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
QQ咨询:
有路璐璐:

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

  • 作者:凯瑞·布朗(Kerry Brown)()(英)
  • 出版社: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 ISBN:9787500160984
  • 出版日期:2020年02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69.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五城记——一个英国人的中国梦》是英国外交官,中国问题研究专家凯瑞·布朗(Kerry Brown)的首部自传体作品。该作品讲述了凯瑞·布朗在中国生活、经商、担任外交官而后开启“第二段人生”的一本自传体叙述作品,他用真挚幽默的语言记录下了他不同身份、不同时期在中国的私密记忆,述了一个热爱中国的英国人与中国的故事。作品不同于一般的传记作品,它不是按照时间线索记录人物生平经历和事迹,而是从城市和城市文化这一视角切入,将呼和浩特、北京、上海、西安、香港五座城市做为主线贯穿其中,以一个外国人的视角探究了中国百姓的寻常生活同时也记录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社会的变迁和发展。
    文章节选
    中国的“不可知性”以及如何去超越这种“不可知性”,并将这两者都转化为一个中国故事,将故事讲得坦诚,实事求是,尤其是易于驾驭,这便是本书的主旨所在。我在上面叙述了我的个人经历,它至少可以提供某种语境,借此说明为什么像我这样一个与中国原本毫无关联的人,竟然会在二十几岁的年龄开始,越来越��注意力聚焦于她的思想、历史、文化以及民众。自1994 年起,我的职业角色经历了多重转换,做过外交官、商人、咨询专家,*终成为学者。我的绝大部分时间要么是在中国度过的,要么是在与中国的合作中度过的,要么是在对中国的研究中度过的。我亲身前往中国的每一个省份以及自治区,在中国总计度过了五年半的时间,对中国进行了一百多次的参访。自2006 年起,我撰写了论述中国的二十多部著作,在四大洲的三十五个**,围绕着中国的政治、经济和历史举办过演讲。我在澳大利亚居住过三年,我的工作是作为一个学者对中国展开研究,之后重返英国。这一时期,我接受过世界上每一家主要新闻媒体的采访,其中包括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英国广播公司(BBC)、美国广播公司(ABC),以及半岛电视台(Al Jazera),此外,还有中国**电视台(CCTV)和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我所撰写的论述中国的稿件发表于《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电讯报》(the Telegraph)、《英国独立报》(the British Independent)、《卫报》(Guardian)、《南华早报》(the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中国日报》(China Daily),以及几乎每一家用主要欧洲语言出版的新闻报纸或网络刊物上。即使在1989 年,倘若有人跟我说我会拥有这样一种职业生涯,我会觉得这完全是疯人痴语。充其量,我只会认为我将以英国文学作为我的专业领域。直到1989 年,我所梦寐以求的是能留在剑桥大学,在那里继续我的职业生涯。如果我真的拥有什么梦想的话,它也只是一个关乎英国而非关乎中国的梦想。因此,本书所说的故事,总体而言是原本的英国梦如何在我身上转而化作了中国梦。 首先,我要说的是,开启并随后亲历这段“第二人生”,无论其挑战多么巨大,对我来说始终是极大的快乐源泉。如果任何一个阅读本书的读者,此刻正处于我30 年前所处的相同境地,通过阅读本书受到鼓舞,如同我所殚精竭虑做过的那样,努力使中国和她博大精深的文化与文学变得能为其所知,那么,我撰写拙作,所有的辛劳便不会付诸东流。现在,与他人分享知晓中国的快乐,能够越来越渐入佳境,更为深刻地认识中国,已经成为我职业生涯及大部分个人生活的主要意义所在。当我看到,世界上竟然还有这样一个国度,一片全新的天地,带着全然不同的人生观与命运观,这对我的思想与心灵,不啻是一种巨大的解放。在我人生中与中国文化邂逅的过程中,虽然有些时候事情会变得十分具有挑战性,例如,如何融入中国社会,真是极为艰难,如何理解我所经历和目睹的许多事情,也是甚为费劲。但是,因为投入时间与精力去读懂中国、更深地了解中国国民所带来的回报之巨大让所有的挑战都变得相形见绌,微不足道。对于像我这样一个人来说,原本对中国的认知少得可怜,人生中开始有意识地去了解中国又属于起步甚晚,如何使中国可以为人所知,这便是贯穿本书的主题。将这种可知性的诸多不同方面呈现出来,并且揭示这种可知性如何能够为所有那些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的人们所分享并理解,这一点可谓极其重要。 然而,在本书中,我希望能选择一种与众不同、别具一格的方式来传递这种可知性。虽然自传体的叙述十分具有诱惑力,但自传既十分有限,亦过于主观。在所有其他各种体裁中,这样的一部自传充其量也只是那些时而融入中国生活、时而暂别中国生活的人们记下的一段故事,或者,是那些属于当下这个波澜壮阔、气势恢宏民族的人们所记下的一段故事。此外,我所追求的是尽量能写出更加实用的内容,提供某些想法或提示,使那些原本对中国不甚熟悉甚至一无所知的人们,能够将他们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变作其使命的一部分,努力去读懂这个**的方方面面。在后萨义德时代,当东方主义以及创造“他者属性”被视为带有歧视性且会产生禁锢作用时,我在本书中会尽我所能来证明,我们完全可以超越上述那种视角,进而抵达一种境界,用一种有机的、平衡的和包容的视野,将熟悉与不熟悉的事物尽收眼底,既发现它们彼此的独特色彩,同时亦看清楚有哪些因素使它们彼此相连。《易经》一书阐述了万物何以会息息相关,一方面力图理解并欣赏这些关联的节点,但另一方面也要清晰地看到边缘、界限及分界线在哪,这是十分重要的。
    目录
    **章 呼和浩特/34 第二章 北京/74 第三章 上海/122 第四章 西安/154 第五章 香港/178 结束语 感官帝国/200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