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粉笔公考2020省考公务员考试教材决战行测5000题行测题库国考云南山东河北南四川湖北贵州广东浙江省
QQ咨询:
有路璐璐:

粉笔公考2020省考公务员考试教材决战行测5000题行测题库国考云南山东河北南四川湖北贵州广东浙江省

  • 作者:华图教育
  • 出版社:成都时代出版社
  • ISBN:9787546421339
  • 出版日期:2018年07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64.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为华图教育的公考专家倾力编写,具有极强的时效性及预测性,辅导价值极高。结合本省考情及历年真题进行综合分析,囊括了该省公务员考试中的常规考查项目和可能考查的**题型。教材体现基础题型、理论知识、解题技巧以适应当前考试的备考需求。教材侧重于知识理论讲解和例题评述,方便考生在时间内对所学知识进行巩 固和强化。为准备省考的考生提供助力,扎实备考。
    文章节选
    考点一主旨概括题
    名师课堂主旨概括题是出现频率较高的一种题型,在所有题型中占的比重,属于言语理解与表达的必考题型。主旨概括题侧重于考查考生对文段主要内容或论述主体的概括归纳能力。事实上,这种概括归纳能力是解答所有题型都要具备的基本能力,所以,主旨概括题里面涉及的思路和技巧非常重要,需要考生**把握。
    一、主旨概括题的判别标志
    判别题型主要根据题目的提问方式,主旨概括题典型的提问中往往有“主要”“核心”“**”“概括”“主旨”“主题”“问题”“议题”“话题”等词语,诸如:“这段话主要讲述的是”“这段话主要谈的是”“上述材料反映的问题是”“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对这段文字主旨概括准确的是”“这段话的主旨是”“这段文字主要说明的是”“这段文字的核心意思是”“这段文字的**议题是”“这段文字的关键词是”。
    二、主旨概括题的答题思路
    主旨概括题考查考生对一段文字**、主旨的���纳和概括能力。所谓主旨,就是一段文字表达的核心意思或**内容。一般情况下,在一段文字材料中某个句子能承载整个文段的核心意思,这个句子就叫作这段文字的主题句。
    作答主旨概括题,首先要找出主题句,即在文字材料中能承载整个文段的核心意思的句子,由主题句出发来理解文段的主旨;通过主题句再结合选项选出与主题句表达意思相同的一项。主题句通常位于文段的开头和结尾,少数情况下出现在文段的中间部分。主题句还会由某个关联词或关键词引导呈现,如出现在“因此”“必须”等词语之后,因此考生可以通过把握关联词或关键词来迅速锁定主题句位置。
    正确选项与主题句表达的意思一致,但表达形式一般不同,找到主题句后再对应查找正确选项有三种方法:
    (1)精简压缩:选项所呈现的语句一般比较简短,如果主题句是一个复杂的长句,将其中的定语、状语和补语舍去,提取出句子的主语、谓语和宾语,即可对应到正确选项。
    (2)同义替换:选项往往将主题句中的某个词语改换为同义词或近义词,从而形成另一种表达方式,语义保持不变。
    (3)反证推导:有时候主题句会以“如果不A,那么B(B是负面结果)”的形式出现,这个格式叫作反面论证,这时需要结合前文提到的**话题(文段论述的主题)推导出主题句表达的核心意思,通常表达“必须A”的意思。
    另外还会存在一种情况,给定文段没有主题句,而是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层次分别论述某个对象的相关属性,而且这几个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这时需要将文段所提到的几层意思综合,从而得出正确选项。对文段的归纳概括有两种方式:
    (1)并列加和:将文段论述对象的多个属性一一罗列。
    (2)归纳概括:将文段论述对象的多个属性的共性提炼出来,加以整合。
    三、主旨概括题的解题方法
    主旨概括题的核心是寻找主题句,给定文段一般篇幅较长,而考试时间非常紧张,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阅读,定位主题句,选出答案,这需要了解主题句的特征以及在文段中呈现的规律,掌握快速阅读的方法和答题的技巧。
    下面将从行文脉络分析、辅证推断、标志词定位、话题一致几个方面一一介绍如何快速解答主旨概括题。
    (一)行文脉络分析法
    在一篇完整的文章中,行文脉络是指文章的结构,也就是作者布局谋篇的思路。这一概念也可以推广到某个片段中使用。有些文段独立性较强,结构较为完整,层次比较清晰,可以通过梳理文段的行文脉络来把握其主题句。文段中被证明的、被支持的、被服务的句子,多具有概括性、宏观感,我们将它们简称为“总”,主题句往往就是总句。那些起支持作用、证明作用、服务作用的句子多是表示辅助性、理由性、条件性的从句,它们多以列举、铺垫、并列等形式出现,我们把它们简称为“分”。“总”和“分”在阅读材料分布组合中,构成了相对完整的片段材料。
    行文脉络分析法
    行文脉络特征破题密钥总—分—总提出问题—论证观点—解决问题
    提出观点—论证观点—重申观点解决问题句或观点句为主旨所在总—分提出问题—论证观点—分析原因举例证明正反论证援引论证观点句为主旨句,一般位于段首 分—总列举现象—提出观点
    分析原因—得出结论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观点、结论或解决问题句为主旨所在,一般位于段尾分—总—分背景铺陈原因阐释引用观点—提出观点/对策— 反面论证分析原因举例论证提出观点或对策的句子为主旨句,一般位于段中 分—分并列关系对两个或多个层次的内容进行综合归纳和概括

    视频解析例1(2019四川)“上海精神”将“互信”排在首位,充分体现了“和合”精神,这是因为不管是一个**内部还是国与国之间,都是信任为先。《论语》中,子贡向孔子问政,在“足食”“足兵”“民信”三者之间,如何做选择?孔子认为“信”是优先的价值选择,因为“民无信不立”。“互信”的观念,了国际**行的一般国际关系理念,让“做好邻居”深入人心。上合组织多年来的发展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从开始对于边界问题的成功解决,到应对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主义威胁,再到当前强调求同存异、合作共赢,“互信”是基础。
    这段文字介绍了()。
    A. “互信”对现今国际关系理念的
    B. 儒家思想对解决当前国际问题的启示
    C. 上合组织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的基础
    D. “上海精神”强调“互信”的背景和意义
    解析文段句先引出“上海精神”将“互信”排在首位且解释了原因。第二、三句可以是“互信”的渊源或思想源头,后三句谈到了“互信”的意义。故文段呈现的结构为“分—分”结构,且文段主体应该为“互信”。D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因此,选择D选项。A 项: 为文段部分内容;B、C 项: 主体不对, 应该是“互信”。
    视频解析例2(2018四川)西方语言的书写形式是字母文字,这种文字既不表形也不表意,而仅仅表音,这种纯粹记录语言的字母文字频繁地刺激人们的大脑,逐渐形成了西方人长于语言思维的特点;而汉语书写符号是方块汉字,它不仅表音,还表形,表意,这种音、形、意互相联系的文字,使中国人长于形象思维。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准确的是()。
    A. 中西方文字的书写形式各有优势
    B. 语言和思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C. 中西方的思维模式有着本质的不同
    D. 不同书写形式的文字对思维有不同影响
    解析步,阅读原文,找**:文段应为“分分结构”或由“而”字连接的并列关系。需要对文段进行全面概括。文段分别说了中西文字书写的特征,以及对思维带来的影响,关键词为书写形式和思维。故而本题答案选择D项。第二步,比对选项,概括**。D项书写形式对思维的不同影响符合原文**。
    目录
    部分数量关系
    章数学运算3
    考点一方程与不等式问题3
    考点二比例问题6
    考点三计数问题9
    考点四值问题13
    考点五费用问题15
    考点六行程问题17
    考点七几何问题20
    考点八初等数学问题24
    考点九杂类问题30
    第二章数字推理38
    考点一基础数列38
    考点二分数数列39
    考点三多重数列40
    考点四幂次数列41
    考点五多级数列42
    考点六递推数列42
    考点七特殊数列43
    第二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
    章逻辑填空49
    考点一实词填空49
    考点二成语填空55
    考点三虚词填空58
    第二章片段阅读63
    考点一主旨概括题63
    考点二意图判断题70
    考点三态度观点题73
    考点四细节理解题75
    考点五词句理解题80
    考点六标题填入题83
    第三章语句表达89
    考点一语句排序题89
    考点二下文推断题91
    考点三语句衔接题92
    第四章文章阅读97
    考点一科技说明类98
    考点二人文社科类100
    第三部分判断推理
    章图形推理109
    考点一数量规律109
    考点二位置规律115
    考点三样式规律119
    考点四重构规律123
    第二章定义判断130
    考点一单定义判断130
    考点二多定义判断132
    第三章类比推理137
    考点一语法关系137
    考点二语义关系138
    考点三逻辑关系139
    第四章逻辑判断144
    考点一翻译推理144
    考点二逻辑运算149
    考点三加强削弱152
    考点四前提假设158
    考点五归纳推导160
    考点六解释评价161
    第四部分资料分析
    章查找型169
    考点一简单查找169
    考点二简单计算170
    考点三读数比较171
    第二章计算型173
    考点一增长率相关计算173
    考点二比重相关计算180
    考点三平均数相关计算182
    考点四其他计算184
    第三章大小比较186
    考点一增长率相关比较186
    考点二比重比较190
    考点三平均数比较191
    考点四其他比较193
    第四章综合分析195
    考点一文字材料195
    考点二图形材料197
    考点三表格材料199
    考点四综合材料201
    第五部分常识判断
    章政治213
    考点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213
    考点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216
    考点三中共党史222
    考点四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热点解读225
    第二章法律231
    考点一法理学231
    考点二宪法232
    考点三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235
    考点四民法241
    考点五刑法244
    第三章经济251
    考点一基本经济常识251
    考点二宏观经济调控253
    第四章人文257
    考点一中国文化257
    考点二中国历史262
    考点三世界文化、历史264
    第五章国情、地理269
    考点一我国国情269
    考点二地理273
    第六章科技280
    考点一科技成就280
    考点二生活中的科技289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