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太极拳与静坐
QQ咨询:
有路璐璐:

太极拳与静坐

  • 作者:南怀瑾
  •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 ISBN:9787520707565
  • 出版日期:2020年04月01日
  • 页数:116
  • 定价:¥2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520707565
    • 作者
    • 页数
      116
    • 出版时间
      2020年04月01日
    • 定价
      ¥28.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本书由两部分组成,*部分为南怀瑾先生1966年一次讲演记录,前面讲述南先生习武经过,十分生动有趣;后段谈及他养生与练太极拳的心得,亦十分有参考价值。第二部分是在拍摄南先生亲自示范“如何静坐”录像带时,与现场参加学生的问答录音记录,可供初学静坐者参考。
    文章节选
    五空 其次,学太极要五空,**要心空,思想要空。初练时固然必须费神记忆,但练久后则熟能生巧,自可以练来不加思索,如老子所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心空自然,体内生理机能,就自然发动。 要手空——两手心空松,太极拳出手姿势,无论阴手阳手,必要像挟有一个皮球在手中一样,手指亦需在动,手必须要空。 其次要脚空——两脚心要空松,南方拳如前所说,是为了方便在船上作战,非比在北方平原的马上功夫。试此地球作一船,人受载于其上受摇动,必足跟与前掌之间拱起,足心空出,则足心的涌泉穴不受阻塞,气机自易流出。以上为五空的道理。 复次,学太极拳*重要在“神”。即道家说的“精”“气”“神”,所谓“炼精化炁,炼气化神,炼神还虚”极为重要。一般练太极拳不得要领的人,多没有注意到「神」的重要,姿势准确后,双目应注视到手的前方,神就投射到了,无论为了强身或防卫退敌而练拳,不如此炼好精、气、神,效果是不会显著的。 太极拳每一神态,都异常重要,姿势准确,气机配合,五空做到,精气神自然揉合,这样练去,必获得它的益处。对于呼吸,任其自然,不必加以导引,导引则心不易空,且道家的真正导引,亦并非如此解说的。 动中求静 太极拳系求静,非求动,更实际的说,是于动中求静,现在再作进一步说明,凡人在���时,心内思想反而繁乱,此是大家所曾体认过的,一般人*怕寂寞,因为思想无所寄托,老年人*怕孤独,感到人生没有依恃的悲哀,但是对于学儒、学佛、学道的人而言,寂寞乃一种享受,故能甘于寂寞,乐于清静。这是对静坐已入高深境界的人而言,亦只有少数修养高深的人能达到此种境界。 而生理的本能——生命的力量即在此清净寂寞中发动,老子说:“万物芸芸,各复归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这是一切静坐参禅的入静境界,然此静的境界,得来不易。 武术是人体在运动,不过虽是外动而内心反易得静,以此求静境,也同样得到殊途同归的妙用,利用这个动静相应的道理而发明武术。凡人身体在劳动时,思绪反而不会紊乱,亦即有所寄托,若体不活动,无所事事,呆然不动,则反比死还难受,要不胡思妄想,亦不可得,孔子有言:“小人闲居为不善”,足见人身心理生理之本能,自然有其相互关联互动影响的作用。 太极拳之原理也是如此,打太极拳是在动,由动中的体力劳动,进而渐渐达到内心清净的境界。所以我经常以孟子的话来譬喻拳术的道理,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空乏其身……”学拳的人,无论南宗北派,都在劳其筋骨,静坐、练功的人,亦是苦其心志,那些做英雄事业之人,则是空乏其身,三者殊途而同归。现在我们倘若能从劳其筋骨入门,自然也就可心志清净,近乎道矣!
    总之,太极拳是“动中求静”,由静而达到静坐、内功所证到之境界,动静互相配合,则于身心的健康大有俾益,这是必然而无可否认的。
    目录
    太极拳与道功 缘起 一 习武经过 童年 启蒙 访师 比赛 二 访道经过 剑仙 入川 遇异 弃拳学禅 三 漫谈练气与武功 渊源流变 内家 鼻祖何人 长拳 短打 因人 易经与太极拳 高矮桩 由浅入深 时地 练气 …… 四、太极拳法要简介 姿势务准 五空 气何所之 处处太极 腰的运动 动中求静 如何静坐问答录 **节 一般问题 第二节 生理部分 第三节 心理部分 第四节 修行部分 附录 老顽童的话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