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环境监测(陈玲)(第三版)
QQ咨询:
有路璐璐:

环境监测(陈玲)(第三版)

  • 作者:陈玲、赵建夫 主编 仇雁翎、夏四清 副主编
  •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2384065
  • 出版日期:2021年06月01日
  • 页数:309
  • 定价:¥59.9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目录
    第1章 绪论 001 1.1 环境和环境污染 002 1.2 污染物来源和性质 005 1.2.1 污染物的化学类别 005 1.2.2 污染物的性质 005 1.2.3 优先控制污染物 006 1.2.4 受关注的化学污染物 009 1.3 生态环境标准 010 1.3.1 生态环境标准的作用 011 1.3.2 生态环境标准的分级和分类 011 1.3.3 生态环境标准的法律意义 014 1.4 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 014 1.4.1 环境监测的类型 015 1.4.2 环境监测的特点 015 1.4.3 环境监测数据信息系统 017 习题与思考题 018 第2章 水质监测和分析 021 2.1 水质标准与水质监测 022 2.1.1 水资源和水污染 022 2.1.2 水质标准 023 2.1.3 水质监测与分析的目的 030 2.1.4 监测项目的选择 030 2.1.5 水质监测分析方法 031 2.1.6 排污总量监测项目与监测方法 033 2.2 水质监测方案制订 033 2.2.1 地表水水质监测 034 2.2.2 水污染源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 040 2.3 水样采集和保存 041 2.3.1 水样类型 042 2.3.2 水样及其相关样品采集 042 2.3.3 水样的运输和保存 047 2.4 水样预处理 049 2.4.1 样品消解 049 2.4.2 样品分离与富集 051 2.5 适合现场监测的水质指标 057 2.5.1 温度 057 2.5.2 浊度 058 2.5.3 透明度 059 2.5.4 电导率 059 2.5.5 pH 值 061 2.5.6 溶解氧 063 2.6 感官物理性质 066 2.6.1 颜色 066 2.6.2 固体物质 067 2.6.3 硬度 069 2.7 酸碱性质 071 2.7.1 水的酸度 071 2.7.2 水的碱度 072 2.8 主要阴离子 074 2.8.1 氯化物和余氯 074 2.8.2 硫酸盐与硫化物 077 2.8.3 氟化物 079 2.9 营养性物质 081 2.9.1 含氮化合物 081 2.9.2 含磷化合物 087 2.10 有机物综合指标 090 2.10.1 化学需氧量 091 2.10.2 生化需氧量 094 2.10.3 总有机碳 099 2.10.4 矿物油和动植物油 101 2.10.5 挥发酚 103 2.11 痕量有机物的测定 105 2.11.1 气相色谱法 105 2.11.2 **液相色谱法 109 2.12 痕量金属和非金属化合物 114 2.12.1 痕量金属化合物 114 2.12.2 痕量非金属化合物 122 习题与思考题 125 第3章 大气环境监测 131 3.1 大气与大气污染 132 3.1.1 大气污染的来源和特征 132 3.1.2 大气环境保护标准 133 3.1.3 环境空气质量指数 138 3.2 大气环境监测点位布设和样品采集 140 3.2.1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 140 3.2.2 污染源烟气采样位置与采样点 142 3.2.3 样品采集和保存 144 3.3 大气环境监测分析方法 149 3.3.1 颗粒物(PM10、PM2.5和TSP)测定 149 3.3.2 气态污染物测定 152 3.3.3 大气中VOCs 的测定 163 3.3.4 恶臭污染监测 163 3.4 大气移动源采样及监测分析方法 164 3.5 室内空气质量监测 166 3.5.1 室内空气质量采样和分析方法 167 3.5.2 乘用车内空气质量监测方法 173 习题与思考题 174 第4章 土壤环境监测 177 4.1 土壤和土壤污染 178 4.1.1 土壤及其基本性质 178 4.1.2 土壤中主要污染物及其来源 180 4.1.3 土壤污染的特点 180 4.2 土壤背景值及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181 4.3 土壤环境监测内容 182 4.3.1 农用地土壤质量监测内容 182 4.3.2 建设用地土壤质量监测内容 184 4.4 土壤样品采集与保存 185 4.4.1 资料收集与现场踏勘 185 4.4.2 布点与点位数 186 4.4.3 土壤样品采集与保存 190 4.4.4 地下水样品采集与保存 195 4.5 土壤样品预处理 195 4.5.1 土壤中重金属提取方法 195 4.5.2 土壤有机污染物的提取方法 197 4.6 土壤污染物监测方法 199 4.6.1 土壤理化指标的测定 199 4.6.2 土壤中营养盐测定 200 4.6.3 土壤中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测定 201 4.7 土壤污染指数与风险评价 201 4.7.1 污染指数、超标率(倍数)评价 201 4.7.2 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和风险管控 202 习题与思考题 204 第5章 固体废物监测 207 5.1 危险废物管理 208 5.2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210 5.3 危险废物样品采集和预处理 210 5.3.1 采样方案制订 210 5.3.2 样品的采集 211 5.3.3 样品的制备 214 5.3.4 样品的保存 215 5.4 固体废物危险特性鉴别方法 215 5.4.1 易燃性试验 215 5.4.2 化学反应性试验 216 5.4.3 腐蚀性试验 217 5.4.4 急性毒性初筛试验 218 5.4.5 浸出毒性试验 219 5.5 危险废物检测结果判断 220 习题与思考题 221 第6章 生物监测 223 6.1 环境污染生物监测 224 6.1.1 水生生物监测 225 6.1.2 细菌学指标检验 228 6.1.3 生物毒性基础及试验 230 6.2 指示生物的环境监测 243 6.2.1 指示生物的特征及其作用 244 6.2.2 生物样品的采集、保存与制备 245 6.2.3 指示生物污染物测定 247 习题与思考题 252 第7章 环境监测新技术发展 255 7.1 环境快速检测技术 256 7.1.1 便携水质多参数检测技术 256 7.1.2 大气快速检测技术 259 7.2 半渗透膜被动采样技术 261 7.2.1 连续流动水体被动采样装置 261 7.2.2 时间序列水下自动采样器 262 7.3 应急监测技术 263 7.3.1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监测 263 7.3.2 应急监测方案制订 265 7.3.3 应急监测仪器 266 习题与思考题 267 第8章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 269 8.1 环境监测方法评价与结果表达 270 8.1.1 准确度 270 8.1.2 灵敏度 273 8.1.3 检出限 273 8.1.4 不确定度 274 8.1.5 环境质量图 274 8.2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 278 8.2.1 质量保证的内容 278 8.2.2 质量保证的关键 279 8.3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 280 8.3.1 布点和采样过程的质量控制 280 8.3.2 实验室内质量控制 281 8.3.3 实验室间质量控制 284 8.3.4 报告数据的质量控制 286 8.4 计量认证与实验室认可 287 8.4.1 计量认证 287 8.4.2 实验室认可 288 习题与思考题 291 实 验 292 实验一 化学需氧量的快速法测定 292 实验二 溶解氧的测定 293 实验三 仪器法测定五日生化需氧量 295 实验四 氨氮的测定 297 实验五 土壤中铜、铅的测定 299 实验六 氮氧化物(NOx)的测定 302 实验七 校园景观水体水质监测、评价及净化方案探索——综合性实验 304 参考文献 308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