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历代诗话选注
QQ咨询:
有路璐璐:

历代诗话选注

  • 作者:张葆全 周满江
  •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59824387
  • 出版日期:2020年04月01日
  • 页数:340
  • 定价:¥6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诗话是一种漫话诗坛轶事、品评诗人诗作、谈论诗歌作法、探讨诗歌源流的随笔,是宋元以来我国古代文学批评的主要样式,著作数以百计,内容十分丰富,颇受历代文人、读者的喜爱。本书从宋、元、明、清、民国51部诗话著作中,精心选编300余则进行注解赏析。入选的每部诗话著作,在选文前有关于作者及该诗话著作的简介;选文的每一则均有标题,少部分是原有的,大部分为选注者所加;选文分则注释,注释包括解释难词难句,引录全诗或有关材料,阐述本则含意或作者意旨。全书选文精当,收录经典诗话,释文简明准确,内容深浅适中,适应不同读者阅读需求。读一点古代诗话,对我们今天增长知识,加强文学修养,提高审美能力,进而研究古代作家、古代文学史、古代文学理论发展史、古代文学批评史和诗歌这种文学样式,借鉴古代诗歌的创作经验,都会大有助益。
    文章节选
    身轻一鸟过 陈舍人从易[1],当时文[2]方盛之际,独以醇儒古学见称。其诗多类白乐天[3]。盖自杨、刘[4]唱和,《西昆集》[5]行,后进学者争效之,风雅[6]一变,谓“西昆体”。由是唐贤诸诗集几废而不行。陈公时偶得杜集[7]旧本,文多脱误,至《送蔡都尉诗》[8]云:“身轻一鸟□”,其下脱一字。陈公因与数客各用一字补之,或云“疾”,或云“落”,或云“起”,或云“下”,莫能定。其后得一善本,乃是“身轻一鸟过”[9]。陈公叹服,以为“虽一字,诸君亦不能到也”。 ——选自宋·欧阳修《六一诗话》 【注释】 [1]陈从易:字简夫,��宋晋江(今属福建)人,仁宗时擢知制诰,进龙图阁直学士,有《泉山集》。舍人:宋代置中书舍人,主管中书六房(吏、户、礼、兵、刑、工),承办各项文书,起草有关诏令,地位颇高。 [2]时文:时下流行的文体,古代对当时科举考试所采用文体的通称。唐宋时多用以称律赋,元明清则用以称八股文。欧阳修《苏氏文集序》:“天圣之间,予举进士于有司,见时学者务以言语声偶擿裂,号为时文,以相夸尚。”《六一题跋》十一:“是时天下学者,杨、刘之作,号为时文。” [3]白乐天:即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贞元进士,曾官左拾遗、左赞善大夫、江州司马、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刑部尚书等,有《白氏长庆集》。 [4]杨、刘:杨亿、刘筠。杨亿(974—1020),北宋文学家,字大年,建州(今福建建瓯)人,淳化进士,曾任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有《武夷新集》。刘筠,北宋文学家,字子仪,大名(今属河北)人,曾任翰林学士。工诗,与杨亿齐名。 [5]《西昆集》:《西昆酬唱集》,二卷,杨亿编,为杨亿、刘筠、钱惟演和李宗谔等十八人在宋真宗景德年间的唱和诗集。杨、刘诸诗,摹仿李商隐,刻意追求辞藻华丽,内容空虚,而又好用僻典,诗义晦涩,世称“西昆体”。 [6]风雅:分别为《诗经》“六义”之一。《毛诗序》说:“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古代常把“风雅”作为诗歌创作标准,意即诗歌应当联系政治,反映现实,善用“美”“刺”,注重教化或讽刺,具有社会教育意义。 [7]杜集:指《杜工部集》,杜甫所作。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或杜陵野客,原籍襄阳(今属湖北),其先代迁居巩县(今属河南)。安史之乱前,寓居长安近十年,一度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但未能施展抱负。安史之乱起,任左拾遗,后改华州司功参军。不久弃官入蜀,居成都,依节度使严武,表为剑南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晚年出蜀沿江东下,后病死在湘江舟中。杜甫诗歌,思想性、艺术性都很高,历来为人们所推崇。元稹在《唐故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中说:“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雅,下该沈宋(沈佺期、宋之问),言夺苏李(苏武、李陵),气吞曹刘(曹植、刘桢),掩颜谢(颜延之、谢灵运)之孤高,杂徐庾(徐陵、庾信)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文人之所独专矣。”又说:“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 [8]杜甫《送蔡希鲁都尉还陇右因寄高三十五书记》:“蔡子勇成癖,弯弓西射胡。健儿宁斗死,壮士耻为儒。官是先锋得,才缘挑战须。身轻一鸟过,枪急万人呼。……” [9]仇兆鳌注:“一鸟过,见其势急;万人呼,畏其锋锐。”诗中的“过”字特别传神,形象地表现了蔡希鲁身轻如燕,武艺高超,这是诗歌创作讲究字句锤炼的一个典型例子。 一字师[1] 郑谷在袁州[2],齐己[3]携诗诣之。有早梅诗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4]谷曰:“‘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齐己不觉下拜。自是士林以谷为一字师[5]。(陶岳《五代补》[6]) ——选自宋·魏庆之《诗人玉屑》 【注释】 [1]一字师:指点了一个字的修改的老师。关于“一字师”的说法,反映了古人对锤炼字句的重视,以及相交之间的虚心,这些在今天也都是可取的。 [2] 郑谷:唐代诗人,已见《冷斋夜话》注。 [3]齐己:唐代僧人,姓胡,名得生,益阳(今属湖南)人,有《白莲集》十卷,外编一卷。 [4]此句见齐己《早梅》,全诗为:“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去,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映春台。” [5]士林:文士**。 [6]陶岳:字介立,浔阳(今江西九江)人,宋初薛居正等撰五代史成,岳嫌其尚多遗漏,于是撰写《五代史补》,所载凡一百余事。 忧民之念 唐诗人出牧者[1],多夸说军府之雄,邑屋之丽,士女之盛。惟元道州《贼退示官吏》云:“追呼且不忍,况乃鞭扑之。”[2]韦苏州《寄人》云:“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3]皆有忧民之念。 ——选自宋·刘克庄《后村诗话》 【注释】 [1]出牧:出任州牧、郡守,即任州郡长官。 [2]元道州:元结(719—772),中唐诗人,字次山,河南(今河南洛阳)人,有《元次山集》。天宝进士,在讨伐安禄山叛乱中立有战功,后任道州(州治在今湖南道县)刺史,颇有政声。当时正处在丧乱之后,人民生活**困苦,有的铤而走险,参加了反对唐王朝的武装。一次,“贼”退后他写了《贼退示官吏》诗。他虽称反唐武装为“贼”,但诗的主旨却在于鞭挞征敛害民的官吏,充满了对人民疾苦的同情。诗前有序道:“癸卯岁(763),西原贼入道州,焚烧杀掠,几尽而去。明年,贼又攻永破邵,不犯此州边鄙而退。岂力能制敌欤?盖蒙其伤怜而已。诸使何为忍苦征敛?故作诗一篇以示官吏。”全诗为:“昔岁逢太平,山林二十年。泉源在庭户,洞壑当门前。井税有常期,日晏犹得眠。忽然遭世变,数岁亲戎旃(军帐)。今来典斯郡?山夷又纷然。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是以陷邻境,此州独见全。使臣(指皇帝派来的租庸使)将王命,岂不如贼焉?今被征敛者,迫之如火煎。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思欲委符节,引竿自刺船。将家就鱼麦,归老江湖边。”同时,元结还写了一首《舂陵行》,表达了同样的思想。“追呼尚不忍,况乃鞭扑之”是《舂陵行》中的句子。杜甫对这两首诗十分赞赏,曾作《同元使君〈舂陵行〉》,序中说:“览道州元使君结《舂陵行》兼《贼退后示官吏作》一首,志之曰:当天子分忧之地,效汉官良吏之日。今盗贼未息,知民疾苦,得结辈十数公,落落然参错天下为邦伯,万物吐气,天下小安可待矣。不意复见比兴体制,微婉顿挫之词,感而有诗,增诸卷轴,简知我者,不必寄元。”表达了与元结相同的忧民之念,以及认为诗歌必须反映现实、干预政治的文学思想。 [3]韦苏州:韦应物,中唐诗人,已见《藏海诗话》注。他的《寄李儋元锡》诗道:“去年花里逢君别,**花开又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第六句意思是说,在我治理的苏州,还有因生活贫困而流亡在外的人,自己真有愧于为官所得的俸钱啊。《后村诗话》另一则说:“韦苏州诗云:‘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太守能为此言者鲜矣。若放翁云‘身为野老已无责,路有流民终动心’,退士能为此言,尤未之见也。”
    目录
    前言/1 宋诗话/1 六一诗话(八则)欧阳修/1 两京实事/2 身轻一鸟过/3 诸僧阁笔/4 孟郊贾岛穷苦之句/5 意新语工/6 诗语浅俗之病/8 诗人语病/8 笔力有馀,无施而不可/10 续诗话(六则)司马光/11 犯古/11 曲尽梅之体态/12 寇莱公诗,才思融远/12 妙对/14 意在言外/14 鹳雀楼诗/15 中山诗话(十三则)刘攽/16 诗有诗病、俗忌/16 杨太真挽诗/17 杜诗含蓄深远/18 以意为主/19 《锦瑟》诗/20 西昆体/21 欧公贵韩而不悦子美/21 孟东野诗句多寒涩/23 张籍乐府词清丽深婉/24 唐人为诗量力致功/26 唐时酒价/27 花蕊夫人诗似王建/28 江邻几诗清淡有古风/29 临汉隐居诗话(五则)魏泰/30 诗史/31 馀味[一]/32 馀味[二]/32 不可专缀古人奇字而成诗/33 欧阳修雪中赋诗/34 冷斋夜话(四则)释惠洪/35 夺胎换骨/35 动静相成/37 句中眼/39 当作不经人道语/40 后山诗话(六则)陈师道/40 望夫石/41 欲其好则不能好/42 黄词袭用前人/42 因事以出奇/43 宁拙毋巧/43 以故为新/44 石林诗话(四则)叶梦得/45 意与言会,言随意遣/45 杜诗善用虚字/46 “池塘生春草”之妙/47 杜诗用字巧妙而无迹/47 彦周诗话(七则)许/48 用事要活/48 鲍照《行路难》/49 陶诗之妙/49 揣摸刻骨/50 诗有力量/50 杜牧《赤壁》诗/51 苏轼诗/52 唐子西文录(五则)唐庚述强行父记/52 晋人工造语/52 苏轼《病鹤》诗/53 潜鳞有饥蛟,掉尾取渴虎/53 诗律要严/54 因事以陈辞/55 藏海诗话(四则)吴可/55 装点者外腴而中枯/56 宁对不工,不可使气弱/57 贯穿出入诸家之诗/57 作诗须有悟门/58 岁寒堂诗话(三则)张戒/59 诗当言志[一]/60 诗当言志[二]/62 诗人之工,特在一时情味/63 韵语阳秋(四则)葛立方/64 诗不以难解为工/64 欲造平淡,当自组丽中来/66 以气韵为主/67 咏王昭君/67 苕溪渔隐丛话(十七则)胡仔/70 对仗上下句意思不可雷同/71 妄改诗句,神气索然/72 文字频改,工夫自出/72 形似之语与激昂之语/73 用典/75 响字/76 清风明月常有而光景常新/76 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77 作诗要诀/78 此心惟有蛰龙知/78 黄庭坚论作诗/79 自出新意与自名一家/80 诗家语如此乃健/81 十条竹竿,一个叶儿/81 但图属对亲切/82 诗句以一字为工/82 作语不可太熟/83 诚斋诗话(三则)杨万里/84 诗有惊人句/84 篇中句句皆奇,句中字字皆奇/86 东坡《煎茶》诗/87 艇斋诗话(三则)曾季貍/88 韩子苍谈诗法/88 鸟鸣山更幽/89 韩幹画马/89 白石诗说(六则)姜夔/90 气象、体面、血脉、韵度/90 人所难言,我易言之/91 作诗要诀/91 结尾/92 语贵含蓄/92 诗有四种高妙/93 沧浪诗话(六则)严羽/93 入门须正,立志须高/95 诗有别材别趣/96 学诗先除五俗/97 押韵与用字/97 下字与造语/98 意贵透彻,语贵脱洒/98 诗人玉屑(九则)魏庆之/98 臞翁诗评/99 诗意贵开辟/103 诗要联属/104 一字师/104 妙在一字/105 诗不贵用事/106 用事要无迹/107 金针诗格/108 晦庵论读诗看诗之法/108 后村诗话(五则)刘克庄/109 忧民之念/110 高适、岑参之诗/111 陆游婚姻悲剧/113 杜甫《秦州》诗/114 杜甫《登高》诗/116 对床夜语(五则)范晞文/116 情与景/117 拗字/118 虚字/119 化景物为情思/119 以颜色字置**字/120 金元诗话/122 滹南诗话(四则)王若虚/122 以意为主/123 不窘于题与不失其题/124 山谷诗用字之病/125 不应以句法绳人/126 莲塘诗话(四则)祝诚/126 若此之句,多多益善/126 其才敏给,有壮国体/127 李廌诔苏轼/128 用事当如此向背/129 修辞鉴衡(六则)王构/130 诗待境生者工/130 诗不可靡丽/130 诗才有高下[其三]/131 诗才有高下[其四]/132 评前贤诗[第二十二]/133 评前贤诗[第二十四]/133 诗法家数(三则)杨载/134 律诗要法/134 古诗要法/135 绝句/136 诗法正论(三则) 范梈/136 起承转合/137 诗法有正有变/138 杜甫绝句/138 吴礼部诗话(二则)吴师道/139 亲身体验/140 杜甫《兵车行》/141 唐才子传(七则)辛文房/141 王勃/142 骆宾王/144 李白/145 王之涣/148 李贺/149 贾岛/151 薛涛/153 明诗话/155 归田诗话(三则)翟佑/155 诗之长与短/155 直言时事不讳/156 题目虽小,而议论甚大/157 麓堂诗话(八则)李东阳/158 诗意贵远贵淡/158 不可以意徇辞/160 诗贵不经人道语/161 诗贵情思/161 诗须有法,但不可泥/162 诗当有真情实意/162 诗当可解/163 诗当注意转语/163 南濠诗话(四则)都穆/164 诗道贵妙悟/164 诗须苦吟/165 诗须有为而作/167 读书与为诗/167 谈艺录(三则)徐祯卿/168 情气声词与思力才质/169 诗须有情/170 诗之情、词、气/171 升庵诗话(九则)杨慎/172 四言诗自然句/172 夺胎换骨/173 孟浩然诗句/174 唐诗绝句误字/175 庾信诗/176 黄鹤楼诗/177 莲花诗/178 杜诗夺胎/179 关山一点/180 四溟诗话(十六则)谢榛/181 解诗勿泥其迹/181 诗家四关/182 诗有造物/182 杜诗用虚字/183 韦诗用虚字/183 用虚字难/184 青愈于蓝/184 诗有天机/185 诗有四格/186 诗当有神气/186 作诗要割爱/187 诗人养气/187 贵乎同不同之间/188 妙在含糊/188 赋诗要有英雄气象/189 假山川以发豪兴/189 艺苑卮言(九则)王世贞/190 李仲蒙论赋比兴/191 才思与格调/191 千古情语之祖/192 李杜之优劣[一]/192 李杜之优劣[二]/194 王昌龄《出塞》/195 李白炉锤之妙/195 李商隐《锦瑟》/196 无馀法而有馀味/196 艺圃撷馀(五则)王世懋/197 诗当宣其性情/198 杜诗多有漫兴/198 绝句贵有风人之致/198 但须真才实学本性求情/199 贾岛《桑干》绝句/199 诗薮(十二则)胡应麟/200 《敕勒歌》/201 杜诗出神入化/202 唐诗之盛、中、晚/203 叠景者意必二,阔大者半必细/204 杜诗用事入化/204 盛唐诗之神韵气概/205 七言律之难/207 杜诗之字法句法篇法/207 句中有眼为诗之一病/209 诗之酷肖切工与神韵格调/209 水澄镜朗然后花月宛然/210 诗之美善/211 诗镜总论(六则)陆时雍/211 不如无法/212 诗贵天真,不可着做/212 诗家体料/213 诗之转折/213 绝去形容,独标真素/214 诗之真趣/215 清诗话/216 围炉诗话(六则)吴乔/216 诗贵含蓄/217 诗与文的分界/218 比兴不可无/219 不肯步韵的原因/220 诗中须有人/221 唐诗中的《春秋》笔法/223 姜斋诗话(六则)王夫之/224 兴观群怨/225 哀景与乐景互相映衬/228 诗文当以意为帅/229 作诗的铁门限/230 情景交融/231 作诗三境/231 原诗(三则)叶燮/233 诗人的才胆识力/234 诗当写理至、情至、事至之语/236 情必依乎理,情得然后理真/237 带经堂诗话(九则)王士祯/240 作诗的根柢与兴会/241 作诗忌稗贩/242 黄筌论吴道子画锺馗/243 评论家的识力/244 用典妙境/246 解诗忌穿凿附会/246 律诗的发端/248 诗不可强作/249 诗中逸品/249 说诗晬语(四则)沈德潜/251 托物言情/252 以意运法与以意从法/252 抒情与议论/253 诗中理趣/255 一瓢诗话(四则)薛雪/256 诗人与志气/256 让万物齐鸣/257 苦吟出好诗/258 苏轼幸免诗祸/259 随园诗话(十四则)袁枚/260 风趣与格调/261 诗味欲鲜、趣欲真/262 多师是我师/262 咏物贵寄托/263 作诗忌抄书/265 诗贵自然/267 作诗不可无我/268 选诗的宽严/269 用意精深与下语平淡/270 一字师/270 求诗于书中,得诗于书外/272 写景易,言情难/272 改诗难于作诗/273 语言工妙,使人感发兴起,便是好诗/274 瓯北诗语(六则)赵翼/275 奇警与自然/275 评韩愈诗/278 元稹与白居易的坦易风格/279 诗不可嫌新/280 诗句浑成与神韵高朗/281 平易而易于流传的佳句/282 石洲诗话(五则)翁方纲/284 诗中双字的妙用/285 忌虚赞空喝/286 肌理派解诗/287 宋人精诣/289 走缜密之路/290 养一���诗话(四则)潘德舆/291 写诗一字诀/291 质实与性情时事/292 深曲字例/293 诗以质实为贵/294 艺概(八则)刘熙载/295 寓义于情,寓情于景/296 言近意远与言远情亲/297 诗人的忧乐/298 诗不可一作不真/299 吟诗须有生活体验/299 练诗眼/300 以形象写精神/301 诗贵独得/301 近代诗话/303 石遗室诗话(二则)陈衍/303 诗贵三真/304 诗有四要三弊/306 饮冰室诗话(二则)梁启超/307 今胜于古/308 旧体含新意/310 人间词话(与诗有关部分)(四则)王国维/312 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的三种境界/313 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314 诗的隔与不隔/315 诗人对人生须入乎其内出乎其外/316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