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重新发现儿童
QQ咨询:
有路璐璐:

重新发现儿童

  • 作者:高峰
  •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0281438
  • 出版日期:2020年06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49.8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作为儿童的“重要他人”——教师、家长,我们真正了解儿童吗? 儿童不是“小大人”,他们有自己的认知,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话语体系。但成人往往习惯于以自己的经验替代孩子的成长。作为专业人士的教师、天天与孩子生活在一起的父母,我们需要跳出这一“惯性思维”,重新发现儿童,以儿童的眼光审视日常教育教学,就会发现完全不同的风景。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出适合儿童生长的教育生活。 本书是**教育专家、儿童文学作家、幸福教育实践研究创建者、中国科学院附属玉泉小学校长高峰的又一力作。 《重新发现儿童》适合中小学教师、中小学校长培训与阅读,适合儿童研究者和家长阅读。
    文章节选
    自序 让儿童站在正**

    翻开我们的文化经典,如《论语》《道德经》和唐诗宋词等,我们可以发现,自古以来中国的儿童都是生活在成人的世界里,都是被教训、被教导的角色。几千年来,中国的儿童从未“站在正**”,成为具有独立价值的人。
    宋代**理学家朱熹曾告诫世人:小孩子*好有什么吃什么,不要靠近热闹的地方,不要养小鸟、狗、猫之类的小动物,不要打球、踢球、放风筝……清代蒙师崔学古在《幼训》中强调:不许孩子捉虫子、踩蚂蚁、玩游戏……
    胡适先生曾说过,你看一个**的文明,只需考察三件事:**,看他们怎样对待小孩子;第二,看他们怎样对待女人;第三,看他们怎样利用闲暇时间。
    在中国这样一个文明古国,我们是怎样对待小孩子的?历史上很多道德家、教育家总是严禁孩子玩耍,因为他们认为孩子不应做“无益之事”,孩子的时间和精力*好都用到学习、读书、习礼等“有益之事”上。
    按照胡适先生的“文明”标准,中国是不是一个文明古国?
    清末以来,随着现代学校的兴起,我们逐步把儿童当成一个完整的人来对待。然而到了今天,虽然儿童已成为“小皇帝”“小公主”了,看似我们把儿童当成人来对待了,但我们又把儿童看成大人的“工具”“手段”“脸面”,将儿童视为简单的“物”或私有财产,并试图把他们“塑造”成一个什么“东西”。
    儿童不是小大人。儿童有独立的、不同于成人的生活。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是成人之父。保护儿童的天性,就是保护人类的真诚和善良、公平和正义、美好和未来。从这个意义上说,儿童是民族的未来和**的未来。
    以儿童为本位是现代教育的逻辑起点。我们在2001年提出“幸福教育”的办学理念与实践模型,就是以儿童为本位,不懈追求让每一个孩子拥有幸福的童年和幸福的人生。
    我们成人常常自以为是地对待儿童。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的。儿童是神秘的、诗意的、艺术的,我们成人要重新发现和探索儿童的世界。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让儿童站在正**,创造出适应儿童成长的教育生活。

    1.
    入校课程

    每年9月1日,不论艳阳高照还是秋雨绵绵,中国的每所小学都会迎来一年级的新生。
    这些六七岁的孩子离开家庭,离开父母,面对新的环境、新的老师、新的伙伴、新的生活,既有渴望与向往,同时又有些茫然和不知所措?D?D没有**感。每年的这个时候,我都会认真地观察孩子们的行为。
    2014年开学**天,我们专门为一年级的孩子设计了入校课程。学校为小朋友们铺上红地毯,让他们自己走进校园。笑容可掬的老师站在学校门口,为每一个孩子戴上一朵“幸福花”,说一句欢迎和鼓励的话。然后,进入校园的这些孩子由六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牵着走进教室,班主任老师在教室里迎候。到了教室里,孩子们要品尝我们的“幸福甜饼”,感受学校的味道……我们还给每个孩子发一本“成长护照”。开学后**周先不上课,而是让孩子们熟悉校园环境、老师和同学。其中有一个环节是让孩子们到图书馆、**室、保安室、校长室、老师办公室等部门参观,每参观完一个部门,他们的“护照”上就会盖上一枚“海关”印章。
    为什么我们要为一年级的孩子设计这样一门入校课程?
    首先,是出于心理学方面的考量。六七岁的孩子尚处在对家庭的依恋期,让孩子将对父母的依恋迁移到老师身上是教育生活的开始。如果没有这样的入校课程,就很难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亲切和校园的可爱。假如老师一上来就对孩子严厉批评,孩子就会感觉学校是一个恐怖的地方,就会失去**感,不再喜欢待在学校里。
    其次,是出于教育学方面的考量。孩子在家长和社会的暗示下,知道要走进校园过学习生活。孩子满怀期待和向往来到学校,如果我们一开学就上课,写作业,讲纪律,提要求,而没有给他们一个过渡期,他们就很难适应。或者说,如果我们一开学就让孩子品尝到失败的滋味,这样,教育尚未开始,就已经结束了?D?D因为孩子将不喜欢校园,不喜欢老师。在孩子们的学习道路上建设一座长长的引桥,让他们顺利登上学习生活这座桥,这是十分必要的。
    再次,是出于社会学方面的考量。人类精神世界的发展依赖两种深层次的内心感觉:一是**感,二是归属感。前者与恐惧(死亡、伤害、痛苦)有关,后者与孤独(依恋、隔离、无助)有关。开设入校课程,其实就是想让孩子一进入校园就拥有**感,如体会校园里融洽的气氛、熟悉和蔼可亲的老师等,还想让他们尽快找到归属感,如接受高年级同学的帮助、整理自己的教室、参观校园、认识老师和同学等。
    *后,是出于管理学方面的考量。学校设计这样一门入校课程,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开设这门课程前,开学后老师们一般是按部就班地上课。在开设这门课程后,老师们需要研究儿童的特点,改变自己,主动拉近与孩子的距离。这样的改变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帮助一年级的孩子尽快融入校园生活,让他们
    目录
    自序 让儿童站在正** I 看见儿童 城市为谁而准备 让孩子站在校园的正** 我们为什么而工作 孩子们,对不起 学校为孩子而存在 **的未来决胜于教室之内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走过毕业季 孩子是**的明天 让孩子们优雅地用餐 童心未泯 孩子,你好 人是靠两个轮子驱动的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 没有改变不了的孩子 静听花开的声音 入校课程 善待每一个孩子 少年的那个午间时光 牵挂和被牵挂都是一种幸福 为什么是一年级和五年级 为什么要开设“男孩女孩课” 请原谅这样的“私心” 向校长泼水的泉水节 玉泉“幸福甜饼” 做一个“萌”校长 我们敢于为了孩子舍弃名利吗 II 认识儿童 你不跟他玩,他就不跟你玩 我们的孩子为什么越来越没有教养 我们的孩子为什么不能生龙活虎 我们的孩子为什么大喊大叫 我们的孩子为什么没有养成好习惯 我们的孩子为什么破坏公共财物 我们的孩子为什么坐不住 我们的孩子为什么难管 我们的孩子为什么缺乏创造力 我们为什么要关注每一个鲜活的个体 我们为什么必须小心翼翼地进入孩子的生活 把我们自己变成儿童 不可缺少的感知学习 孩子才是*重要的 帮孩子慢慢长大 行走在孩子的世界里 好玩是学习发生的前提 梦想的种子 那些被我们宠坏的孩子 种下情感的种子 要善于制造关键事件 请向孩子的道德高度看齐 我心目中的好孩子 让孩子怀揣梦想上路 一次“炸掉学校”的失败试验 III 保卫儿童 捍卫儿童成长的权利 保卫儿童的本真 保卫教育的功能 捍卫教育的本真 捍卫教育的边界 捍卫教育的良心 捍卫教育的梦想 捍卫教育的生命 谁撞了孩子们的“腰” 拒绝无谓的牺牲 是要面子,还是要里子 学校不能是个筐 我们的学期问题 需要安安静静地办学 无声的课程 让学校适应孩子 校园必须是个充满人道主义精神的地方 学校里的重女轻男问题 将考试变成课程 为孩子们吃好饭而斗争 为孩子培育一棵教育的大树 IV 尊重儿童 我们让孩子走向哪里 学校里处处都是教育 必须敢于让孩子犯错误 不宜在公共场合批评孩子 我们的眼睛里究竟有没有孩子 我们能不能不把孩子当“敌人” 我们如何减负 关于“公”与“私”的教育 家规 是教育大,还是教学大 与孩子们一起长大 把兴趣放在首位 请注意,这里是校园 天才人物的诞生 从**到爱心的距离 我们一起打雪仗 尊重的细节 学生节上的观众 V 发展儿童 办一所“中国梦学园” 跳出教育做教师 让新的学期从发布好玩的课程开始 中国孩子真的学扎实了吗 让孩子有自己的想法 为什么是数学引桥课程 做些“无用”的教育 学生节的价值 狂欢节留下了什么 电影课程的价值 适合的才是*好的 端午节岂能仅是端午节 去西山“走透透” 我们的“魔鬼节”课程 一元钱的课程 我们的酷男靓女们 从“扒地瓜”课程里“扒”出了什么 新年礼物背后的玄机 幸福就是生活在期待中 后记 为儿童而不知疲倦地忙碌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