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击缶歌
QQ咨询:
有路璐璐:

击缶歌

  • 作者:胡竹峰
  • 出版社:安徽文艺出版社
  • ISBN:9787539668307
  • 出版日期:2020年07月01日
  • 页数:204
  • 定价:¥5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该项目入选2019年度中国作协**扶持项目、安徽省戏曲家协会**项目,戏曲散文集,一部戏曲文,一卷民俗画。谈黄梅戏、梆子、傩、二夹弦、花鼓戏等近二十种戏曲之美。以戏来描叙社会文化、物质生活的生动画面,也为欣赏戏曲提供了颇有价值的美学参考。文字优美,图文并茂,通俗易懂,雅俗共赏。
    文章节选
    傩 正月去池州东山村吴家、韩家两姓祠堂看傩戏《章文显》。舞台上热闹得很,台下人头攒动。台上男女戴着面具,慈悲、狰狞、美妙、简陋、非男非女、超凡入圣、超凡入魔,人间没有这样的脸。 一个人悄悄走出耳门,山里的夜,晚风清冷,紧紧衣服。侧院的墙残了,黑漆漆,闻得见青砖泥瓦的气息,不知道什么树耸在那里。抬头看见了月亮,大且明,月色极好,凉幽幽照在祠堂的屋顶上,照着残缺的墙壁,一地砖砾碎瓦隐在墙中。无端想起清少纳言笔下不相配的东西,《枕草子》中有一段写的是不相配的东西: 头发不好的人穿着白绫的衣服、鬈发上戴着葵叶、很拙的字写在红纸上面。 穷老百姓家里下了雪,又月光照进那里,都是不相配的,很可惋惜的。 月亮很是明亮的晚上,遇见敞篷大车,而这车又是用黄牛牵着的,这很不相配。 深宫华贵酣酣,夜色深沉,清少纳言在光洁如月色的纸上写下这些清丽的词句,檐下灯烛照着她的芳华。 很多年后,据说年迈的清少纳言一个人回到了京都生活。那时她是又贫又病的老妇人,形容枯槁,过着粗茶淡饭的日子。风雨如晦,凉薄的青灯照不明幽暗的陋室,深巷传来鸡叫声,还有乌鸦呱呱乱叫。她也许会忆起多年前曾经在红烛跳动的案头写下的文字,她也许会怀恋旧事,她一定会怀恋过去的物件: 枯了的葵叶;雏祭的器具;在书本中见到那些夹着的二蓝以及葡萄色的剪下的绸���碎片;接到的当时曾十分相好的人的信札,在下雨觉着无聊的时候,找出来看;去年用过的蝙蝠扇;月光明亮的晚上。 这些固然很可怀恋,但*可怀恋的却是一个人的芳华。 鸡鸣枕上,夜气方回,清少纳言回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几十年来,终成一梦。 早春里,草木枯黄,万物隐而未发,月光蓦然打下来,惊心动魄,有苍茫感,真觉得那月色慷慨,清贵得很。清贵比富贵**。富贵里有锦绣,清贵却庄严简单,庄严简单如唐人造佛。那年在龙门见到石刻佛像,丰腴典雅,又灵动又厚重,有十分虔诚有十分功力。 山风清寒,月下看山村看原野,竟像李贺的诗,况味在“玉碗盛残露,银灯点旧纱”两句。书传李贺通眉,身材纤瘦,长指爪,能疾书。通眉是指眉毛长到了一起,民间称“连心眉”。李贺以诡谲之诗配古寝之貌,遂号诗鬼。 很多年前的那一个个夜晚,也有这样的月色。几名乐人与一众傩者绕在一起。铿锵的锣鼓与喇叭声响彻屋顶,宛如深山中狂飙的咆哮,和着松风之声,和着虫唧之声,和着人喧之声,和着春生之声。 傩戏《章文显》说的是秀才章文显赶考,皇亲鲁王见其妻百花娘子貌美多姿,心起邪念,企图霸占,百花娘子不从,遭毒打致死。章文显逢此不幸,告到开封府。府尹包拯命人捉拿鲁王治罪,又借**“温凉帽”,救得百花娘子还魂,章文显夫妻团圆。后来,玉帝又差仙家引渡章文显夫妇归赴仙坛。 《章文显》 外,我看过的傩戏剧目还有《刘文龙赶考》 《孟姜女》《摇钱记》 《陈州放粮》和《薛仁贵征东》之类。一折折故事跌宕起伏,有狐气鬼气又有喜气神气。狐气惊奇,鬼气怪异,喜气圆满,神气正大。农耕的生活总希望在拍腿惊奇中一唱三叹,农耕的生活也希望在皆大欢喜中尽欢而散,这是中国民间人的悲悯,也是中国民间人的夙愿。 傩戏内容涉及戏剧、美术、舞蹈、武术、音乐和宗教信仰等诸多领域。傩汇聚了多个历史时期的文化信息,有古朴、粗犷的原始风貌,是一种重要的民俗活动与民间艺术形式。 傩,源于远古人对自然、图腾、祖先和鬼神的崇拜意识。 《古今事类全书》上说,颛顼有三个儿子,死后变成了疫鬼。于是每年的十二月,有祀官装扮成傩,驱除疫鬼。 《荆楚岁时记》说:“周官岁终命方相氏,率百隶索室驱疫以逐之,则驱傩之始也。” 傩*开始是人的神化,然后是神的人化,从娱神到娱人。 据说汉代一次傩祭牵动朝野上下,逐鬼的童子以百计算。唐朝的傩舞多为四人,戴冠及面具,黄金为眼,身披熊皮,执戈扬盾,口作“傩、傩、傩”声,以为可以消除疾凶。唐朝的傩也有画面的,未必都是戴面具,孟郊《弦歌行》即说“驱傩击鼓吹长笛,瘦鬼染面惟齿白”。宋代,一次傩事活动山呼海啸,有上千人参与。到了明代,傩戏表演曾出现过万余人齐声的景象。想想那样的场面,浑厚雄伟、热闹繁华,如青铜如黑炭,像地狱像天庭,又威严又活泼,正大里见巫邪气。 一个小男孩坐在父亲的肩头,被人群淹没了。官员的长翅帽碰歪了。小姐的暖轿停在村口,轿帘微开,露出半张粉面,纶巾羽扇的公子不时用余光瞟向轿内,轿中人心如小鹿乱撞,又惊又喜。傩事散了,那公子拾起小姐留下的香帕,一阵痴懵。 南宋高宗绍兴年间,一个叫孟元老的人从汴京飘零到杭州。西湖风月无限旖旎,故老闲坐却好谈旧京风物。避地江南数十年间,寂寞失落中孟元老遥想当年东京繁华,怅然中提笔追忆,回想起禁中傩仪的场景—— 那些人戴着面具,衣服或刺绣或画了颜色,执金枪龙旗。有人身品魁伟,全副镀金铜甲,装扮作将军,或装作门神;有人肤色黝黑、丑恶魁肥,装判官;又装钟馗、小妹、土地、灶神之类:一共有千余人。自**里驱除晦祟出开封的南薰门外,转龙湾,谓之“埋祟”,才结束这一场盛事。 中原风俗如此,川蜀一带傩戏也有热闹处,释道隆《大觉禅师语录》中有诗专道此事: 戏出一棚川杂剧,神头鬼面几多般; 夜深灯火阑珊甚,应是无人笑倚栏。 傩有宫廷傩、军傩、寺庙傩、民间傩之分。池州傩属民间傩,即孔子所称的“乡人傩”。孔子有一次遇到乡人行傩,穿着朝服恭敬地站在庙之阼阶观看。陆游也喜欢看傩,多次写诗记录傩事。 池州傩以宗族为载体,请神祭祖、驱邪纳福,戴面具表演。 傩舞、傩仪、傩戏的扮演离不开面具。面具俗称“脸子”,多将黄杨或大叶柳风干后雕刻、油漆、彩绘而成,以五官的变化与装饰来完成人物的彪悍、凶猛、狰狞、威武、严厉、稳重、深沉、冷静、英气、狂傲、奸诈、滑稽、忠诚、正直、刚烈、反常、和蔼、温柔、妍丽、慈祥等性格的形象塑造。 千姿百态的脸子,有彪悍之美、凶猛之美、狰狞之美、刚烈之美、英气之美……无不蕴含其中。脸子造型、质料、色彩、民俗、意象之类,因地域、民族、文化、审美不同而有差异。脸子多为二十四尊,也有三十六尊、三十二尊、二十八尊、十八尊不等,各有说法。 脸子是神化或他化的外相,村民戴上即不为本人,摘下则回到现世。 在闹市的楼顶傩雕师处看过脸子,有新有旧,新的摊放于地上,还没涂色,它们在等待人间香火的供奉。 辞别傩雕师,下楼。不知道谁家的红色棉衣被风吹落地下,拾起来,轻轻抖落浮尘,挂在楼梯扶手上,留下一地木刻傩面在楼顶打坐冥想。 午后,风渐止。在农人小院饮茶,橙子大如饭碗,累累垂于头顶,阳光甚好。远处人家迎傩,传来稀稀落落的鞭炮声。 嚎啕神圣。 四个篆体大字,挂在礼台上方。 人敬神自灵,神灵人自敬。 写在村里祠堂的后门,楷书。字形拙劣,却有一种宝相庄严。这两句话也让我体悟文学神圣、文心要诚。 嚎啕神圣里自有生活的清妙庄严,中国民间实在是遗存有汉韵遗存有唐风的。汉韵唐风里自有敬畏,所谓举头三尺有神明。 汉韵与唐风与后来宋元明清习气不同,一言以蔽之,可谓之浩荡。傩戏龇牙咧嘴,既有迷宫式的格局,也有穿越时空的鬼魅处,幽默生动,又不失理性,通过隐喻之事和场景述说传奇述说往事。 乡下的民间生活,往往上只片瓦下仅立锥,甚至居无定所,偶有浪迹处。记忆里的有些事有些人,终有**会笑着说起来,纵然荆棘满脚,纵然彷徨无助,纵然举步维艰,一出戏谑便可以冲淡满是艰辛的岁月。黄尘与黑土掩映下的日子,需要一台嬉闹一台祈愿,唧咣、唧咣、唧唧咣…… 祠堂里的大锣敲响了,鞭炮一串串炸开,礼花在空中倚时四散。市井迎傩,备各色祭品以饷。人戴傩面具,带着供奉的香火朝社树走来。社树下,主祭人一声声喊着长长的吉祥词: “风调雨顺哪!” “好!” “五谷丰登啊!” “好!” “早生贵子哈!” “好!” “做官的步步高升!” “好!” “生意人日进斗金!” “好!” 呼应着祝词,四周轰然叫好。 古代封土为社,各随其地所宜种植树木,称“社树”。农人告诉我,恢复傩戏后,有个村子枯死多年的社树发了新芽,今有双臂合抱之粗矣。 春节刚过,村头屋舍的门楣上到处横批“万事如意”。年轻时候不懂得万事如意的美好,现在每每见到,总不禁心生欢喜。 看京昆,看的是性情。看傩戏,看的是天地一体,神民一家。傩戏自成一体,泼辣肆意有巫气神气,也有放诞与野趣,野趣中的精致、放诞间的简约,多有话头可参。 傩事活动皆在正月,自初七迎神下架、社坛起圣开始。将各方神祇一一请到,山川土地、水府之神、桥梁使者、府主城隍、文孝帝君、社令之神……之后,从日月箱里请出诸神脸子按序排列在龙床上,晚上搬演戏文——所谓请神、娱神、送神。 池州傩神会仪式各姓族独有。池州《梨村章氏宗谱》记载:“新年蛋茶相迎,开筵请亲邻,作傩戏。初六七择吉戏神下架,至十六日止,乃上架。每年有神首轮管。或骑竹马,或踹高跷,周礼所谓‘执戈扬盾’‘黄金四目’者,犹仿佛有之。鸣金跳号,谓之逐疫。” 《池州府志》记载说,当地乡村自正月十三至十六日夜,同一个族下的或者同一个村子的人,轮流迎社神于家,或踹竹马,或肖狮象,或打滚球,化装成神的样子,扮演杂戏,有人敲锣打鼓,有人和以喧号,大家在一起吃吃喝喝,*后才将社神送回庙里。 那一夜的雨真大,忘记带伞,从戏台下躲到车上了。这个叫“山湖村”的地方有一场傩戏高跷马表演。 云收雨散,场上四名头戴面具、身披战袍的青年踩着高跷,高跷马在爆竹鼓乐声中登场,高跷马做征战状。说的是三国故事——关索为关羽之子,攻打鲍家庄,与鲍氏兄弟恶战,二人不敌,鲍三娘施援亦败。比斗中,关索与鲍三娘互生情意,后结为夫妇。刀枪中的眉目传情比案头红袖添香多了英气也多了谈资。 贵池四乡逐疫踩竹马。竹马有地马和高跷马两种,有扮五猖的,也有扮勇士的,如关索、鲍三娘、鲍礼、鲍义,或者关羽和貂蝉。山湖村唐、王二姓的傩事活动以踩马为主,踩高跷马扮关索、鲍三娘与祈子民俗相结合:生儿育女的村民向竹马献红蛋,谓之“献马杯”;希望求子的人则向关索、鲍三娘乞求红蛋,谓之“接马杯”。山湖村踩地马由四名十二岁至十四岁的男童担任,穿武将服,腰间扎竹马。竹马用竹篾编成椭圆形的无底筐为马身,再扎马头捆扎于筐的一侧,根据马的颜色挑选绒布。 很多年后,孟元老以垂暮之身在杭州的油灯下写出《东京梦华录》,耳目中或者还有当年傩戏的声色之盛——鼓点声、车马声、人喧声、铜锣声、喇叭声、烟花声,一声声入了文字,布衣和锦服、戏装与钗裙,一段段自笔管而下。人世的繁华如梦如幻如露如电,却*让人不舍*让人贪恋。*可忆,刹那逝水年华。 池州归来,携傩戏灯笼一只,上面写着一个大大的“傩”字。
    目录
    楔子 傩 打目连 青阳腔 岳西高腔 徽剧 梆子 一曲黄梅 花鼓与花鼓戏 拉魂腔 庐剧 二夹弦之歌 坠子 坠子 坠子戏 四句推子 释嗨声 含弓戏影 平安戏 戏人卷子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