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商业银行突围
QQ咨询:
有路璐璐:

商业银行突围

  • 作者:朱武祥 杜丽虹 姜昧军
  •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1238607
  • 出版日期:2008年06月01日
  • 页数:293
  • 定价:¥7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深入分析了花旗银行、汇丰银行、美国运通、新世纪金融公司(在次贷危机里破产)等国际知名金融机构的战略得失;在此基础上对国内银行的综合实力进行排名,并指出其潜在的业务战略空间与潜在危机。此外,书中还对次贷危机进行了全新的阐释,次贷危机不是证券化的危机,而是证券化不彻底的危机,是高杠杆时代金融创新的必然产物。
    文章节选
    **章 金融系统演进秘新金融时代
    1.1 金融系统的演进秘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兴起
    20世纪全球金融演变的大历史轨迹是,传统银行业务的衰落和证券市场的兴起与发展。其中,证券市场强大的**在继续扩大它的优势;而原来银行主导金融系统的**,如德国、日本和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法国,则在放松以往对证券市场的严格管制,加速证券市场的发展进程。原来泾渭分明的两种金融发展道路其界面开始变得越来越模糊,金融系统日渐向证券商场趋同。跨国的统计数据也表明,随着一国国民收入的提高,其资本市场相对银行业的规模、效率都将逐步提高。麦肯锡公司在其*新的研究报告《Banking in a Changing World》中也将全球银行业的资本市场导向列为未来的八大趋势之首。
    西方金融系统演变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银行系统主导;(2)银行系统与证券商场并行;(3)证券市场主导。而在金融系统演进的第三阶段,不同形式的证券化产品的出现和衍生产品极大发展使得银行成为资本市场的一部分,以往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格局分化和彻底改变了。
    在中国,随���股权分置改革的成功,自沪深证交所创立之初就一直困扰中国股市的非流通股问题得到解决,中国股票市场进入了全流通时代。……
    目录
    **部分 新金融时代与商业银行的脱媒危机
    第1章 金融系统演进与新金融时代
    1.1 金融系统的演进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兴起
    1.2 新金融时代的特征
    1.3 新金融时代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1.4 新金融时代,商业银行如何应对
    第2章 中资银行:大而全战略下的危机
    2.1 引言
    2.2 中资银行:大而全战略下的过度竞争
    2.3 大而全战略的背后:政策推动
    2.4 大而全战略的后果:削足适履的危机
    2.5 中资银行:从战略看前景
    第二部分 脱媒危机下海外银行的逃生之路
    第3章 银行:专业化潮起
    3.1 引言
    3.2 HDFc集团的启示:颠覆传统银行存贷款模式
    3.3 专业化银行的崛起
    3.4 中国的专业化银行:民生银行能否成为B2B版的HDFc
    3.5 综合性银行的客户专业化转型
    3.6 多元化与专业化之争
    3.7 启示
    第4章 海外专业化银行的生存之路
    4.1 信用卡:美国运通和MBNA的轻资产战略
    4.2 抵押贷款:驾驭证券化的双刃剑
    4.3 中小企业融资:Capitalsource的交易分解策略
    第5章 专业化基础上的新型全能银行
    5.1 新型全能银行的诞生
    5.2 花旗集团:套利专业化
    5.3 汇丰银行:套利全球化
    5.4 面对金融创新,全能银行的抗周期定律失效了
    第6章 城商行,适度多元化突围
    6.1 引言
    6.2 城市商业银行,快速成长背后的隐忧
    6.3 商业银行,业务的规模化门槛
    6.4 美国地区银行的阶梯扩张路径
    6.5 国内银行的借鉴
    第三部分 新金融时代中资银行的战略探索和启示
    第7章 中资银行的战略探索
    7.1 国有银行的战略探索
    7.2 股份制银行的战略探索
    7.3 城商行的战略探索
    第8章 新金融时代的博弈与政策启示
    8.1 新金融时代国际经验的启示
    8.2 国内商业银行战略调整问题及建议
    8.3 政府对银行监管政策调整建议
    编辑推荐语
    随着资本市场的繁荣,银行股和银行的经营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的上市更让银行业成为私人股权基金追逐的热点;但2007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又警示着人们,银行,即使是花旗、瑞银这些看似**的庞然大物,在金融创新面前也显得如此脆弱,那么正走在金融探索道路上的中资银行该如何应对风险呢?它的前途是一片光明还是危机重重、充满陷阱?尤其是那些新崛起的股份制银行、城商行,面临四大国有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夹击,又该如何突围?在金融危机中,究竟谁更脆弱?作为投资人,我们又该如何理解中国的商业银行?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