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莫把《论语》作书读
QQ咨询:
有路璐璐:

莫把《论语》作书读

  • 作者:(美)罗思文( Henry Rosemont, Jr.)
  •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1314302
  • 出版日期:2020年09月01日
  • 页数:140
  • 定价:¥45.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一位美国儒者罗思文教授四十多年来研究、讲授《论语》的心得。 罗思文教授认为《论语》*重要的本质,不是作为一本儒家哲学开宗立派的哲学经典,去探索哲学之“道”;相反,《论语》恰恰是要人抛弃纯粹的思辨、理论和教条,而是通过人生的实践来获得真正的知、理和道。 《论语》是一本人生指南,但绝非千篇一律、万人一途,而是要每个人了解自己,并且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历史、血缘、才情和个性之“道”。 本书虽然篇幅不大,但却涵盖甚广,包括对《论语》语言、概念的简要讨论、孔子本人的简短传记、孔门弟子的介绍、对知与理的探讨、对孔子哲学中角色-家庭-社会三个层面的探讨、对祖先崇敬和礼乐文化的讨论等等。
    文章节选
    一 做名儒者意味着什么?
    西方宗教传统中,说基督教论耶稣纪元前属无稽之谈, 说伊斯兰教讲穆罕默德前也是如此。但显然说犹太教讲摩西之前却很合理,这也同样适用于论儒家教义与实践。[1] 或许,知晓孔子为何人,有何作为,为何成为中国两千年文明***人类标识的*佳途径,就在于认识到,绝大多数孔子的主张——重礼仪、尊崇祖先、讲为学、看重家庭关系及等级社会秩序等——早已根植于孔子降世千年之前的中国文化中。
    确然,孔子极大地改造了其所承继的文化资源。许多中国古代习俗、政治规范及宗教实践原本立基于超自然信仰,它们在孔子(前551—前479)的时代早已��为当时善思的当权者所采习。孔子天才的绝大成分在于:即便那些社会习俗、政治法则、社会规范以及宗教实践等的存在理由已过时,但孔子却赋予其人性及自然的合理性,而使之没被全然抛弃 。后文(第11、12 章)我将会再谈到这个话题。现在,我想引述20 世纪初美国哲学家乔治·桑塔亚那(GeorgeSantayana, 1863—1952)的话,稍微扩充一下孔子这方面的洞识。桑塔亚那说,“我全然反对罗马教廷的教义——但我欣然于圣祭仪式的光荣与美丽”。同理,卡尔·马克思被问及为何常常参加圣祭仪式,也说:“除此之外,到什么地方可以白听巴赫呢?”
    大概基于这一点,儒家从来都不是一个静止系统,尽管它因此而招致东亚内外非难儒家者的多般诟病。甚者,儒家也从来根本上不是一个 “系统”(system),其整个历史过程时时处于改变、适应中;用“Confucianism”一词是个误导,原因之一在于,古代汉语中没有与此相对应的词(下文详述)。即便那些*早期的精英——即孔子及其*密切的小圈子(子思、孟子、荀子等)逝后所开拓的观念,也有异于《论语》;汉代文人们立基于这一过去并不存在却在不断扩大的传统,又加入了某种形而上学(与教条);宋代理学家们重新解读了文本,集大成者朱熹的解读,则深受佛家影响,同时那些改变了中国的多重社会、经济与技术的变革也影响了他,而朱熹的再解读又被此后明清两代再解读了。例如,明代思想家王阳明的观点与朱熹观点的差异恰如柏拉图之于亚里士多德,但二人同被描述为“理学家”。20世纪由于受两次世界大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起起落落、经济与政治事件国际化的影响,出现了重建儒家信念的努力,这一过程也再次延续至21世纪,并在中西方同时发生。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儒家观念一开始即受到墨家、法家、道家及其他学派的挑战。后在其宗教意义上,又被佛家摧垮了一千多年之后,复兴于11世纪的宋明理学,在16世纪末至17世纪期间又遭受耶稣会、道明会、方济各会传教士们的挑战。200年之后,儒家观念又开始承受来自西方帝国主义的侵略及新教教士濡染,后来日俄两国又入侵,19世纪末西方个人主义、平等民主等启蒙思想受到推崇,之后,马克思主义取得胜利,乃至1970年代“文化大革命”发动了“批孔”运动。
    但儒家教义在此种种攻击下,适应、恢复、重新获得人们的重视,这确乎值得思索:是出于今人好古的兴趣?抑或,它可以折射当代中国领导**的思考模式?或者,我们更可作这样的设想:那条孔子*先展望的生活道路,是否有可能不仅面对过去、讲述过去,而且也在言说当下?且不仅之于中国人,亦之于所有文化之人?当今中国确然正经历某种儒学“复兴”,且很多并非来自政府的支持。例如,中国绝大多数大学都有儒学研究,独立的儒家小学与中学学院也在整个中国不断兴起;与此同时,中国政府也在全世界建立孔子学院,目前已有350 多所。但这并不是说,儒家理念应当被视为人人皆应秉持的普世宗教哲学。恰恰相反,所谓儒家之 “道”的核心要义,恰在于世上有许多独特的“人道”——我们每个人都应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历史、血统、才情与个性之“道”。
    目录
    序 言 自 序 一 做名儒者意味着什么? 二 《论语》是一本书吗? 三 怎样拼读汉字? 四 《论语》的语言 五 术语,概念,概念群 六 孔子弟子 七 孔子 八 论知 九 《论语》讲述的是『真』吗? 十 角色,家庭,社会 十一 祭**统 十二 礼与精神修养 十三 结语荐言 十四 文献指南 附录一 韦氏拼音法与现代汉语拼音法对照表 附录二 主要哲学术语索引 附录三 孔子弟子索引 译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