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心理分析:语言与人性的奥秘 语言分析心理学书籍
QQ咨询:
有路璐璐:

心理分析:语言与人性的奥秘 语言分析心理学书籍

  • 作者:王新刚
  •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 ISBN:9787513662567
  • 出版日期:2020年09月01日
  • 页数:360
  • 定价:¥7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每一个人都曾经经历过心理上的痛苦,有时我们会发现通过语言上正面的自我暗示能够极大地缓解痛苦,甚至达到身心愉快。那么,语言、心理和生理之间一定隐藏着某种深刻的真理。其实它就是身心一元论。身心一元论告诉我们心理过程可以解释为生理过程,它们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一个人的语言能够对另一个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实质性的作用,这种作用来自我们语言中的一些特殊词汇,这些特殊的词汇具有明显的心理功能的作用。一般可以分为四大类:感觉功能词,情绪功能词,认知功能词和行为功能词。 四种功能词联结起来组成了对所有的心理作用过程的解释,如感觉行为、情绪行为、情绪认知、认知行为等。这一理论形式使我们将动机与行为统一起来,将语言与功能统一起来,同时将心理和生理统一起来。
    文章节选
    前 言 人性是我们渴望认识的,认识人性*好的方式是语言。每个人都曾经经历过心理上的痛苦,有时我们会发现通过语言上正面的自我暗示能够极大地缓解痛苦,甚至达到身心愉快。那么,语言、心理和生理之间一定隐藏着某种深刻的真理。其实它就是身心一元论。身心一元论告诉我们心理过程可以解释为生理过程,它们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这本书的目的是:以身心一元论为基础,统一 100 多年来心理学中的所有理论,实现心理学的大统一。 当今心理学有四个主要的理论体系: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和精神分析。这四个理论体系的名字体现了其研究心理的角度,都属于某种局���内容或特殊情况。例如,行为主义主要从行为的角度研究心理,而认知主义则是从认知过程的角度研究心理。它们假设心理和行为中的每一个水平或局部都以其独特的方式运行,关联甚少,但是真正的心理现实并非如此,人总是作为一个整体而活动的。心理学需要一个统一的理论,包含对人的心理的所有维度的基本解释。本书的目的就是找到心理和行为的一般规律——功能主义心理学。功能主义心理学主要讲的是功能间联结,在功能性语言的水平上统一大部分的心理作用模式和以前所有的理论体系。 我对心理学*早的兴趣是发现一个人的语言能够对另一个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实质性的作用,这种作用的本质是什么,以及它的作用过程是什么,对此我一无所知。后来我知道这种作用来自我们语言中的一些特殊词汇,这些特殊的词汇具有明显的心理功能的作用。一般可以分为四大类:感觉功能词、情绪功能词、认知功能词和行为功能词。它们由三种动机性功能词和行为功能词组成。这四种功能词相互联结起来组成了对所有的心理作用过程的解释,如感觉行为、情绪行为、情绪认知、认知行为等。这一理论形式使我们将动机与行为统一起来,将语言与功能统一起来,同时将心理和生理统一起来。它打破了过去心理学四个主要理论体系之间不可跨越的障碍,使我们对人的心理有一个统一的认识。 功能主义心理学的核心是:所有的心理过程可以解释为功能词之间的逻辑关系。例如,反射表现在语言上就是因果关系。当老师突然出现在教室,你会条件反射式地坐好,为什么你会出现这种行为,“因为”害怕老师的责罚。这种害怕可能来自早年的痛苦记忆,它是如此强大,对于作为学生的你来说已经形成了情绪功能和行为功能之间的反射。这种反射在语言上表现为情绪功能词和行为功能词之间的逻辑关系:因为害怕老师的责罚,所以当老师突然出现在教室时,我必须坐好。 同时,对人的心理产生作用可以直接由激发功能词来实现。例如,当你要激发食欲的时候,直接说出食物的名字就能激发饥饿感。当你需要产生某种行为的时候,直接说出具体的行为词或动作词就可以了。 功能主义心理学能够从全新的角度用一种语言解释当今四种主要的心理学理论。 行为主义中***的是经典条件作用和工具性条件作用,这两种作用都可以从功能间联结的角度解释。条件反射是指一个先前不能诱发反应的刺激和一个天生能诱发反应的刺激之间形成的一种新的联结。以正向的顺序进行实验——由一个刺激或事件预示另一个刺激或事件的到来的基本学习方式,我们称之为经典条件作用。以反向的顺序进行实验,操纵有机体行为的结果,以这种行为结果的函数来影响诱发性刺激,我们称之为工具性条件反射。这两个条件反射理论自建立以来就是以环境或行为作为研究的起点,通过控制环境或行为结果来实现心理学意义上的目标。它们对环境的控制主要有两点:通过给予食物或事件刺激来激 发有机体的感觉功能和情绪功能,从而引起行为的改变。工具性条件反射虽然是从行为的操纵开始,但其心理过程是一样的。条件反射的心理过程都可以用功能间联结来表示:感觉行为和情绪行为。如在经典条件反射中,实验者给狗电击——使其产生恐惧情绪,当再次试图电击时狗就会产生逃避行为,这就是情绪行为。在工具性条件反射中,给小白鼠花生——刺激它的嗅觉、味觉和饥饿感,就能产生按压杠杆的行为,这是感觉行为。我们知道感觉行为和情绪行为都属于功能间联结,所以这里的反射和联结事实上是同一过程。如果用逻辑关系来解释经典条件反射和工具性条件反射,就必须将这两个实验中的主角换成人。在经典条 件反射中,给人以电击,当再次试图电击时,他就会产生逃避行为。如果他用语言表达,可能他会说:“因为我很害怕,所以我要逃避电击”,这里情绪行为之间的反射或联结表现为语言中的因果关系。所以,语言中功能性词汇之间的逻辑语言、反射或联结三者是等价的,我们将心理和生理统一了起来。 条件反射的心理学过程就是功能间联结,并且和语言中的功能词之间的逻辑关系是等价的。这样一个结论会让很多人惊讶。它来自这样一个事实:行为主义理论在行为水平上建立的条件反射更多地是从现象的角度建立理论,而功能间联结是从其理论实质——条件反射的生理学过程来解释。我们将条件反射解释为功能间的反射或联结,将行为主义心理学统一到功能主义心理学中来。功能间联结理论下的条件反射不仅适用于行为水平,而且适用于意识水平,也就是可以用语言分析的方法来发现条件反射,寻找语言中的功能词,以及它们之间是否有逻辑词。在这里将条件反射的作用过程扩展到了意识的所有方面,而不再仅仅局限 于动物实验所带来的清晰性。 认知主义是心理学中的一个术语,一般人们会将它理解为对一种认知过程的研究。它包括了记忆、概念形成、注意、推理、问题解决、判断和语言等内容。在心理学中,它们与情绪、动机、意志等同时存在。大多数认知心理学的内容都是探索认知过程的机制,而我们只关注它的内容和意义。在功能主义心理学中我们主要关注认知评价和判断,而认知评价词和认知判断词都属于认知功能词。 认知功能与其他功能之间的联结也是一种逻辑关系,主要是因果关系。例如,因为他是对的,所以我要帮助他。认知判断功能词“对”与行为功能词“帮助”之间是一种功能联结,这是一种认知功能和行为功能之间的因果关系,它们之间的功能作用是认知行为作用。例如,她太美了,所以我非常喜欢她。认知评价功能词“美”与情绪功能词“喜欢”之间也是因果关系,它们之间的功能作用是认知情绪作用。 在功能主义心理学中我们不关注认知过程的具体机制,而是关注认知过程中认知功能与其他功能之间的作用。主要是认知评价和认知判断与感觉功能、情绪功能以及行为功能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如何有效地激发认知功能词,从而产生我们需要的心理和行为。认知主义心理学可以统一到功能主义心理中来。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心理动力主要来自于自我,将自我的每一个动力性功能的满足称为实现,自我实现是其*重要的理论。 所谓的自我实现就是对自我的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人本主义的大部分内容其实是关于人性和文化的。在新理论中我们对文化进行心理分析,大多数文化可以用功能间联结来表示和进行逻辑性的语言分析,一般将其称为人文逻辑或心理逻辑。这是对人性和文化的统一。人本主义心理学也可以统一到功能主义心理学中。 人本主义心理学有时候也叫“自我心理学”。这样叫是否合适我们先不讨论,但是这至少说明自我在人本主义心理学中的核心地位。自我概念被理解为所有的动机、行为及特征,包括所有的“我是……”的经验。在笔者的咨询服务中,来访者可能会说“我是一个好人;我很漂亮;我脾气不好”之类的句子对自己下定义。对这个人来说好人、漂亮、脾气不好是自我概念的一部分。人本主义者在介绍完自我概念之后几乎不知道如何前进,*后它找了一个捷径:用自我实现这一理论表示所有关于自我的心理作用。自我实现本身并没有如此大的解释力,更重要的是它的理论基础并不明确。在功能主义心理学中,自我是一个由各种功能间联结组成的逻辑结构。在对这个逻辑结构的语言分析中,自我通过一系列的功能词之间的逻辑关系体现自我实现或自我妨碍。例如,我喜欢牛奶饼干,所以我每天早上都要吃一大袋(感觉行为的自我实现)。你讨厌他,而你却整天和他在一起(情绪行为的自我妨碍)。这样我们就能够通过一系列的动力性功能词与行为功能词之间是否存在一致性关系来判断自我与行为之间的心理作用。功能主义心理学中的自我理论更加**和有效,并且能够完全取代人本主义心理学中的自我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这些年在学院心理学中有些式微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精神分析理论中概念的模糊性。功能主义心理学**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它解释了精神分析中的所有理论。 潜意识是学院心理学家批评*严厉的概念,人们很难理解潜意识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心理实在。在功能主义心理学中,潜意识指的就是本能或类本能,而本能或类本能指的就是强大的功能间联结。潜意识隐藏在意识之下,指的就是本能或类本能作为动机隐藏在人们的社交生活之下,这本身没有任何神秘之处,因为人们为了生存很多时候不得不隐藏自己的动机,无论这个动机有多强烈。 压抑这一概念*早来自叔本华和弗洛伊德的理论,并且弗洛伊德指出压抑理论是整个精神分析所依赖的基石。 在功能主义心理学中,我们认为所有心理上的机制都有其生理学基础,压抑的基础是生理性的**机制。压抑只不过是**机制在心理学意义上的应用,而且只是其中的一个。在功能主义心理学中压抑作为一种机制存在于几乎所有重要的功能中,例如,在感觉、情绪、认知和行为功能中都存在着压抑机制。在感觉功能中*明显的是对疼痛感的压抑,例如,在中国的一些少数民族就有“上刀山,下火海”的民间宗教活动。双脚踩在刀口或高温的煤炭上,这需要对疼痛感有很强的压抑作用,否则人体是无法承受的。这种心理上的压抑会影响神经系统对疼痛感的传递,其实这也进一步证明了身心一元论。 压抑是从**机制发展而来的,所以就像**机制在生理学中的重要作用一样,压抑机制在心理学中是由具有功能意义的语言表征来激发的,例如,我很痛苦,我永远无法成功等。 人格理论是一个综合性理论,必须包含对其动力性结构的说明。到目前为止,***的人格动力学理论来自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根据精神分析理论,人格的核心是一个人思想中的各种事件,这些事件产生了行为的动机。通常情况下人们会意识到这些动机,但是其他动机则产生在非意识层面。心理动力学的目标就是研究这些行为产生的内在驱动力以及与这些内在驱动力之间的冲突。 我们不得不承认精神分析理论是人类心理研究的一大进步。*大的进步是认为一个人思想中的各种事件(内心事件)是产生行为的动机。一个人的思想是一种表征,将表征分析转化为语言分析或功能分析就是功能主义心理学的核心所在。在新理论中对动机的研究主要来自对功能间联结的研究。 功能间联结是本能和经验的组合体。本能和经验都可以表现为思维,本能是*简单和*基本的反射,由于它的反射性很强,不需要太多的思考过程,所以一个人大多数时候很难意识到本能,弗洛伊德的潜意识概念指的就是本能。经验对思维的作用是以逻辑的方式组织的,表现在语言中则是逻辑词汇。本能和经验联结在一起,然后通过逻辑词汇重新组织起来,*终表现为从动机到行为完整的心理过程。 自我是本能和经验*高层次的组织者。本能和经验就像是自我的两只手,只有通力合作才能完成有效行为。对人格的动力学研究必须包含自我的部分,自我对本能和经验的组织按照强度原则进行。所谓的强度原则就是:在某一行为背后由某种本能或经验产生的动机与另一行为背后由另一种本能和经验产生的动机之间,自我通常会选择动机更强的行为。这涉及遗传、经验、价值观等因素的综合权衡。 虽然精神分析理论现在已经不是心理学中*重要的理论,但是在本书中,功能主义心理学对精神分析理论的重新解释和建立却是*精彩的部分,它打破了长久以来概念上的疑难,使精神分析理论中的精华和糟粕的本质一目了然。 当代心理学的各个领域已经发展成独立的结构,这导致它们之间几乎没有根本性的联系。*令人惊讶的是,有相当一部分心理学家认为心理学的这种“分裂”是这门学科的一个本质特征,无须花费精力去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但是,自从心理学建立开始就有一种声音,认为分裂的心理学会损害其作为一门科学学科的地位,任何一门成熟的科学都是统一和连贯的。一直以来,每一门学科都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先在学科内部各个局部突破,然后才能实现大统一。 按照这个思路,当今心理学的问题可能是因为它还处于一种落后状态,等到这门学科各个局部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统一的时机就会到来。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有一些心理学家做过关于统一的努力,大致有两种模式:自然科学模式和文化模式。自然科学模式是从生理学的水平统一。文化模式是从语言、文化的水平统一。关键的是这两个模式互不相容。出现这种分歧的根源是身心二元论。 身心二元论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在久远的神话时代就存在。心灵作为一种独立于肉体的实在是人类对自身与客观世界的基本认识。今天我们就需要打破这一认识,功能主义心理学是以身心一元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在新理论中我们认为生理性的功能间联结和心理性的语言词汇之间的逻辑关系是等价的。心理是生理的外在表现,生理性的神经活动通过语言和行为表现出来。以身心一元论为基础的功能主义心理学*终将自然科学模式和文化模式统一了起来。 以功能间联结为**建立的理论明确地告诉我们心理学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门硬科学。其实科学本身没有所谓的软硬之分,只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学科形态不同,就像本能和类本能之间虽然形态和强度不同,但都是神经联结的表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也都是以作为事物变化的规律而被我们作为研究的对象。 一种理论要成为统一性的理论不是随便就能做到的,这是有标准的。现在我们就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评估它的统一性。**,功能主义心理学是一种全新的理论,它将生理和心理统一了起来,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看待人性的方式。第二,它能够吸收其他所有的理论,并对其进行重新解释。就像相对论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重新解释引力的本质一样。第三,在心理学的各个领域之间我们找到了很多共同点,并且发展出了一套公共语言,例如,心理的逻辑作用可以解释大部分的心理过程。在这本书中,我们只用了一套语言就解释了所有主要的心理实在,仅仅这一点以前任何一个理论都没有做到过。 在自然科学中,牛顿们让我们知道自然的语言是数学,我们可以通过���学计算知道自然规律。在心理科学中,我们知道人性的语言是心理功能词,我们可以通过心理功能词之间的逻辑关系知道人的心理过程和规律。 我是因为对当今心理学现状的不满而写这本书的。这种不满不是因为研究这门学科众所周知的困难——尤其表现在理论的分裂和混乱,而是因为大多数心理学家并不认为这有什么问题,并且用所谓的多样性的理由任其放任自流。这本书将告诉大家:心理学有一个基本的和统一的理论。从此,心理学将和物理学、化学及生物学一样有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并且成为一门真正意义上的“硬”科学。 任何一门基础学科的突破都不简单,同时也要付出艰辛的劳动。新理论将使我们对人性有一个更深刻和完整的认识,并且为所有社会科学提供基础。
    目录
    **章:总论 第二章:基本问题 第三章:功能主义 第四章:逻辑作用 第五章:转化作用 第六章:基本作用 第七章:实现和妨碍 第八章:强化和弱化 第九章:攻击和防御 第十章:交互作用 第十一章:建构作用 第十二章:固化的改变 第十三章:人文理论 第十四章:动机 第十五章:人格 第十六章:心理测量 第十七章:心理分析 第十八章:社会心理学 第十九章:心理统一性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