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重建秩序的场景 : 文化产业发展的伦理建构与隐私保护
QQ咨询:
有路璐璐:

重建秩序的场景 : 文化产业发展的伦理建构与隐私保护

  • 作者:金元浦 主编
  • 出版社:中国工人出版社
  • ISBN:9787500875895
  • 出版日期:2021年07月01日
  • 页数:276
  • 定价:¥5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文化产业应肩负的责任担当,要求必须构建与其相适应伦理秩序。社会转型之下文化产业面临的伦理冲突、互联网新媒体的历史性变革下的“伦理危机”、互联网自媒体传播的产业伦理困境等展现出重建秩序场景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网络隐私是互联网时代全球重大的社会问题,加强隐私保护是中西方共同的责任与使命,也是一个全局性的**系统工程。
    目录
    序言 我国文化产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上 编 绪 论 我国文化产业伦理发展的现实境遇与当下形态 003 一、问题倒逼:文化产业主体要担起社会责任 005 二、责任担当:文化经济应有价值观和伦理准则 006 三、我国当前创意经济的新梯形结构与层级模态 008 四、认识文化产业伦理的五大领域 018 章 国际文化创意产业伦理问题研究的内容与路径 023 一、国际文化产业、创意经济伦理研究对价值的追问 026 二、国际文化产业、创意经济对媒介伦理的高度关注 029 三、国际文化产业创意经济伦理研究关注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 032 四、创意经济伦理学高度关注知识产权保护与盗版问题 033 五、文化经济发展与文化遗产和非遗之间的矛盾 036 第二章 数字时代大平台的文化政策与伦理关切 039 一、平台崛起:数字化的文化与数字文化 041 二、大平台的集中和垄断问题 045 三、大平台的其他数字伦理问题 048 第三章 文化产业:文化自信的现实基础与伦理维度 051 一、文化产业是增强文化自信的现实基础 053 ���、文化产业是增强价值观自信的有效载体 058 三、增强文化自信的“软力量”与“软实力” 065 四、文化产业的伦理维度 069 第四章 社会转型之下文化创意产业的伦理冲突 073 一、社会转型:文化创意产业伦理冲突的现实背景 075 二、神圣与世俗:文化创意产业的基本伦理冲突 077 三、公义与私利:文化产品生产领域的伦理冲突 080 四、理性与欲望:文化产品消费领域的伦理冲突 083 第五章 “伦理危机”下互联网新媒体的历史性变革 087 一、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伦理危机 089 二、媒体革命的历史性变革 093 三、移动互联网新技术开创文化创造和传播新形态 096 四、新生意见**可能会在社会议题方面发言 098 五、“网红”到底能红多久? 101 第六章 互联网自媒体传播的产业伦理困境与突破 105 一、作为文化生产者的自媒体及其伦理凸显 107 二、建构自媒体文化产业伦理的困境与束缚 113 三、自媒体文化产业伦理的建构原则与策略 118 第七章 “一带一路”的伦理意蕴及其对文化产业“走出去”的启示 123 一、“一带一路”的伦理意蕴 125 二、文化产业是实践“一带一路”伦理意蕴的有效载体 132 三、“一带一路”的挑战与文化产业“走出去”的伦理情结 134 四、由文化产业“走出去”实现“一带一路”的伦理意蕴 137 下 编 第八章 网络时代的隐私:西方危机与中国战略 145 一、网络时代的隐私 147 二、博弈困境与深层危机 148 三、中国的战略与举措 150 第九章 网络时代的隐私:后斯诺登时代信息**与用户隐私的 问题与对策 155 一、美国与欧盟在信息**问题上正在进行激烈的角逐 157 二、新自由主义理念的失范 158 三、爱尔兰是美欧交锋的主战场 159 四、我国应对信息**挑战的思考和对策 161 第十章 网络时代的隐私: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数据的泄露与保护 165 一、隐私数据泄露已成为互联网时代全球重大的社会问题 167 二、大数据时代的数据管理是信息时代各国治国理政的重要课题 171 三、当前隐私数据泄露的四种类型及其防范 173 四、全面推动我国数据管理升级换代,实施数据保护的全民教育 184 第十一章 网络时代的虚假信息:英国法律对虚假信息的界定及监管 191 一、“虚假信息”界定的法律漏洞与不足 193 二、“虚假信息”内涵外延界说:谣言,诽谤,信息欺诈 197 三、英国对网络虚假信息的法律监管 204 四、经验借鉴与政策建议 208 第十二章 网络时代的虚假信息:融媒体时代“辫子新闻”真实性的伦理学考察 211 一、“辫子新闻”内容生产的特征 214 二、关于“辫子新闻”真实性的拷问 216 三、“辫子新闻”真实性的伦理学反思 221 四、“辫子新闻”传播亟待专业规范和伦理意识 223 第十三章 丧文化——青春焦虑与反现代性 227 一、相似的语境与相似的“丧文化” 230 二、“丧文化”细读 232 三、“害怕的世纪”:现代性的反叛 235 第十四章 尬文化——互联网密谋下的青春“无畏”展示 239 一、互联网时代:尬文化产生的现实语境 241 二、祈向多元:尬文化的内容与形态 244 三、代际转换:尬文化及其消费群体 246 四、互联网精神:尬文化内在的价值追求 248 后 记 251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