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现代西方政治思想的形成
QQ咨询:
有路璐璐:

现代西方政治思想的形成

  • 作者:丛日云 庞金友
  •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 ISBN:9787520715003
  • 出版日期:2020年07月01日
  • 页数:412
  • 定价:¥69.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现代西方政治思想塑造了现代世界,本书则试图追溯它的起源与形成过程。 本书是由**政治学者丛日云教授主编的“走向政治文明丛书”的*一种,邀请政治思想史领域的多位知名学者共同参与。内容涉及“西方政治思想的传统与现代”“现代早期共和主义与民族**的兴起”“罗马人的独裁制度及其现代影响”“西方现代议会代表观念的起源与形成”“洛克笔下的**与国王”“加尔文与现代政治思想”“麦迪逊与古今政体争论”“贡斯当与大革命后的自由传统”等。 通过上述议题的设置,本书试图回答一些学术界普遍感兴趣的话题,例如:政治思想的现代性内涵是什么?现代早期的政治思想是怎样从传统中脱胎而出的?古典和中世纪的政治思想如何孕育了现代政治思想的胚胎?西方政治思想的古今之变意味着什么?受邀的每位作者都从自己擅长的角度对这些问题做了深入分析,有助于读者对“现代西方政治思想的传统与现代”这一核心议题的立体把握。
    文章节选
    传统政治与现代政治的根本区别,在于传统政治是整体主义的,而现代政治是个人主义的。个人主义精神是现代政治的精髓。自由、平等、人权、民主、共和、宪制、法治、多元主义等,都是个人主义精神的表现形式。我们通过分析现代政治思想具体内容的古今之变,能发现个人主义精神对传统政治思想的重新塑造,也能发现西方传统政治思想向现代政治思想的演变过程,是一次继承传统与创新突破的双重变奏。 现代的权力建构,无论是民主、共和还是宪制、法治,都是对个人权利的制度保障。民主起源于古希腊,共和起源于古罗马,宪制起源于中世纪,而法治传统在西方贯通了上述三个阶段。古代的制度建构,或出于公民共同体的需要,或是封建关系和特权制度的外壳;而现代权力结构的大厦是建立在个人权利与个人自由基石之上的。相应的,现代的民主思想、共和思想、政体理论等,都从传统理论中蜕变出新的形态。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钱端升讲座教授,东京大学客座教授 丛日云 从现代政治思想史的角度看,有两个重大的变化需要确认:一是古代共和主义的终结与现代共和主义的降临。应当明确,是现代共和主义,而不是古代共和主义,支撑了现代**的建构。二是现代共和主义尚未成为现代建国的政治理论主流之前,就被新兴的自由主义政治理论所取代,逐渐成为自由主义的补充性政治理论。共和主义在18 世纪风光一阵后,在19 世纪迅速边缘化,成为现代非主流政治思潮中值得人们注意的思想史事件。 现代共和主义面临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政治体的规模问题。在大型复杂**面前,共和主义者总是无限眷顾小共同体珍视的道德品性、生活习性、聚合习惯、制度安排、参与热情,这就与政治社会的现实相去甚远了。迄今,共和主义没有表现出设计大型共同体政治社会的兴趣和能力,因此,共和主义不能解决现存的现代政治社会问题。这是现代共和主义者致力复苏共和主义*致命的问题。 ——清华大学政治学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任剑涛 在现代世界,以自然权利为基础,通过反抗争取“自然权利”的过程,*重要的标志性文献,便是美国的《独立宣言》。当时北美洲的法学家,以弗吉尼亚人杰斐逊、乔治·梅森和麦迪逊为代表,在他们的传统英国法知识之外,吸收了大量欧洲大陆的知识,其中便有自然法观念。他们将人人生而平等和自由作为反抗英国统治的法理依据。自然法学说被政治化之后获得的*具革命性的思想力量,**次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它拉开了现代人为权利而斗争的大幕。 那么,《独立宣言》是这样一份反传统的文献吗?或者说,那些参加费城会议的殖民地代表是反传统主义者吗?从反抗君主专权的角度可以这么说;但是从维护权利的角度看,则未必是这样。如果将《独立宣言》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那么,《独立宣言》中的现代政治哲学意义和传统法学意义是并存的,其中的反传统成分只是次要的部分。 ——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冯克利 现代西方的独裁制度,无论是作为官职,还是作为制度运作,实际上都立基于罗马人的独裁官制度,是对它的一种创造性发挥,是这种传统制度在现代社会的投影。所以,要想 了解独裁制度的现代运用,首先要了解它在古典时代的原型,了解这种现代观念的传统。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罗马法专家 薛军 政治代表观念经历了从传统象征代表观念到现代议会代表观念的“古今之变”。象征代表是传统政治代表观念的典型形式,现代社会尽管也存在象征代表观念,但议会代表观念才是现代政治代表观念的典型形式。西方政治代表观念的“古今之变”始于中世纪中期西欧议会代表观念的形成。现代议会代表观念是对中世纪议会代表观念的承袭和推进。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学博士,大连海事大学公共管理与人文艺术学院讲师 马华峰 加尔文首先是一个神学家,一个宗教改革**,而不是一个纯粹的政治思想家。我们该怎样认识一个神学家的政治思想呢?换句话说,我们要用什么样的方法来研究这个非一般意义上的政治思想家呢?他的政治思想和神学思想有怎样的关系?他的政治思想的核心和特质是什么?此外,*早开启宗教改革运动的不是加尔文而是路德,那么这两位改革人物之间又是什么样的关系?加尔文是继承并发展了路德的思想,还是他们之间有着关键性的差异?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政治学讲师 何涛 政体分类是西方政治学说的一条重要线索,洛克一反亚里士多德所代表的政体分类说,放弃政体选择与政治正当性之间的关联。澄清洛克对政体的一般态度,说明政体选择与政治正当性的割裂,并结合具体历史语境,展示洛克可能的现实命意,既有助于理解西方政体学说的裂变,也可以立体地呈现洛克的**思想。 ——北京外国语大学历史学院/ 全球史研究院讲师,硕士生导师 董成龙 研究思想史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文本主义的方法,这是施特劳斯学派倡导的;还有一种是剑桥学派提出的历史脉络主义。运用前一种方法,我们看到贡斯当的著述,是对他的先启人物像孟德斯鸠、卢梭的回应;用后一种方法,我们看见贡斯当是一个坚持宪制自由主义的思想家,他的政治思想是对法国大革命以后的政治社会复杂情境的一种回应。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研究员 王焱
    目录
    导论 西方政治思想的传统与现代 / 丛日云 一、回到现代的起源处 二、政治现代化之路 三、超越传统的现代与现代对传统的消毒处理 四、什么是政治的现代性? 五、从个人主义精神理解政治思想的“古今之变” 六、现代性为什么会在西方出现? 七、走向现代与回归传统 上篇 从传统到现代:权利之基与权力建构 **章 重启共和:现代早期共和主义与民族**的兴起 / 任剑涛 一、共和主义如何重回政治现场 二、民族**的初始理念 三、古今共和主义的张力 四、自由主义对共和主义的现代规训 第二章 传统与权利:由《独立宣言》说起 / 冯克利 一、引子:自然法与自然权利 二、《独立宣言》中的权利观 三、美国人权利观的来源 四、权利的来源不是法律,而是习俗 五、余论:上述权利观的当今意义 第三章 罗马人的独裁制度、观念及其现代影响 / 薛军 一、罗马独裁官制度解析 二、罗马独裁官制度的现代影响 三、与罗马独裁制度相关的几个问题 第四章 从保有权到现代产权:西欧封建制再解读 / 侯建新 一、中世纪“占有权”观念 ? 二、佃农地权的**性 三、现代产权的确立 第五章 西方现代议会代表观念的起源与形成 / 马华峰 一、象征代表与议会代表:政治代表观念的基本类型 二、西方议会代表观念的中世纪起源 三、从中世纪到现代:议会代表观念的演进逻辑 第六章 加尔文与现代政治思想 / 何涛 一、加尔文政治思想的研究现状 二、神学个人主义脉络中的加尔文 三、加尔文的政治思想 中篇 政体学说的古今之变 第七章 西方古代政体学说的终结 / 刘训练? 一、引言 二、人文主义者与马基雅维利 三、主权学说对政体学说的优先性:从博丹到霍布斯 四、共和政体VS专制政体:孟德斯鸠、卢梭与康德 五、古代政体学说的终结与代表制民主的兴起 第八章 **与政体——霍布斯论政体 / 陈涛 一、**与政体 二、政体的类型 三、僭主与君主 四、君主制作为*佳政体 五、小结 第九章 英国内战时期共和派的理解视域 / 陈彦 一、十七世纪英国内战共和派简述 二、理解的视域:共和派的敌友 三、共和派的政体论 四、结语 第十章 共和与君主——洛克笔下的**与国王 / 董成龙 一、政体划分与共和国概念的演变 二、依政体论定罗马与英国的盛衰 三、作为同济体的**(Commonwealth) 四、**归去 五、**归来 第十一章 美国建国时期的政体争论 / 孙敏 一、1787年制宪会议召开之前的政体争论 二、1787年制宪会议上的政体争论 三、1787年制宪会议之后的政体争论 第十二章 麦迪逊与古今政体理论 / 张国栋 一、现代早期对古典政体理论的否定 二、现代政体理论的短暂胜利 三、现代政体理论的衰败 四、从政体到制度:反思古今政体理论 下篇 现代性的政治意蕴 第十三章 大革命后的自由传统 ——贡斯当与法国社会政治思想 / 王焱 一、贡斯当的历史影响及误读 二、对贡斯当思想脉络的历史-语境主义探讨 三、贡斯当在法国自由传统中的重要地位 四、贡斯当的宪制理论与实践 第十四章 理性与人性的争斗——休谟“人性科学”的现代性意义 / 曾国祥 一、引言 二、理性法庭:问题意识的重塑 三、人性科学:自然主义的重建 四、因果判断:日常生活的回返 五、日常生活习惯的自主性 第十五章 陌生人的历史意义——亚当·斯密论商业社会的伦理基础 / 陈正国 一、绪论 二、陌生人的时代议题 三、商业社会的去亲属化与陌生人社会 四、非亲密社会的拟亲属化与再熟悉化 五、结论:“陌生人的伦理”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