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造物小说家(中国古典主义写作代表作家哥舒意首部短篇小说集)
QQ咨询:
有路璐璐:

造物小说家(中国古典主义写作代表作家哥舒意首部短篇小说集)

  • 作者:哥舒意
  • 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
  • ISBN:9787541157288
  • 出版日期:2020年08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4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是青年作家哥舒意的首部短篇小说集,包括《知更鸟女孩》《祈雨娘》《一瞬之光》等九篇中短篇小说。这些故事中有敏感却坚定的知更鸟后代;有因为孤独的主人学会打字,却因为主人的逝去学会孤独的狗;有拥有与生俱来的祈雨能力,也因此身不由己无法离开雨城的祈雨娘;有看透世间虚幻繁荣,笔下只存真实的流浪画师;有在被病毒侵袭的地球上艰难求生的人类;还有无意掉落地球而并没有陨落、保住生命的流星女孩……每个故事中都塑造了一些鲜活生动却充满戏剧性的形象,这些故事虽然听来脱离现实,但又能在其中看见现实的影子,在真实与虚构之中,作者用自己独特的创意和写作手法完成了自我的表达,讲述了充满未知和幻想的故事,构筑了具有哲思的文学世界。
    文章节选
    祈雨娘 ——在雨中跳舞的,从来都是同一个少女。
    那个叫雨城的孩子告诉我关于祈雨娘的故事。 我们住在一个总是下雨的小城。很久以前,**批流离失所的人来到这里,因为下雨而停下。雨水一连下了三个月,直到人们决定在这里定居下来。很快第二批背井离乡的人来到这个下雨的地方。渐渐地,这里就成了一个城镇,因为经常下雨而得名雨城。 雨城的雨水充足,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有三百天在下雨,剩下的六十五天等待下雨。下雨的时候这个城市分外润泽和干净。每一条街都因为雨水的洗刷而透亮,人们都被赶进了屋子里,听着雨点打在屋顶的���片或者竹片上。在非常安静的雨天,仿佛可以听见某种特别轻的脚步,轻轻踏入雨里。这时人们就知道,这是祈雨的舞蹈开始的声音。 成年人默守着某种古老的规矩,从来不在雨城母亲跳舞时站在窗口观看,只有小孩子不忌讳这个,他们会很痴迷地看着舞蹈,然后对雨城说,雨城,你妈妈又跳舞了。 并不是每一场雨都会有祈雨的舞蹈,只有祈雨娘拥有祈雨的灵感。当她觉得需要进行祈雨的仪式时,她就会走到雨中,从一名美丽的女性变成和自然力量沟通的使者。也许在更多人看来,祈雨娘就是来自古代的女巫。不过和所有女巫不同的是,她祈求的不是晴天,不是来年的丰收,不是抚慰已死的人,不是诅咒也不是预言。她所祈求的,是雨水本身。 雨城是所有人里*先感觉到祈雨开始的人。她默默抬起头,一动不动地凝视着雨幕,脸色比平时更加苍白,她的四肢有小幅的摆动,就像风吹过了她身体的湖面。但在人们察觉到之前,她已经控制住自己,收回了望向窗外的视线,把头深深埋在课本里。这时我们才发现祈雨娘出现在雨中。在窗口的孩子会一直望着祈雨的过程,因为这个过程有撩人心魄的美丽,对我们这些孩子来说,祈雨娘的祈雨舞蹈,是平庸生活中少见的美妙事物。有时就连上课的老先生,也会忍不住从讲台上往雨中观望。 外地来雨城的人往往对雨城的妈妈感到吃惊。有个上海来的书记员说,比我们上海的姑娘还要漂亮。雨城人对上海书记员的话嗤之以鼻。废话,这是我们的祈雨娘。在雨城人看来,雨城的母亲当然是*美丽的女人,每一代的祈雨娘都是。 我的妈妈常常在家里说,她年轻时以为自己能成为祈雨娘,可是祈雨的使命却没有降临到她身上,雨神选择了雨城的妈妈,甚至不管她是一个嫁去外镇的女人。祈雨的能力是天然继承的,无法后天学习。不能当祈雨娘,对我妈妈而言简直是毕生的遗憾。“我没有从上天那里继承祈雨的能力,”妈妈对我说,“所以我只能当你的娘,而不能当祈雨娘。” 我和雨城**次说话是在我家的修伞铺。这是个常年下雨的地方,所以这里出产的雨具远近闻名。我爸爸是附近几条街手艺*好的修伞匠,不但修伞,也自己造伞。他用青色的竹子做成伞骨,用质量上乘的月白色油布做成伞面。有人为了买他的竹伞,从河的下游坐了七天的船来到这个小城。不过也有人说那个来买伞的人其实是为了看祈雨娘。那天女孩雨城来我家的伞铺,我以为她是来买我家的竹伞。父母不在,我一个人看着铺子。我在无聊和茫然中看着一个瘦小苗条的女孩走向这里,一直走到我面前。 “我来拿伞。”她轻轻说,“我妈妈的伞。” 在不祈雨的雨天,祈雨娘也是打伞的。不过她拿来修的伞不是一般的雨伞,那是一把颀长的竹伞,是我的爸爸特意制作出来——以三年青的**支青竹为材料,作为祈雨的道具交给祈雨娘使用。这把伞也被称为除厄伞,在狂风暴雨的天气,祈雨娘在跳祈雨之舞时,会打开它,以抵御降临人间的厄运。竹伞每每被暴雨摧垮,然后由我爸爸修复。现在这把伞已经修好了,用报纸包了起来,放在桌子下面。我找到竹伞,交给雨城。她像抱一个布娃娃那样抱着很大的竹伞,有点可怜的样子。为了抵消这种感觉,我打开饼干盒捧在手上。饼干盒里有御寒除湿的姜糖。她看了看我,垂下目光,然后默默地抓了一片糖,放进嘴里。 每一次伞坏的时候,都是雨城抱着伞来修。她来修伞的时候几乎都会遇到急雨,于是就留在铺子里一会儿,喝茶或者吃糖。我们在学校里从来不说话,只有修伞时像一般的朋友那样交谈。她问我会不会做同样的竹伞。我说我从小就是做伞的学徒,爸爸说,等我小学毕业,就让我正式在铺子里做事。然后雨城就以一种忧虑的目光看着地上的雨水。 “我爸爸不是雨城人,我妈妈嫁给他,可她还是回来了。”她说,“来的时候,祈雨娘说了,今天会有急雨,但是在我喝了三口茶以后,雨就会停下。” 她捧起茶碗,喝了三口茶。我看着外面的雨像是忽然断了气,一下子没了。 “我不是我妈妈。” 她放下茶碗摇了摇头,好看地笑了笑,抱着伞走了。 我们小学的*后一年,老先生回山上去了,大人说先生“仙去”了。学校在操场上办了追悼会,追悼他还俗后当老师的人生。那天微雨,焚香的烟气在雨芒中上升,仿佛仙人的魂灵,一直融入山后的清透天光,消失不见。 先生走了后,学校有半年找不到老师。我们小学差不多毕业了,然后在同一个教室等待中学的开始。夏天雨多且急,是卖伞的好季节。可是书本却容易沤烂。 新的先生在一场夏雨后来到了雨城。他是个年轻的读书人,听说从师范学校毕业,分配来这里。他把我们一个一个找回了学校,开始给我们上中学的课程。新的先生更喜欢干爽。他皮肤因为湿润的雨气都皱了起来,骨节颜色发白。有时候他在上课时也会抱怨,然后我们都嘻嘻而笑。 我们重新回到学校后雨水连绵了十天。在第十**,先生在雨声中给我们讲述古代的诗歌。雨点的节奏变了,雨声变成了某种仪式的一部分。他在讲台上往外看,看见白布长裙的女人在雨中跳舞,那舞蹈犹如雨天的一部分。他望了一会儿,干脆直接走到屋檐下,望着远处的祈雨娘,衬衫都被打湿了。 祈雨娘赤足走进雨里。她跟着雨点的节奏,有时快,有时慢,有时静止地立在那儿,慢慢地旋转身体。通常她都穿着干净的白布长裙,在雨中湿透以后,如同披了一匹干净的水裙衫,像是昆曲里女旦的素衣。从雨城有了**个祈雨娘开始,雨中的白裙就没有改变。有时候雨城人会觉得,在雨中跳舞的,从来都是同一个少女。 祈雨娘在雨中驾驭着自己的身体,有的时候下的是小雨,有的时候下的是瓢泼大雨,有的时候雨水细密如丝。她的舞姿总是配合着雨势,又或者是天降的雨,总是配合着这个跳舞的人,她仿佛通过操控自己的肢体,来操控着世间的雨。她的动作如果细慢,雨就温柔;她如果绵密,雨就屏蔽了天地;*癫狂的舞蹈会召唤来*癫狂的雨——如同天上的雨神都凭依着这个跳舞女人的心意。 先生打开自己的伞想去帮祈雨娘遮雨。祈雨时是不能被打扰的,祈雨娘不需要遮雨。我们只好告诉他。先生如果不信,可以问雨城。雨城是祈雨娘的女儿。 “她是你妈妈?”先生问雨城。雨城慢慢点了点头。 “雨城的祈雨娘和日本的扫晴娘很像呢。有一首关于扫晴娘的童谣。”他念给我们听, “扫晴娘,扫晴娘,但愿明天是个好天气。如果是这样,就给你个金铃铛。扫晴娘,扫晴娘,但愿明天是个好天气。如果是这样,就给你美味的酒。扫晴娘,扫晴娘,但愿明天是个好天气。如果不这样,就把你的头割下。” *后一句有点吓人。大家不约而同看了看雨城。 雨城脸色一白,目光就低垂了下去。 没有人觉得先生会永远留在这个学校。他不是雨城人,也不像老先生是个下山还俗的老道。雨城说,先生许愿留下三年,带一届学生。等到新的师范生来到这个小城接替他为止。据说在南方的海边,有一座刚造起来的城市。他也许会去那里。 先生来了以后,几乎就没有离开过,寒暑两假留下了,就连过年也没有离开。这里冬天有冬天的雨水,春天有春天的湿润,夏天有夏天的潮气,秋天有秋天的霜雨。这里有雨中跳舞的女人。 她祈求悲苦的雨,化成安详的雨;祈求受难的雨,化成温和的雨;祈求凄厉的雨,痛快下起;祈求郁结云端的不幸,化成连绵的雨水消逝;祈求这世间男女的离别伤悲,化成润泽祝福之雨水。雨水从天上下到地面,汇聚成河流的源头。这些河流一路向东,滋润着流经的所有土地。雨城是周围世界的雨眼,而祈雨娘,则在雨眼中舞蹈。 先生看了三年时间。到了第三年,我们这一班孩子的学业已经到了尾声。在领了初中毕业证后,有的足够年龄去当兵,有的会去外镇的工厂做学徒工,有的会成为河流上漂泊的年轻的渔民。女孩子会帮家里做事。很少有人会去下游的中学继续读书。有人说,祈雨娘的女儿是下一个祈雨娘。我学会了制作竹伞的手艺,并且做出了人生**把青色的竹伞。在雨城离开修伞铺的时候,我把这把单薄的竹伞送给她。她会用它来遮雨,不管她在哪里。 先生走的那天,人们意外地看到了雨城。雨城带着自己的包裹,跟在先生身边。她的妈妈一直送他们到镇外的码头。她穿着祈雨的白裙。然而那天没有下雨,祈雨娘也没有跳舞。 雨城说,妈妈让她跟着先生去外面的城市,继续读书,读中学,读大学。我远远地看见雨城在码头上和她妈妈告别,现在她的个子已经和祈雨娘差不多高。她上了船,打开那把青色的竹伞。先生和雨城的妈妈说了很久的话,很久以后,雨城的妈妈还是摇了摇头。先生提着行李上了甲板。我看着那把青色的竹伞,由船载着渐渐远去,融入了雾里。然后他们就离开了雨城。 雨城的妈妈没有离开。只有当她不再是祈雨的女人,她才能去别的地方,去和女儿在一起,去和她真正想在一起的人在一起。祈雨娘只有在*美好的岁月才能祈雨。不再是祈雨娘的女人,会褪去某种光彩,从此消失在平常街巷中,成为某户人家的普通妇人。人们并不因为她过去的身份而过多在意。事实上人们很快就会忘记上一代祈雨娘的模样。人们记得雨城母亲,因为她是雨城*后一个祈雨娘。 先生和雨城没有回来。祈雨娘仍然在祈雨,等待下一个祈雨娘的出现,然后,她就不用在雨中跳舞了。可是这么多年过去,除了她以外,没有人再拥有过祈雨的能力。也许是报纸和电视上说的那样,新的时代到来了,一切都在发生改变。 我们越来越少看见祈雨娘在雨中跳舞。因为雨城的雨水越来越少。越来越多外地人来到附近开山砍树,涸泽而渔。听说在河的下游筑起了发电的大坝,有一些像我们一样古老的城镇都搬空了。外来的施工队改变了雨城,他们架桥铺路,建造高楼。这些改变在几年时间里渐渐发生。他们对祈雨娘的兴趣大过对祈雨的尊敬,仿佛是观看表演一样,兴高采烈地围在周围,破坏了我们关于祈雨的古老规矩。 一定是雨神发怒了。那一年连续下了半年的暴雨,冲垮了山路和河道。但暴雨无法阻止那些人,更多外地人出现在了雨城。于是,雨城的雨水就渐渐消失不见了。 雨水消失以后,雨具这一行就衰败了。和山里的竹林一起枯萎的,是我家的竹伞。我的父母关掉了修伞铺,把铺面转给了外来的商户。那些外来的商户用雨城的店面,开商场、发廊和卡拉OK厅。像我这样的年轻人,已经没有办法留在这个城市。于是我和很多伙伴一起,从码头坐船,去了下游的河城,再坐火车,到更繁华的城市。更繁华的城市需要我们这样的年轻人。我们能够提供廉价的力气。
    目录
    目录 爱 你.......................1 打字狗.......................43 绘画师.......................55 流 星.......................73 祈雨娘.......................99 长夜行.......................111 一瞬之光...................171 知更鸟女孩...............197 小说家.......................219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