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润色鸿业:《汉书》文本的形成与早期传播
QQ咨询:
有路璐璐:

润色鸿业:《汉书》文本的形成与早期传播

  • 作者:陈君
  •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1159774
  • 出版日期:2020年07月01日
  • 页数:308
  • 定价:¥7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301159774
    • 作者
    • 页数
      308
    • 出版时间
      2020年07月01日
    • 定价
      ¥78.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润色鸿业》详细考察了《汉书》文本的形成与早期传播,努力探求文本背后知识与权力复杂而微妙的关系,尝试获得关于《汉书》的一种系统性和整体性理解。作者认为,《史记》与《汉书》确立了帝制时代中国历史写作的基本范式,但二者又有根本的不同。司马迁《史记》颇以《春秋》自比,洋溢着个人情怀与批判精神;班固《汉书》则是以“文章”颂美汉室之“成功”,对皇权积极配合。汉代以后,《史记》、《汉书》为代表的“正史”开始取代“正经”,成为帝制时代王朝制作的典范。在这一经史范式的转换中,《史记》因其不尽符合统治者的需要而被有意忽略,《汉书》则以其在现实考量与历史写作之间灵活的把握获得皇权的青睐,遂成为新的“帝典”范型。
    目录
    绪论………………………………………………………………………………………………………………………………………………………………………………………1 一 经传汉事:《汉书》文本的形成…………………………………………………………………………………………………………………………………………………2 二 共识与共谋:作为王朝史学的《汉书》…………………………………………………………………………………………………………………………………………3 三 帝典:经史范式的转换……………………………………………………………………………………………………………………………………………………………6 四 比肩五经:《汉书》的经典地位…………………………………………………���……………………………………………………………………………………………9 五 自由与秩序:中国史学传统中的两种力量………………………………………………………………………………………………………………………………………13 上编 **章 《汉书》编撰前史……………………………………………………………………………………………………………………………………………………19 一 零散的诸家“续《太史公书》”…………………………………………………………………………………………………………………………………………19 二 班彪《史记后传》的整齐化………………………………………………………………………………………………………………………………………………30 第二章 从冲突到合作:政治影响下的班固《汉书》…………………………………………………………………………………………………………………………40 一 永平五年的风波与“中兴纪传”的写作………………………………………………………………………………………………………………………………………40 二 永平十七年明帝的干预………………………………………………………………………………………………………………………………………………………47 三 建初七年班固所上《汉书》面貌之推测……………………………………………………………………………………………………………………………………52 四 《汉书》的续补与署名…………………………………………………………………………………………………………………………………………………………59 第三章 包举一代:《汉书》的文本世界…………………………………………………………………………………………………………………………………………63 一 广采博鉴:《汉书》的材料来源………………………………………………………………………………………………………………………………64 二 纂组成文:《汉书》的编撰方法…………………………………………………………………………………………………………………………………………77 三 有关《汉书》编撰的两种异闻……………………………………………………………………………………………………………………………………………89 第四章 《汉书》的政治观念与文本权力……………………………………………………………………………………………………………………………………93 一 周汉一脉:西汉王朝的历史定位………………………………………………………………………………………………………………………………………93 二 盛衰之变:西汉历史的演进线索…………………………………………………………………………………………………………………………………………97 三 “双轨制”:两汉历史的衔接问题………………………………………………………………………………………………………………………………102 第五章昭著汉德:《汉书》的历史使命…………………………………………………………………………………………………………………………………107 一 两汉之际的史学趋向…………………………………………………………………………………………………………………………………………………107 二 一种新的意识形态工具………………………………………………………………………………………………………………………………………………115 三 遮蔽:历史书写的另一面…………………………………………………………………………………………………………………………………………………120 第六章 构建认同:《汉书》的中古传播……………………………………………………………………………………………………………………………………125 一 汉晋之间的广泛流布………………………………………………………………………………………………………………………………………………………126 二 东晋南北朝传播的南盛于北………………………………………………………………………………………………………………………………………………135 三 隋唐时期的繁荣局面…………………………………………………………………………………………………………………………………………………140 第七章 中古时代的《汉书》注释传统…………………………………………………………………………………………………………………………………………149 一 从“音义”到“集注”…………………………………………………………………………………………………………………………………………………………150 二 《汉书》学的南北分流与绾合…………………………………………………………………………………………………………………………………………154 三 集大成的《汉书》颜注…………………………………………………………………………………………………………………………………………………161 下编 班彪班固父子年谱…………………………………………………………………………………………………………………………………………………………………177 引言…………………………………………………………………………………………………………………………………………………………………………………178 凡例……………………………………………………………………………………………………………………………………………………………………………………180 正文……………………………………………………………………………………………………………………………………………………………………………………181 主要参考书目…………………………………………………………………………………………………………………………………………………………………………268 人名索引………………………………………………………………………………………………………………………………………………………………………………281 书名篇名索引…………………………………………………………………………………………………………………………………………………………………………294 后记……………………………………………………………………………………………………………………………………………………………………………………303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