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党内民主——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探索
QQ咨询:
有路璐璐:

党内民主——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探索

  • 作者:梅丽红 著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210544
  • 出版日期:2020年03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45.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党内民主: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探索》聚焦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的实践探索,全面考察其变革发展的历史过程,在此基础上,归纳、提炼其中的有益经验。 《党内民主: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探索》动态地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不同历史阶段党内民主实践探索的动力因素,特别是特定政治、经济条件的影响作用;考察改革开放以来各个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人推动党内民主发展的指导方针、价值判断和政策选择,理清其中的重要思路和具体要求;全面梳理改革开放以来不同时期党内民主在制度规则、民主程序和技术环节的改革实践及发展变迁,并简析其实际成效。从丰富、复杂而又独特的历史实践中总结和提炼中国共产党适应环境变化不断推进自身民主改革实践的基本经验。
    文章节选
    《党内民主: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探索》:
    一是把“民主”作为健全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的关键。1979年3月,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的讲话中,邓小平在继承七大、八大党章关于民主集中制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在集中领导(指导)下的民主”的理论概括的基础上,对民主集中制的内涵进行了丰富,提出我们实行的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汲取以往片面强调“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的教训,1980年2月,由陈云主持制定并经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没有再提“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而是大力倡导“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在对这个文件征求意见及修改的过程中,胡乔木也明确表示:在民主基础上才能正确地集中,这个没问题,但集中指导下的民主这个提法值得怀疑。后来,经他手修改的文件就没有这句话了。
    为了将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和改善党的集体领导落到实处,《准则》强调“集体领导是党的领导的*高原则之一”,要求从**到基层的各级党的委员会,都要按照集体领导的原则实行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规定:凡是涉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大事,重大工作任务的部署,干部的重要任免、调动和处理,群众利益方面的重要问题.以及上级领导机关规定应由党委集体决定的问题,应该根据情况分别提交党的委员会、常委会或书记处、党组集体讨论决定,而不得由个人专断。在党委会内,决定问题要严格遵守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书记和委员不是上下级关系,书记是党的委员会中平等的一员。书记或**书记要善于集中大家的意见,不允许搞“一言堂”、家长制。要明确规定每个领导成员所负的具体责任,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不要事无巨细统统拿到党委会上讨论。③这些对党委会集体领导的刚性制度规定,使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实行有了党规党法的保证。
    鉴于党和**领导制度的主要弊端是权力过分集中,而权力过分集中“妨碍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实行”,“妨碍集体智慧的发挥,容易造成个人专断,破坏集体领导”。因此,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在《党和**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中一针见血地指出,权力过分集中于个人或少数人手里,“必然要犯各种错误”,“必然要损害各级党和政府的民主生活、集体领导、民主集中制、个人分工负责”。家长制作风,“除了使个人高度集权外,还使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组织成为个人的工具。”由此,邓小平提出“要明确哪些问题应当由集体讨论”,要求“重大问题一定要由集体讨论和决定。决定时,要严格实行少数服从多数,一人一票,每个书记只有一票的权利,不能由**书记说了算。”在这篇讲话中,邓小平也提到民主集中制,但没有再提“集中指导下的民主”。
    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提出了“必须把我们党建设成为具有健全的民主集中制的党”的任务,在重申“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的同时,强调“在高度民主的基础上实行高度的集中,坚持少数服从多数、个人服从组织、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会上,改选和增选了**主要领导成员,胡耀邦当选为**委员会主席,由于此前的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已选举胡耀邦为**委员会总书记,这样便形成了**委员会主席与总书记的并存制。由于在实际运行中往往不是总书记有名无实,就是主席有名无实,特别是当党**主席与总书记由一人兼任时,这样的重叠设置就显得没有必要,所以,1982年9月,十二大党章取消了**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的职务设置,只设党的总书记。同时规定:总书记由**委员会全体会议选出,必须从**政治局常委中产生。总书记负责召集**政治局会议和**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并主持**书记处工作。
    ……
    目录
    导言 一、研究现状及意义 二、研究对象及内容 三、研究过程及方法 **章 揭开党内民主新篇章(1978年11月-1989年5月) 一、恢复和发扬党内民主传统 二、改善党的领导的初步实践 三、健全以民主为基础的集中制 四、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 五、重构党内监督体制及规范 第二章 稳步推进党内民主(1989年6月-2002年10月) 一、调整党的领导制度改革方向 二、推进党委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三、实现干部领导职务新老交替的制度化 四、改革党内基层选举 五、推动党内监督改革 第三章 激发党内民主活力(2002年11月-2012年10月) 一、完善党的领导方式的再探索 二、理顺党内权力关系的新实践 三、创新党的各级领导班子选举 四、增强党代表履职的民主基础 五、全面推行党务公开 六、提高党内监督的有效性 第四章 加强党内民主的政治生态建设(2012年11月至今) 一、强化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二、拓展党员民主权利的实现形式 三、彰显巡视监督的利剑作用 四、深化派驻监督改革 五、破解“同体监督”难题 六、构建党统一领导下的**监察体系 第五章 改革开放以来党内民主发展的基本经验 一、以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为**发展党内民主 二、将发展民主的外在压力转化为党内民主改革的内在动力 三、把自下而上探索与自上而下推广结合起来推进党内民主 参考文献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