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谎言的默许
QQ咨询:
有路璐璐:

谎言的默许

  • 作者:韩松刚
  •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1310342
  • 出版日期:2020年05月01日
  • 页数:364
  • 定价:¥59.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谎言的默许》主要从文学现象、作家作品、文学期刊、文学文体四个方面,对中国当代文学进行切片式和整体性观察。文学现象是辨析文学史进程的重要症候,不管是小说诗意、抒情传统的承继,还是古典精神和先锋潮流的混融,抑或寻根文学和南方精神的勃兴等等,共同构成了中国当代文学奇幻而迷人的思想场域。而这其中,江南作家群独树一帜,**中国当代文学之潮流,他们的文学共性可以概括为三个关键词:个性、审美、性情,是他们以及众多同时代人的写作,完成了与枯燥、概念、造作的主流意识的告别,并汇成了中国当代文学旖旎多姿的“喧哗与骚动”。中国当代文学的发生,其起源地或发生地在文学期刊。因此,对中国当代文学的观察,离不开对文学期刊的研究。文学期刊与文学现象、作家作品、文学文体之间那紧密而暧昧的“相关性”,是观察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侧面。新媒体时代,文学边界的拓展和文学话语的分化,成为中国文学新的时代风向。对于文学各类文体的观察和研究,是本书探索中国当代文学新的可能性所做的尝试和努力。
    文章节选
    有限的“探求”,无限的“追求”
    ——关于“探求者”与《雨花》(节选) 一 背景和缘起
    20世纪50年代,大多数的普通中国人依旧沉浸于胜利的喜悦和希望的憧憬之中,饱受战火洗礼、贫困折磨的肉体和灵魂早已在艰苦创业的疲乏中,肌肉鼓胀,精神抖擞起来,似乎“共产主义”的理想不过是指日可待的囊中之物。然而,与这种积极、盲目的“乐观”相比,知识分子的苦闷却越来越成为一种沉重的现实。特别是随着思想改造和批判运动的渐趋激烈,知识界陷入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知识分子意志消沉,甚��连工作和生活的热情都没有了。
    这种现象在文艺界尤其突出。曾经激情澎湃、风格多样的文学创作,在政治风暴的绞杀之中,渐渐进入了主题单一、题材狭窄、人物公式化的泥淖。因此,许多作家只能保持“沉默”,例如,曾写就《边城》《长河》等名篇的沈从文便躲进了历史博物馆做起了登记、保管文物的工作。即便是风光无限、腰板挺直的解放区作家,也只能“撷取生活中的一些片段现象,敷衍成一篇小说”,草草应付了事。
    问题的严重性已迫使中共**不得不认真地面对这一状况。1956年1月14日至20日,中共**在北京召开关于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开始着手知识分子政策的调整。这次会议的召开部分解决了知识分子所面对的许多实际困难,但对于其思想和精神诉求却依然没有提出具体的措施,以至于“没有触及知识分子所苦闷、所焦虑、所痛心、所希望解决的迫切问题”,失望的情绪依然在蔓延。4月下旬,毛泽东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做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在进行讨论时,陆定一发言,提出对于学术性质、艺术性质、技术性质的问题要让它自由。陈伯达在28日的发言中也提到,在文化科学问题上,要提出两个口号去贯彻,就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一个在艺术上,一个在科学上。同**,毛泽东做总结发言,采纳了这种意见。5月2日,毛泽东在*高国务会议上,正式地对外宣布了这一“双百”方针。5月26日,中共**宣传部部长陆定一代表中共**向知识界做了题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报告,他首先说明了为什么提出“双百”方针:“我们要富强,除了必须巩固人民的政权,必须发展经济,发展教育事业,加强国防以外,还必须使文学艺术和科学工作得到繁荣和发展,缺少这一条是不行的。”“要使文学艺术和科学工作得到繁荣和发展,必须采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政策”,这“既是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又是一个加强团结的政策”。他提出:“我们所主张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提倡在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工作中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自己的意见、坚持自己的意见和保留自己的意见的自由。”
    “双百”方针实施之后,文艺界开始出现了一些新的气象。**次全国戏曲剧目工作会议的召开,《人民日报》的改版,《文汇报》的复刊,“干预生活”文艺思潮的兴起等,都透露出了由此所带来的知识分子们的热情。而此时,在稍远的六朝古都、民国旧都南京,一群有文学追求的青年学人也正缓缓地走向历史的舞台。
    为了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活跃思想,活跃文艺,1956年7月21日,江苏省文联也组织召开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座谈会。出席座谈会的有在宁文联委员、高等学校文学艺术教授等六十余名。会上,大家对“双百”方针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说不但要百花齐放,还要群芳争艳,要放得盛、鸣得响,必须反对简单化的、粗暴的批评,反对权威思想;同时还要消除“争鸣”中害怕批评、怕犯错误的顾虑,争鸣本身就包含批评在内,应该提倡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在会上发言的有傅抱石、胡小石、陈瘦竹、吴奔星等,大家一致表示要以实际行动来贯彻这一方针。文学的“早春”似乎真的是越来越近了。
    1956年11月,中宣部组织召开**届全国文学期刊编辑工作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中国作协党组书记邵荃麟等积极主张文学期刊应当多样化,不赞成全都是清一色机关刊物的倾向。中宣部副部长周扬在做会议总结时,明确提出可以创办同人刊物,称这是为了有利于提倡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自由竞争。周扬的这次讲话,重新燃起了一些编辑、作家等创办同人刊物的希望。
    这次会议期间,江苏人民出版社编辑组组长陈椿年正在北京参加中国作协第4期文学讲习班,他和全体学员也列席了这次会议。陈椿年后来回忆说:“周扬的总结报告肯定将作为文件传达下去,但我却按捺不住喜悦之情,立即写信把这一喜讯告诉了在南京的朋友高晓声和叶至诚。当时并没有想到,更没有提出‘咱们也来办它一个’,我只是以为今后的创作环境必将更加宽松自由了,为此感到由衷的兴奋,忍不住想和朋友们分享……”如果说,外部环境的宽松仅仅是一种自由的信号和鼓舞,那么作家自身创作上的苦恼则直接促成了创办同人刊物的想法。叶至诚也在“文革”后回忆“探求者”事件时说道:“从我们的创作实践中,深深为文艺作品(包括我们自己的作品在内)普遍存在的公式化、概念化所苦恼,急切希望从题材、立意以及表现方法上找到一条摆脱公式、概念的出路。”“就这样,遇到一个偶然的机缘,我们这些人聚在了一起,讨论了**,打算办一个‘同人刊物’来实现我们的希望。”
    目录
    目录 **辑 含混的“诗意”——小说写作的一种美学倾向 / 003 抒情传统与新时期小说叙事 / 021 先锋小说的古典精神与复古倾向 / 036 寻根小说与江南文化 / 054 中国当代小说中的“南方精神” / 067 第二辑 发现世俗之美——汪曾祺小说新论 / 083 陆文夫小说的地方性与世界性 / 101 “大时代”中的“小人物”——范小青新世纪长篇小说人物形象浅析 / 117 毕飞宇小说的诗意 / 128 桃花依旧笑春风——格非小说片论 / 149 回到南方——余华小说论 / 175 麦家小说的“奇”与“正”——以《暗算》为例 / 192 第三辑 20 世纪90 年代的文学出版转型与期刊改制 / 207 发生与发声——《钟山》与新时期小说思潮 / 229 有限的“探求”,无限的“追求”——关于“探求者”与《雨花》 / 241 秩序与历史——关于文学排行榜及其他 / 265 探索、开放和可能——“花城关注”的启示 / 273 第四辑 文体意识与文学意义——关于当代文学批评的一点漫谈 / 281 文本细读与当代文学研究 / 290 “写小说,就是写语言”——关于中国当代小说语言问题的思考 / 301 在风中呼喊,在废墟中看到一切——2016 年非虚构文学综述 / 315 “活在珍贵的人间”——漫谈蔡明德《人间现场—— 八○年代纪实摄影》 / 341 后记 / 351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