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客体关系理论的转向:温尼科特研究
QQ咨询:
有路璐璐:

客体关系理论的转向:温尼科特研究

  • 作者:郗浩丽
  •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33448882
  •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01日
  • 页数:320
  • 定价:¥38.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试图从现代精神分析发展的视角,对温尼科特的精神分析思想进行全面梳理,并对其理论体系进行大胆的建构,而且将其思想与精神分析发展史上的四大模式进行比较,深化精神分析客体关系理论的研究,丰富我国西方心理学流派的研究;通过对温尼科特儿童精神分析思想的阐释,试图为我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将其作为了解和深入儿童青少年内心世界的一个突破口;通过温尼科特的精神分析疗法在我国应用的临床实践研究,为探索适合我国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咨询与**技术提供启示与借鉴。
    文章节选
    **章 生平与思想来源
    **节 现代精神分析学运动中的独行狭
    从精神分析运动发展史上可以看到,理论不可避免地建立在创立者的经验之上。经验不仅反映在临床工作上,而且反映在生活经历中呈现出来的人格力量及弱点上。温尼科特独特的精神分析思想不仅是时代精神的产物,还与其个人生活与学术道路有关,与其独特的家庭环境、独特的性格特征与兴趣爱好以及独特的生活经历有关。要了解他的思想就不能把他的生活与他的工作分割开来。
    一、生活与学术历程
    唐纳德·伍兹·温尼科特(Donald Woods Winnicott,1896~1971)是英国精神分析客体关系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是**的儿科医生和儿童精神分析师,以独具创造性的理论与实践闻名于精神分析学界。
    温尼科特于1896年出生于英国丹佛普利茅斯的一个富裕的中产**家庭,他是家中*小的孩子和**的儿子。他的父亲是一个成功的商人,担任了两届普利茅斯市的市长,并被授以爵位。他与母亲和两个姐姐的感情甚好,他认为自己是“一个有多个母亲的独生子”。但父亲和他相处时问不多,“他绝大部分时间把我扔给了我的妈妈们”。他在理论工作中撇开父亲,着迷于母婴关系可能就根源于此。
    他的母亲经常抑郁,他像很多敏感的孩子一样,学会放下自己的需要而去照顾母亲,把让母亲快乐起来当作自己的任务。他的父亲是社会服从的强权势力的代表,通常以严厉而轻视的态度对待儿子。他认为儿子应该遵守传统,有良好教养。当12岁的温尼科特说了一句“该死”,他就认为儿子结交了不好的朋友,学会了说粗话,就执意把儿子送到寄宿学校去。在温尼科特的童年期间,一边是有潜在抑郁的母亲,一边是体面而有教养的专制的父亲,迫使他发展出虚假的自体,但是也让他感到虚假自体的存在依赖于找到自己的独特性并发展自己的创造性。可以说,温尼科特的一生都是在与专制的父亲、抑郁的母亲那样的人物进行抗争,努力成为真实的自己,而不是去适应顺从他们。
    1910年进入剑桥的莱斯寄宿学校学习,温尼科特能够以全新的方式展示自己。在那里他如鱼得水,很高兴有那么多自由的下午。他跑步、骑车、游泳、玩橄榄球、参加学校的童子军、交朋友、在唱诗班唱歌;每天晚上,他都给寝室的男孩们大声朗诵一则故事。有一次玩橄榄球的时候,他跌断了锁骨,被送进学校的疗养院。从那时起,他就立志成为一名医生。1914年进剑桥耶稣学院攻读医学,却因为**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而中断。战争结束后,在伦敦的圣·巴塞洛缪医院继续他的医学培训。
    ……
    目录
    导言
    **章 生平与思想来源
    **节 现代精神分析学运动中的独行侠
    一、生活与学术历程
    二、著作与语言风格
    三、在精神分析学史上的地位
    第二节 思想来源
    一、达尔文
    二、弗洛伊德
    三、克莱因
    四、其他精神分析学者
    五、工作与临床实践
    第二章 儿童精神分析理论
    **节 引言
    一、客体关系理论与儿童精神分析
    二、基础概念
    第二节 儿童心理发展的环境~够好的母亲与促进性环境
    一、理论的起点
    二、战争中的思考
    三、促进性环境
    四、够好的母亲
    五、原初母爱贯注
    六、主观全能感
    七、案例
    第三节 儿童人格发展的结构——真实自体与虚假自体
    一、术语的产生
    二、虚假自体
    三、真实自体
    四、母亲的镜像作用
    五、抑郁母亲的影响
    六、临床意义
    七、案例
    第四节 儿童心理发展的空间——过渡客体与过渡现象
    一、心理发展的新观点:关于人类本质的第三种表述
    二、基本概念
    三、发展与特点
    四、幻觉与幻灭的价值
    五、过渡客体与象征使用
    六、含义的扩展
    七、案例
    第五节 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攻击性、创造性及其他
    一、攻击性与客体使用
    二、创造性与活力
    三、反社会倾向
    四、抑郁
    五、担忧
    六、独处
    第六节 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两条发展线索
    一、**依赖—相对依赖—独立
    二、整合—人格化—现实化
    第三章 精神分析**观与游戏**
    **节 精神分析**观
    一、精神分析的情境与设置
    二、心理疾病的分类与儿童精神病
    三、**过程:退行至依赖
    四、反移情与反移情中的恨
    五、交流与不交流
    第二节 精神分析的游戏**
    一、游戏的理论与本质
    二、游戏具有**作用的一个案例
    三、游戏**的一种方法:潦草画线游戏
    四、游戏**之案例一
    五、游戏**之案例二
    第四章 儿童精神分析思想的临床研究
    **节 本研究的临床案例之一
    第二节 本研究的临床案例之二
    第三节 临床案例研究小结
    一、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二、应用的原则与方法
    第五章 思想进展与理论比较
    **节 思想进展
    一、学生与密友
    二、研究机构与工作坊
    三、关系精神分析的发展
    第二节 理论比较
    一、与古典精神分析的理论比较
    二、与自我心理学的理论比较
    三、与英国客体关系学派的理论比较
    四、与自体心理学的理论比较
    第六章 总体评价
    **节 温尼科特的贡献
    一、对精神分析理论的贡献
    二、对精神分析**实践的贡献
    三、开创精神分析的积极人性观
    四、坚持精神分析研究的**性与自发性
    第二节 温尼科特的局限
    一、理论缺乏系统性
    二、缺少父亲的影响
    三、对性本能的态度模糊
    四、对退行的质疑
    第三节 温尼科特的影响
    一、对现代精神分析的影响
    二、对普通民众的影响
    三、对心理**、社会工作等助人领域的影响
    四、对文学、美学等领域的影响
    年表
    参考文献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