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社会安全法治论: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应急法律机制研究
QQ咨询:
有路璐璐:

社会安全法治论: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应急法律机制研究

  • 作者:莫于川 主编
  •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19743901
  • 出版日期:2020年08月01日
  • 页数:292
  • 定价:¥9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经验教训,本书作者对国内外社会**法治的理论、制度、实践做了考察梳理,对许多地方的突发社会**事件应急法律机制做了实地调研,针对包括新冠疫情防控有关社会**事件应对情况作了问卷调查分析,得出依法预防和处置突发社会**事件的对策思路。本书的研究结论和完善对策对于落实“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有效应对各种风险”的战略方针、保障经济社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有助于全面认知和逐步完善包括社会**体系在内的整体****体系,提升**治理、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的现代化、科学化和法治化水平,可供广大读者阅读研究和有关部门参考使用。
    文章节选
    总序 如何走向民主行政法 --树立行政法治观念与创新行政法律制度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艰难确立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稳健展开,30多年来,我国的行政法制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与改革开放以前相比,经过恢复发展、规范发展、全面发展三个发展阶段的行政法制,逐渐发生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重大变化:**,法治观念逐步强化。改革开放以来,在反思传统人治观念的基础上,行政法逐步确立起核心的法治观念,20世纪末期又把“依法治国”确立为基本治国方略,上升为宪法原则。第二,行政法的权力结构从重权力、轻权利向权力和权利并重转变。《行政诉讼法》的颁布,使权力结构的**开始发生转移,《**赔偿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强制法》的出台促进了这一调整,开始形成权力和权利良性互动的局面。第三,政府职能从全能型政府向有限政府、从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随着对政府与市场、与社会、与中介组织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政府开始逐步转变职能,将部分职能让渡于社会,发生了行政事务民营化的转变,同时也增加了新职能,如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职能。第四,行政法机制从单纯的制约机制转变为制约和激励兼顾。第五,行政行为方式从纯粹的命令-服从模式发展成为强制与非强制手段并重、优先采取非强制手段的多样化局面。第六,在程序与实体的关系上,从重实体、轻程序,重结果、轻过程,发展到实体和程序并重,结果和过程并重。第七,在对行政的监督上,从单纯的权力监督,发展到权利救济和权力监督并重。这些变化是广泛和深刻的,对行政法制建设具有革命性影响。 我国行政法制获得的新近重要发展和面临的重大现实课题,从总体上反映了行政法文化革新、行政法制转型发展的成果和方向,适应了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客观要求,体现了行政法制追求民主化、科学化和法治化的趋势,也提出了行政法制更稳健发展的新任务。可以说,这对于完善中国行政法制的具体制度和学科体系,全面实施依法治国方略,促进行政法治目标的实现,从而推动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稳健发展,使行政法制能获得更快、更健康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人们的观念就是人们的眼镜,戴什么眼镜就看到什么世界。具有不同的法制观念,对于客观事物会有不同的认识,也会产生不同的法制实践效果。在推动行政法制改革创新的新形势下、新进程中,应根据变化了的法律价值观,树立与之相适应的现代法治观念,否则难免在行动上发生重大偏差。这是摆在行政公务人员及其他社会人士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主要包括:一是要树立以人为本、保障人权、尊重人格的观念;二是要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政府权力有限的观念;三是要树立行政民主、公众参与、共同治理的观念;四是要树立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公共服务的观念;五是要树立政府诚信、社会诚信、官民互信的观念;六是要树立接受监督、责任到位、权利救济的观念。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丰富理论。从宪政建设和法治政府建设的角度看,我国已经出现并将继续深刻表现出行政法制在增强民主性方面的如下几个方面的深刻变化(不仅是行政法制和行政法学,其他法律领域和制度也同样发生着相关的深刻变化和影响)。 1.关于中国行政法基础理论的民主化发展。2004年修宪时“人权入宪”后,新时期行政法制的民主化趋势日益受到学界关注和研究,行政民主论应当成为21世纪中国行政法学的基础理论之一而发挥其应有的指导作用。有关实务研究和理论创新的要点是:其一,从当今世界民主化潮流的角度审视现代行政法的民主性问题,分析民主化潮流对行政法治进程的影响;其二,探讨行政民主的基本概念、演进历程和各国特点,以及行政民主的理论构造、制度安排和制约因素,如协商行政民主、行政服务、应急法治的理念与制度;其三,探讨行政法制的民主走向和行政民主原则的确立,行政民主原则的含义、构成、成本和作用,及其在行政法制诸环节的运用和难题;其四,在前述基础上,探索在民主精神引导下进一步推动行政法制的观念更新与制度创新。 2.关于中国行政法主体理论与制度的民主化发展。新时期行政法制建设的基本趋势是行政主体的多元化、多样化、社会化。转型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复杂多样的行政管理组织形态,或者说公权力组织形态,亟须从理论和操作上得到廓清,更多的组织形态(如社会行政主体)将会具备行政被告资格。涉及的理论问题和实务问题非常多,例如,审议会、联席会议、非政府组织的角色和职责等,都涉及公民参与管理的权利能否得到实现。这方面的理论与实务发展,有赖于并有助于廓清公共行政与行政法的关系,也有赖于并有助于行政组织人员法制的发展。 3.关于中国行政法行为理论与制度的民主化发展。基本趋势是行为方式的多样化、柔软化、简便化、规范化、**化,行政行为理念将增加现代性,形成并普遍接受广义的行政行为概念。可以预料,除了行政机关制定规则和执行规则等传统行政行为将继续发展外,行政指导、行政合同(契约、协议)、行政规划、行政服务、行政资助(给付)、行政奖励、政府采购、行政和解、公民参与、合作行政、共同治理等柔软、互动的行政方式,将获得更快速、规范化的发展。特别是政府信息公开法制和行政应急法制需要获得更多关注、更大发展。 4.关于中国行政法监督救济理论与制度的民主化发展。行政法制体系中的监督救济要素和过程,将出现多元化、多样化、系统化、便民化、民主化的发展趋势。出现的创新制度,如更有效果的行政调解制度、规范化的行政怨情处理(行政投诉)制度、人大监督专员制度,更有力的司法审查制度(包括抽象行为司法审查制度),更人性、公平、便民的行政赔偿制度和行政补偿制度。 我国的行政法制建设已经并正在逐渐经历民主化、科学化、法治化和精细化的艰难行程,这是行政法制的民主精神、科学精神、法治精神日益增强、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的交叉复合进程,其与经济、政治、社会和思想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以及宪法监督、刑事法治等其他公法领域有着强烈深刻持久的交互影响。不断增强行政管理和行政法制的民主性、科学性和规范性,特别是行政法制的民主化趋势及其制度创新,逐步构建民主行政法,这是一个基本的发展脉络。我们应当正确认知和秉持符合中国国情和普世精神的法律价值观,以现代民主法治发展的眼光,根据行政法治发展的要求,从观念上、体制上、规范上和具体制度及方法技术上进行深入研究与思考,把握发展趋势,作出正确选择,通过深化改革积极推进观念更新和制度创新,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努力推动行政法制和行政法学在新时期获得更大的发展,促进行政法治目标的完整实现,促进中国大陆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健康、和谐发展。 从依法有效保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角度出发,对民主行政、行政指导、行政合同、行政规划、行政应急、行政资助、行政奖励、参与行政、合作行政、城市治理、行政和解、行政调解等诸多行政法学新领域、新课题进行探索,有助于深化认识、形成共识、推动革新,获得对行政法制民主化发展趋势及其制度创新规律性的认识,加快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步伐,这是设立“民主行政法论丛”的立意,希望借此扩展视野、培养人才、多出成果、奉献社会。 谨以为序。 莫于川 应当依法防范化解突发社会**事件 --为莫于川教授主编《社会**法治论》序 2015年5月,我曾应邀为莫于川教授所著《民主行政法要论》一书写序,时隔五年,我再次应邀为本书《社会**法治论》写序。五年来,于川围绕如何建立科学**的突发社会**事件应急法律机制进行系统研究,致力于“民主行政法论丛”的编写,本书已经是该论丛的第四本著作了。五年的时间不算长,于川的奋进和速度使人震撼,这不仅仅表明一个学者的学术志趣和勤奋,这个论丛的主题也体现了一个学者的社会责任感和忧国爱民的担当。 本书共分六章,先后悉心梳理了突发社会**事件应急的法律理论,这无疑对于突发社会**事件的相关理论起了奠基作用。书中列举了我国一些突发事件的典型事例的调研报告,全面展示了我国突发社会**事件应急法制的发展进程,同时,作者对德、法、美、英、日、韩等众多**有关突发社会**事件应急法律制度和理论,作了比较研究,这种国内外广泛的调查研究,视野开阔而工程浩繁,显示了著作的厚重和份量,加强了论著的说服力。在充分的调查问卷和事例分析的基础之上,针对如何构建突发社会**事件应急法制的要素体系和处置突发社会**事件的难点,提出了法治化的对策思路,并且将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纳入了本书的视野,这无疑突显了论著的快捷反映和现实意义。 天道酬勤,所向披靡,近年来,于川坚持着力于民主行政、应急行政等领域理论基础与前沿问题的研究,取得诸多富有特色的理论成果,受到学界和实务界的高度重视,为中国特色行政法理论和制度体系的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于川笃于学术研究,同时着力于社会事务,在**有关**机关和地方政府等担任许多兼职,主持课题和立法研究,多次获奖,作为主编,足显本书的亮色,并且参与的撰稿人,也多是中青年学术精英,《社会**法治论》一书正是于川及其团队潜心研究的集中体现,是国内应急行政领域为数不多的佳作。相信本书的面世,将为学界同仁带来诸多启迪,为实务部门同志带来重要引导。值得关注的是,受新冠疫情影响,《突发事件应对法》修改工作即将开展,本书的出版势必在推动我国应急行政的法治化建设方面作出重要贡献,进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法治的革新和法治**的建设。 接读书稿,难抑欣喜,我为于川及其团队点赞,为难得的好书点赞,并郑重**,期望共享,相信实务界和学界同仁以及广大读者都将举起理论的旗帜,为推进我国的法治建设,推动**治理现代化,共同作出不懈努力! 应松年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 2020年初夏于北京世纪城
    目录
    引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引出的社会**法治课题 **章突发社会**事件应急法治的基本原理 **节突发社会**事件的含义与分类 一、突发事件类型及相互关系 二、突发社会**事件的含义 三、突发社会**事件的分类 第二节突发社会**事件的发生与法律控制理论 一、国外部分 二、国内部分 第二章突发社会**事件应急法治的历史与现状 **节我国突发社会**事件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国内突发社会**事件的历史 二、国内突发社会**事件的现状 三、国内突发社会**事件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我国突发社会**事件应急法治的历史、特点与问题 一、历史背景及介绍 二、制度建构的特点 三、当下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突发社会**事件应急法治的比较研究 **节德国的理论和制度 一、理论基础 二、制度概况 三、地方实践 四、德国应急制度简评 第二节法国的理论和制度 一、基本理念与制度 二、应急制度实施效果 三、法国应急制度简评 第三节美国的理论和制度 一、理论基础 二、立法概况 三、应急体制与机制 四、美国应急制度简评 第四节英联邦**的理论和制度 一、英国 二、加拿大 三、澳大利亚 第五节日本的理论与制度 一、法律制度体系 二、行政组织设置 第六节韩国的理论和制度 一、理论基础 二、应急法律制度 三、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第四章突发社会**事件应急法治的实证研究 **节调研报告——以广州市、苏州市、北京 市、天津市为研究样本 一、广州市调研报告 二、苏州市调研报告 三、北京市(延庆县)调研报告 四、天津市调研报告 第二节2008~2020年的影响性典型事件分析 一、2008年贵州瓮安事件 二、200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7·5事件” 三、2011年广州市增城事件 四、2011年广东乌坎事件 五、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引发中国多地现“抢盐风波” 六、2012年国内反日示威游行并引发打砸事件 七、2012年河南省光山县歹徒持刀伤害小学生等校园**事件 八、2012年四川什邡环境**忧虑引发的群体事件 九、2012年广州市尼日利亚籍男子死亡引发的骚乱事件 十、2014年晋宁县施工冲突事件 十一、2014年上海外滩踩踏事件 十二、2019年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逃犯条例》修改引发公共**事件 第三节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社会**风险的个案分析 一、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社会**风险分析 二、新冠肺炎疫情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第五章突发社会**事件应急法治的要素体系 **节突发社会**事件应对的行为规范体系 一、突发社会**事件应对的法律规范 二、突发社会**事件应对的政策规定 三、突发社会**事件应对的应急预案 四、突发社会**事件应对的软法机制 第二节突发社会**事件应对的应急队伍建设 一、突发社会**事件应对专职队伍建设 二、突发社会**事件应对兼职队伍建设 三、突发社会**事件应对教育培训演练 第三节突发社会**事件应对的综合保障机制 一、突发社会**事件应对的平台建设 二、突发社会**事件应对的激励机制 三、突发社会**事件应对的保险机制 四、突发社会**事件应对的纠纷解决 五、突发社会**事件应对的宣传工作 第六章突发社会**事件应急法治的完善对策 **节处置突发社会**事件的难点 一、复杂系统性 二、主体互动性 三、高度裁量性 第二节突发社会**事件应急法治化的对策思路 一、通过总体评估与边际评估确定社会**应急目标体系 二、构建多层次、统分结合的治理依据体系 三、健全多主体共同参与的应急运行机制 四、发展全流程、软硬结合的裁量控制模式 结语社会稳健:中国特色社会**法治保障愿景 附录 附录1:突发社会**事件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一、本次问卷调查的概况 二、问卷主体问题统计分析 三、社会公众参与相关应急工作的情况 四、行政公务人员和社会公众提出的完善意见 五、小结:完善突发社会**事件应急法律机制的建议 附录2:我国应急法治的新角色、新经验、新课题 一、应急法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因素 二、应急法治是我国法治发展很快的领域 三、我国应急法治快速发展若干重要启示 四、我国应急法治进一步发展的现实课题 附录3:社会**法治视野中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一、应急法治原则是重大疫情依法应对的理念基础 二、从新冠肺炎疫情应对经验看行政应急性原则的功用 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须坚持依法行政原则 四、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中应当关注解决的应急法律问题 五、重大疫情防控中的志愿者:充分发挥作用与依法保障权益 六、依法防控疫情须化解应急志愿者特殊风险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