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朱熹思想诠释的多重可能性及其展开(珞珈国学丛书)
QQ咨询:
有路璐璐:

朱熹思想诠释的多重可能性及其展开(珞珈国学丛书)

  • 作者:陈晓杰
  •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 ISBN:9787100183642
  • 出版日期:2020年06月01日
  • 页数:392
  • 定价:¥80.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100183642
    • 作者
    • 页数
      392
    • 出版时间
      2020年06月01日
    • 定价
      ¥80.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本书内容共八章,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至第四章是对朱熹思想的研究。在*章到第三章中,作者主要从朱熹思想的三个重要概念——“心”“天”“天地之心”——对朱熹的思想进行诠释,探讨朱熹思想的复杂性和深刻性,以及继续挖掘的可能性;在第四章中,作者回归到朱熹思想文本——《中庸章句》,探讨朱熹的解释与经典文本之间的张力与矛盾,对朱熹的鬼神论进行诠释。在第五章到第八章中,作者以朱熹再传弟子真德秀为研究对象,探讨他在大量的青词书写与祈祷中所体现的宗教思想和实践精神。以及在南宋理宗朝的政治事件“霅川事变”中,政治斗争双方的言说进行考察,分析传统公私观(权相史弥远以及诸多官僚的理论依据)与朱子学公私观(真德秀等道学家的理论依据)是如何在实践中得到运用的。
    文章节选
    如果说前文的主旨在于排除某种“哲学(永恒性)、普遍性(伟大作品)”与“史学(特殊性)、时代性(史料)”的二者择一叙事,那么接下来要谈的,又是一个看似已经不再时髦的话题,即“文本”与“作者”。如前所述,“文本”在现代研究中有无限增殖与扩大的趋势,相对应的则是对传统意义上“作者”(乃至哲学层面上对于“主体”)地位的无休止的质疑。*为人所知的当然要属德里达,他在尼采文章的边缘地带发现了一个括在单引号里面的句子,“我忘记带雨伞了。”德里达说,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但是尼采究竟是为何写下这句话的��?我们无从得知,是“无法确定的”。德里达或许有些过于狡猾与**了,他举的这个例子看似无懈可击,但如果读者永远无法确认作者的意图,那么由此所带来的推论可能是灾难性而近乎荒诞的——因为很显然,我们每天都在日常生活中与他人交往,从他人的言谈举止中推测与揣摩对方的“意图”,尽管我们确实可能会猜错。 但毫无疑问,时至**,大概不会有学者在理论层面上反对,研究某个文本时有必要对“作者”与“文本”加以区别对待。就传统中国思想而言,众所周知,从孔子就开始提倡“信而好古,述而不作”,成为“作者”并不值得称赞。如果用本文前面的“史料的”与“作品的”划分,那么儒家谱系的思想家大多并不认为自己是在标新立异,恰恰相反,他们会坚决主张,自己对经典的诠释,其实就是经典文本作者如孔子、孟子等圣贤的本意。诸如朱熹等思想家对于现实社会与政治的敏锐洞察和批判,与他们对经典传统的遵奉与主观意图上的“祖述”,构成了一对看似奇妙的矛盾——因为就前者而言,他们与所处的时代保持着距离,从后者来看,他们似乎又执着于对圣贤言说的“反复”而没有任何自立门户的意思。当然,这也并非全然是“中国哲学”的特权。在欧洲十七世纪发生标志性的“古今之争”(Querelles des anciens et des modernes)论战之前,欧洲的知识人与儒家一样,都相信古人(对欧洲人而言当然是指古希腊与古罗马)的政治制度、文化、思想是人类历史的*高峰,当今的时代与社会绝无法与古代相提并论。因此,我们只有通过对古代伟大思想家所**下来的著作典籍进行不断的学习与模仿,才有可能在未来重新回到黄金时代的高度
    目录
    导 论……1 一、“哲学”抑或“史学”?……1 二、“作者”抑或“文本”?……21 三、本书构成……37 **章 论朱熹的“主宰”之天……45 一、儒学古典中的“主宰”之天与朱熹的理解……45 二、“降衷于下民”的天……56 三、结论……68 附录 为何朱熹之“天”被误解为“理”之同义语?……70 第二章 论朱熹的“天地之心”……76 一、天地以生物为心……77 二、“天地”之心……84 三、万物之“心”与“天地之心”……91 四、结论……99 第三章 “场” ——论朱熹之“心”……104 一、引言……104 二、场……110 三、贞—智—敬……123 四、结论……134 第四章 是“造化”还是“造化之迹”? ——从《中庸》鬼神章看朱熹的鬼神论……135 一、引言……135 二、体物而不可遗……138 三、“鬼神”与“造化”……158 四、结论……179 第五章 从“上帝”到“万神殿” ——以真德秀之青词祷告为例……189 一、道教之“万神殿”……192 二、“上帝”“天”……199 三、儒道之间的调和论与矛盾……209 四、结论……222 第六章 祈祷之“公”与“私” ——以真德秀为例……227 子路之祈祷……227 二、真德秀之祈祷……234 三、结论……244 第七章 公私观的政治史考察 ——以南宋理宗朝的“霅川事变”为线索……246 一、两种公私观……248 二、“霅川事变”之论争与真德秀……252 三、结论……269 附录(一) 朱子学的公私论是“道德动机论”吗?……272 附录(二) 政治上的场面话与真心话……274 附录(三) 宋代公私论三例……280 第八章 朱子学的君主论 ——以真德秀为例……288 一、君主之“家天下”……292 二、真德秀之君臣观……299 三、结论……311 附录 如何理解朱熹的君主论思想……313 附录 近年来日本学者朱子学研究现状述评 (2011—2017)……327 后 记……369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