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产业经济学(第4版)
QQ咨��:
有路璐璐:

产业经济学(第4版)

  • 作者:石奇
  •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0278346
  • 出版日期:2020年01月01日
  • 页数:268
  • 定价:¥42.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适应经济类、管理类本科专业的教学要求,系统介绍产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经济学思维,提升对现实经济问题的分析能力。
    1.体系完整。以较多篇幅全面讲解产业组织理论的主要内容、观点和方法,也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现实,研究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调整过程,以及产业发展和创新的空间特性,探讨产业政策的重要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2.反映进展。产业分类问题上,不仅内容更全面,而且介绍了我国*新的产业分类方法;关于寡头市场的内容中增加对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市场结构的讨论;关于进入与退出的内容中增加对国际战略联盟的介绍;关于竞争政策的内容中不仅介绍了我国新颁布的《反垄断法》,也增加了对竞争政策的国际协调的内容;而以产业集聚理论、新产业区理论为主要内容来反映产业发展和产业创新的空间特征,则是本书做出的全新尝试,一方面是要展现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与其他学科(主要是地理学)交叉融合的新成果,另一方面也因为传统的产业布局理念已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现实,不再适合作为教学内容继续保留。
    3.简明扼要。全书依据本科教学要求进行内容的编排和取舍,理论体系和主干线索清晰明了。
    文章节选
    《产业经济学》自2008年初版以来,蒙读者厚爱,累计印刷近20次,在50余所高校的相关专业使用。江苏省教育厅公布的2018年度高等学校**教材名单显示《产业经济学》被遴选为**教材。为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教学实践需要,我们针对本书进行了再次修订。本次修订由岳中刚、段继红更新了部分案例,重新编写了各章的课后习题。
    产业经济学是微观经济学的深化和发展,是近年来经济学中*为活跃、*激动人心、取得成果*丰硕的领域之一,同时也是一门实用性强、研究方法可操作的应用经济学,是经济类、管理类专业的重要核心课程。产业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产业组织、产业结构和产业管理的经济学学科,以理论经济学为基础,通过考察产业内企业之间相互关系、产业的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的规律以及产业在空间区域中的分布规律等,研究产业经济活动的基本特征,为实现资源在产业内、产业间的有效配置,探讨制定产业政策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方法,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作为应用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产业经济学的传播和深入发展不仅丰富了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有利于经济学学科体系的完善,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我们正确理解现实经济中的结构变动、市场运行和企业竞争行为,并用正确的理论来指导企业制定有效的竞争策略,指导政府制定合理的公共政策,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本书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产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熟悉产业经济学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对现实经济中大量产业经济现象和产业管理实践进行深入思考。该学科的学习可以丰富经管类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有助于培养经济学思维,提升对现实经济问题的分析能力,对于从事经济类、工商管理类相关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构建创新**、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是建设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是重大的理论命题,更是重大的实践课题。值此背景之下,产业经济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更具挑战性,其作用也更加突出和重要。本书正是为了适应新阶段、新形势下中国经济结构大调整的要求,整合产业经济研究的新成果,结合经济类、管理类本科专业教学的新特点而编写。本书的各位作者都是我国产业经济学教学与研究领域的**专家,致力于推动产业经济学学科在我国的发展和进步。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作者结合中国产业发展现实,对国内外产业经济学教 学与研究的新成果进行了展示和运用。
    本书的编写始终体现一个宗旨,即满足大学本科阶段学习产业经济学的学生的需求,以系统介绍产业经济学的基本内容为目标,突出浅显和实用的特点。为此,这次修订仍然遵循前三版的编写原则:
    1?体系完整。本书在内容安排上,将欧美传统和中国经济建设需要结合起来,既以较大篇幅全面讲解产业组织理论的主要内容、观点和方法,也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现实,研究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调整过程,以及产业发展和创新的空间特性,探讨产业政策的重要性、可行性和有效性。在这一原则下,本书按照“产业及其类型→产业内部组织及其行为和后果→产业之间的定性联系和数量关系→产业的空间特性→产业管理的内容和政策”的理论体系,构造了具有内在逻辑性的框架结构。全书共分12章,第1章主要介绍产业及其分类,以及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研究方法和意义。第2章主要讨论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从产业组织定义的概念出发,以“马歇尔冲突”为切入点,系统介绍和分析产业组织理论的演变,并介绍了市场结构的概念、市场势力和市场绩效的衡量等内容。第3章论述寡头市场行为模型以及寡头合谋行为。第4章就企业之间的各种价格和非价格竞争战略加以阐释,主要包括价格歧视和产品差异化的非价格竞争,以及通过纵向一体化和纵向约束进行的合作和竞争等内容。第5章讨论企业的进入、退出行为及其福利后果。第6章介绍产业关联理论,通过投入产出分析法来说明产业之间的数量联系。第7章论述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趋势,以及产业结构高度化、合理化的基本规律。第8章从生产链的定义出发,对生产系统的演变进行分析,介绍由企业集群所形成的局域生产系统和产业集聚理论。第9章讨论新产业区理论的主要概念和新产业区的类型。第10章和第11章讲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业组织政策,即竞争政策的基本框架。其中,第10章讨论反垄断法的概念、目的和保护对象,说明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反垄断法的立法精神,介绍中国的反垄断法和竞争政策的国际协调问题;第11章介绍了规制公共利益理论、规制俘获理论和规制经济理论。第12章阐明产业政策的必要性、类型和措施,介绍产业结构政策、产业技术政策以及开放条件下的产业政策等内容。
    2?反映进展。高质量的教材是教与学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而高质量教材必然是能够及时反映和补充学科研究进展的教材。本书在对已经出版的众多产业经济学教材的经典内容进行系统介绍的同时,还深入浅出地对产业经济学领域新近发展的论题进行了较充分的讲授。其中,在产业分类问题上,不仅内容更全面,而且介绍了我国*新的产业分类方法;在关于寡头市场的内容中增加了对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市场结构的讨论;在关于进入与退出的内容中增加了对国际战略联盟的讨论;在关于竞争政策的内容中不仅介绍了我国新颁布的《反垄断法》,也增加了对竞争政策的国际协调的讨论;而以产业集聚理论、新产业区理论为主要内容来反映产业发展和产业创新的空间特征,则是本书做出的全新尝试,这种尝试一方面是要展现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与其他学科(主要是地理学)交叉融合的新成果,另一方面也因为老套的产业布局理念已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现实,不再适合作为教学内容继续保留。
    3?简明扼要。根据本科产业经济学教学的特点与要求,我们努力使本书的内容安排和写作风格有助于学生准确和深入地掌握产业经济理论及相应的分析方法。经过认真斟酌,我们*终采纳目前这样一个严谨完整的体系,将本科教学中所应涉及的产业经济理论的论题有机地组织在一起。产业经济学涉及的论题是比较多的,在对这些论题内容的详略把握上,本书根据本科教学的需要做了适当的调整和处理,努力做到全书理论逻辑体系和主干线索清晰明了。在参考借鉴国内外大量产业经济学方面的论著和教材的基础上,我们希望为本书所设计的目标和所付出的努力,能为所有使用本书进行产业经济学的教与学的读者提供尽可能多的便利。
    目录
    第1章绪论
    第1节产业经济学及其研究对象
    第2节产业分类
    第1篇产业组织

    第2章产业组织理论概述
    第1节竞争机制与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
    第2节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第3节市场结构、市场势力和市场绩效的衡量

    第3章寡头市场
    第1节寡头市场模型
    第2节合谋
    第3节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市场结构

    第4章价格战略与非价格战略
    第1节价格歧视
    第2节产品差异
    第3节纵向关系

    第5章进入和退出
    第1节进入壁垒
    第2节策略性行为
    第3节国际战略联盟

    第2篇产业关联与产业结构

    第6章产业关联
    第1节产业关联概述
    第2节产业关联分析
    第3节产业波及效果分析

    第7章产业结构
    第1节产业结构理论
    第2节产业结构演进
    第3节产业结构优化

    第3篇产业空间

    第8章局域生产系统与产业集聚理论
    第1节产业联系、生产链和局域生产系统
    第2节产业集聚理论

    第9章新产业区理论
    第1节新产业区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2节新产业区类型的划分标准
    第3节新产业区在我国的发展

    第4篇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

    第10章反垄断法
    第1节反垄断法概述
    第2节美国的反托拉斯法
    第3节中国的反垄断法
    第4节竞争政策的国际协调与我国的对策

    第11章产业规制
    第1节规制理论的发展
    第2节规制依据与目标
    第3节规制类型与工具
    第4节规制改革

    第12章产业政策
    第1节产业政策概述
    第2节产业结构政策
    第3节产业技术政策
    第4节开放条件下的产业政策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