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刘禹锡:唱著君王自作词
QQ咨询:
有路璐璐:

刘禹锡:唱著君王自作词

  • 作者:丁守卫 著
  •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 ISBN:9787520520331
  • 出版日期:2021年01月01日
  • 页数:353
  • 定价:¥62.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这是一部**的人物传记。 刘禹锡青年时期就意气风发,三登文科,享誉京华,但“忧国不谋身”的他却宏愿济世,忧国忧民,期望兴国安邦,中兴大唐。入仕后,他积极投身中唐王叔文“永贞革新”,表现出了**的政治才能和义无反顾的政治品格。革新失败后,虽然仕途受挫,屡遭贬谪,但他却遇挫不馁,坚毅不屈,“长歌当笑”,虽历经苦难仍痴心不改,如同屈原一样“虽九死其犹未悔”,无论对人生、对生活、对改革、对老病均乐观豪迈,矢志不逾,用自己的一生谱写出了一曲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所具有的心忧天下、以身许国的人生乐章。
    文章节选
    千古知音(刘禹锡与柳宗元) 都说患难见真情,其实,患难也是对人心、人性的大考验。 再次被贬,虽然对于刘禹锡来说,是又一次精神上的折磨和打击,怎么说都是人生中一种很大的不幸,但是,他却因此认识了两个真正意义上的朋友,一裴度,一宗元,知道了在这世上,什么才是真情,什么才叫友爱。 才回到京城,竟又被贬,这让刘禹锡颇感意外。从此一别,他不知道此后自己的双脚还能不能再一次踏入长安。 此时此刻,刘禹锡感到自己*对不起的就是自己的母亲。 “娘,儿子对不起你!”临走的前**,禹锡走到已经八十多岁的母亲身边,想到母亲真正已是风烛残年,如今又要跟着自己远走天涯,贬谪他乡,心里感到异常愧疚和难过。于是,他含着泪对母亲说:“娘,禹锡对不起你,如今又要让您跟着儿子受罪了!” 母亲卢氏一直通情达理,深明大义,看得出,她的心里也很失望,也很难过。而且,身为母亲,她更为儿子禹锡的前途和命运���忧。但在这种时刻,她却竭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安慰禹锡说:“吾儿休要自责,也不要过分难过!” 老人家用自己的双手颤巍巍地扶着禹锡的双肩,深情地凝视着自己的儿子,开导道:“既然事已至此,吾儿何必自责?何况,自责又有何用?儿呀,哪里黄土不养人?哪里黄土不埋人?莫非离开长安,就没有天地了?就没有咱娘儿俩的活路了?人生一世,睁眼闭眼就是那么一口气。既然活着,吾儿就要好好活着,快快乐乐地活着,乐乐观观地活着!把自己活出滋味来!活出意义来!” “娘,儿子听您的话!禹锡懂了,知道以后该怎么做了!”因为内心激动,刘禹锡这时走上前,和母亲紧紧抱在一起。 “这才是我的儿子!男子汉,大丈夫,什么时候都不要泄气!不要悲观!” 听了母亲的话,刘禹锡很是感动,并为自己能有这样一位母亲而感到骄傲,同时,也更加懂得什么才是母爱。 是的,人在*失意、*落难的时候,如果只剩下*后一个人还在关心你、安慰你,并不冷眼看你,不以势利看你,对你不离不弃,对你呵护备至,那么,这个人一定就是自己的母亲。 又要走了! 刘禹锡便赶紧收拾好行装,收拾好心情,竭力振作了精神准备上路。 恰好柳宗元也要南下,于是两人约定一起离京赴任。 临走的时候,门前冷落,没多少人来送他。同侪也都不敢和他来往了,毕竟这种时候谁都想和他撇清关系,划清界限。 挚友相携出了长安,一路南行,来到衡阳。分手在即,经历了几个月来的大喜大悲,重又置身古道西风,柳宗元潸然泪下,赋诗一首,为自己,也为挚友刘禹锡叹息。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 伏波故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平。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 本是少年得志,却偏偏仕途偃蹇,功业无成。看大雁北飞,感归程无望。听哀猿悲鸣,觉愁肠寸断。面对同样伤恸的挚友与知音,刘禹锡深情作答: 去国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歧。 重临事异黄丞相,三黜名惭柳士师。 归目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 桂江东过连山下,相望长吟有所思。 友人情深义重的答诗,让柳宗元心潮起伏。回想少年意气,宦海沉浮,真耶?幻耶?是耶?非耶?刺史比起司马,官职固然是升了,但又何尝值得欣喜?他们已经痛感朝廷敌意之深、压迫之重。**一别,山高水远,前路茫茫,相见何时?此时此刻,柳宗元真想学陶渊明归去来兮,如能与刘禹锡一起归隐田园,比邻而居,那将是一种什么样的幸福啊! 古人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此时此刻,柳宗元依依不舍,心情沉痛,一气写下了《重别梦得》和《三赠刘员外》: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 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 **临岐别,何年待汝归? 读着柳宗元俨然用泪水写成的诗句,刘禹锡百感交集,万箭穿心,于是也写下《重答柳柳州》《三答柳柳州》作答: 弱冠同怀长者忧,临岐回想尽悠悠。 耦耕若便遗身老,黄发相看万事休。 年方伯玉早,恨比四愁多。 会待休车骑,相随出罻罗。 自古多情伤离别。更何况,有“雁回头”之称的衡阳自古就是伤心离别之地。在这里,他们依依不舍,彼此倾诉着安慰着,抒发着郁结在心头的离恨和患难与共的情意。天涯沦落,英雄相惜。此情此景,真是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要走了!分手的时刻,两人抱头痛哭。 “梦得,**一别,我不知道以后还能不能再见到你?”柳宗元泣不成声。没想到竟一语成谶,到柳州不久就与世长辞!想想也真的让人心酸,这些年来,因为遭受了那么多的灾难,父母离世,年轻丧妻,长期遭贬,特别是政治失意、壮志难酬,对柳宗元的身心伤害很大,即使是铁打的身体也经受不住这样的人生折磨! 这时候,刘禹锡也早已泪如雨下,他抽抽噎噎地安慰柳宗元道:“子厚,你我虽命途多舛,屡遭劫难,冤深似海,但请再想,陈伯玉(陈子昂)在我们这样的年纪已经冤死狱中!你定要好好保重,勿忘你我约定:待告老还乡后,还做邻居!” 世人往往都误以为文人只知道写诗作文,百无一用,一句“文人”往往故意把文人贬得一钱不值,在政治上不啻是把文人打入了冷宫。但其实,真正的文人往往都世事洞明,人情练达,都很有政治才干,无论是唐朝的刘禹锡、柳宗元、白居易,还是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苏东坡等,他们在朝在野都颇有政绩,政声**。 第二次被贬,刘、柳以安邦之才出刺荒州,尽职尽责,颇有惠政。尤其是柳宗元在柳州,释放奴婢,教化百姓,修缮学宫,整治道路,植树掘井,发展生产,大得柳人敬爱。无论是在柳州还是先前在永州,他都热心指点、悉心教诲青年学子,以至于“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而刘禹锡治理连州也有声有色,由于他注重农耕,兴修水利,轻徭薄赋,使得连州那些年连年丰收,财力大增。 闲暇时,刘、柳两人依旧相互关怀,诗文唱和。柳宗元留下的一百多首诗中,题赠刘禹锡的就有十多首。 元和十四年(819年),也就是刘禹锡出为连州刺史的第四年,刘禹锡不幸痛失慈母。 刘禹锡的母亲卢氏出身范阳王族,虽然可谓是大家闺秀,从小习得诗书,娇生惯养,但一生却颠沛流离。年轻时从夫,由于安史叛乱,她和丈夫刘绪被迫从洛阳逃难到了南方,从此远离故乡;年老时本想叶落归根,在洛阳老家安度晚年,谁知又因为独子刘禹锡一贬再贬,这使她又不得不老年从子,跟随禹锡流放蛮荒之地。 就因此,这些年来,刘禹锡一直深感愧疚,觉得自己对不住母亲,每当想到她老人家这么多年跟着自己遭了那么多罪,内心就隐隐作痛。 在母亲病重的日子里,刘禹锡几乎推开所有的公务与应酬,夜以继日地陪侍在她的身边,想为母亲尽人子*后的孝道。 因为知道自己行将不久于人世,那天老母亲忽然拉住他的手,声音微弱地与他作永远的告别: “禹锡吾儿,娘要走了,不陪你了。” 禹锡一听,顿时心如刀绞,“扑通”一声跪倒在母亲的床前,一时泪如泉涌:“娘,是禹锡对不起你,儿子不孝,这么多年,是禹锡让你遭了这么多罪啊!”他紧紧握住母亲的手说。想到这么多年母亲跟着自己身在异乡吃苦受罪,即使到死也不能回到故乡,这时候,他再也无法控制住自己,浑身颤抖着呜咽了起来。 “吾儿休要自责。你没有错,错的是这个时代、这个世道。吾儿只要问心无愧就够了。这些年来,吾儿孝心可嘉,娘从没怪过你,娘也不应该怪你。吾儿忠君体国,除邪去害,何罪之有?唉,娘到死都坚信不疑,终有**,圣上一定会回心转意,重用贤良。娘也坚信,任何朝代都需要报国的忠臣,需要治世的贤良!” *后,娘走得很平静,很安详。临走的时候,她只是不放心禹锡,用尽平生*后的力气,紧紧握住禹锡的手: “禹锡吾儿,娘走了。娘走后,你要照顾好自己,好,好,活,着!” 闻知噩耗,柳宗元三次派人往连州致祭,致书殷殷相劝,并约定待刘禹锡扶柩归乡丁忧至衡阳时亲往吊唁。 然而,让刘禹锡怎么也没想到的是,柳宗元竟然没能兑现自己的诺言! 说来真是好人不长寿,恶人恶千年。这天,刘禹锡扶着母亲的灵柩来到衡阳,行至前年他与宗元分手处,想与子厚再见上一面,但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在这里他见到的不是挚友,却是从柳州来递送讣告的信使。 “你家员外呢?子厚他,他为什么没来?”一时间,刘禹锡忽然有种不祥的预感。 信使听了,忽然大哭失声:“使君,我家员外,没了!” “什么?”刘禹锡一听简直无法相信,情急之下,竟指着这位信使的鼻子大骂,“你,你胡说!”待弄清确是事实后,他“惊号大叫,如得狂病。良久问故,百哀攻中”。 展读子厚临终辞情哀苦的遗书,禹锡痛不欲生。 柳宗元一生为官清廉,不积私财,英年早逝,竟然家徒四壁。在遗书中,他凄然写道:“我不幸,卒以谪死,以遗草累故人”,遗嘱将自己生平文章全部交与禹锡,嘱禹锡代他整理遗稿、编印文集,并将两个还很年幼的儿子托付给禹锡代为抚养。 随即,刘禹锡特意取道柳州,含悲忍痛,安排柳宗元的后事,几番哭倒在柳宗元灵前。他驰书韩愈,托其为共同的朋友撰写墓志铭,接着又向死者生前好友分送讣告。后来带着子厚的两个儿子回到洛阳,他依旧在深夜“南望桂水,哭我故人”,字字血,声声泪,写下了感人至深、流传千古的《祭柳员外文》。 八个月后,柳宗元归葬万年先人墓侧,刘禹锡携亡友遗孤前去祭奠,又写下了《重祭柳员外文》。从此,他不负重托,视友人子如同己子,用心用情全力将柳宗元的两个儿子抚养成人,并呕心沥血编辑柳宗元诗文集,传之于世。 对英年早逝的友人的怀念,并未随着时光的流逝烟消云散。几年后,再过永州,禹锡徘徊于宗元当年卜居的愚溪草堂,触景伤情,心情沉痛,写下了三首沉郁凄恻传之千古的《伤愚溪》。 溪水悠悠春自来,草堂无主燕飞回。 隔帘惟见中庭草,一树山榴依旧开。 草圣数行留坏壁,木奴千树属邻家。 唯见里门通德榜,残阳寂寞出樵车。 柳门竹巷依依在,野草青苔日日多。 纵有邻人解吹笛,山阳旧侣更谁过。 那天,残阳下那一曲哀笛声中,早生华发的刘禹锡吟咏着他的《伤愚溪》,想着他与柳宗元的深情厚谊,以及当年两人风华正茂、意气风发、踌躇满志地在贞元革新中的所作所为,悲不自胜,感慨万端,久久地,久久地不忍离去……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