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丝绸之路考古(第4辑)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丝绸之路考古(第4辑)

  • 作者:罗丰中国考古学会丝绸之路考古专业委员会,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665324
  • 出版日期:2020年11月01日
  • 页数:230
  • 定价:¥15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丝绸之路考古(第4辑)》是由中国考古学会丝绸之路考古专业委员会和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出版的系列辑刊,计划每年出版1-2册。以介绍丝绸之路考古、历史、文化研究的学术论文,以及相关的学术著作书评为主要内容。本辑收录论文12篇,书评5篇。
    文章节选
    车的起源及其向东方的传播
    林俊雄 著 李博含 译
    一、简介
    两轮车与四轮车起源于何时、何地?它们是如何发展起来、通过什么路线传播的?关于这些问题有很多假说,我将展示新材料并概述车的历史。
    二、车的起源
    (一)美索不达���亚还是欧洲?
    根据车骑史专家玛丽 A. 利陶尔(Mary A. Littauer)和约斯特 H.克鲁维尔(Joost H. Crouwel) 的说法,*早使用轮式车辆的证据来自美索不达米亚南部的乌鲁克(Uruk)遗址。在乌鲁克Iva 层(约公元前3200~前3100 年)发现的泥板上有象征雪橇的符号,可以看到雪橇的下面有两个滚轮或四个盘轮(图一、图二)(利陶尔、克鲁维尔,1979:13)。这个雪橇一定是在地面上使用的。在雪橇的篷盖里肯定是一位要人或一座神像(图三)(同上)。斯图尔特 皮格特(Stuart Piggott) 同意他们的观点(皮格特,1983:38)。罗伯特 德鲁斯(Robert Drews)指出,轮式车辆的发明可能发生于公元前3500 年的美索不达米亚,并迅速传播至欧洲大部和整个东欧大草原(德鲁斯, 2004:28)。
    图一 象形符号
    伊拉克南部乌鲁克,乌鲁克Iva 层(约公元前3200~前3100 年)。1. 雪橇符号 2. 轮上雪橇符号(皮格特,1983)
    图二 泥板上的雪橇和车轮雪橇图案
    柏林**博物馆-中东博物馆(布尔迈斯特,2004)
    图三 滑石板上的雪橇图案
    产地不明,可能来自伊拉克南部。大英博物馆(利陶尔、克鲁维尔,1979)
    与之相反,马库斯 乌维 沃斯汀(Markus Uwe Vosteen)、亚历山大 豪斯勒(Alexander H.usler)等认为,车是在欧洲和西亚的多个**被独立发明的(沃斯汀,1999:273;豪斯勒, 2002:49)。1999 年1 月,扬 阿尔伯特 巴克(Jan Albert Bakker)断定,约公元前4 千纪中期, 轮式车辆从某个美索不达米亚的起源**,很快向欧洲传播开来(巴克,1999:788)。然而,在2004 年的展览图录中,J. A. 巴克称,由于欧洲的新发现,不能排除车辆在欧洲发明的可能(巴克,2004:292)。其根据是,在波兰南部的布洛诺西(Bronocice)发掘出了带有四轮车图像的花盆(图四)。该器与其他陶质遗存及动物骨骼发现于一个直径2.5 米的坑中。其中一具骨骼的14C 分析显示其年代为公元前3637~前3337 年,或约公元前3520 年(巴克,2004:288)。
    在匈牙利中部的布达卡拉斯(Budakalász)墓地发现了一个车形陶杯,其环形手柄已残(图五)。 盖特森特马尔通(Szigetszentmárton)遗址出土了另一个杯子(图六)。这些遗址属于巴登文化(Baden Culture,公元前3500~前3000 年)。这些杯子曾断代为公元前3 千纪初期(皮格特, 1983:46),*近则断定为公元前3300~前3100 年(安东尼,2007:69)。
    图四 刻有马小车图案的陶杯
    波兰南部布洛诺西。漏斗颈陶文化(Funnel Beaker Culture),公元前3650~前3350 年(巴克,2004)
    图五 车形陶杯
    匈牙利布达上海拉期。巴登文化,公元前3300~前3100 年。
    匈牙利**博物馆(林俊雄摄)
    图六 车形陶杯
    匈牙利西盖特森特马尔通。巴登文化,公元前3300~前3100 年。
    匈牙利**博物馆(林俊雄摄)
    在法国阿尔卑斯山北部查兰湖(Lac de Chalain)西岸的一系列居址中,曾发现一个形似梯子的带有横杆的三角形(或A 字形)木质结构(图七、图八)。皮埃尔 皮特雷(Pierre Pétrequin) 基于法国东南部贝戈山(Mont Bégo)丰塔纳尔贝山谷(Val de Fontanalbe)的岩画,判断它是带有轭的雪橇(图九、图一〇)。14C 分析和树轮年代学研究表明,这种雪橇可以追溯至公元前3015~ 前3004 年( 皮特雷等,2002:58)。阿尔卑斯山西北的**个畜力雪橇的年代为公元前38 世纪中叶;*古老的轮子则稍晚, 年代为公元前3400~前3200 年(皮特雷等,2002:63)。赫尔穆特 施利希瑟勒(Helmut Schlichtherle)亦认为,A 字形双轮
    车源自当时的A 字形雪橇(施利希瑟勒,2004:304,308)。
    在欧亚大陆和非洲,无轮畜力雪橇得到广泛使用,直至**。在蒙古北部,我看到了牦牛通过身体两侧的两根原木牵引帐篷的一部分(图一一)。
    图七 木制三角形雪橇
    法国东部查兰湖西岸。公元前3015~前3004 年
    (皮特雷等,2002:58)
    图八 带轭的木制雪橇
    图九 贝戈山丰塔纳尔贝山谷的两幅岩画
    由两头牛牵引的雪橇(左)、带有三角平台的两轮车(皮特雷等,2002)
    图一〇 从雪橇发展到车的假说(施利希瑟勒,2004)
    图一一 在蒙古北部牦牛通过架在身体两侧的原木牵引帐篷的一部分(林俊雄摄,1996)
    1948 年,安德烈-乔治 豪德里库特(André-Georges Haudricourt)提出四轮车起源于带有平行杆的雪橇,而两轮车则起源于A 字形雪橇(图一二)(豪德里库特,1987:154)。安德鲁 谢拉特(Andrew Sherratt)通过观察土耳其当今的手推车来复原两轮车(图一三,1)(谢拉特,2004: 420)。我还观察到一辆由两头牛牵引的双盘轮A 字形车(图一四)。
    图一二 轮式车起源和演变的假想方案(豪德里库特,1987)
    图一三 两种结构原理的示意图
    1. 带A 字形框架和旋转轴的轮式车 2. 带固定轴的四轮车(谢拉特,2004)
    图一四 在安纳托利亚东北部的居米什哈内(Gümü.hane),由两头牛牵引的双盘轮A 字形车
    (林俊雄摄于1977年)
    (二)四轮或两轮的“四驾马车”(Quadriga,由四匹马牵引的车具)
    马科(而非牛科)动物牵引车辆的*早形象出现在美索不达米亚。南美索不达米亚乌尔(Ur)皇陵的“军旗”[1]描绘了由四匹马牵引的四轮“战车”(图一五)。鼻羁环绕鼻子和下颌。缰绳从鼻羁穿过设在辕上的8 字形环连接后方,但是轭并不可见。役畜的尾巴表明其不是马,而是亚洲野驴(onager)[2]。
    美索不达米亚阿格拉布(Tell Agrab)的铜制马车模型有一根粗辕。它从车轴升起,达到轭的高度,并处在车轴上的壳体内(图一六)(利陶尔、克鲁维尔,1979:21)。轭固定在内侧役畜的脖套上,通过脖套还连接了外侧的役畜(法兰克福,1943:13)。阿格拉布的发掘者亨利 法兰克福(Henri Frankfort)认为,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驭者对车的控制,且其驾驶方式是拙劣的(同上)。轭通过销钉几乎僵死地固定在辕上,辕贯穿一块**板,该**板本身就形成了马车的整个主体。驭者跨立在板上(同上)。马匹由鼻环连接的单根缰绳控制,这也与原始的牛车牵引相类(利陶尔、克鲁维尔,1979:30)。此处的役畜是驴或亚洲野驴。
    基什(Kish)(在洪水层下,公元前24世纪上半叶)的滚印上可以看到*早的马车图像(图一七)。滚印与盖印专家多米尼克 科隆(Dominique Collon)指出:“有人认为在印章上描绘了一匹马[画着四轮(?)马车]”(科隆,1987:158~159)。对此,里克 豪瑟(Rick Hauser)持相反意见:“尾巴的基部很细,如同非驯养马匹的情形,而且可能是簇状的,这就更类似于亚洲野驴或其与驴子的杂交种,而不像驯化马匹的尾巴那样呈流动状”(豪瑟,2007:361)。
    目录
    目录 车的起源及其向东方的传播 林俊雄 著 李博含 译 (1) 农牧文明的边界——人类学视野下的早期欧亚草原考古 于建军 (21) 阿瓦尔人 Samuel Szádeczky-Kardoss 著 卢亚辉 译 (29) 环境差异与文化交流视角下的鲜卑牌饰研究 李嘉妍 (47) 新疆尉犁营盘墓地出土马赛克人面纹玻璃珠来源考略 覃春雷 (71) 达克玛与纳骨瓮:中古琐罗亚斯德教葬俗的传播与演变 张小贵 (85) 虞弘墓石质葬具分析 秦若晨 (99) 唐代帝陵蕃酋像的发现与研究 张建林 张博 (116) 略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杭州产品 党宝海 (134) 敦煌古藏文《十万颂般若经》来源研究——兼论河州在吐蕃佛教史上的地位 沈琛 (143) 清代西域文献中的龟兹石窟 朱玉麒 (156) 俄罗斯科学院档案馆圣彼得堡分馆收藏的П. К.科兹洛夫写给С.Ф.奥登堡的信 М.Д.布哈林 引文、公布和注释 杨军涛 译 (169) 书评 赵德云著《西周至汉晋时期中国外来珠饰研究》评介及兼论珠饰考古的研究方法 覃春雷 (188) 隋唐元蒙古高原历史研究的珍贵资料——评森安孝夫、敖其尔编著《蒙古国现存遗迹碑文调查研究报告》 白玉冬 (206) 西域文献中的大历史——朱玉麒《瀚海零缣:西域文献研究一集》评介 刘子凡 (216) 段晴《于阗语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评介 荣新江 (221) Michael Shenkar, Intangible Spirits and Graven Images: The Iconography of Deities in the Pre-Islamic Iranian World 孙武军 (225) 本辑作者单位 (231) 《丝绸之路考古》征稿启事 (232) 稿件书写格式及图片要求 (233)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