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共情提问:如何提出让人不自觉就赞同的问题
QQ咨询:
有路璐璐:

共情提问:如何提出让人不自觉就赞同的问题

  • 作者:(日)谷原诚 ,译者:陈昭蓉 后浪
  •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 ISBN:9787510893421
  • 出版日期:2020年09月01日
  • 页数:224
  • 定价:¥3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如何提问能让客户买下超出预算的商品?如何提问能让孩子发愤用功?如何提问能激发下属不断成长?共情力是高情商的体现之一,而通过共情提问,从对方的立场思考,可以巧妙地将令人难以接受的命令变为心甘情愿的行动。 在律师行业从业15年的作者拥有丰富的提问经验,他将教我们如何通过共情提问博取他人好感、引导他人行动、激发自我和下属成长、主导讨论、改变自己。跟随书中生动有趣的案例,掌握高情商的提问秘籍,搞定生活和工作中的棘手难题,甚至在不知不觉中让别人按照你的想法行事!
    文章节选
    开放式问句和封闭式问句 这个时代真是方便,需要信息的时候有各种方法可用,网络、广播、报纸、杂志、书等,我们正处在信息爆炸的世界。不过,从古时候就有一种信息搜集法,至今依然是*值得信赖的方法——听别人说。听别人说的方法*快,如果对方信得过,得到的信息也会是*可靠的。 该怎么从别人那里打听到自己需要的信息? 当然是“提问”。 想知道什么信息的时候,问适合的人,就能得到你要的信息。 用于搜集信息的问题有多种,大致可分为开放式问句和封闭式问句。 开放式问句可以让对方自由思考、自由回答,例如:“���本书怎么样?”回答内容是开放的。封闭式问句会限制对方的回答方式,例如:“你喜不喜欢这本书?”这样二选一的问题,对方只能有两种答案。 不过,问题不只有开放式问句和封闭式问句,在这两种类型之间还有无限种不同程度的问题。以下面四种为例: ① 完全开放式问句。 “这本书怎么样?” ② 半开放式问句。 “读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答案会局限于目的) ③ 半封闭式问句。 “想把书的内容应用在工作上的什么场合?”(加了工作和场合的限制) ④ 完全封闭式问句。 “你喜不喜欢这本书?”(答案只有两种) 这里列出了四种类型,实际上不止四种。根据问题中的限制,可以衍生出无限种变化。 该怎么活用开放式问句和封闭式问句,得到自己需要的信息? 基本上,希望对方自由思考、自由回答,再提供给你信息的时候,就用开放式问句;不必多说什么,希望对方明确回答的时候,就用封闭式问句。 假设你要签订契约,请律师帮你检查契约书。你完全不懂契约书有什么问题,甚至不知道该从什么角度阅读契约书,就以开放式问句问律师:“这份契约书有什么问题?” 如果你请律师帮你打官司,今天法院会宣布裁决结果,你可以预测结论“不是输就是赢”,所以只要问律师封闭式问句“判决的结果是赢还是输”即可。 正在找工作的学生请你给他一些建议的时候,**不在于你的意见,而在于他怎么想,所以应该先问:“你想做什么样的工作?”掌握大致的方向后,再问他:“这份工作的优点是什么?”探讨他想追求什么,尽量选择开放式问句。 相反,“未来有发展的工作和没有发展的工作哪一种比较好”这种封闭式问句,可以诱导对方说出“我想做未来有发展的工作”。 希望下属思考的时候,就利用开放式问句,问他:“该怎么做才能提高工作效率?”不希望下属思考时,就利用封闭式问句,问他:“你到底想不想达成业绩目标?”引导他说出“想”就好了。 请看图1-1,了解在什么情况下应该用哪一种问句。 必须根据提问的目的使用开放式问句和封闭式问句,提问者也可以自行决定要在问题中加入多少限制,把问题变得比较封闭。 只要懂得活用开放式问句和封闭式问句,提问力就会突飞猛进。 另外,问题还有哪些基本类型呢? 问出所有信息的六个基本提问 提问之后,对方正确理解你提问的目的,适度答出你需要的信息,不多也不少,这当然很理想,可惜实际上不可能这么顺利。提问者必须巧妙地让对方了解自己想知道什么,才能得到需要的信息。 这时候*重要的宝物是“5W1H”,即“What”(什么)、“Who”(谁)、“When”(什么时候)、“Where”(哪里)、“Why”(为什么)、“How”(怎么)。这些是写文章的基本要素,也是信息的基本要素。 如果有人说“想去进修”,试**5W1H进行提问—— “想进修什么课程?”(What) “想报名谁的课程?”(Who) “什么时候开始进修?”(When) “进修的地点在哪里?”(Where) “为什么想进修?”(Why) “进修之后要怎么活用那些知识?”(How) 从“想去进修”这个信息入手,利用5W1H提问,就能得到许多信息。 不过,请大家注意“为什么”的用法。被问到“为什么”,就必须按照逻辑回答“因为……”。要是说出不合逻辑的答案,可能会被当成“笨蛋”,所以回答的人会努力思考,拼命想理由。换句话说,这种问题会让对方感到“痛苦”,这么一来,心情也可能受到影响。 请看下面的例子: “为什么想进修?” “想活用在工作上。” “为什么想活用在工作上?” “想提高自己的能力啊。” “为什么想提高自己的能力?” “以后想当老板啊。” “为什么以后想当老板?” “想过有钱人的生活啊。” “为什么想过有钱人的生活?” “…… 你有完没完啊!”(怒) 被“为什么机关枪”炮轰,必须努力思考合理的答案,越想越痛苦,心情也会变得不好。为了让对方回答得轻松愉快,请尽量避免问“为什么”。 可以改问“什么”和“怎么”。例如“为什么进修之后能活用在工作上”,可以改为下面的问法: “进修之后能活用在工作的哪个层面?” “进修之后可以怎么活用在工作上?” 请看图1-2。换了问法,回答就不必在意逻辑,只要具体回答就行了,痛苦程度也会减轻。 既然如此,难道就不能问“为什么”了吗? 其实,“为什么”也有很有效的时候——当你想以逻辑一针见血地找到答案时。这在商业上很有用。丰田汽车的企业传统就是:想解决问题,一定要重复问五次为什么。 请看下面的具体例子: “为什么上个月的业绩没有达到目标?” “还没签约就结束合作了。” “为什么还没签约就结束合作了?” “因为客户对我们还不够信任。” “为什么客户对我们还不够信任?” “我们突然去拜访,对方难免会带有警惕。” “为什么突然去拜访?” “因为没有人能从中介绍。” “为什么没有人能从中介绍?” “因为…… 以前从没想过请老客户介绍新客户给我们,这个月开始就这么做!” 不断重复问“为什么”,能让人按照逻辑思考,慢慢逼近问题的核心。尤其在商业上,询问下属时或自己思考问题的时候*有效。 除了“为什么”之外,提问时还有其他注意事项吗? 要问容易回答的问题 希望从对方的答案中得到有价值的信息,必须站在对方的立场,问对方容易回答的问题。人听到问题之后,会试着了解问题背后的意图,并以自己的理解来回答。举例来说,朋友问你:“昨天去哪里了?”你猜“他可能想找话题聊天吧”,于是回答:“昨天我去了迪士尼乐园。”如果不先想清楚对方提问的目的,你可能会像报告行程似的回复:“昨天出了家门以后,在第三个路口右转,进了地铁站,之后搭电车到银座……” 换句话说,光靠提问就能强制对方思考。所以,希望从对方的答案得到信息,必须问不会造成对方负担的问题,这是基本礼貌。 例如,想买计算机的时候,问了解计算机的朋友:“有没有好的计算机?”对方也不知道你到底是想买计算机,还是只想知道性能比较好的机型,不知道什么样才算“好”,不得不反问“你想买计算机吗”,才能回答你。这种让对方有负担的问法,实在很没礼貌。 至少要这么问:“我想买一台工作用的计算机,平时只需收发电子邮件和处理文书数据,有没有轻巧、便宜的计算机?”这么一来,对方也能根据自己知道的机型,给你*好的建议。问到需要的信息之后,别忘了说声“谢谢”,这样一来一往,对话才算取得平衡。 到电器行买电视,销售人员也会问问题,如果劈头就问:“您想买像素多少的电视?”客人会被吓到吧。一般人不会根据像素多少来选购电视。销售人员提问的目的是了解客人的需求,所以应该从容易回答的问题开始,例如:“今天想买家庭用的电视吗?”再问需要多大的屏幕,是只要看得清楚就好,还是重视画面的美感,慢慢深入掌握对方的需求。否则,客人被销售人员问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心情都变糟了,根本不会留下来买电视。 对于有些问题,被问者只要想到提问的人,就很难诚实回答。例如:“为什么和我们公司断绝往来,去和我们的竞争对手合作?”这就是客户难以回答的问题。他必须回答你们公司的缺点、他不满意的地方,而且怕你听了会生气。这时候应该换成正面的问法: “我们应该怎么做,贵公司才会和我们续约呢?” “有什么地方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公司的哪些部分吸引了你们?” 下面的问题也一样。 “我有什么缺点?” 除非是掏心掏肺的好朋友,否则通常很难回答这种问题。 这也能换成正面的问法: “我有什么优点?” 反过来说,不是优点的地方就是缺点。 “我应该怎么做才会更有魅力?” 想借由提问得到信息,*基本的礼貌是问对方容易回答的问题。 那么,提问之前至少要先想清楚哪些事情?
    目录
    简 目 前 言 第1 章 六个技巧,让想知道的信息轻松到手 第2 章 “博取好感”的提问力 第3 章 “操控行动”的提问力 第4 章 “激发成长”的提问力 第5 章 “主导讨论”的提问力 第6 章 “改变自己”的提问力 引用文献 主要参考文献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