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我还能变好吗:自我心理学帮你好好做自己(北京师范大学“自我心理学”研究组专业奉献)
QQ咨询:
有路璐璐:

我还能变好吗:自我心理学帮你好好做自己(北京师范大学“自我心理学”研究组专业奉献)

  • 作者:王轶楠、九志天达 出品
  •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 ISBN:9787559446282
  • 出版日期:2020年06月01日
  • 页数:280
  • 定价:¥4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生而为人,都不**,人间值得我们变得好一点儿。 本书是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研究生导师王轶楠和她的学生合著的一部心理科普文集,全书围绕“自我”这个主题,通过一篇篇专业而不失风趣,严谨而不失灵活的文章,讲述了如何了解自我,如何塑造自我,如何完善自我,ZUI终如何超越自我等问题。 读自我心理学,让你增强自知力,完成自我超越,成为更好的自己。
    文章节选
    我,一个难懂的人   张湘琳 离群索居者,不是野兽,便是神灵。——亚里士多德 “我是谁”是一个**命题,一场亘古的追问和探寻。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时代,从德尔菲神庙镌刻的“认识你自己”到尼采喟叹“离每个人*远的,就是他自己”,从《梵高的自画像》到莫奈的《日出·印象》,从你到我,都试图清晰地定义“自我概念”。 能够清晰定义自我概念的一类人,在我们看来,大多是孤独的。当然,这种孤独是相对意义上,朋友相对较少的状态。 在心理学上,将自我概念清晰(self-concept clarity,SCC)定义为个体自我概念界定的清楚程度,及其内部一致性和时间稳定性程度。尼采对于自我的了解非常清晰,他在学术界的嘲笑与质疑中坚守自我,并从未怀疑自己将会名垂千古。 有研究表明,自我概念清晰有利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幸福感、人生意义感以及冲突管理,一言以蔽之,即高SCC使我快乐。另外,研究者发现,适应良好的小学生的自我概念清晰性高于适应不良好的小学生,表明社会适应是自我概念形成的一个影响因素。 但我们知道,自我概念清晰的人并非一直快乐,也并非都合时宜。尼采常提到孤独,他孤独而痛苦,孤独到在都灵大街上抱住一匹正在受马夫虐待的马的脖子,失去理智,却仍然没法不孤独。 有研究支持了这一矛盾想法的来源。研究表明,只有在与朋友相处时,高SCC者体验到的快乐感才高于低SCC者体验到的快乐感;而在与陌生人相处时,高SCC者体验到的快乐感低于低SCC者体验到的快乐感。 研究者认为,高SCC的人对“我是谁”有更严格清晰的定义,也就能够更严格清晰地定义谁是朋友、谁是陌生人,*终影响他们的幸福体验。因此孤独如尼采,才在察觉到瓦格纳不是自己的朋友时,断然与之决裂。 在不断变化的环境和多重角色中,我们不断经历着自我概念的分化和整合,这不可避免地带来生活状态的新陈代谢,带来现世生活与理想世界的冲突,带来同伴压力。当然,尼采是一个**的个例,他作为一个德国古典哲学的反叛者,很难在当时代找到同伴。于我们而言,对一部分人的不满,或者一部分人对自己的不满,都可能成为当代少年甚至青年在探索自我时体验到的焦虑来源。 愿我们循着哲人的足迹,勇敢地清晰自我概念,这个过程中体验到的孤独、人际冲突、不合时宜,也许正是自我人格完善的信号。 “朋友啊,没有朋友!” 垂死的聪明人这样喊道; “敌人啊,没有敌人!” 我这个活着的傻瓜这样喊。 ——《人性的,太人性的》 人生或许无法做到无憾,但请尽量做到无悔。一个人时,善待自己;两个人时,善待对方。 自尊是种礼貌,自恋是种骄傲   喻沛诗 每日三省吾身: 又吃多了吗? 又自恋了吗? 别人叫我“帅哥”又无耻地答应了吗? 自恋与自尊不同 不管是公众还是心理学界,通常认为自恋就是一种过度的自尊。很多心理学家将自恋标记为“一种夸大的高自尊”“过于膨胀的自尊”或“防御性高自尊”。这种说法来源于早期的精神分析,它认为两个术语——自恋和高自尊是可以互换的。 但我们认为这个观点是有问题的,有一系列的实证研究证明,自恋和自尊在四个方面是不同的:它们的表现形式、它们造成的影响、它们的发展过程以及它们的起源。自恋和自尊*明显的界线在于二者带给个体的社会化经验的差异,即二者对他人的看法。 要自尊,不要自恋 “我喜欢上了一个人。” “她一定很漂亮吧?” “你太自恋了。” 首先是二者的表现形式的差异。除开自恋型人格障碍这种**形式,自恋实际上是一种亚临床的人格特质。自恋者(通常认为是那些在自恋量表上得分高的人)会觉得自己高人一等,认为自己应该享有特权,同时也渴望他人的尊敬和赞美。他们确信如果是他们来管理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就会变得更好。而高自尊者会对他们自身很满意却不会觉得比他人更优越。所以,虽然二者都对自我有着很高的评价,但是却有着本质上的不同——自恋者对自我不满意,但仍然认为自己比他人好;高自尊者对自我很满意,却不会认为自己比他人**。 另一个方面是二者的影响不同。自恋者和高自尊者的差异通常出现在社交方面,自恋者不会强烈地想要和他人建立深度的、亲密的联结,他们会更努力地去超越他人,去控制他人或利用他人来获得社会地位,并且在他们得不到想要的尊敬和赞美的时候会觉得自己糟透了,然后他们会把“自己很糟”这个想法变为“别人很糟”,将他们对自己的愤怒发泄给别人。而高自尊者不会想要去超越、控制他人或利用他人来获得自身的利益,他们更想要建立深度的、亲密的联结,他们也不会经常性地爆发,也更少地出现违法行为。 第三点是二者的发展过程不同。自恋和自尊感*早在人1~7岁左右出现,二者虽然是同时出现的,但是在它们的发展过程中差别很大。自恋在青春期达到*高峰,在成年期时就会逐渐下降,而自尊感则相反,它会在青春期达到*低点,在成年期时会逐渐上升。在整个生命过程中,二者都是反向波动的。 因此,不要自恋、自大、自负。只有自尊才能支撑自由的精神、自主的工作、自在的生活。 自恋的人不会失恋 *后的一个差异是二者的起源。虽然自恋和自尊都会有中等程度的遗传特性,但是它们是成长过程中差异很大的社会化经验塑造成的。*近的一项追踪研究表明,自恋的成因是父母过高的评价,即父母认为自己的孩子是一个应该享有特权的独特的个体。过高评价会高估孩子的知识、智力,对孩子的行为表现出过度的赞美,这样孩子会形成一个信念,就是自己是一个更**的个体——而这个信念就是自恋的核心。 而高自尊的成因是父母的温暖,即父母以喜爱和欣赏的态度对待孩子。父母向孩子表达他们的喜爱,和孩子分享积极情绪,培养孩子“自己很重要”这个感觉,这样孩子会形成一个信念就是,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个体——这个信念就是自尊感的核心。 总之,自恋就是认为“我是比别人都更**的”(和他人是垂直关系),而自尊就是认为“我是有价值的”(和他人是平行关系)。
    目录
    序言:了解生活,从了解自我开始 I Part 01 我,一个难懂的人 我,一个难懂的人 002 自我心理学研究的前世与今生 005 自尊是种礼貌,自恋是种骄傲 014 只要自我增强,不要自我膨胀 018 权力依存性自尊:从乔布斯看权威型与自恋型领导力背后的机制 022 自我挫败:成功的绊脚石 029 方向,在脆弱的平衡中寻找 034 自我同情: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039 自我监控:是谁的眼睛总在盯着你看 044 脆弱的高自尊:我的安静只是我的保护色 049 世事已够难为,你就不要再为难自己 055 你似孤勇的船长,赤诚又善良 061 每一个伟大的灵魂都是雌雄同体的:从性别角色标榜到双性化发展 066 “你感觉”不如“你认为”重要 075 自我实现:自信地追求你的追求 079 Part 02 加油吧,少年 测量你自己:黑暗又光明的自恋 086 吸引力法则 094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从心理学看人类的劣根性 108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但我会努力生活 119 你在为工作而焦虑吗:重拾《焦虑的意义》 123 为什么我们总觉得别人的社交生活更丰富 132 长大以后:加油吧,少年 136 生于不同舞台,履行不同表演:自我呈现的跨文化比较 142 爱是一种决定:读《被讨厌的勇气》 151 Part 03 爱与不幸,都是成长 遇到爱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理解 160 你是我只敢在夜里想起的人 165 从“自我同一性”的建立说起 171 天空不蓝,依然可以微笑:观影《素媛》 177 寻找因爱重生的力量:从素媛到林奕含 184 你的另一半可能没你想的那么聪明:心理学家带你看清人性真相 188 人人渴望被理解、被关注、被爱:观影《心灵捕手》 193 地狱与天堂之间:“女心理师”贺顿的精神成长之路 201 当马蒂尔达遇到精神分析:我看《这个杀手不太冷》 208 至少我,还能拥抱我自己 214 Part 04 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家庭于我: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218 当你内心强大,整个世界都会对你和颜悦色:观影《公主日记》 224 我继承了爸妈的自尊 228 如果可以再回到童年:我看《功夫熊猫2》 233 谁控制了过去,谁就控制了未来:观影《健忘村》 238 “过去我”的诠释,“现在我”的救赎:读《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 242 这一次,你要靠自己:说说《摔跤吧!爸爸》 248 现实、理想与应该间的差距:从《追风筝的人》看自我救赎 252 参考资料 259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