜茜掐指算,那年她也不过二十三四岁,房价再便宜,一套七八十万总要的,也亏她下得了决心。女人对着女人,尤其是强势的女人,敌意是免不了的。冯茜茜不像姐姐,好坏只藏在心里,面上一团和气。她做不到,嘴上就算忍着,眼神也要扔几个过去。姐姐是有些被这女人压着的。冯茜茜看得出来。气势上,还有眉里眼里,都有些微妙的意思。“投缘就多说几句,不投缘,就少说几句。不就行了?”冯晓琴常这么说。家里人少,也是个小小社会。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斗智斗勇那套,外头人其实是不搭界的,套路全用在自家人身上。有意思,也没意思。
    冯晓琴叫顾清俞“阿姐”,上海话已有七八分像样了。她对待顾清俞,与对待顾昕、高朵朵的态度是完全不同的。倒跟长辈是差不多级别。一声“阿姐”,叫得隆重而又亲切。冯茜茜替姐姐不忿,老家也有厉害的大姑子,但毕竟不同,那些人全厉害在嘴上,一开口就把底全抖开了,反倒不难对付。难的是顾清俞这种。首先是撇清的,各人自扫门前雪,保持距离,其次也客气,面上不露出一丁点难看,说话也轻柔,读书人的模样,与众不同。外头平滑,尖刺往里长,像脚上的鸡眼。除非连根拔,否则越碰越疼,表面看还没什么异样。连叫屈也无从谈起。冯茜茜说姐姐,讲来讲去还是姐夫不果断,若早些年趁房价低时买一套,也搬出去,你们现在小日子不是逍遥快活?冯晓琴冲妹妹一句,那你怎么不买?冯茜茜便叹道,把我卖了,都不够付首付的。上海人再怎样,好歹有个老屋遮风避雨,哪怕拖到现在置换,一间厕所总是有的。
    目录
    目录:

    心居 滕肖澜 4

    拘谨的热望,或混沌的正义 岳雯 177

    不存在的信札 吴亮 184

    话语单行道 程德培 273

    你可以用余光看看它 287

    余市 刘世博 296
    编辑推荐语
    1、收获长篇专号·当代**原创长篇的前沿现场
    2、高含金量 每卷收录3部名家*新力作
    3、更高** 一年4卷长篇专号=12部原创长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