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文徵明传:世虽纷纭,我有主见(大型艺术普及丛书 “艺术的故事” 之“明四家”辑。收入文徵明传世画作,图文并茂。特种质印刷,极致还原。)
QQ咨询:
有路璐璐:

文徵明传:世虽纷纭,我有主见(大型艺术普及丛书 “艺术的故事” 之“明四家”辑。收入文徵明传世画作,图文并茂。特种质印刷,极致还原。)

  • 作者:王进 著,微言文化出品,有容书邦发行
  •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 ISBN:9787545612653
  • 出版日期:2020年10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6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文徵明凭借书画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凭借诗文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可谓诗、文、书、画“四绝”。 这样的文徵明在时人眼中是**人物,加之父执辈为官均有作为,从政一时成了文徵明的理想。然而在九次应试九次不第后,他终于放下执念, 在诗酒酬唱、书画鉴赏中度过一生,平淡中自有精彩。 文徵明的平和与淡泊在当时格格不入。好友如唐伯虎、祝允明大多风流 不羁,可文徵明生活在江南佳丽地,置身放纵礼法的年轻才俊中,却能 力摒流俗,做到“平生不二色”。与世不合的文徵明与周围人的��突自 然不可避免。少年时,他内心也曾升腾起挣脱现实的火焰,但到暮年, 这股火焰已归于对自我的完善。终于,身兼艺术家和儒者双重身份的文 徵明在平淡中实现了精神的自由。他去世时的场景仿佛浓缩了这份自 由 :在苏州,九十岁高龄的文徵明坐在书房的小椅上离世,面前是整 齐摊开的纸笔。 可人们在探查文徵明看似平淡的生命轨迹时,除了看到他在艺术上的突 破和他对理想、道德的坚守外,也能看到他曾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徘徊, 对生命有过痛苦的感受。本书希望探入文徵明平淡的生活水面,触摸他 深埋于水下的艺术人生和艺术精神,以便读者
    文章节选
    序章 丹青寄梦
    文徵明逝世时的场景,不知道是不是他一生的浓缩象征:嘉靖三十八年(1559)春二月,正是自然界乃至整个明王朝政治气候乍暖还寒的时候。江南苏州,文徵明正襟危坐在书房的小椅上,瞑目逝去,仿佛沉浸在书画构思之中,又仿佛创作之余的小憩。面前是整齐摊开的纸笔,翰墨飘香——他死都死得很儒雅,而且得享九十岁的高龄。后世用“翛然若蜕”“翛然若仙”来表达对一代大师离世之从容和圆满的羡慕。这**,同他的三位好友,与他并列“吴中四才子”的唐寅、祝允明、徐祯卿的死,已经相隔了数十年。由于他的大名、他的高寿,在时人的眼中,他已是“活**”般的**人物,大批拜读了他的诗文,赏鉴了他的书画的门生、文人或者权势贵胄们,都纷纷慨叹没有和这位“前代大师”生活于同一时代,却不知大师就在他们中间——“海内习文先生名久,几以为异代人”。
    文徵明这一安于平淡和归隐的姿态,大约可以贯穿他的一生。这是一个没有传奇与戏剧色彩的人物。他的九十年人间畅游的经历,除了刚刚出生时有点儿古怪(史载文徵明连着数年不大会说话和走路)以外,在其余的漫长岁月里,他“相对自由”地读书、赏景、习画、练字、考科举而屡不中、被**入朝而迅即逃回以及*后在艺术和自然世界中轻松弃世而去。说他自由,是因为他既没有官场的羁绊和束缚,也没有“立德立言”的著述精神和不舍追求,他在自己的爱好和趣味中度过一生,这是幸运的——比之于唐寅在悲苦中死去,祝枝山在不认不服中逝世,徐祯卿在艰难跋涉的三十二岁英年之时不舍地离开。
    古人每每叹息:“绚烂之极反归于平淡。”我们会觉得,其余诸人一生的紧张和繁华,即使如唐寅那样播传于众口地春花绚烂、才子风流、火树银花、流星绽放,*终都不敌文徵明的平静和淡泊。文徵明的魅力在于他无论是作为自然个体还是作为艺术家,迷人之处恰好就在于这份从容不迫。他的画作,也正是带着这份精纯的艺术气韵,在中国画史上,同沈周、唐寅、仇英一起,共创了吴门画派,被后人合称为“明四家”。故而文徵明的一生,既是暗藏着政治之梦的隐士的一生,更是不折不扣恬淡艺术家的一生。相比之下,“吴中四子”中的其他人就未必有这份艺术的纯粹。所以,文徵明在诗歌、散文、书法、绘画之间游刃有余,并在数个领域都创造了时代的奇迹,奠定了自己的艺术史地位。这一点,同沈周、唐寅、祝允明、徐祯卿等只在某个或某几个艺术领域中达到精纯和大师地位是不同的,这倒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兼通多种艺术派别的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艺术巨人颇为相似。
    这本画传,正是希望探入文徵明这种平淡生活的水面,触摸他深埋于水下的艺术人生和艺术精神。虽然这有些像花港观鱼,有些像极目远眺,有些像趴在山顶的俯视,远远近近的、模模糊糊的,但是希望大家能通过这本书更多地了解他许多画作的由来,许多创造精神的发端。
    文徵明本名壁,字徵明,后以字行,于是改字为徵仲,改名为徵明。由于文家先祖曾在衡山县居住良久,所以以“衡山居士”为号。他思想宽容、敏锐,性情却沉稳执着,有时甚至近于固执。他不喜欢修整容貌仪表,不喜欢接近女伎,而重容仪喜女伎则是当时社会的标志性风气,从达官贵人到市井小民,莫不如此。他力摒流俗,甚至有“平生不二色”的名头,在以温柔佳丽地著称的江南,且置身一群放纵礼法的年轻才子中,这是一件难得和不可想象之事。“小事不小”,从他的诗文、思想与“色”之一字的矛盾上,可以看出他大致所趋同的人生态度和性格。而同样“不好色”的礼法之士、卫道之夫,同文徵明这样的外忠厚、内自由的时代人物,还是不一样的。他生性豁达,但朋友间如有小过错,却又断然不放过,经常不留情面地指出来;朋友间谁有一技之长,他也从不吝赞美之词。所以,文徵明始终不失赤子之心,是真性情之人。
    但是,后世史论家都执着地认为,文徵明的忠厚性格以及由这种性格所决定的平静生活的抉择,并不能掩盖他对个性和自由的向往。文徵明固然少年老成,始终将儒者的风范乃至老来长者的儒雅展露给乡人,甚至被尊为地方道德标准的“楷模”
    (史书曰:“晚岁,德尊行成,海宇钦慕。”)。由于人生道路的蹭蹬不平,也由于思想、性格的与世不合,文徵明和他周围的一大批人常常与周围环境发生冲突。但是,他的个性不改,他的朋友,祝、唐、徐三人,均是狂傲不羁之人,他们以强烈的个性精神与社会势力对抗,追求自由生活,蔑视社会规范,因此用常人眼光来看,不免有些畸形和变态。三人的作品多次表达了这种安于癫狂和尖锐的姿态。祝允明有《祝子罪知录》,唐寅有“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之宣言,文徵明虽然表现得温和与内敛得多,但他日日与此等人为伍,一同高谈阔论、抵掌叹息,大家相近的新思想和新见解可想而知。只是文徵明没有更多地表现在行动和外表之上,而是表现在艺术创作之中罢了。
    所以,文徵明虽然没有唐寅的诗酒风流、大喜大悲,没有祝允明的张扬尖锐、愤世嫉俗,没有徐祯卿的少年意气、挥斥方遒,而且除了九次科举考试、一次短暂出仕之外,终其一生几乎没有走出过苏州方圆,但他也深藏年轻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也时露中年后日趋强烈的家国之忧。他的壮年时期,恰逢明代弘治、正德、嘉靖年间,宦官专政,奸臣当道,**外表强大而内实处风雨飘摇之中。尤其在思想领域,新旧之争,仿佛老树对抗新枝,仿佛方生方死之间的明暗交替和誓不两立,其惊心动魄,非笔墨所能尽述。然而,文徵明犹豫再三,*终选择了在艺术世界的平静栖
    居。没有从政,也没有启蒙之志。老实说,以今天的眼光看来,如果文徵明出仕,也未必能在政治上有所作为,许多比他更具政治天赋的人,如父执辈的庄昶、吴宽、杨一清、王鏊,以及其父文林、叔父文森等,都选择了隐居、辞官等诸般挂冠而去的无奈举动。文徵明外平淡而内自由的性情和艺术天赋,实在*适合艺术创作。他的一生虽然几乎都是在山水优游、诗酒酬唱、书画鉴赏中度过,但平淡之中有自然的精彩,有艺术上艰难的突破,有作为儒者对理想和道德的坚守,有作为个体对生命的苦痛感受,也有在出入之间迷惘的徘徊。我们看他一生的点滴痕迹,看他的诗文甚至词的创作,看他的洋溢着山林野趣的画作,也许能对画家的痛苦与他*终转向艺术有更深体会。
    目录
    序 章 丹青寄梦 **章 少年徵明 不过,独具慧眼的父亲文林却十分偏爱和看好这个八九岁 了还说话含糊不清的孩子,认为文徵明会大器晚成,他对 品评二兄弟的众位宾客们**小儿子,得意地说 :“这个孩 子神明内蕴,日后必定有所成就,不是他的兄长所能比得 上的。” 第二章 乡居读书 南京此时正是一年中*为适宜的气候。和“金陵三俊”在 一起的日子里,大家啸傲江湖,斗酒联诗,度过了人生中 快乐而短暂的一段时光。 第三章 多事之秋 冬日的屋外天地肃杀,白风呼啸,大自然的萧瑟和严寒更 引发了文徵明心中的悲凉和颓丧。他把服侍自己的妻子和 丫鬟都请出去,自己枯坐斗室之中,有气无力地斜倚着靠 枕,瞪着火盆出神。 第四章 渐入中年 同辈的好友,落魄的落魄,去世的去世,冷落的冷落。而 上一辈的老人,也渐渐都逝去了。“静思语笑常如在,晚及 门墙愧不终。尘满西堂宾客散,凄凉丛桂月中明。”每个老 人的逝世,都是一段历史和回忆的死亡,文徵明觉得自己 的心态渐渐老了。 第五章 偶入仕途 然而,两个月后,还在路上的文徵明又听到一个噩耗 —— 祝允明在贫病交加中去世了。“吴中四子”如今只剩他一个, 而辞官回乡的都穆,也奄奄待毙。他不禁凄然地想,当年 的繁华,如今是否已经开始零落成泥? 第六章 往事成烟 三十年过去,画作所用的白宣纸隐隐地泛黄了,卷轴附近 污迹斑斑,一览无遗地宣告着它离别主人之后的遭遇。是 的,这确实是三十年前那幅被书懂偷去的水墨山水《桃源 图》,是他心中的世外桃源。 第七章 淡泊晚年 他迷上了听昆曲和听人说书。喜欢听童子唱曲,*喜欢听 宋江故事,往往带上孙儿元发,带上扇子、小凳,在街头 的摊上一坐就是一个上午,听得津津有味。 第八章 悄然离世 当小童再度回来时,惊讶地发现老人手上还捏着毛笔,人 却已静静地离开尘世了,如蝉蜕,如落叶,只剩了一个银 须银发、微笑慈祥的躯壳,默默无言地领受着世人向他倾 洒的泪水。 附:文徵明年表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