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认识论元批判
QQ咨询:
有路璐璐:

认识论元批判

  • 作者:(德)阿多诺?著; 侯振武,黄亚明 ?译; 谢永康?校对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8165922
  • 出版日期:2020年09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59.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在本书中,阿多诺试图揭示胡塞尔现象学作为认识论所呈现的种种二律背反及其社会根源。为此,在“导论”中说明了批判方法及对胡塞尔现象学的态度后,阿多诺随后用四章内容展开论证。在*章“对逻辑*主义的批判”中,他指出这一立场切断了社会历史与认识有效性的联系,其实质是一种科学主义的物化意识;在第二章“种类和意向”与第三章“关于诸认识论概念的辩证法”中,阿多诺集中于意向性理论及相关概念,并指出这一理论未能实现对认识过程的真正说明,不过是反映了物化社会的主客关系;在第四章“本质和纯粹自我”中,阿多诺指出纯粹自我观念并不能真正支撑起现象学体系,它的原型是异化的现实主体。本书从开始写作至完整出版历二十余载,见证了阿多诺转向马克思主义并走上社会批判理论之路的历程,也是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象学关系时不可绕开的重要文献。
    目录
    前言……………………………………………………………………… 1 导论……………………………………………………………………… 1 操作与对象………………………………………………………… 1 内在批判…………………………………………………………… 3 中介**者………………………………………………………… 4 数学化……………………………………………………………… 6 方法概念…………………………………………………………… 7 主体的提升 ……………………………………………………… 10 作为真实之物的持存之物(Bleibendes)………… 13 要素 ……………………………………………………………… 15 回退 ……………………………………………………………… 16 起源哲学和认识论 ……………………………………………… 18 体系和罪责 ……………………………………………………… 21 认识论中的反对力量 …………………………………………… 21 体系的强制 ……………………………………………………… 23 关于二律背反学说 ……………………………………………… 24 唯名论 …………………………………………………………… 25 动机和本体论趋势 ……………………………………………… 27 虚假具体化和形式主义 ………………………………………… 29 新和旧 …………………………………………………………… 32 **章 对逻辑**主义的批判 …………………………………… 36 哲学、形而上学、科学 …………………………………………… 36 科学化的矛盾 …………………………………………………… 37 论直觉概念 ……………………………………………………… 39 胡塞尔的科学主义 ……………………………………………… 42 不情愿的辩证法 ………………………………………………… 43 科学之在先被给予性 …………………………………………… 44 逻辑“实在论”…………………………………………………… 47 逻辑的自在 ……………………………………………………… 48 逻辑**主义的预设 …………………………………………… 50 本质和展开 ……………………………………………………… 52 计算器、逻辑学和机械学………………………………………… 53 逻辑学之物化 …………………………………………………… 55 逻辑“对象”……………………………………………………… 57 实义表达和助义表达 …………………………………………… 58 逻辑规律和思维规律 …………………………………………… 60 逻辑**主义的困境 …………………………………………… 63 发生与有效性的关系 …………………………………………… 64 发生和心理学 …………………………………………………… 65 思维和心理主义 ………………………………………………… 66 关于矛盾律 ……………………………………………………… 67 关于同一律 ……………………………………………………… 69 偶然性 …………………………………………………………… 71 放弃经验物 ……………………………………………………… 73 现象学动机和本质学动机 ……………………………………… 74 第二章 种类和意向 ………………………………………………… 79 自在命题和本质 ………………………………………………… 79 体验和“意义”…………………………………………………… 81 对单一“意义”的批判 …………………………………………… 82 本质直观的起源 ………………………………………………… 84 “观念化的抽象”………………………………………………… 86 抽象和“这个”…………………………………………………… 89 含义分析的优先性 ……………………………………………… 93 意向相关项的功能 ……………………………………………… 96 意向相关项和理念(或形式)…………………………………… 97 两种还原之间的关系 …………………………………………… 98 意向相关项的混杂特征 ………………………………………… 99 本质和“意识的实际组成”……………………………………… 101 主体主义和本质学的二律背反………………………………… 102 “本质变更”……………………………………………………… 103 作为虚构的本质………………………………………………… 106 第三章 关于诸认识论概念的辩证法……………………………… 110 作为认识论的现象学…………………………………………… 110 实证主义和柏拉图主义………………………………………… 112 胡塞尔的被给予性概念………………………………………… 114 “奠基”…………………………………………………………… 115 事实之物的本体论化…………………………………………… 116 物作为被给予之物的模型……………………………………… 120 在自身中被中介的被给予性…………………………………… 122 被给予性的主体………………………………………………… 124 纯粹直观的悖谬………………………………………………… 127 作为充实的材料………………………………………………… 129 感觉和感知……………………………………………………… 132 感知学说的二律背反…………………………………………… 134 感觉和唯物主义………………………………………………… 135 作为要素分析的认识论………………………………………… 136 “形态”…………………………………………………………… 137 意向性和构造…………………………………………………… 139 意向活动与意向相关项的登场………………………………… 140 被遗忘的综合…………………………………………………… 141 对相关理论的批判……………………………………………… 142 纯粹同一性和意向相关项的核心……………………………… 143 客体化行为的优先性…………………………………………… 146 作为线索的物…………………………………………………… 147 意向相关项的二律背反………………………………………… 149 批判的退场……………………………………………………… 152 敌视体系………………………………………………………… 153 胡塞尔向先验唯心主义的过渡………………………………… 156 体系的脆弱性…………………………………………………… 159 第四章 本质和纯粹自我…………………………………………… 164 胡塞尔及其后继者们…………………………………………… 164 现象学的突破企图……………………………………………… 167 取消自身………………………………………………………… 168 内在性特征和概念拜物教……………………………………… 170 “态度”…………………………………………………………… 171 想象和身体……………………………………………………… 173 范畴直观………………………………………………………… 176 悖谬的**……………………………………………………… 177 源自逻辑**主义……………………………………………… 177 非感性因素的充实……………………………………………… 178 “觉知”…………………………………………………………… 180 客体主义的动机………………………………………………… 182 论证的幻灭……………………………………………………… 183 作为反思哲学的现象学………………………………………… 184 废墟中的体系…………………………………………………… 185 被提升的要素和恢复的要素…………………………………… 186 自然博物标本室………………………………………………… 190 抽象的**理想………………………………………………… 191 一时之物的永恒化……………………………………………… 192 “埃多斯”本我的起源…………………………………………… 194 意识、纯粹本质、时间…………………………………………… 195 先验本我和事实性……………………………………………… 197 “自我”的歧义性………………………………………………… 198 唯我论…………………………………………………………… 199 先验经验的疑难………………………………………………… 201 唯心主义的终结………………………………………………… 203 本书所引文献说明…………………………………………………… 207 术语索引……………………………………………………………… 209 人名索引……………………………………………………………… 219 译后记………………………………………………………………… 222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