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罗辑思维:人物篇(罗振宇新书!20亿点击量!从越多角度看待问题,就有越多解决问题的办法! 含罗胖人物传记清单)
QQ咨询:
有路璐璐:

罗辑思维:人物篇(罗振宇新书!20亿点击量!从越多角度看待问题,就有越多解决问题的办法! 含罗胖人物传记清单)

  • 作者:罗振宇 著;读客文化 出品
  •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 ISBN:9787549633371
  • 出版日期:2020年12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39.9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精编757《罗辑思维》节目,多角度理解历史人物!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就是认知。从越多角度看待问题,就能从越多角度认知世界,你就能发现事物的关联,看清世界的运转方式,把握事物的全貌和本质,就有越多解决问题的方法。 罗振宇3年诚意之作!得到App官方授权!罗胖从一本好书、一个新现象、一件新鲜事中,分享历史人物小故事,不断刺激你思考,让你用全新的角度,感悟历史人物的智慧。它不是答案,而是通向答案的钥匙之一。一旦学会从不同角度理解事物,你就能拓宽认知的边界,保持头脑开放,解决令人束手无策的人生难题! 翻开本书,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从容突破大大小小的瓶颈!
    文章节选
    亚历克斯·弗格森:始终如一的领导力 曼联的吸引力就在于它在足球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领域里,向球迷交付了一种确定性。 引言 前曼联主教练亚历克斯·弗格森写了一本关于领导力的书。 曼联是一家足球俱乐部,位于英国曼彻斯特,弗格��从1986年开始执教,2013年退休,在这26年间,曼联一共获得过38次**,这段辉煌的时期在曼联历史上被称为弗格森时代。这本书,就是弗格森执教生涯的自述。 作为一个非球迷,其实在看这本书之前,我本人一直对曼联很好奇,它的球迷为什么那么多?2011年曾有一项全球调研,曼联是世界上球迷*多的球队,球迷总数超过3.5亿,是英国人口总数的5倍还多。全世界每20个人里,就有1个曼联球迷。 难道是因为战绩好?欧洲其他几支得过大满贯的球队,尤文图斯、拜仁慕尼黑、阿贾克斯、切尔西,球迷数加起来的数量也没曼联多。难道因为球星多?其他队的球星也不少,比如**马德里。 而且要知道,足球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项目,意外输球、**转会都是家常便饭。这么庞大的球迷数,肯定不是单靠漂亮的战绩和**球星能维持得住的,背后一定还有更深刻的原因。 那到底是什么? 看了这本《领导力》之后,我终于得到一个能说服自己的答案,曼联的吸引力就在于它在足球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领域里,向球迷交付了一种确定性。 01 在球场上打造确定性 你可能会说,球场上不确定性太大了,实力强的团队也不见得就一定会赢,这怎么交付确定性? 对,曼联也不是总能赢。但是很奇怪,这支球队就是能让你相信,在一场比赛落后的情况下,它有可能绝地反击。在当年欧洲媒体头条上,总能看见类似这种标题,曼联上半场0比2落后,下半场连入3球上演大逆转。 这就等于在告诉球迷,放心,我能赢,就算现在落后,我早晚能赢回来。 可是总有单场比赛打输了的情况。对,这才是弗格森真正神奇的地方。他总能让球迷相信,曼联总有**会复仇,会替你们赢回来的。有输有赢是常态,你怎么就能让球迷相信你不是“屡战屡败”而是“屡败屡战”? 更深一层,曼联虽然也球星云集,但它从来不依赖某个球星,即使当年C罗、贝克汉姆这样的大腕离开,也仍然不影响它在赛场上的竞争力。 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困境,发生什么事,曼联永远是曼联,它让球迷相信它是一支有野心、有能力冲击**的队伍。这就是曼联向球迷交付的确定性。 《领导力》这本书,讲的就是弗格森作为曼联的***是怎么打造出这种确定性的。 弗格森自己的总结出奇简单,就四个字:始终如一。 你可能会说,这有什么难,不就是保持不变吗?但是,如果你深入了解细节就会发现,在足球的世界里,做到这一点有多难。 足球是全世界竞争*激烈的领域,每个球队都在穷尽手段,寻找战胜对手的方法,但凡跟足球有一丁点关系的技术创新它们都不会放过。其中*核心的是数据科学,球队可以给球员佩戴心率监视器,观察他们在比赛时的运动强度,还可以戴上GPS,测算他们在训练中的跑动距离。 甚至还有一个足球行业的寄生产业,叫作录像分析,由专业的分析师,反复观察比赛录像,然后算出进球率、助攻、射门次数等一系列数据,再来对球员的素质做判断。 好多人都觉得,数字总不会出错吧,要想判断一名球员,还有比这更可靠的方式吗?要知道,弗格森执教曼联整整26年,这26年就是这一系列技术迅速发展的26年,每年都花样翻新、出现新的工具,那弗格森要不要相信? 现在看来,弗格森是不太相信数据的。他觉得,盯着运动场上的数据就等于站在病房盯着监护仪上的数字,像心跳、血压等,而病人*后却因为吃三明治噎死了。换句话说,比赛充满意外,数据只能用来衡量一个指标,在过去是否稳定,它根本代表不了未来,更代表不了全貌。 从一开始,弗格森就很少用这些数据来判断球员,更多是凭一双肉眼。他觉得足球是一个需要成员之间达成高度共识、全力以赴的项目,没有任何一台机器能够告诉你一名球员是否偷懒,态度是否端正。这些证据不在屏幕上,只在眼前,在球场上。 后来事实证明弗格森的判断是对的,比如有的球员在训练时懒洋洋,跑动数据一塌糊涂,可一到了赛场上就马不停蹄。再比如,有的球员虽然医学检查不达标,但是比赛从不掉链子。 听起来,这好像是一个反对使用新工具、保守的倔老头。其实不是,拒绝技术和**工具的诱惑是非常困难的,我们只要稍微切换一下场景,马上就能够理解弗格森的伟大之处了。 比如现在一家互联网公司。互联网公司是*讲究数据的,甚至有的公司做任何决策,都要做AB测试,就是遇到难以决策的事情,就干脆做两个版本,根据用户反馈,然后选择一个效果好的来推广。从一个按钮的颜色,到一篇文章的标题,都在用这个方法。 这当然很**,但是有一个问题,人的价值判断在哪里?如果都依靠机器的话,那人的价值在哪? 就像一所大学,评定老师水平的好坏,为了公平,往往只能靠一些数字化的标准,论文数、专著数量、课题数量等。但是一个老师的好坏,真的需要这些标准吗?一个水准不错的学生,在课堂上听他讲一节课,水平高低立即就能判断出来了。这也是为什么西方学术界特别讲究同行评议,这就是人的判断标准,而不是只看客观数据的原因。 为了避免误解,我还要多解释两句。这里并不是说,技术不可信,技术非常可信,但是技术可信的场景是有限的,一旦牵涉到更大的认知图景,更强烈的价值观色彩,更复杂的综合判断,人仍然是万物的尺度。
    目录
    第1章 威尔逊: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悲剧 01 当原则遇到现实 02 不切实际的内在缺陷 03 化为泡沫的理想悲剧 04 很难跟身旁的人处好关系 第2章 林肯:政客与政治家 01 平民律师逆袭美国总统 02 政客和政治家的行为逻辑 03 战战兢兢地跟随在民意身后 04 政客要拥有狮子的力量和狐狸的狡猾 第3章 图灵:被庸众迫害的天才 01 密码破译——数学家对决的战场 02 图灵机——人类思考过程的复制和再现 03 天才也只是普普通通的码农 04 扑朔迷离的自杀案 05 请让庸众停止迫害 第4章 麦克阿瑟:被遮蔽的“网红”将军 01 表演型人格 02 朝鲜战争昏招连出 03 只看得到一件大事 04 网红将军的盲区 第5章 亚历克斯·弗格森:始终如一的领导力 01 在球场上打造确定性 02 始终如一地锤炼自己和团队 03 瞄准竞争对手的核心要害 第6章 项羽:神经质的性情少年 01 一波三折的秦王朝灭亡之路 02 西楚霸王也是性情少年 03 投机主义者的反对面 第7章 嘉靖:知分寸的权谋高手 01 少年皇帝也有政治敏感 02 巧用礼节谋求皇位合法 03 权谋家的本色 04 皇帝和首辅间的权力游戏 第8章 朱高煦:恶之花结成的恶之果 01 篡位皇帝的继承争夺 02 虎毒也食子 03 继承者正统性的思量 04 藩王造反后留下的毒瘤 05 沦落到囚笼生活 第9章 崇祯:起早贪黑辛辛苦苦走上破家亡国的不归之路 01 皇帝为什么不肯南逃保命 02 起早贪黑辛辛苦苦走上破家亡国的不归之路 03 中层领导管理陷阱 04 权力是一种临时性平衡 罗胖人物传记清单 我的人物传记清单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