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杏香园笔记
QQ咨询:
有路璐璐:

杏香园笔记

  • 作者:马廷义
  •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 ISBN:9787521207804
  • 出版日期:2020年04月01日
  • 页数:195
  • 定价:¥50.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521207804
    • 作者
    • 页数
      195
    • 出版时间
      2020年04月01日
    • 定价
      ¥50.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马廷义的散文有很强的怀旧情怀,散文处处描写他对故乡的相恋情愫和对故乡人事物景的不泯记忆。他的前期作品,主要以抒情为主基调,如《故乡,那古老的水磨房》《情思东明山》等;但他是一位地方史志工作者,使得他后期的散文、随笔又**思辩性和对地方文化的考证性,如《术布大陵谁之陵》《临潭城关寺稞宋金古墓发现记》《古洮州西方文明薪传断想》等;他的作品大凡读书心得、生活琐事、世情风习、风景名胜、地方掌故、历史传说、名人轶事等等,无所不包,如《一首洮州花儿背后的故事与历史》《冯阴阳的葬礼》《白土坡的纸马舞与白土坡的神》,就像水磨房水漕里的清澈之水,缓慢流畅,不紧不慢,流出了其韵致。他对友人的摄影、书法及论著所作的散文化评论,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他对艺术与学术的独特悟性和思考,更是对友人再上一层楼的希冀和期盼。他的作品语言朴素,感情真挚,少有做作感。
    文章节选
    洮岷故事 故乡,那古老的水磨房 我爱故乡,我爱故乡那熟悉的山山水水,那奇妙的洮水流珠,雄伟的叠山横雪。 但是更爱故乡那古老的水磨房,它记述了一代人童年的梦幻、生活的欢乐和艰辛。然而我更敬仰它的执着精神,它像一头负沉载重的耕牛,缓慢而又不知疲倦地跋涉在西北高原的大小河流中,咀嚼着西北高原的风沙。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陪伴着西北高原前进的脚步,经受着高原的风沙雨雪,默默而又坚定地走完了寻求理想的历程。 我的故乡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交会地,是一个古老的小镇,几百年来这里是东来西往、茶马互市的重镇,这儿云集着四方客商,集散着各路商货。近年来这里更充满了生机。每当朝阳欲出,袅袅的炊烟和淡淡的晨雾,恰似一层薄纱轻轻地覆盖在小镇的上空,��这古老的小镇又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一条不太宽阔的河道穿过小镇,从北向南纵贯而下,直通洮河。在镇子以南,这条河道两岸,杨树、纤柳筑成绿色的长堤,在四五月间杨花似雪飘荡空野,散发着甜丝丝的芳香。河道里叮咚的流水,荡漾着轻盈的涟漪和曼妙的歌声,偶尔在流水的清澈处,还可看见小金鱼乐荡于底。那一座座水磨就不规则地置列在这条河道里,水推磨转的嗡嗡声回响在山谷中,仿佛一声声强劲的呼喊,给这幽静空寂的河道增添了几分欢愉。 故乡的水磨是极其古老的,它像一头负重的老牛,用大自然给它的无穷动力和顽强不息的生命,转动着它刻满历史沧桑的巨轮,千百年间缓慢而又毫不松懈地跋涉在家乡的这条河道里。它的形象又是极其朴实和简陋的,就像我们见惯了的小瓦房那样,前观分上下两层,上层四周用木板镶成,里边置两扇直径二尺多、厚度约五寸的圆形磨扇。磨石上扇由四根粗绳悬于屋梁,下扇由一根直通下层的木柱顶立与上扇相合,木柱底都用木齿轮连接一个直径二米多的大木轮,一条长长的渠道连接一个木槽,由高向低,水从渠流向木槽,形成落差冲力,打动木轮,带转木柱及其顶端的下扇磨石,乍看有轮转日月、柱顶乾坤之势。原料从石磨上扇的圆眼灌下,由转动的下扇磨石轧磨而成雪白的面粉。 儿时的我总爱和小伙伴们到磨上去玩,如果是在“岸柳含青将绽绿,雪花犹自舞觞前”的初春,水磨长长的渠道两旁桃花含苞欲放,我们则冒着初春的寒冷赤脚下水,摸鱼捉虾,或在刚刚吐露嫩芽的柳树丛中当“游击队”;如果是在夏天,气温升高,长长的渠道中水温宜人,这里便成为我们戏水的乐园,从水中出来躺在绿草如茵、杂花丛开的渠旁,可畅享阳光的沐浴,在幻想中纺织生活的花环;秋天比春天更欣欣向荣,更绚丽多彩,渠边那一簇簇相思红豆般的三面花果,那一树树红黄参半的沙棘果,你可尽情享用,秋天使古老的水磨充满了诗情画意;冬天草木干枯,景物萧条,然而此时的水磨却别有一番情趣,大木轮下一根根晶莹剔透的冰棍,犹如仙人的银髯飘逸,又似根根玉柱垂纤而下,扳取一根可尽享“冰棍”的甜美清凉。偶尔随母亲去磨面,不免在磨房里过夜,到夜阑更深、万簌俱寂的时刻,躺在磨房狭窄的小炕上,唯有老磨的咯吱声长响不停,好像母亲轻哼着的摇篮曲,亲切温柔,使人沉浸在母爱的海洋中。童年的生活是这样绚丽多彩。但更多的是艰辛,因为生活的重担过早地压在农村孩子的身上,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不得不拿上生活日用品,诸如衣物、辣椒、水烟等,奔走在河道,串磨房,和磨面的藏民兑换面粉,有时博得磨面人的同情,给吃一顿饭,那真是难得的美味佳肴。有时留宿于磨房中,那嗡嗡的水磨声,又像愁苦天涯落难人的泣诉,催人泪下。 家乡古老的水磨房,联系着我童年的欢乐与凄苦,唱着一首童年的歌。 如果是在月光融融的仲夏夜,在皎洁如水的月光下,水磨旁还可欣赏到情人们婉约动听的“花儿”漫唱,恰似倾听一支优美动人的小夜曲。还有那磨房里飘出的青稞炒面的幽香,沁人心脾,使人如喝醇香的美酒,陶醉在古老的水磨旁。这时,人的心就像一片水晶剔透明亮。生活像一首优美的民歌,融进了乡音乡情。既平凡,又神秘莫测,既古老,又永远常新,这就是那古老的水磨的风格。 然而那*使人记忆犹新的,是我高中毕业、高考落榜后的一件事。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我拉着一车烧柴,渡过洮河,来到了一座水磨前,敲响了磨房,求磨主人借宿一宵,度过风雨之夜。磨主是个慈祥的老人,出于同情,他热情地让我进去,腾出暖意逼人的炕头让我解困。在这充满人间纯真之爱的小炕上,听着淅淅沥沥的雨声,回想自己多舛的命运、坎坷的道路,泪水浸湿了枕头。夜深人静,我听见那永不怠倦的磨声,迈着缓慢而又沉稳的步子,满怀信心地进行着无穷无尽的长征。我梦见了一个巨人高大的身影,一千多年前伟大的科学家祖冲之,踏着圆周率的节拍来到他设计制造的水磨中,走近了我的身旁,我看到了他勤奋探索的身影,我感受到了他生命不止、奋斗不息、孜孜追求理想的精神,我醒悟了,我想到了造福于民和永不止息的水磨精神,我懂得了生命的价值,奋斗的道路,人生的真谛,便又安然入睡了。 这就是我对家乡古老水磨的记忆,是我曾经独自欣赏日出日落的霞光,独自倾听不息的磨声,独自品味冬去春来的往复,教我领会人生真谛的古老水磨。是带着高原的雄浑气势,西部粗犷、诚实、坚毅而又质朴的性格,那一千多年来咀嚼了大西北风与沙的,家乡那古老的水磨房。 陪伴着水磨的清幽歌声,我朝诵暮习了中学的功课,就是在这水磨旁我辞别了故乡,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开始了大学的求学生活。在这里我感受到了现代生活的节奏,领略了机械化的魔力,看到了各式各样、大的小的、自动的半自动的机械,隆隆的机声使我振奋,我真想高歌一曲,让歌声震动山谷。然而心灵深处我忘怀不了的依然是家乡那古老质朴的水磨,渠边长长的柳丝是否依旧青青下垂,渠中是否依旧鱼翔浅底,那磨底下的大木轮是否依旧吱吱地转动。我真想再回到那个纯真的童年,我真想看看那杂花丛生、绿草如茵的草滩,听听那情人们美妙的“花儿”声,多么想在那如水的月光下再听到水磨那催人奋进的脚步声。 今年我终于毕业了,带着一颗赤子之心,踏上了故乡的土地,瓦蓝的天空与碧绿的大地融合在一起,许许多多亲切熟悉而又激动心灵的乡音,送到了我的耳畔,是谁这么早,就用它那哗啦啦的悦耳动听的乐曲,唤来了玫瑰的黎明?等不到天亮,我就不知不觉地来到了阔别几年的水磨旁,见到磨旁我那从小走惯了的杂草丛花的渠旁小道,那特有的石头、木槽,那古朴简陋的磨房,我仿佛嗅到了那搅拌在空气中的青稞炒面的幽香,然而家乡那古老的水磨走到了它生命的尽头,早已无人使用。 磨房已经倾斜,房顶生着长而稠密的野草,渠中的水从木槽一泻而下,哗哗的水声犹如给这寿终正寝的古磨唱着挽歌,一种苍凉之感袭上心头。忽然一阵电动机声传来,循声望去,只见距水磨房不远处,矗立着一幢新瓦房,里面整齐地排列着几台半自动的面粉机在电动机的带动下飞转着,雪白的面粉顺小铁槽流出,像一条白色的链带,不断地流淌着幸福的生活。据闻政府还设想在水磨的基础上,修建一个全自动化的面粉厂,把先进的机械化带来的方便送进山乡的家家户户。此时我的惊叹早就已不复存在了,那幢幢整齐的白壁青瓦的新磨房,映衬着蓝天,深情凝望,屹立在绿葱葱的树丛中,故乡一定会变得更美好。 1986年12月于临潭
    目录
    001 上 编 洮岷故事 故乡,那古老的水磨房 003 守场的日子 007 洮水呜咽石堡城 010 心灵的驿站 019 九天门纪行 022 春访闫家寺 030 东明山的记忆 037 情思东明山 042 术布大陵谁之陵 046 临潭城关寺稞宋金古墓发现记 051 洮商踵迹 055 飘荡的乡愁 073 一首洮州花儿背后的故事与历史 077 常喇嘛川与常喇嘛 081 古洮州西方文明薪传断想 084 002 冯阴阳的葬礼 093 白土坡的纸马舞与白土坡的神 098 岷州旧事 106 中 编 人事沧桑 洮州“德胜马” 117 岑参的临洮之行 123 热血铸汗青 生命留绝响 128 一个被侮辱与被迫害者 142 在资堡遇到中国*后一位土司 147 中国抗日救国军甘肃**路军司令李和义略记 152 牛师爷和他的祈雨赠幛 156 下 编 著作代言 华夏绝唱 163 碧云轩的孤独者 168 一个在沙里淘金的人 172 《天方列圣故事歌》序 178 书法家夏世龙书展序 181 《人生行吟》序 183 孙述祖《往事琐忆》序 185 用心灵映照山川之精秀 187 临潭旧城《金氏续修族谱》序 188 碧云轩碑落成记 191 西凤东明的遐思 193 后 记 194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