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医学免疫学学习指导
QQ咨询:
有路璐璐:

医学免疫学学习指导

  • 作者:宝福凯,吴虢东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668806
  • 出版日期:2021年02月01日
  • 页数:106
  • 定价:¥29.8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医学免疫学学习指导》是编委在多年讲授临床医学本科医学免疫学课程的基础上,结合执业医师考试的基本要求,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编写的医学免疫学学习指导,按《医学免疫学学习指导》的逻辑顺序和基本内容分为二十一章,涵盖医学免疫学基础知识和应用的主要内容。每章按学习要求、内容提要、双语词汇、习题与测试的顺序,将**内容以测试题的方式给出,通过反复强化而达有效掌握的目的,并给出各题参考答案,便于学生自我学习。
    文章节选
    **章 医学免疫学绪论
    【学习要求】
    1.掌握免疫的概念,免疫系统的组成、基本功能及其生理、病理表现;
    2.熟悉固有免疫与适应性免疫的概念及不同特点;
    3.了解异常的免疫应答与疾病关系、免疫学的应用及免疫学发展简史。
    【内容提要】
    一、免疫的几个基本概念
    1.免疫(immunity)现代免疫的概念指免疫系统识别并排除抗原异物,以保护机体内环境稳定与平衡的一种生理反应。
    2.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抗原的整个过程。
    3.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机体行使免疫功能的机构,由免疫器官(组织)、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
    4.免疫学(immunology)免疫学是一门主要研究免疫系统的结构及其功能的生物科学。
    二、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1.免疫防御(immune defense)即抗感染免疫,主要防御及清除外来异物入侵。
    (1)生理表现:抗感染。
    (2)病理表现:反应过高 ——超敏反应;反应过低——免疫缺陷。
    2.免疫监视(immune surveillance)识别与清除体内突变和畸变细胞。此功能异常时可发生**或持续的病毒感染。
    3.免疫内环境稳定(immune homeostasis)
    免疫系统维持自身内环境平衡与稳定的功能,包括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免疫耐受使机体免疫系统对外来抗原产生免疫应答,对自身正常组织细胞不产生免疫应答,区分“自己”与“非己”;自身耐受被打破则可出现自身免疫病。免疫调节网络既能调节免疫系统本身,亦参与机体整体功能的调节。
    三、免疫系统简介
    免疫系统是机体执行免疫应答,发挥免疫功能的组织系统,由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及免疫分子组成。
    1.免疫器官(immune organ)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成熟或定居及介导免疫应答的场所,人的免疫器官按其发生和功能不同分为:
    (1)**免疫器官(central immune organ):包括骨髓(bone marrow)和胸腺(thymus),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骨髓是B细胞分化、成熟及B细胞再次应答的场所,也是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胸腺是T细胞发育、分化和成熟的场所。
    (2)外周免疫器官(peripheral immune organ):是成熟T、B细胞定居和启动初次免疫应答的场所,包括脾脏(spleen)、淋巴结(lymph-node)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Tissue,MALT)。
    2.免疫细胞(immunocyte)包括淋巴细胞、抗原提呈细胞、粒细胞及其他参与免疫应答的细胞。
    3.免疫分子(immune molecule)包括分泌型免疫分子(如抗体、细胞因子等)和膜型免疫分子[T细胞受体(TCR)、B细胞受体(BCR)、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分子等]。
    四、免疫的类型
    1.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
    (1)特征:①出生时即具有,通过遗传获得,也称天然免疫。②反应迅速,针对范围广,也称非特异性免疫。
    (2)组成:①屏障结构:完整的皮肤和黏膜屏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②固有免疫细胞:吞噬、分解生物大分子,杀灭病原体。③正常组织和体液中的多种杀菌物质:如抗体、补体、溶菌酶等。
    2.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
    (1)特征:①个体出生后,由于接触抗原而获得,也称获得性免疫。②针对性强(特异性强),也称特异性免疫。③有多样性、记忆性、特异性。
    (2)组成:①体液免疫,由B细胞介导。②细胞免疫,由T细胞介导。
    五、医学免疫学
    主要研究人体免疫系统及其功能,并研究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免疫学机制,将免疫学技术与医学实验相结合,可应用于①传染病预防;②疾病**;③免疫诊断。
    医学免疫学包括:
    1.基础免疫学主要研究抗原物质、机体的免疫系统、免疫应答过程及免疫耐受、免疫调节、免疫效应、免疫遗传等生理现象。
    2.临床免疫学主要研究人体健康与临床疾病密切相关的各种免疫现象,如超敏反应、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病、**免疫和移植免疫等。
    六、免疫学发展简史
    分三个时期:①经验免疫学时期(公元16世纪~18世纪后叶);②科学免疫学时期(19世纪~20世纪70年代);③现代免疫学时期(20世纪70年代至今)。
    (一)经验免疫学时期(公元16世纪~18世纪后叶)
    1.人痘苗接种实践我国宋代医生首先发明人痘苗接种预防天花的方法,明朝期间(公元16世纪~17世纪)人痘苗接种预防天花已在全国普遍展开。清朝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俄国曾派医生到北京学习种痘技术。并经丝绸之路东传至朝鲜、日本和东南亚**,西传至欧亚大陆。
    2.牛痘苗接种英国乡村医生Edward Jenner 1798年发明牛痘苗接种,1804年传入中国。牛痘接种预防天花既**又有效,是一划时代的发明。1980年5月8日世界卫生组织
    (WHO)宣布——全世界已经消灭了天花,牛痘接种预防天花起到了关键作用。
    (二)科学免疫学时期(19世纪~20世纪70年代)
    这个时期免疫学的研究主要是以实验研究为基础开展的,是免疫学系统形成,*终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阶段。这个时期主要研究工作和成就有以下几个方面。
    1.病原菌的发现德国细菌学家Robert Koch于1881年发明了琼脂固体培养基,彻底解决了分离培养纯菌种的这一重大技术问题,使得19世纪末20世纪初成为细菌学研究的黄金时代,对人致病的绝大多数细菌被发现,为抗传染免疫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减毒活疫苗的研究法国科学家Louis Pasteur应用不同的方法制成了多种减毒活疫苗,用于动物和人传染病的预防,为疫苗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3.抗毒素的发现和应用德国学者Emil vonBehring和日本学者Shibasaburo Kitasato于1890年发现了能中和白喉外毒素的物质,开创了人工被动免疫疗法。
    4.抗原、抗体的发现19世纪80年代发现许多细菌及蛋白质注射动物后,在动物的血清和体液中出现有针对这些物质的反应物,从而将这些反应物称为“抗体”,将注射物称为“抗原”,并发现它们之间的反应具有特异性。奥地利科学家Karl Landsteiner从1914年开始用半抗原(芳香族有机分子)-载体研究了抗原的特异性。
    5.抗体结构及其功能的研究从1907年之后,许多研究人员已开始发现抗体的活性与血清球蛋白有关。1939年Tiselius和Kabat将经抗原沉淀去除抗体前、后的动物免疫血清及沉淀分离出来的抗体经电泳鉴定,确定抗体属于γ-球蛋白。此后,有人进一步证明抗体主要存在于γ-球蛋白。1959年英国生物化学家Porter用木瓜蛋白酶水解法获得了具有抗体活性的片段和可结晶的片段;1961年美国生物化学家Edelman用化学还原法证明抗体是由四条肽链经二硫键连接组成的,其中两条链长两条链短。1962年Porter提出了抗体分子结构模式图。1964年WHO专门委员会将抗体命名为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
    6.超敏反应Jenner 1798年发现第二次接种牛痘苗的人,在接种的皮肤部位可出现超敏反应现象。1890年Koch在结核杆菌感染的豚鼠的研究中发现了迟发型超敏反应现象,并以他的名字命名为“Koch现象”。1902年由Richet和Portier用海葵浸液给犬静脉注射,对速发型超敏反应现象作了详细的研究。当相隔数周第二次注射相同剂量的海葵浸液后,犬出现了急性休克死亡现象,称之为过敏症(anaphylaxis)。Otto 1907年证实将速发型超敏反应动物的血清给正常动物注射,能转移超敏反应性。1921年Prausnitz和Küstner将引起速发型超敏反应的抗体称为反应素(reagin)。Zinsser 1925年首先提出了速发型和迟发型超敏反应的两型概念。1963年Gell和Coombs根据反应机制及临床表现提出了超敏反应的四型分型方法。
    7.自身免疫病Donath和Landsteiner 1904年首先从阵发性寒冷血红蛋白尿患者中发现了抗自身红细胞抗体。Domeshek 1938年再次发现自身溶血性贫血时提出自身免疫现象可能极为普遍。自1942年Coons建立荧光抗体检测技术后,自身抗体可引起人类疾病被逐渐认识。
    8.免疫耐受1945年Owen发现天然免疫耐受现象:一对异卵双生小牛的体内存在有两种不同血型的红细胞,互不排斥。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发现,向人们提出了在胚胎期接受异体抗原为什么不发生免疫应答而产生免疫耐受这样一个在免疫学上十分重大的问题。针对这一现象,1949年澳大利亚学者Burnet和Finner从生物学角度推测,自身识别并不是遗传决定的,而是在动物体胚胎阶段由免疫系统学会的。在免疫系统成熟之前接受外来抗原刺激将会导致成年机体出现免疫耐受。根据这一假说,1953年英国学者Medawar及其同事将同种异型脾细胞注入小鼠胚胎,待其出生长大之后接受供体品系小鼠的移植皮肤,不发生排斥,从而证实了的BurneT推测。自此,免疫学的研究方向开始发生根本转变,人们开始注意研究免疫生物学问题了,标志着免疫学的发展开始走向成熟阶段。
    9.抗体产生理论的成熟1990年德国学者Ehrlich 首先提出了抗体产生的侧链(side chain)学说。他也是受体学说的首创者。1930年生物化学家Haurowitz 等提出了模板学说或指令学说,认为细胞以抗原为模板产生相应抗体。1955年丹麦科学家Jerne 提出了自然选择( naturalselection)学说,认为动物体预先存在着少量具有各种特异性的抗体,抗原进入机体选择相应的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再转移到抗体形成细胞上刺激产生特异性抗体。BurneT于1957年系统提出了克隆选择学说(clonal selectionTheory)。
    10.**免疫器官及其功能的发现与研究1956年Gliek发现切除雏鸡的腔上囊,导致初次和再次抗体应答严重受损,而细胞免疫应答不受影响,提出腔上囊是抗体产生细胞的**,并将这类淋巴细胞称为B(bursa 的**个字母)细胞。1961年Miller等发现小鼠新生期切除胸腺,不引起细胞免疫应答,而且抗体的产生亦严重受损,他们把这类淋巴细胞称为T(thymus 的**个字母)细胞。发现切除雏鸡腔上囊,不仅浆细胞严重缺少(Warner和Szenberg,1962);而且所有外周淋巴组织缺乏****(Cooper,1969)。切除新生小鼠或大鼠的胸腺,脾和淋巴结的T细胞区消失(Cleveland,1968)。1968年Miller和Mitchell 证实骨髓与腔上囊功能相当,产生B细胞。
    11.免疫应答机制的研究1966年Claman用亚致死量X 线照射小鼠,再用同系小鼠的骨髓和胸腺细胞重建,然后用绵羊红细胞(SRBC)进行免疫,证明抗体的产生需要T、B细胞的协作。1968年Mosier和Coppleson 体外细胞培养实验发现,对SRBC 抗体的产生不仅需要脾脏中T、B细胞,还需要巨噬细胞的参与。因巨噬细胞对X 线照射相对不敏感,体内实验不能消除其作用,故Claman 的实验中存在有巨噬细胞。1970年Mitchson 发现小鼠对半抗原-蛋白载体应答的脾细胞中,一类淋巴细胞识别半抗原决定簇,另一类淋巴细胞识别载体决定簇,两类细胞必须协同作用才能产生抗体。同年,Miller 证实T细胞识别载体决定簇,虽不产生抗体,但能协助B细胞产生抗体。1974年Zinkernagel和Doherty证实小鼠效应Tc 细胞杀伤病毒感染的靶细胞,不仅需要特异性识别抗原,而且同时需要识别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Ⅰ类分子,当靶细胞上的MHCⅠ类分子与自身一致或部分相同时才能杀伤靶细胞。随后证实Th细胞与B细胞(Katzd 等,1
    目录
    目录 前言 **章 医学免疫学绪论 1 第二章 抗原 8 第三章 免疫器官 14 第四章 免疫细胞 17 第五章 免疫球蛋白与抗体 25 第六章 补体系统 31 第七章 细胞因子 38 第八章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 41 第九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 46 第十章 固有免疫 52 第十一章 适应性免疫应答 57 第十二章 免疫调节 66 第十三章 免疫耐受 69 第十四章 抗感染免疫 72 第十五章 超敏反应 76 第十六章 自身免疫病 83 第十七章 免疫缺陷病 87 第十八章 **免疫学 91 第十九章 移植免疫 95 第二十章 免疫学检测技术及应用 99 第二十一章 免疫预防和** 102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