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马尔库塞文集 第二卷 走向社会批判理论
QQ咨询:
有路璐璐:

马尔库塞文集 第二卷 走向社会批判理论

  • 作者:(美) 赫伯特·马尔库塞 著,高海青,陶焘 译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198088
  • 出版日期:2020年01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10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在阅读我父亲这些绝大部分未曾面世的手稿时,有两点令我惊叹不已。一点涉及时事与长远分析之间关系,特别是与本卷选择的文章所揭示的长远分析之间的关系。二点表面上看与写作风格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与写作风格所揭示的思考过程有关。 这其中很多作品(其中一部分是发言稿,另外一部分是手稿)都完成于越南战争期间,即我父亲积极参与日常抗议活动期间。他的贡献不在于他提出了反战的论点,而在于他把战争放在了资本主义经济、资产**民主制、可能的抵抗形式的发展这个更宏大的框架下。他对事态的发展程度所作的某些判断今天看来或事后看来似乎在一定程度上并不正确,比如,正式场合的压抑的程度,或者,经济体系已经无法继续生产了。但是,基本的分析仍然正确。我认为,发展一种激进的社会批判在今天看来或许更为重要,而这可能是因为现如今的日常冲突看上去没有当时那么深刻。今天,由于从长远来看发生重大变革的可能|生似乎非常遥远,所以我们倾向于较少考虑根本问题及其重要性,较少考虑激进的结构转变的必要性。 但是,正如我父亲在别处所写的那样,乌托邦已不再是乌托邦了,因为它们实际上可以在今天实现。因此,认真考虑哪种更好的社会组织模式值得选择,这一点很
    文章节选
    《马尔库塞文集 第二卷 走向社会批判理论》:
    意识形态与现实之间的关系自始至终都是一种历史关系,并取决于社会变迁。在马克思的观念中,“意识形态”包含着这样一种意识,这种意识要比它所面对的现实更先进——之所以更先进是因为它提出了很多社会发展使之成为可能但与此同时却又被社会发展**的理念,比如,自由、平等、幸福。由于无力改变这种处境,并因此屈服于社会现实,所以意识形态性的意识是“虚假意识”,不过,它以一种理想主义的形式预示了既定现实所包含的历史可能性。然而,这个概念似乎并不适用于发达工业社会。该社会通过将意识形态转化为现实的政治制度、郊区住宅、核电站、超市、药店和精神病诊所超越了意识形态。在这些组织机构中,理性、平等、幸福、人格等理念在实际的社会关系中实现了它们的价值。这个转化过程压制或证伪了那些意识形态性的内容,而后者威胁着要通过倡导“终结”自我推进的生产力,即通过倡导一种不再把生命当成手段、不再让人取决于他的劳动工具的人类实存来引爆实际的社会关系。与对自由的这些承诺形成鲜明对比,发达工业社会仍旧在宣传全职工作的必要性,仍旧把生命视为手段。从这个意义上讲,它的生产力不仅是自我推动式的,也是自我毁灭式的:它创造了一种破坏性的潜能,而该潜能不仅在毁灭身体的兵工厂中显示了出来,同样在内在压抑中也显示了出来(通过有组织地转化,政治与商业需要变成了个体需要)。发展与压抑的结合似乎是当代所有形式的发达工业社会的特征,冲破了它们在政治和经济制度中*本质的区别。
    解放性的力量和奴役性的力量、生产力和破坏力的共同基础是什么?我们很自然地就会想到作为社会物质与技术基础的机器大工业。然而,该回答立刻就遭到了反对,即技术是“中立的”,容易同等程度地受到各种各样的社会、政治用途的影响,因此,技术不能解释特定的社会、政治制度。然而,这个反对意见是有问题的,因为,在发达工业社会,具有生产与分配功能的技术设备并不是可以孤立于社会、政治环境而又不失其本来面目的工具的总和,它先天地决定了产品,决定了个体与社会在服务和扩展设备上的行动,也就是说,决定了社会必要的需求、职业、技能、态度,因此也决定了社会控制和社会融合的形式。的确,技术设备使那些控制它的人和那些为它服务的人之间的决定性的区别得到了具体表达,而它一旦成了生产的普遍基础,即维护与发展社会的基础,它就会把自身的迫切需要强加于**与国际。社会顶层的行动自由的范围正变得越来越小。因为真正的替代方案事实上是灾难性的:它们不仅涉及现有社会制度、目标、政策内在的变化,甚至还涉及这些方面的消失,而这一新的发展方向确实对整体构成了威胁。工业社会到了只能进不能退的地步,从历史的角度来讲,它到了质变的地步,而为了防止这一事件的发生,它把一切资源都动员了起来。
    毫无疑问,无论是当代资本主义还是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中都有其他替代方案。因此,一个支持半私人或政府或混合控制生产、民主制度、裁军的福利**在经济和政治上是可能的。但是,这样的**将保留并加强其前身的主要特征,即人服从技术设备,受自身生产力的奴役。真正的“超越了福利**”的替代方案有着相反的特征,这意味着,对于成熟的技术社会来说,随着日常物质生产逐步的自动化,(必要)工作时间与自由时间传统的比例颠倒了过来——自由时间变成了任凭个人处置的“全职工作时间”。
    ……
    目录
    前言 引言 马尔库塞与批判理论的变迁 一 技术社会中的社会变迁问题 二 伟大社会中的个人 三 工业社会对社会变迁的遏制 四 1966年《爱欲与文明》的政治序言 五 在汉斯·梅叶霍夫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追悼会上的讲话 超越单向度的人 六 文化革命 七 资产**民主制的历史命运 八 水门事件:当法律和道德成为绊脚石的时候 九 价值革命 十 书信 十一 后记不同节拍的哲学与政治 鸣谢 索引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