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扶阳显义录
QQ咨询:
有路璐璐:

扶阳显义录

  • 作者:王献民 张宇轩
  •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04683656
  • 出版日期:2019年09月01日
  • 页数:340
  • 定价:¥45.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分为“麻杏竹甘综合法”“四逆败毒综合法”“川乌法本要”“川乌法衍义”四篇,另有一附篇“火中生莲”。著者从喘证和热证两个常见但难治的病证入手,结合临床病案系统解析了“扶阳医学”的诊疗思路和用药技巧,然后深入讲解了“扶阳医家”眼中的中药,**介绍了川乌的基本用法和临床应用,以及煎煮法、临床禁忌及衍生法。本书文辞精练,结构清晰,观点独到,讲解透彻,更有真实病案相佐证,适合广大中医药临床工作者及中医爱好者阅读参考。
    文章节选
    川乌只是一味药,要上升到立法层面,就必须要有大量经典理论的佐证和无数临床实践的印证,才能形成z终的川乌法。 川乌法的z初灵感来源于“三生饮”。 我们先来看看川乌这味药在本草中的地位。《本经》云川乌“主治中风,恶风洗洗,出汗,除寒湿痹,咳逆上气,破积聚、寒热。”历代医家对川乌的功能也各有发明论述,如《长沙药解》言:“乌头湿燥下行,其性流利迅速,开通关腠,驱逐寒湿之力甚捷,凡历节、脚气、寒疝冷积、心腹疼痛之类并有良功”。《医学启源》认为川乌是**风痹半身不遂的引经药。《主治秘药》云,川乌其用有六,除寒疾一也,去心下坚痞二也,温养脏腑三也,治诸风四也,破积聚滞气五也,治风寒腹痛六也。 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川乌可显著降低血糖,其降糖的机制不是通过对胰岛素水平的影响,而在于增强机体对葡萄糖的利用。同时川乌还有**、镇痛、**、改善心功能、改善心肌缺血及神经麻痹的作用。 历代善用乌头的医家有很多,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就有乌��汤、乌头煎、乌头桂枝汤、乌头赤石脂丸、赤丸、九痛丸等;再如《外台》之乌头汤,《张氏医通》的乌头栀子汤,《证治准绳》的乌头散,乌头粥等等。乌头有斩关夺隘之力,走而不守,逐寒除痹,破积聚,消癥瘕,止痛祛风;可通行十二经,走奇经八脉,可抵达络脉、孙络及各经之交汇点,从而达到彻底治愈沉疴久病、顽瘴痼疾的效果。 “三生饮”z早出现在宋代王硕的《易简方》中,以散寒温阳,祛风逐痰,通行经络为立法依据,其构成是:南星、川乌、制附子、木香;到了明末清初,傅山在其《傅青主男科》中也记有“三生饮”:生南星、生半夏、生制附子、人参,较之《易简方》中的“三生饮”已有所变化。而《医学集成》中三生饮的组成是:生南星、生川乌、生半夏、广木香、人参、生姜,较之前又有了新的演化。清初名医喻嘉言在《医门法律》中载有“星附散”一方,亦流动着“三生饮”之神韵:制南星、制半夏、茯苓、炒僵蚕、川乌、人参、黑制附子、白制附子,主中风手足亸曳,使风从外出,痰从下出,分解而病愈矣。 至此,“三生饮”才有了很完备的组方。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在临床中对三生饮的理解和应用,很大程度上启发自薛己先生的一段话:“三生饮乃行经络,治寒痰之药,有斩关夺旗之功,每服必用人参两许,驾驱其邪,而补助真气。否则不惟无益,适足以取败矣。”此是论及川乌在治病过程中过度的攻破力,而临床中果如其言! 由于川乌其性走而不守,开破之力宏大,因此,在初期的**中,往往前三五天临床效果很好,以后就会出现很多变化,比如乏力,出冷汗,心胸憋闷,血压降低等等不适症状,此正如薛氏所云之“不惟无益,足以取败”。经过慎重思考,先是将黄芪加入基本法中,但此类症状发生得更快,更早!之后只能在开川乌法时,让患者备用生脉饮(人参方),1次5支,1天3次口服,有时也难以解决这个问题。 一次,一个朋友在**高血压、心脏供血不足时,服用川乌法十余天后出现此类症状,人几乎不能活动,动则喘促胸闷,感觉心要从嗓子眼跳出一样。我让其立刻服用人参方的生脉饮,但其家中没有,自己已无力外出购买,身边又无人照应,只说家中有人参数两,可否一用,我说可以,当时急炖人参二三两口服,每小时服1次,四小时后各种症状解除。后来的用药,每天均加入人参一二两另炖,反而身体越来越好。朋友告诉我,他以前是沾不得一点人参的,否则既上火又血压飙升,现在吃人参,不但血压正常,而且身体很舒服。有了这次的意外,加之薛己老先生的话犹在耳畔,以后的**中,我在应用川乌、黄芪的同时就加入人参,但很多人服后前期有上火和壅阻中焦的现象,考虑再三,由于三七可以运人参之滞,即加入等量或大于人参量的三七,从而解决了这一的问题。 在四十余年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我本着扶阳医学的理法体系,根据经典及各家的运用经验,结合现代人本虚标实,精气不足,经络瘀实的体质特点和疾病谱,历时三年多专门研制川乌法,经过了一千多例的临床验证,川乌法**是肯定的,配伍是**的,它可以应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疾病。 《伤寒论》中的“六经顺传”、“七日来复”构建了疾病传变的一般规律和相应的对治法则,但像这样教科书般的疾病传变模式在实际临床中是很难遇到的,尤其是在现代人身上。更多的则是直中三阴、六经全病、寒湿入营、毒瘀血分、伏邪久羁、脏腑积聚……既然病邪来时可以“直中”而入,那么去时也一定能够按原路“枢转”而出。川乌法就着眼于此,贯穿六经气化,打通五脏六腑,架接百川归海,无处不以“枢转”为用。本法集“通、透、填、补”于一身,在疏通经络,祛除痰、湿、瘀、毒的同时,顺势将精气填入,补中有通,通中有填,若应用得当,可以解决很多现代难以**的疑难重病。此法治病不伤正,治现时病的同时,可以祛除留存或潜藏在体内的伏邪,所以还是治未病的**之法。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