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储蓄过剩问题研究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储蓄过剩问题研究

  • 作者:李学彦
  •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5872202
  • 出版日期:2008年05月01日
  • 页数:264
  • 定价:¥17.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是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本书不仅注重理论创新,从理论上考察了经济发展中的储蓄过剩问题,而且能够紧密联系中国实际,对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储蓄过剩进行了实证分析,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增强了该书的现实感和针对性。书中提出的一些政策建议不仅有理论依据,而且有实证基础,对于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储蓄过剩问题,有直接的参考价值。
    这本著作的一个鲜明特点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并在理论上有一定突破。作者在过度储蓄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储蓄过剩理论。从作者所构建的储蓄过剩理论框架的整个章节内容来看,作者对该问题的分析是有理有据的,是经过深入思考、认真推敲后做出的严谨而系统的论述,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著作对中国现实的深入剖析,可以说是对中国经济运行状态的一个全面诊断。作者从居民、企业等微观因素深入分析了中国储蓄过剩的形成机理,指出中国的储蓄过剩一方面可能引发通货膨胀,另一方面可能进一步加剧通货紧缩,进一步导致就业形势的恶化。
    文章节选
    第2章 储蓄过剩的理论基础——过度储蓄理论研究
    本章主要梳理分析前人的过度储蓄理论,为下一章提出的储蓄过剩理论做好理论铺垫。
    2.1 曼迪维尔的过度储蓄理论
    对过度储蓄问题的研究,应该算是起始于曼迪维尔对节俭的否定。所以我们在这里首先简单回顾一下这一问题的源头。
    18世纪初,英国的贝尔纳德·曼迪维尔写了一本叫《蜜蜂寓言》的书,猛烈攻击当时在节俭美德思想指导下的政府强行节俭,认为限制**、提倡节俭不是**致富的途径,而是**贫困的根源。因此他得出极度节俭不是美德而是罪恶的结论。他在《蜜蜂寓言》中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很繁荣的社会,因**的强行节俭,忽然间人们都决定放弃过去的**生活,**也为了节俭而大量减少必要的开支,削减军备,公众都致力于储蓄,结果却弄得一团糟。因为大家都崇尚节俭,于是**品无人过问,原有之**品,如衣饰、车马、宫室之类,或变卖偿债,或任其荒芜。结果是土地宫室等之价格大跌,依供给奢伤品为生者无法谋生;又因各业皆有人满之患,亦无法改行。曼油维尔由此得出结论:仅仅是美德,不能使**兴盛,使**兴盛之道,厥惟给予每人以就业机会。
    曼迪维尔是针对政府实行的强制节俭政策所导致的后果进行的批评,从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所描述的“公众”由于过度“致力于储蓄”所造成的危害。
    从曼迪维尔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他所说的储蓄的内涵是不消费的意思,而并不是下面所要提到的马尔萨斯的“用于资本的支出”的含义。因而,曼迪维尔的储蓄内涵要宽广,他所包含的过度储蓄寓意是人们过多的不消费。
    2.2 马尔萨斯的过度储蓄理论
    19世纪20年代,马尔萨斯创立了自己的储蓄过度论,但他的储蓄过度论与曼迪维尔的初衷有了很大变化,在马尔萨斯的框架中,储蓄过度所强调的是一种“用于资本支出”的过度。正如凯恩斯所注意到的,他们研究的是一种过度投资的理论。
    ……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的理论意义及实践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案
    第2章 储蓄过剩的理论基础——过度储蓄理论研究
    2.1 曼迪维尔的过度储蓄理论
    2.2 马尔萨斯的过度储蓄理论
    2.3 霍布森的过度储蓄理论
    2.4 凯恩斯的过度储蓄理论
    2.5 过度储蓄理论的缺陷及其发展
    第3章 储蓄过剩理论的构建
    3.1 储蓄过剩理论——相对储蓄过剩理论
    3.2 储蓄过剩理论的构建基础——什么是储蓄
    3.3 储蓄过剩理论的内核——什么是储蓄过剩
    3.4 储蓄过剩理论的内核——储蓄过剩存在的条件
    3.5 中国是否处于储蓄过剩状态
    第4章 中国储蓄过剩的微观基础——居民因素分析
    4.1 国外居民储蓄理论述评
    4.2 国内学者对中国居民消费行为的研究
    4.3 国内学者对中国高储蓄原因的研究及不足
    4.4 中国居民的收入差距与过度储蓄
    4.5 中国居民的悲观式预期与过度储蓄
    第5章 储蓄过剩的微观基础——企业因素
    5.1 储蓄过剩与国有企业
    5.2 储蓄投资转化之梗阻
    5.3 基于企业强劲出口的贸易顺差——兼论I-S缺口的含义
    5.4 贸易顺差下的人民币汇率
    5.5 储蓄过剩与企业的融资方式
    第6章 储蓄过剩与中国的宏观经济波动
    6.1 对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一般阐释
    6.2 储蓄过剩与通货膨胀
    6.3 储蓄过剩与通货紧缩
    6.4 储蓄过剩与充分就业
    第7章 储蓄过剩下的策略选择
    7.1 调整收入分配政策
    7.2 加大教育投入,完善社会保障
    7.3 储蓄过剩下的对外直接投资策略
    参考文献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