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为孩子解读《红楼梦》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为孩子解读《红楼梦》

  • 作者:李天飞
  • 出版社:外国文学出版社
  • ISBN:9787501615940
  • 出版日期:2020年05月01日
  • 页数:256
  • 定价:¥35.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红楼梦》作为“四大名著”中的一本和中国古典小说的*之作,已经进入孩子的语文课堂。 《为孩子解读》以问题为纲,提炼出了小读者*关心、兴趣*浓厚的一些问题,比如《红楼梦》与曹雪芹有什么关系?《红楼梦》里的人是如何生活的?《红楼梦》这本书为什么让人又爱又怕?……从这些问题出发,深究《红楼梦》的文学魅力及背后丰富的蕴含,是一种提高挈领、高屋建瓴的解读《红楼梦》的方式。作者用一种活泼、生动“接地气”的口语化演说形式来对《红楼梦》进行解读,幽默、有趣、好读,并且能把生动活泼的解读和严肃认真、一板一眼的学术考证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能引起小读者的兴趣。 除此,作者对《红楼梦》的解读并不停留在作品本身,更是挖掘出了名著过去和当今时代的意义,既贴近孩子的生活,能引起他们的共鸣和思考,还能让他们在“润物细无声”的氛围中体会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源流构成和千百年来凝结传承的精华。这也是我们鼓励孩子阅读经典名著的**目的。
    文章节选
    为什么说《红楼梦》是一部让人又爱又怕的书? 我们通常说的“四大名著”,是《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和《红楼梦》,相信你一般是这样看的:你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孙悟空打妖怪的故事,看《西游记》改编的动漫;再大一点,会知道三国英雄和水浒英雄;而对《红楼梦》发生兴趣,总也得等到上了中学之后。而且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喜欢《红楼梦》,有些孩子(主要是男孩),可能都上大学了,翻开一看,还是觉得没什么意思,不如武侠、玄幻、修仙热闹好看。 但是,你也肯定听说过《红楼梦》的鼎鼎大名,无数的人说它这么好那么好。甚至光研究《红楼梦》都可以成为一门学问,叫“红学”。你肯定多少有过疑惑:都说《红楼梦》多好多好,我怎么看不出来好呢? 其实,不只你可能不喜欢,**学者启功先生也是这样。他说他小时候**次打开《红楼梦》,翻一页,吃饭、喝酒、看戏,再翻一页,还是吃饭、喝酒、看戏,这有啥意思呢?干脆把书扔到一边不看了。 事实上,这并不是你欣赏水平差,而是因为这部书的宏伟和复杂,远远超过了四大名著的其他三部,以至于随便翻翻并不容易领略其中的精彩。《红楼梦》是一部极其伟大的书,伟大到每个人可以用一生的时间来读它,并且一直能读出新意。所以,这本小书就算是一份专为你写的“新手教程”吧。 几百年来,《红楼梦》荣获了无数桂冠,有人说它是“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有人说它是“中国古典小说**之作”。但你大可不必被这些名头吓倒,事实上,它故事里的主人公,完完全全是一些跟你年龄差不多的青少年。 《红楼梦》中贾宝玉**次出场,约有六七岁,在*后一回结束时,是十九岁。薛宝钗比他大一岁,林黛玉比他小一岁,探春、湘云还要小一些,惜春*小。而*精彩的故事,集中在贾宝玉十二三岁到十五六岁之间,所以,这部书的主角是一群少年,相当于小学六年级到初中毕业的阶段,你可能正好处在这个年纪,或者相差不多。 但是,既然这本书写的是少年故事,你应该很容易喜欢啊,为什么你读起来会觉得吃力呢? 因为《红楼梦》虽然是写的一群少年,但它毕竟是三百年前的著作。由于历史的、文化的等各种原因,你和它之间有很多隔膜,就让你觉得它高不可攀了。 首先,你脑子里的《红楼梦》人物形象,多是电视剧《红楼梦》给你的。电视剧里的人物,尤其是1987年拍摄的央视版,大多数演员都在十八岁以上。因为拍戏是需要演技的,十二三岁的小演员,即便心理上和原著人物接近,但实际上没有演戏经验,很难把握人物特质,所以就会找一些青年人去演少年。另外,市面上的各种绘画、雕塑等红楼艺术造型,也都是按青年人的外形来塑造的。所以你看得多了,就会觉得《红楼梦》是一部写“大人”的书。 其实《红楼梦》里的男孩女孩,虽然一个个锦心绣口,但确实都是十几岁的孩子,孩子就会有孩子的样子。比如贾宝玉和母亲王夫人日常相处这段: 宝玉也来了,进门见了王夫人,不过规规矩矩说了几句,便命人除去抹额,脱了袍服,拉了靴子,便一头滚在王夫人怀里。王夫人便用手满身满脸摩挲抚弄他,宝玉也搬着王夫人的脖子说长道短的。(第二十五回) 如果宝玉是个二十来岁的大小伙子,怎么会做出这种滚在妈妈怀里撒娇的举动呢?宝玉刚在外面还像个小大人似的,见了妈妈就完全露了原形。我想,滚在妈妈怀里撒娇,也应该是你的日常吧? 还有一次,贾府过年放烟花爆竹,热闹非凡。长辈们就把怕响声的孩子搂在怀里: 林黛玉禀气柔弱,不禁毕驳之声,贾母便搂他在怀中。薛姨妈搂着湘云。湘云笑道:“我不怕。”宝钗等笑道:“他专爱自己放大炮仗,还怕这个呢。”(第五十四回) 贾母搂着黛玉,完全是外婆对小外孙女的疼爱。而史湘云说不怕,还喜欢自己放大炮仗,像男孩子一样调皮。 第二,就是生活习惯。《红楼梦》里的孩子,有些生活习惯在现在是成人化的。比如今天的孩子不许喝酒,但是古代是不太在乎这个的。古代的酒度数很低,宝玉和人聚会,常常喝得醉醺醺的,黛玉也会拿一个酒壶自斟自饮,让你误以为他们是大人。而且古代结婚都早,孩子到了十五六岁,就可以商量婚事了。而现在这个年纪的孩子,还要参加中考,上高中,考大学,等到结婚生子差不多要到十年后。古代孩子较早介入成人社会,也是你觉得他们和你有距离的原因。 第三,《红楼梦》中的“四大家族”都是大户人家,公侯门第,人口多,关系复杂,里面有许多规矩,是孩子从小就要学起来的。比如贾宝玉见了父亲,哪怕日常闲聊,也要站起来讲话。宝玉早上起来,要去贾母、王夫人等处问安。如果加上正出和庶出,大房和二房等关系,就更加复杂。所以礼数规矩,是古代**孩子的**课。这些规矩是你在现代的人口较少的家里很少经历的,也让你和他们产生了距离感。 书中林黛玉进贾府时,年纪尚幼,她想到的竟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你可能觉得这不是一个小孩子的心理,会以为林黛玉是个成熟的“大人”,去亲外婆家难道还要这样紧张? 其实你想想,你的人际关系同样没那么简单,只不过这种复杂性已经有一部分从家庭中转移到学校去了。假如你是一个小学生,刚从一个学校转学到另一个学校,或者要在新同学面前表演一个节目,你是不是也会注意自己的言行,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你再想想你在学校有没有自己的死党和讨厌的同学?古代是大家庭,小学校;现在是小家庭,大学校。你的人际关系和古代孩子比有了转移,总量却是不变的。 第四,就是文化背景。要知道,贾府是**,**的孩子,无论男女,从小都要接受良好的教育,学写诗文。“四大家族”的男孩女孩都能出口成章(包括*不受待见的贾环也能写诗),还经常组织诗社。因为你肯定不擅长写诗,所以觉得写诗的一定是大人。但这在过去十几岁的**孩子那里,是非常顺理成章的事情。 刚才说的这四点,都造成了你和《红楼梦》之间的隔阂。但是,这些都是表面上的,稍微花点时间就可以越过。所以,我们这本小书采取了这样的解读方法: 一是暂时略掉这些,直接讲《红楼梦》里*深刻、*贴近人性的部分。你就会觉得《红楼梦》里的少年,和今天的你是相同的。 二是把以上这些当作百科知识,选重要内容做系统的讲解。这样能够扩展你的知识面,从而能更加理解《红楼梦》里人物的言行。 那么,你**次看《红楼梦》,应该注意它的哪些特点呢? 首先,曹雪芹在全书一开头就说本书“大旨谈情”。“情”可并不仅仅是爱情,只要是人与人之间,就有丰富的情感:父母孩子、祖辈孙辈、亲戚朋友,甚至主仆之间,都有情感在里面。所以“情”是对各种各样人的欣赏、爱护和珍惜。 宝玉和黛玉是从小一起长大的,他们一起吃饭,一起睡觉,一起玩耍,感情是*真挚的。有**,黛玉的丫鬟紫鹃和宝玉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你林妹妹要回老家去了,再也不回来了。这可把宝玉吓傻了,“头顶上响了一个焦雷一般”,眼也直了,魂也飞了,先是哭闹,然后不吃不喝,发起呆来。贾府上下都慌了,急忙找医生看病。 这时候,发生了一件有意思的事,原来是林之孝的妻子和单大良的妻子来看望宝玉了: 正说着,人回林之孝家的单大良家的都来瞧哥儿来了。贾母道:“难为他们想着,叫他们来瞧瞧。”宝玉听了一个“林”字,便满床闹起来说:“了不得了,林家的人接他们来了,快打出去罢!”贾母听了,也忙说:“打出去罢。”又忙安慰说:“那不是林家的人。林家的人都死绝了,没人来接他的,你只放心罢。”宝玉哭道:“凭他是谁,除了林妹妹,都不许姓林的!”贾母道:“没姓林的来,凡姓林的我都打走了。”一面吩咐众人:“以后别叫林之孝家的进园来,你们也别说‘林’字。好孩子们,你们听我这句话罢!”众人忙答应,又不敢笑。 一时宝玉又一眼看见了十锦格子上陈设的一只金西洋自行船,便指着乱叫说:“那不是接他们来的船来了,湾在那里呢。”贾母忙命拿下来。袭人忙拿下来,宝玉伸手要,袭人递过,宝玉便掖在被中,笑道:“可去不成了!”一面 说,一面死拉着紫鹃不放。(第五十七回) 这个林之孝家的也是倒霉鬼,只因为丈夫姓了个“林”,没来由地挨了一顿打骂(当然不是真的打骂,是贾母编出来哄宝玉的)。金西洋自行船,应该就是当时从欧洲传进来的仿真船模,上了发条,可以自己在水里跑。这在当时的有钱人家是一种摆设。宝玉以为那是来接林妹妹的,抱在被窝里,以为这样林妹妹就不会走了。 这和我小时候遇到的事情一模一样。邻居一个玩得很好的小伙伴,有**突然搬家走了,我真的伤心得要死,在家里哭闹了好几天。这种事可能长大之后不觉得有什么,但在一个重感情的孩子看来,就是天塌下来的大事。 贾宝玉不光对林妹妹这样,对仆人也是充满真情的。贾宝玉的母亲是王夫人,王夫人有个丫鬟叫金钏儿。金钏儿因为和贾宝玉开玩笑,被王夫人打骂一顿,跳井死了。后来有**王熙凤过生日,这天也恰恰是金钏儿的生日,贾府大摆宴席庆祝,宝玉却一身白衣,悄悄地溜了出来,来到一座尼庵,向管事的尼姑借了香炉,摆在井台上,默默祭拜金钏儿。 人死如灯灭,但宝玉并没有忘记。一个卑微的丫头的生日,怕是无人记得的,但宝玉偏记住了。他在贾府锣鼓喧天的日子,单独出来祭拜金钏儿,表示他的怀念、惋惜,当然还有歉疚。这情分是真挚的。 《红楼梦》第二个值得你注意的特点,就是它是现实的。它虽然写了无数真情,但这些真情大都以悲剧结尾。 我想你可能还没有读过悲剧。你看过的大多数故事,结局一定是圆满的:王子永远能够和公主在一起,勇士永远能打败妖怪。但是,《红楼梦》不是童话,它虽然写了一群可爱的少年,但少年们面对的不是童话中的王国,而是现实:残酷和温情、利益和理想交织的现实。 整个《红楼梦》故事,建立在极其现实的背景上。故事里的少男少女生活在美丽、单纯的大观园里,贾府的成年人也享受着****的富贵荣华。然而,这个家族的子孙却一代不如一代,迷信炼丹的,淫秽享乐的,贪污舞弊的,没有一个能撑得起整个家族的未来。一开始贾府还“烈火烹油,鲜花着锦”,到后来就像一座倒塌的高楼大厦,完全无法挽救。深情的少女夭折了,富贵的生活散去了,文采风流、福寿康宁,都没有了,落了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看惯了圆满故事的你,一开始可能很难接受悲剧,因为看悲剧确实让人很不开心。老实说,小时候知道《红楼梦》是一场悲剧的时候,我是很怕打开这本书的——看看搞笑动画片多好! 其实你想,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现实的社会中,是不可能只发生开心的事的,每个人的人生,不可能都圆满。只要读一读《红楼梦》就知道,大观园的花红柳绿只是表面现象,大观园外部的、底部的明涛暗流,在时时刻刻侵蚀着这座世外桃源。“四大家族”甚至当时社会的兴衰,也深刻地影响了这些少年的命运。《红楼梦》的伟大,就在于它是现实的。懂得现实是什么,也是你成长中重要的一环。 *后一点,《红楼梦》用了大量的篇幅写了一个话题,那就是什么是“美”,这在一般古典小说里也是少见的。能把生活中的美写得无处不在,也是《红楼梦》一个巨大的魅力。 我想你应该知道什么是美。你会在意穿的衣服是粉红色的还是白色的,你会在意文具盒上的贴纸是不是可爱,这就是人人从小就会有的审美能力。 大观园里的少男少女,自然都是美的。他们的容貌、谈吐、衣着,处处美丽,处处优雅,个个都会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就连贾母那么大年纪的老人,对音乐、戏曲的感觉也是十分敏锐的,欣赏品位十分高超。关于这一点,我们下面还会专门用一章来讲。 你可能听说过一句话: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红楼梦》里到处都有。 有一次,贾母带众人游园。宝玉看见水里的荷叶已经枯萎了,残破了,就说:“这些破荷叶可恨,怎么还不叫人来拔去。”林黛玉就说了一句诗: 林黛玉道:“我*不喜欢李义山 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 。偏你们又不留着残荷了。”宝玉道:“果然好句,以后咱们就别叫人拔去了。”(第四十回) 你要是见过枯萎的荷叶,就会知道那东西很难看,或焦干枯黄,左一根右一根地兀立水上;或黑乎乎的,带着腐败的气息漂在水面上。但是,视觉上不美,听觉上却可以是美的。现在很多公园里都种荷花,你可以在一个下雨天,坐在公园的凉亭里,听着雨点打在枯荷叶上的声音。你会感受到寂静、萧瑟,以及繁华即将逝去的伤感。这是一般的场合**体会不到的。但是,从李商隐到林黛玉(其实是曹雪芹),细腻的心灵都能懂这种美丽。而黛玉一说出来,宝玉立即就领略到了。 真情待人、关注现实、懂得审美,这不仅仅是《红楼梦》的文学特点,也是我们在现代社会要具有的基本素质。所以,《红楼梦》具有穿透时空的力量,无论古今,无论中外。这也是它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的重要原因。 当然,《红楼梦》太复杂了,一万个人可以有一万种解读。所以,还有一门专门研究《红楼梦》的学问,叫“红学”。我的解读也是从我个人的理解出发的,远远不是这部著作的全部。如果你读完之后,能够对原著产生极大的兴趣,而把这本小书丢进废纸篓,才是我求之不得的事情。
    目录
    为什么说《红楼梦》是一部让人又爱又怕的书? 1 曹雪芹的人生经历与《红楼梦》有什么关系? 13 读《红楼梦》能够培养什么能力? 23 《红楼梦》里的“四大家族”是怎么回事? 34 大观园是不是一座世外乐园? 44 为什么说《红楼梦》能教会我们审美? 56 为什么贾府里有那么多家庭礼节? 66 为什么《红楼梦》要从神话写起? 81 贾宝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90 为什么林黛玉特别多愁善感? 99 薛宝钗是不是个有心计的人? 110 “金玉良缘”和“木石前盟”是怎么回事? 121 为什么说史湘云的色彩*明亮? 132 贾府的四个女儿是怎么回事? 141 为什么探春叫“玫瑰花”? 152 为什么说王熙凤“机关算尽太聪明”? 161 贾母有什么过人之处? 172 袭人和晴雯有什么关系? 180 为什么说刘姥姥是真正**的人? 191 《红楼梦》里有哪些让人难忘的小人物? 201 如何评价《红楼梦》里的诗词? 207 《红楼梦》里的人都玩什么游戏? 216 《红楼梦》里有哪些美食? 225 《红楼梦》的“索隐派”都在研究什么? 233 为什么那么多��给《红楼梦》写续书? 242 后 记 ………………………………………… 249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