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放过自己,生活需要一点“忘却力”(情绪、执念、人际关系断舍离)
QQ咨询:
有路璐璐:

放过自己,生活需要一点“忘却力”(情绪、执念、人际关系断舍离)

  • 作者:(日) 平井正修著; 孙律译.、九志天达 出品
  •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 ISBN:9787513928939
  • 出版日期:2020年06月01日
  • 页数:216
  • 定价:¥42.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害怕失去朋友,忧心丢掉工作,焦虑身体健康……人生每时每刻都面临大大小小不一样的烦恼,作者以自己的弱点为素材,对生活中的烦恼进行分析,提倡忘却的智慧,帮助人们化解日常生活中让人烦乱的情绪、人际关系、执念等,使心灵重归平和,把今天过好,不让遗憾来打扰。 ◆情感必然依附于事物,扔掉物品,才能摆脱情感羁绊 ◆人生在世,求而不得是常态 ◆ 未来不可知,做好过程更重要 ◆ 点赞之交是一种自我满足 ◆ 不可原谅,就不必原谅 ◆ 接受“无能为力的自己” ◆放弃盲目地“寻找自我”
    文章节选
    2.整理物品,告别过去 收拾心情与整理身边事物其实大有关联。 回到家中,习惯性地把西服随手一扔,却没留意衣物已是横七竖八地堆放了好几天。或者, 如果没有对衣柜进行分类,感觉买的都是同一款 西服…… 生活中不修边幅的人往往不清楚自己到底需要的是什么、究竟需要多少,并因此而心生烦 恼:“明天穿什么呢”“好像没西服可穿”…… 即便在日常生活之中,他们也无法面对真正的自己。 另一方面,他们的职场表现也是如出一辙: 资料和垃圾混在一起,也不清楚什么物品放在什 么位置。总之,缺乏条理、整洁的例子俯拾皆是。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截止时间、交货日期……对此类 信息的掌控完全就是随心所欲、毫无章法。 一旦工作效率受到影响,整理办公桌和职场环境也就势在必行,打扫房间也是同理。重回苹果公司时,史蒂夫·乔布斯的改革就是从整顿办公室以及创业时期养成的习惯等着手。 我自己并不善于整理,因此尽量精简周边物品。有朝一日会穿、有朝一日要用的“有朝一日”对我来说绝不会到来。所以,一件衣服如果两年没穿就可以果断处置,物品的增多才是**的麻烦。 为打扫和整顿感到头疼时,转换为该扔就扔的生活方式无疑效果显著。 扔掉物品,摆脱情感羁绊 随着整理的深入,对自己至关重要的事物逐渐浮出水面, 有些已经破旧不堪,有些依然难以舍弃。此中的区别在于能否将事物以区区一物看待。例如:奶奶给的洋娃娃、父母**次为我买的书、朋友送的生日礼物、恋人寄来的信、用**份工资买的手表…… 情感必然依附于事物。 自己购买的物品反映自身的欲望,他人赠予的事物则寄托对其的喜欢和思念。总之,事物多少承载着我们的情感。 倘若内心不会受此情感的羁绊,我们便可正视事物的价值,处置也就更简单一些。 对于依旧佩戴前任所赠首饰的人们来说,他们需要斩断旧情,单纯从物的角度来看待。例如,钻石终究只是石头。 而且,每每睹物思情、勾起分别时的场景会陷入痛苦,这说明自身还是被事物所承载的情感左右。作为一段宝贵记忆的凭证,忘却也是格外困难。 某位朋友曾讲过这么一则故事。 在发生交通事故后,肇事者长年坚持给遇难者家属汇款。 某天,遇难者的遗孀寄来一封信,信中写道:“我非常理解 你的心情,但是请不要再送钱来了,这会让我想念亡夫……” 汇款成了提醒他人丈夫已死的引子,悲痛总是伴随而来。 接受现实本非易事,忘却似乎也成了罪过。 禅学本就看淡生死,佛教也有“人生八苦”之说。凡人皆有一死,因此死亡并不算悲苦之事。 当然,痛失爱人的悲伤一时难以缓解,尤其是目睹逝者的遗物或者逝者喜欢的物品,难免悲从中来。 倘若悲痛无法排解,舍弃承载思念的物品不失为明智之举。为了遗忘看不见的回忆,就要放弃看得见的物品,这也是给内心一个了结。 彻底遗忘并非我的本意,但是沉浸难舍也不可取。因此,需要接受斯人已去的现实。再者,承载回忆的事物未必就要扔掉,放置在看不见的角落也可和悲伤划清界限。 在经历东日本大地震之后,宫城县南三陆町的居民十分关心防灾应急大楼的遗址是拆还是留,一时意见不一。 经历灾害之后的人们目睹废墟,心态无非两类:要求保留的自然是希望以此为戒、重新振作;提议拆除的则是心有余悸、回避痛苦的回忆。 假如面对废墟回忆起痛苦经历而流泪的人数量众多,未免有些背离以此为戒的初衷,*好还是拆除为好。 人们往往纠结于过去而难以自拔,但是为了向前挺进,倒不如把痛苦和烦恼全部抛之脑后。把不好的事情一点点忘掉,面对废墟也会生出向未来挺进的动力:“不忘灾难,坚强前行。” 希望读者朋友可以把失去的悲痛转化为为未来而活的动力。 没有什么物品,真正属于自己 不过,那些极富个人色彩的爱恨纠缠并不能轻易舍弃。 由于身份原因,我时常出席葬礼,也目睹不少人因为难 忘逝者而陷入痛苦情绪之中。其中,丧子之痛尤为令人痛彻心扉。 按照惯例,在葬礼之后需要操办七七四十九天的法事,然后逝者便可入土为安。但是,也有家属表示:“埋在墓中太过孤单,还是常伴左右吧。” 此时,我会竭力说服家属同意下葬。毕竟,只要看到骨灰盒,他们很可能又要经历一次失去的痛苦。 尘归尘,土归土。接受斯人已去的现实,生者便可渐渐走出悲伤。 打扫逝者生前的房间,整理西服、餐具等遗物,这也是梳理内心的过程。以此告一段落,悲痛也可有所缓解。然后,只留下快乐的回忆,同时不断涌现好好活下去的动力。 无论是承载逝者回忆的物品,还是经历痛苦的场所,是否留下痕迹取决于观者的感受以及如何使用。事物本身毫无价值,价值全凭他人的看法和回忆决定。 值得一提的是,禅学中有一种观点认为:没有什么物品真正属于自己。 举例来说,我们会把眼前的圆珠笔看成自己的物品。类似的表现还有他的外套、属于那个人的车。 然而,对我们来说,这些物品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所谓属于自己的物品,无非碰巧就在身边,但是人们却执着于拥有。 既然原本就不属于自己,还不如放手、忘却吧。 当然,珍贵的回忆不必舍弃和遗忘。只要不被悲伤左右、 心平气和地加以整理,内心就不再纠结于过去,目光也会渐渐转到眼前。
    目录
    前言 一个人*重要的能力,是有能力忘记 **章 忘却过去 ——用断舍离摆脱情感束缚 丢掉负面情绪,用新目标丰富心灵 / 005 放下箸,放下纠结 / 006 积极寻找新目标 / 007 整理物品,告别过去 / 010 扔掉物品,摆脱情感羁绊 / 011 没有什么物品,真正属于自己 / 015 舍弃虚荣,保持初心 / 017 忘记成功,回归初心 / 018 坚持做好每一步 / 019 断弃执念的痛苦 / 021 客观审视自己的内心 / 022 摒弃胡思乱想 / 023 第二章 忘却未来 ——减法生活,专注当下每个瞬间 人生在世,欲望在所难免 / 031 求而不得是人生日常 / 032 人生八苦伴随一生 / 033 追求成功的渴望 / 036 专注于眼下、此处 / 038 身心合一,才是专注 / 038 没有比当下更重要的时刻 / 041 逃避现实的诱惑 / 043 把握每个瞬间 / 046 认清眼下处境才能看开 / 047 直面现实,聚焦眼下瞬间 / 048 未来不可知,做好过程更重要 / 053 如何不被太多信息左右 / 055 不被欲望迷惑 / 056 不轻信他人 / 057 策略性屏蔽所见所闻 / 058 重视五官的感觉 / 061 钝感力 / 063 用心聆听 / 066 第三章 忘却他人 ——极简人生,不被“关系”左右 打造个人时间 / 073 3 分钟个人时间 / 074 回归现实和自我 / 077 促进内心的新陈代谢 / 078 尝试脱离联系 / 082 渴求关注 / 083 点赞之交的自我满足 / 084 孤独源自内心 / 086 享受沉默 / 089 一言不发的乐趣 / 090 独处的喜悦 / 091 不必做个好人 / 094 不可原谅就不必原谅 / 095 讨厌的人是对方,不是自己 / 097 爱人而且被爱,刚刚好 / 099 不求回报地爱 / 100 遗忘,女性更有天赋 / 102 男性常常沉溺旧情 / 104 师生关系,难以忘却的存在 / 106 好导师,人生之幸 / 106 老师的指导,是人生的财富 / 108 第四章 忘却自己 ——简单生活,发现真正的自己 放弃盲目的寻找自我 / 115 更适合“我”的地方存在吗? / 116 自我到底是什么? / 118 坚守当前职责 / 121 忘记时间 / 122 活在 1/75 秒之中 / 122 像花儿那样一心一意绽放 / 124 蓦直去的信念 / 127 信念与运气 / 128 心有所定,不畏浮世 / 130 欲成大事,坚信大义 / 132 适可而止就是*好 / 135 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 136 接受无能为力的自己 / 137 不断拓宽个人格局 / 140 如何做到真正的自信 / 142 尽人事而从天命 / 143 培养相信自己可以的信念 / 144 梳理内心,调节情绪 / 147 何为梳理内心 / 148 化担心为用心 / 149 第五章 拥有忘却力,人生更美好 ——每天都是崭新和从容 不必强求忘记 / 157 时间可以化解一切 / 158 放下想方设法的执念 / 159 专注眼下就是*好的忘却 / 161 消除内心的烦恼和不安 / 165 放松头脑的呼吸法 / 166 渐渐排除杂念 / 167 烦恼的本质 / 169 摆脱想太多 / 172 迈出尝试的一步 / 173 利用好科技带来的便利 / 176 积极改变,放手不必要的事物 / 178 正确不是**追求 / 180 怎样都可以的真理 / 181 一定要怀有梦想吗 / 182 为自己而活的信念 / 184 向无法原谅的过去告别 / 186 头脑和身体的记忆,都要忘记 / 186 放过自己,在内心告一段落 / 187 因祸得福——通向安心之路 / 189 以忘却力优雅地生活 / 190 不必执着真正的自己 / 192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