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唐伯虎笔墨惊奇·书画案
QQ咨询:
有路璐璐:

唐伯虎笔墨惊奇·书画案

  • 作者:王悬 著
  •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ISBN:9787552031683
  • 出版日期:2020年09月01日
  • 页数:376
  • 定价:¥4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五百多年来,世人皆知唐伯虎风流多情,放荡不羁,是江南第1才子。 其实他的人生怪事连连,悬念丛生,远超所有人的想象。 1495年寒冬,苏州城外的一间茅屋内,唐伯虎正经历着人生中(zui)艰辛的时刻,父母双亡,兄弟反目,家财败尽。他于酒色中放纵自我,思考着命运对自己予以惨痛重击的原因。 他不知道,自己手中这支创作出无价书画的毛笔,在搅动整个大明文化圈的同时,也为自己埋下了*惊险、(zui)残酷的伏笔…… 一支笔,搅动大明文化圈!
    文章节选
    唐伯虎在准备临摹仿古之前,先沐浴更衣了一番。之后,他换上了一件白色宽袖内衫,颇有一种超凡脱俗、仙风道骨的模样。回想大年三十的晚上,实在难以将那个穷困潦倒、衣衫褴褛的落魄书生与眼前的唐伯虎相提并论。
    唐伯虎站在桌案下首,手握画笔,聚精会神,正凭着记忆修补画作的细微之处。徐祯卿站在左侧,侧脸看去,只见唐伯虎额头布满汗水,便急忙抬起右手,用手中的干纱布为三师父轻轻拭去汗珠。如若汗珠滴落在画作上,两人之前的努力都将付诸东流。
    这时,徐祯卿眼角瞥到一个光亮亮的东西。侧目看去,原来是唐伯虎俯身作画时,脖颈处悬挂着的白玉吊坠显露了出来。徐祯卿曾听祝枝山说过,世间(zui)好的白玉为羊脂玉,温润纯净,洁白无瑕,如同凝脂。
    徐祯卿虽对玉石无甚研究,但此前第1次看到这枚白玉吊坠时,还是被其精致绝卓的雕工与不带一丝杂色的玉质所吸引。
    那是一只张牙舞爪的白虎,虽只有桃核大小,但虎身、虎爪、虎尾,甚至细微到虎目、虎耳、虎牙,都雕琢得栩栩如生,自带肃��气质。他百般央求下,唐伯虎才允许他拿在手中抚玩。
    不知是幻觉,还是世间真有如此奇玉。拿捏在手心时,那玉身内里仿佛散发出丝丝寒气,透过肌肤,钻入心窝。
    原来,唐伯虎出生在成化六年二月初四,恰巧是寅年寅月寅日。更为离奇的是,唐伯虎又在寅时初刻呱呱坠地,唐广德便为儿子取单名一个“寅”字,“寅”谓之“虎”也。所以,这枚白虎吊坠,唐伯虎始终挂在脖颈,从未离身。到了二十岁冠礼之年,唐广德又为其取字“伯虎”。
    “昌谷!”
    唐伯虎一声断喝,将徐祯卿思绪重新拉了回来。他急忙拿起手中纱布,将三师父额头汗珠拭干,视线从白虎吊坠移开,低头向画作看去。
    此次所临摹的画作,正是唐伯虎之师沈周所作的《庐山高图》。两人已在这个“大火炉”中足足待了十五天,这是(zui)后**,也是(zui)为关键的**,成败在此一举。
    终于,唐伯虎停笔,直起腰身,长吁一口气。他轻抚鼻下髭须,双眸中透着一丝事成过后的愉悦,同时也多了一分意犹未尽。
    “三师父,好了吗?”徐祯卿凑过头来,看着唐伯虎。
    “画是作完了,不过也只是第1步而已。”唐伯虎从徐祯卿手中拿过纱布,自顾自擦掉脸面上的汗水。
    徐祯卿不解道:“这幅画也需要仿古?不是只有古画才需要吗?”
    唐伯虎呆呆站立了好几个时辰,再加上始终凝神聚气。这时一旦放松,顿感腰酸背痛、头晕目眩,急忙坐在角落一张木椅上休息。
    “这幅《庐山高图》是老师四十一岁时,送给他的老师陈宽陈醒庵的七十岁寿礼。”说到此处,心中又是惆怅万千。唐伯虎自甘堕落后,沈周一气之下,将其赶出了齐贤会馆。如今唐伯虎已有半年多未曾见过沈周,不免悲从中来。他急忙收起那份苦闷,笑着望向徐祯卿,接着说道:“所以这幅画卷距今也有二十七年之久,多多少少会出现泛黄发旧的特征。”
    徐祯卿似有所悟,微微点了点头。
    “昌谷,你觉得我所作这幅《庐山高图》的笔法与老师有几分相近?”唐伯虎放下纱布,眼神不再像之前那般笼罩着一层薄纱,而是透着几分期待与激动。
    徐祯卿得祝枝山等人之福,进入齐贤会馆,对沈周画作技法,知之甚详。沈周四十岁之前,只画一些花鸟虫鱼的小幅画作。四十岁之后,则以大画为主。《庐山高图》可视为其画作的分水岭。沈周将宋元时期的水墨浅绛和劲健浓墨融会贯通,自成体系,已然成为吴中画派的鼻祖。
    别看徐祯卿只有十六岁,平日里不修边幅,但对历代书法绘画作品如数家珍。唐伯虎所作《庐山高图》,虚实均衡,构图饱满。画面上水的空灵、云的浮动,再加上直泻潭底的飞瀑,使密实的构图里又多了几分生动气韵。
    他回过头看着唐伯虎,一脸尴尬,牵强笑道:“三师父,我也未见过此作真迹,所以细节之处不予品评。不过,你的笔法技艺与沈老师近乎一样。而且凭三师父的记忆与实力,定不会打无把握之仗。所以,我相信这幅画作(zui)少有九成相近。”
    突然,徐祯卿脸色又变了,惹得唐伯虎哭笑不得:“但是……三师父,你这样做,如若让沈老师知道的话,会不会……”
    “不会,忘记你二师父如何称呼老师的吗?”唐伯虎笑了起来。
    徐祯卿恍然大悟:“对!二师父称沈老师为‘**中人’。”
    沈周胸襟宽广,一生优游林泉,书画做伴。平日里待人接物更是平和温善,贩夫牧竖向他求画,鲜有拒绝。甚至有人作他的赝品,求为题款,他也欣然应允。文徵明极其钦佩沈周的胸襟,故而笑称他为“**中人”。
    唐伯虎自父母和妹妹相继离世之后,每日挥金如土,家产转瞬一空。有一日,别离楼老板莫厉找到唐伯虎,重金让他临摹一幅画作。唐伯虎左思右想,还是答应了下来。事毕,唐伯虎将五十两银子拿在手中,既欣喜又犹豫。但当文徵明得知此事,喝令他不要再与莫厉做仿画交易之时,唐伯虎为了赌气,干脆不管不顾,对莫厉所提要求,一概应允。
    从那以后,唐伯虎觉得自己并非他们口中的废物,靠仿作也可自给自足。在这种有些扭曲的心态下,唐伯虎已从光鲜亮丽的江南第1才子,成为仿画黑市中以假乱真的行家里手。
    此次所作的《庐山高图》,也是莫厉年前所托。
    唐伯虎想着想着,见画作墨迹已干,站起身道:“好了!接下来,进行题跋部分。”他重新走到桌案下首,将一纸章文字递与徐祯卿,“你念我写。”
    徐祯卿一手拿着纱布,一手捏着纸。纸上所写的是一首古体长歌。
    唐伯虎先在画卷右上角写下“庐山高”三字篆书,拿起桌案左侧放置的一枚印鉴,深深按在三字篆书下方。印鉴所形,似是一个葫芦,两个葫芦肚中各印一字,合为“石田”。
    徐祯卿见唐伯虎准备停当,朗声念道:“庐山高,高乎哉!郁然二百五十里之盘踞。岌乎二千三百丈之巃嵸。谓即敷浅原,培嵝何敢争其雄……”
    行书小楷(zui)显笔法功力,稍有不稳,虽可弥补,但势必与原画字迹有异。只见唐伯虎下笔坚如磐石,笔杆垂直挺拔,如一根铁杵。
    徐祯卿一边帮唐伯虎擦拭汗水,一边向字迹看去,心中又妒又敬。略一走神,一滴汗水落下,两人惊呼,徐祯卿顺势一甩,竟用干纱布生生接住。
    “昌谷,你若再漫不经心,我们的努力势必功亏一篑。”唐伯虎严肃道。
    徐祯卿急忙低头,小声说道:“三师父,对不住!”
    唐伯虎扭过身去,长吁了一口气,问道:“下句是什么?”
    “西来天堑濯其足,云霞旦夕吞吐乎其胸。回崖沓嶂鬼手擘,涧道千丈开鸿蒙。瀑流淙淙泻不极,雷霆殷地闻者耳欲聋。时有落叶于其间,直下彭蠡流霜红。金膏水碧不可觅,石林幽黑号绿熊……”
    唐伯虎已将这首题跋练过无数遍,但还是不敢掉以轻心。小心翼翼,又要下笔如飞,稍有停滞,势必会被行家里手看出破绽。所以,他胸中像是憋着一股气,只有将词句写完之后,才敢大口呼吸。
    “下一句!”
    徐祯卿在旁更是焦急万分,暗自为唐伯虎捏一把汗,就连说话的声音都微微有些发颤:“其阳诸峰五老人,或疑纬星之精坠自空。陈夫子,今仲弓,世家庐之下,有元厥祖迁江东。尚知庐灵有默契,不远千里钟于公。公亦西望怀故都,便欲往依五老巢云松。昔闻紫阳祀六老,不妨添公相与成七翁……”
    千万不能出错!唐伯虎心头怦怦乱跳,一字之差,就可使他们半月之功付诸东流。
    “我常游公门,仰公弥高庐。不崇丘园肥遁七十淫,著作白发如秋蓬。文能合坟诗合雅。自得乐地于其中。荣名利禄云过眼,上不作书自荐,下不公相通。公乎!浩荡在物表,黄鹄高举凌天风。”
    唐伯虎收笔之时,心有余悸,不禁吞咽口水。突然,眼前一黑。
    目录
    第1章 别离楼 /1 第2章 宁** /88 第3章 花满楼 /171 第4章 桃花坞 /255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