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我用数学教素养:教学设计12例
QQ咨询:
有路璐璐:

我用数学教素养:教学设计12例

  • 作者:陈俊荣
  •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0282138
  • 出版日期:2020年06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6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数学素养是数学课程实施和教学改革的关键词。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又通过什么样的内容、活动和材料等来实现数学核心素养落地? 陈俊荣老师扎根课堂,从真实的教学问题出发,从单元视角思考教材的设计意图,分析学生,发现素养生长路径,并付诸实践,探索出落实数学核心素养的具体措施和方案。在书中,陈俊荣老师用亲自实践过的12个精彩课例,从教学问题、教材分析、学生分析、课堂实践、课后反思、名家点评等方面,呈现了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样态。
    文章节选
    **序
    刘可钦

    我刚到中关村第三小学当校长时,陈俊荣老师是学校的数学副主任。当时,她给我的**印象就是“不问东西”,一心钻在课堂里。后来,她走上了副校长的岗位,承担的任务重了,需要处理的事务多了,但不见她忙乱,每一项任务她都能有条不紊地抓落实;同时,她对课堂教学的研究依然痴迷。
    这本书凝聚了陈俊荣老师的实践智慧,也记录了她与老师们一起进行教学探索的心得。这些课例犹如我们教育生活中的家常便饭,看似平凡,却是学生成长*核心、*基础的营养来源。
    透过这些课例,我们可以看见一条教师成长路径,可以看出陈俊荣老师的专业精神,她基于实证数据的研究会让教学更加科学、简洁、准确、有效。
    书中的课例,有些是公认的教学难点,有些源于教学过程中预设与生成之间产生的冲突等,研究的起点、角度也许不尽相同,但都源于教学实践的“真思考”。陈俊荣老师不断认识教材、学生,并紧跟教育教学发展前沿,保持一种不断思考、不断前进的状态。
    为了深度分析教材、学生,陈俊荣老师采取了多种研究方法,这也反映出学校日常教研的基本路径。比如,对教材的分析,有文献研读与分析,有专家访谈等;对学生的前测,除了纸笔测试之外,还可以加上访谈、作业分析等,以了解学生真实的思维路径。教师在深度分析教材、学生后,“明晰学习路径”,以连接教材、学生与课堂实践。创设课堂教学的学习任务、学习支持和学习评价三要素,让学习深度发生,*终实现数学与儿童的美好相遇。
    人们常说,当你执着于一件事情时,你就会千方百计地去实现它。确实如此,而实现它的秘诀就是让自己保持学习的心态以及思维的“年轻”状态,这是普通教师成长为研究型教师的必然途径。
    陈俊荣老师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专家学, 向同伴学,包括向年轻人学习。有一次,我听她说:“我特别爱和年轻人在一起,他们爱读书,会研究,跟他们在一起我能学到很多。”陈俊荣老师从来没有停止过学习,始终保持汲取营养的状态。书中汇集的这些课例,每一个都不是闭门造车所得,而是她在广泛对话、研讨的情况下,通过一次次探索所得。
    学校教育应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在新时代,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熟能生巧”的优势可能会荡然无存。我们要主动改变以“教师讲解,增加练习量”为主的单一形式,积极拥抱变化,想方设法让学生主动学习与发现,主动放弃以机械训练、死记硬背为主的做法,即使我们曾经尝到了甜头。我们需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更需要积极、主动地研究学生、研究教学、改进教法。在这方面,陈俊荣老师做出了很好的示范,我们要向她学习,也希望她能够一如既往地研究教学,创造出更多更好的课例。
    (刘可钦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校长)

    前 言

    写作这本书的过程,也是自己回望成长历程、梳理教学心得、重新认识教与学的过程?D?D自己走过了一个从“追求高分数”到“用数学教素养”的历程。
    工作初期,追求高分数是**我埋头苦干的精神坐标。
    2009年是我职业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节点。这一年,我参加了北京市中小学学科教师研修班。
    当时,我们研究的主题是“基于单元整体把握的课例研究”。作为指导老师,张丹老师带着我们梳理单元教材,对比不同版本的教材,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寻找知识的生长点。本书收入的课例“分数除法(二)”就是当时的研究成果之一。这个成果在“新世纪小学数学杰出人才发展工程首届**研修班”中作为**研究成果分享,得到张丹老师、刘坚老师和蔡金法教授的认可。
    这给了我很大信心。研究让我突破自身局限,成为我追寻新的精神坐标的路径。我认识到,仅仅追求高分数是不够的,甚至仅仅完成三维目标也是不够的。学生,作为成长中的“人”,需要全面的营养。数学教学,需要走向用数学育人才行。
    2012年,我走上了数学教学的管理岗位。从个人成长到**团队发展,从面对两个班级的学生到面对全校的学生,责任重了许多。研究曾经深刻影响了我的教育教学生活,因此,我特别期待研究能给团队带来新面貌。 8年来,我们走在从数学教学到用数学育人的路上,努力实现“用数学教素养”。
    学生数学素养的生长需要整体课程的滋养。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需要发挥课程整体环境的影响,因此我们以“数学好玩”为价值追求,重构数学课程。我们走近学生,了解学生心目中有意思的数学学习是怎样的;与教师对话,从理念与实践两个角度分析老师心目中好玩的数学课堂是什么样子的;倾听专家的建议,从理论的高度探究怎样的课堂才会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好玩。在此基础上,以“数学好玩”为价值追求的数学课程框架就这样诞生了(如图1所示)。这样的数学课程成就了一批“魔法达人”“数学演说家”“数学发明家”等,学生逐渐从亲近数学到走进数学,甚至爱上数学。数学素养就这样悄然形成。
    学生数学素养
    目录
    **序(刘可钦) 前言 启程篇?重视研究 从单元视角进行整体思考 基于学生视角开展学习研究 创设课堂教学的ASA三要素 营造“有问题,有互动”的学习文化 实践篇?真实学习 **辑 数与代数 两种模型相伴,理解十进关系 —— “认识小数”单元教学实践与思考 自主构建联系,提升运算能力 ——“分数除法(二)”教学实践与思考 理解比的本质,发展数学素养 —— “比的认识”教学实践与思考 “远观”与“近看”,感受函数的无处不在 ——“变化的量”教学实践与思考 第二辑 图形与几何 动静之间,揭开角的面纱 —— “认识角”教学实践与思考 动静相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 “图形与几何总复习”教学实践与思考 借助二维图形与三维图形的转化,让学生提出猜想 —— “圆柱与圆锥”单元教学实践与思考 第三辑 统计与概率 播下数据的种子,生长求实的枝丫 —— “*喜欢的水果”教学实践与思考 理解平均数的统计意义,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 “平均数”教学实践与思考 为每个数据找到自己独特的位置 ——“摸球游戏”教学实践与思考 第四辑 综合与实践 以学生的问题**深度学习 —— “密铺”教学实践与思考 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从鼓励尝试开始 —— “尝试与猜测”教学实践与思考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