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全球化·政治哲学·马克思主义(法哲学学术译丛)
QQ咨询:
有路璐璐:

全球化·政治哲学·马克思主义(法哲学学术译丛)

  • 作者:李义天 编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211145
  • 出版日期:2020年03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54.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承认并容纳思想观念与生活方式的多样性,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但只有到了我们这个时代,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公共领域的兴起,人类社会多样性的表征方式、呈现通道与聚集平台才得以充分展开,相应地,针对这种多样性的内涵、本质及其内在困境的理解与思考才得以深入推进。《全球化·政治哲学·马克思主义/法哲学学术译丛》邀请当代国内外学界12位重量级学者,包括弗朗西斯·福山、理查德·米勒、威尔·金里卡、迈克尔·桑德尔、菲利普·佩蒂特、诺曼·莱文、迈克尔·哈特、沃尔特·米格诺罗、约翰、贝拉米·福斯特等,分别从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视角出发,围绕我们这个时代的若干重大前沿话题展开交流和反思,力图从思想片断中捕捉和呈现出现代世界的生活与知识状况。
    文章节选
    《全球化·政治哲学·马克思主义/法哲学学术译丛》:
    张容南:也就是说,自由主义只谈美好人生的条件,对“美好人生”的具体内容仍然是保持中立的?
    钱永祥:我们在思考美好生活这个问题的时候,通常采取一种积极的思路,就是正面向往、肯定人生的意义,生命在里面可以得到安顿,你的行为可以从某一套客观的意义秩序中获得正当性,这是积极的一种取向。我在上面说过,这对现代人是很难成功的,也许只有追求的过程本身才是提供意义的源泉。但我想强调,在关切美好人生的时候,同样重要的另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太多人无法享有、甚至根本没有机会追求所谓美好的人生?那当然是因为在这些人身上,美好人生的各项条件被剥夺、被扭曲、被架空,以至于所谓“追求美好人生”对他们来说变成了一个残酷的笑话,像是“何不食肉糜”一般的冷血童言。自由主义正视、重视现实中因为外力以至于美好人生经常横遭剥夺这个事实,所以关切“追求美好人生”需要哪些条件。这些,我们在上面已经谈过了。那么接下来呢?那些关心美好生活之内容、但是较不关心美好生活需要什么外在条件的人们,经常挑战自由主义,指责自由主义躲在中立的旗帜之后,其实根本没有能力回答真正重要的问题:“什么是美好人生”。也有人虽然同情自由主义,仍觉得自由主义在此确实有所短缺,需要从文化传统、社群归属甚至超越性的宗教寻找资源来加以弥补。我的想法不同。我认为如果自由主义也想变成一种关于美好人生的哲学,那就辜负了它自身的历史经验。自由主义应该把视线投注在人间的各种剥夺、扭曲、压迫上,忠于它原先的关怀,构想条件来防止、消除这些造成美好生活落空的因素。
    张容南:这样的自由主义,似乎跟古典自由主义的放任取向或者晚近自由主义的多元共识取向,着**不太一样?
    钱永祥:是的。晚近自由主义格外着重价值多元主义的挑战,也因此格外着重重叠共识,为自由主义的政治原则寻求政治性的支持,建立对各种价值立场都公平的正当性。这是一件有意义的工作。不过反过来看,除了追问自由主义的正义原则能不能获得重叠共识的支持,我们也该追问:若是没有这些原则的保护或者这些原则赋予我们的力量,个人会受到什么样的对待?很多人一生大部分的时间在受苦,包括天灾人祸,政治暴力的侵害,社会的压迫和歧视,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剥削、欺凌、侮辱。这些痛苦在人的生活中占了很大比重。很多人终其一生无所谓寻找意义,无从设想“美好人生”,却受尽了苦难和折磨。其中的原因,自由主义有义务去追问,并且自由主义也提供了相当完整的答复。如何以人类所身受的压迫、侮辱、伤害为着眼点,设法用自由主义的各项原则去减少这些痛苦,我认为是自由主义的核心关怀所在,其深重意义并不逊于寻找重叠共识。我大胆地说:自由主义的**关怀,是制止暴力而不是追求善、是减少痛苦而不是增加美好;它**的社会制度旨在防止压迫与侮辱,不在于直接引导美好人生。说到*后,美好人生观诚然容许多元的想象,痛苦这件事却无所谓多元,自由主义政治原则的正当性,完全可以从这个反面的角度来检讨与证成。我自己特别重视减轻痛苦这件事的普遍道德意义,强调对他人痛苦的敏感性亟待培育,也是出自同样的关怀。我们在思考政治制度和美好人生的时候,不能忽略这个阴暗面的问题。
    ……
    目录
    前言 我们时代的思想片断 Ⅰ.多元的全球化时代 民主、全球化与历史的未来 全球正义的困境与出路 多元立场、公民身份与全球视野 中国的政治改革、国际环境及未来 Ⅲ.公共生活与政治哲学 政治哲学研究:历史、现在与未来 现代社会的心灵秩序与政治秩序 公民共和主义:理解与辩护 免于支配的自由与公民共和主义的理想 Ⅳ.马克思主义的反思 马克思学与马克思政治哲学的文本语境 概念的革命和革命的概念 和谐的愿景与去殖民化的世界想象 马克思、启蒙思想与生态批判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