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大家小像·此间风雅
QQ咨询:
有路璐璐:

大家小像·此间风雅

  • 作者:郑振铎 等 著
  •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 ISBN:9787520527231
  • 出版日期:2021年04月01日
  • 页数:257
  • 定价:¥52.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大家为大家画像,画出平淡日子里的绚丽烟火,画出市井生活中的低吟浅唱,更画出山河破碎时的撕心呐喊。从这些饱含深情的画像中,看大家在彼此的生命里流连忘返,看大家提携后生,一起傲然向前。 《大家小像》系列丛书选取文化名人描写文化大家们生活、工作的片段,精心编辑成册,用优美的语言、细腻的文字,全方位地展现大家们的生活情趣、人格魅力。《此间风雅》**展示沈从文、蔡元培、朱自清、梅兰芳、徐悲鸿、张大千、程砚秋等大家在市井人生、平凡日子中展现出来的风雅情趣。这种美好生活呈现出来的理想状态,是人类文明的永恒追求,不会被时间湮没。
    文章节选
    敬爱的畏友 巴 金 我说过,我在从文家做客的时候,他编辑的《大公报·文艺副刊》和读者见面了。单是为这个副刊他就要做三方面工作:写稿、组稿、看稿。我也想得到他的忙碌,但从未听见他诉苦。我为《文艺》写过一篇散文,发刊后我拿回原稿。这手稿我后来捐赠北京图书馆了。我的钢笔字很差,墨水浅淡,只能说是勉强可读,从文却用毛笔填写得清清楚楚。我真想谢谢,可是我知道他从来就是这样工作,他为多少年轻人看稿、改稿,并设法介绍出去。他还花钱刊印一个青年诗人的本诗集并为它作序。不是听说,我亲眼见到那本诗集。 从文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不喜欢表现自己。可是我和他接触较多,就看出他身上有不少发光的东西。不仅有很高的才华,他还有一颗金子般的心。他工作多,事业发展,自己并不曾得到什么报酬,反而引起不少的吱吱喳喳。那些吱吱喳喳加上多少年的小道消息,发展为今天所谓的争议,这争议曾经一度把他赶出文坛,不让他给写进文学史。但他还是默默地做他的工作(分派给他的新的工作)。在困难的条件下,一样地做出出色的成绩。我接到从香港寄来的那本关于中国服装史的大书,一方面为老友新的成就感到兴奋,一方面又痛惜自己浪费掉的几十年的光阴。我想起来了,就是在他那个新家的客厅里,他对我不止讲过一次这样的话:“不要浪费时间。”后来他在上海对我,对靳以,对萧乾也讲过类似的话。我当时并不同意,不过我相信他是出于好心。 我在达子营沈家究竟住了两个月还是三个月,现在讲不清楚了。这说明我的病(帕金森氏综合征)在发展,不少的事逐渐走向遗忘。所以有必要记下不曾忘记的那些事情。不久靳以为文学季刊社在三座门大街14号租了房子,要我同他一起搬过去,我便离开了从文家。在靳以那里一直住到第二年7月。 北京图书馆和北海公园都在附近,我们经常去这两处。从文非常忙,但在同一座城里,我们常有机会见面,从文还定期为《文艺副刊》宴请作者,我经常出席。他仍然劝我不要浪费时间,我发表的文章他似乎全读过,有时也坦率地提些意见,我知道他对我很关心,对他们夫妇,我只有好感,我常常开玩笑地说我是他们家的“食客”,今天回想起来,我还感到温暖。1934年《文学季刊》创刊,兆和为创刊号写稿,她的篇小说《湖畔》受到读者欢迎。她的短篇集后来就收在我主编的《文学丛刊》里。 我提到坦率,提到真诚,因为我们不把话藏在心里,我们之间自然会出现分歧,我们对不少的问题都有不同的看法。可是我要承认我们有过辩论,却不曾有争论,我们辩是非,并不争胜负。 在从文和萧乾的书信集《废邮存底》中还保存着一封他给我的长信《给某作家》(1937年)。我1935年在日本横滨编写的《点滴》里也有一篇散文《沉落》是写给他的。从这两封信就可以看出我们间的分歧在什么地方。 1934年我从北平回上海,小住一个时期,动身去日本前为《文学》杂志写了一个短篇《沉落》。小说发表时我已到了横滨。从文读了《沉落》非常生气,写信来质问我:“写文章难道是为着泄气?!”我也动了感情,马上写了回答。我承认“我写文章没有一次不是为着泄气”。 他为什么这样生气?因为我批评了周作人一类的知识分子。周作人当时是《文艺副刊》的一位主要撰稿人。从文常常用尊敬的口气谈起他。其实我也崇拜过这个人,我至今还喜欢读他的一部分文章,从前他思想开明,对我国新文学的发展有过大的贡献。可是当时我批判的、我担心的并不是他的著作,而是他的生活、他的行为。从文认为我不理解周,我看倒是从文不理解他。可能我们两人对周都不理解,但事实是:他终于做了为侵略者服务的汉奸。 回国以后,我还和从文通过几封长信继续我们这次的辩论,因为我又发表过文章,针对另外一些熟人,譬如对朱光潜的批评,后来我也承认自己有偏见、有错误。从文着急起来,他劝我不要“那么爱理会小处”“莫把感情火气过分糟蹋在这上面”。他责备我:“什么米大的小事如×××之类的闲言小语也使你动火,把小东小西也当成了敌人。”还说:“我觉得你感情的浪费真极可惜。” 我记不起我怎样回答他,因为我那封留底的长信在“文革”中丢失了,造反派抄走了它,就没有退回来。但我记得我想向他说明我还有理性,不会变成狂吠的疯狗。我写信,时而非常激动,时而停笔发笑,我想他有可能担心我会发精神病。我不曾告诉他,他的话对我是连声的警钟,我知道我需要克制,我也懂得他所说的“在一堆沉默日子里讨生活”的重要。我称他为“敬爱的畏友”,我衷心地感谢他。当然我并不放弃我的主张,我也想通过辩论说服他。 我回国那年年底又去北平,靳以回天津照料母亲的病,我到三座门大街结束《文学季刊》的事情,给房子退租。我去了达子营从文家,见到从文伉俪,非常亲热。他说:“这一年你过得不错嘛。”他不再主编《文艺副刊》,把它交给了萧乾,他自己只编辑《大公报》的《星期文艺》,每周出一个整版。他向我组稿,我一口答应,就在14号的北屋里,每晚写到深夜,外面是严寒和静寂。北平显得十分陌生,大片乌云笼罩在城市的上空,许多熟人都去了南方。我的笔拉不回两年前同朋友们欢聚的日子,屋子里只有一炉火,我心里也在燃烧,我写,我要在暗夜里叫号。我重复着小说中人物的话:“我不怕……因为我有信仰。” 文章发表的那天下午我动身回上海,从文、兆和到前门车站送行。“你还再来吗?”从文微微笑,紧紧握着我的手。我张开口吐出一个“我”字,声音就哑了,我多么不愿意在这个时候离开他们!我心里想:“有你们在,我一定会再来。” 我不曾失信,不过我再来时已是14年之后,在一个火热的夏天,城市充满阳光,北平解放了。 观众的奇思妙想 齐如山 在纽约演戏的晚,观客就没有不满意的。出梅(兰芳)君演《汾河湾》,进窑的一段演完后,观客大鼓掌,“叫帘”(Curtain Call)到五次。第二出《青石山》,是朱桂芳与刘连荣合演,朱桂芳耍大刀下场,极受欢迎,“叫帘”也有三次。第三出梅君舞剑一段,“叫帘”五次。末一出《刺虎》,这出更受欢迎,“叫帘”竟到了十五次,这实是剧场不多见的事情。演完以后,各界纷纷地送花篮、花把庆贺,花篮共有五十多个,花把有二十多个,梅君都抱不开了,赠花的还陆续地递给他,他又不能不接,于是拿着这一个,掉了那一个,引得台下乐个不得了。 又一位老太太看了《打渔杀家》,说:“中国的姑娘真好!无论自己多么不愿意,也要委曲求全,使她的父亲高兴。我们美国的姑娘,就永远不会将就人!”这大概是有所感的话。 又一位老太太,看了《刺虎》说:“费贞娥替她的皇帝报仇,思想真是高超,令人佩服。看她当着一只虎的面就笑,一背脸就恨,以那么年轻可爱的小姑娘竟有这样大的心事,又悲伤她的皇帝,又要敷衍她恨的仇人,她那心里不晓得多难受呢!梅君也真能做得到家!” 有一位老太太对梅君说:“你生得这样好看,薛仁贵一定非常爱你,他赔礼的时候,就是你再多一会儿不理他,他一定还得想法子来央告你,你往后好不要轻轻儿地就回心转意地就答应了他——非难难他不可。” 又一位老太太对梅君说:“我看了好几回戏,总没有看见你的手,直到今天看了《打渔杀家》,才得看见。你这两只手生得可是非常美观,不宽不狭,不长不短,不肥不瘦,指尖不秃不尖,皮肤又白又嫩,真是好看极了!我简直没见过这样美的手!可是你为什么把这么好看的手,永远用袖子遮起来呢?我盼望你以后演戏务必穿短袖,好使你那美丽的手,永远露在外面,让人可以看见。” 又一位老太太看了《醉酒》,来对梅君说:“皇帝约会下在一处饮酒,等人家把地方也打扫干净了,酒食也预备好了,他可一去不回来,杨贵妃怎么能够不难过,不闷得慌呢?心里难受发闷,就要借酒消愁,可是也就容易醉,这是一定的道理,我也替你怪有气的。不过我想若是你,派人去请皇帝,他一定会来的,既然他平常那么爱你,你为什么不派人去请他呢?” 又一位老太太,看了《打渔杀家》,也到后台来说:“可惜这么一位很可爱、很孝顺的小姑娘,闹了这么个大乱子,就逃跑了,她以后跑到哪里去了呢?我很想知道知道!”我们告诉她说:“她以后跑到一个城市,恰巧就遇见她的未婚夫,这也是一位又勇敢又俊秀的少年英雄。以后二人就结婚了,并且二人非常相爱,很幸福地一同生活着!”这位老太太听了非常高兴,说:“这样的老太师实在应该杀,可是这样可爱的小姑娘,却不应该受罪,老天这报应,怎么就这样对付呢?” 类似这种有趣的议论非常得多,可惜隔的日子太久,都不大记得了。这种评论乍看虽似颇幼稚,与戏剧的组织没什么关系,但因此足见他们的确把戏里情节和现实打成一片了,就是不通言语的人们,也深深地了解,深深地感动了。这正是戏剧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总计在纽约演了五个星期的戏,天天来看戏的人固然不见得有,但是看过五六次、十几次的的确很多,所以观客对于戏中情节和做工明了的人,也**比**多。在初演的时候,虽然有极详细的说明,但是演到可乐的地方观客们未必就乐,等到演了一个星期以后,凡是剧中有滑稽可笑的地方,观客也必定大笑,由此足见已经比起初明了得多了。 在纽约演戏的末一晚,刚演完要闭幕时,台下有人提议说:“梅君在纽约已经演完,不再续演,我们没有机会再看这样好戏了,可否让我们与梅君握握手,表示表示谢意?并祝梅君成功?”梅君立刻答应了。于是在台上摆了两张桌子,梅君站在桌子里面,大家上台站在桌子外面,和梅君握手,由右边上来,左边下去。一直握了几十分钟的工夫,还是好些人在那里拥挤着等,总也完不了,我们很纳闷:何以还有这些人?后来一详细察看,才知道有许多人下去以后,又转上来再拉手,不禁失笑。 自在纽约演戏头**起,所有来看戏的人差不多都穿礼服,情形很庄重。到了旧金山,在中国戏园演戏的头一晚,上座极满。可是中国人比较多,所以台下人声颇嘈杂,吸烟的有,嗑瓜子的有,小孩子哭的也有,颇有些像在中国戏园子里似的。后来经华侨邝秉舜君上台演说,梅君的戏是怎样高尚,这次来到美国是怎样的郑重,于国际上有什么样的关系,我们看戏的人也应该自以人格自重等等的话。以后台下居然把烟卷、瓜子等都取消了,观客也非常安静。这固然是观客自爱,但也可见大家对梅君的重视。 观客对梅君的各出戏都很欢迎,评论好的是《刺虎》《打渔杀家》《汾河湾》《醉酒》。可是看完拍掌热烈的,却是各种舞,尤其欢迎剑舞,朱桂芳舞刀也很受欢迎。在纽约和芝加哥没有演《别姬》《散花》,到了旧金山因为有许多人要求,才开始演这两出,观客也非常地欢迎。《别姬》一戏,叫座的力量比哪出都大,在罗森的末一个戏就是用《别姬》作大轴子。华侨们却特别欢迎《廉锦枫》。 美国的习惯是每逢星期三、星期六总演白天戏,观客大半都是女子。按平常的情形不大容易满座,可是这次梅君演白天戏,没有不满座的,所以大家都认为这是一种极特别的情形。 在美国一共演了七十二天戏,大致有五十几天满座,其余至少也有七八成,所以票价由五元涨到了十二元,由此可见观客的拥挤了。
    目录
    章 沈从文:执拗的拓荒者 敬爱的畏友 巴 金 / 2 执拗的拓荒者 刘北汜 / 6 古稀之年,硕果累累 刘北汜 / 11 陶瓷专家沈从文 李维善 / 14 他是真正的主人 王亚蓉 / 17 次拜访 吴素乐 / 20 沈从文的小说世界 吴素乐 / 23 《边城》纪事 吴素乐 / 26 船上花猪睡容美 胡 戟 / 29 沈氏文物学 胡 戟 / 31 第二章 蔡元培:是真虎,必有风 蔡元培有真器局、真度量 梁漱溟 / 36 蔡先生引我到北大 梁漱溟 / 39 一面有容,一面率真 梁漱溟 / 42 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 顾颉刚 / 44 敞开胸怀,开气象新 顾颉刚 / 48 蔡元培与南洋公学 蔡朝晖 / 50 蔡元培与襁褓中的青岛大学 马庚存 / 54 蔡先生的兼容并包 郑天挺 / 60 蔡师鼓励我留学印度 魏风江 / 63 第三章 梅兰芳:浩荡美国行 就是破产,我也要到欧美一游 齐如山 / 68 到平后,一定要看一次梅剧 齐如山 / 71 一路行来一路优待 齐如山 / 74 美剧界的叹服 齐如山 / 77 观众的奇思妙想 齐如山 / 86 政界:盛大招待 齐如山 / 89 商会:欢迎梅君 齐如山 / 94 学界:推崇备至 齐如山 / 104 侨胞:与有荣焉 齐如山 / 113 新闻界:如有材料,很盼寄来 齐如山 / 121 民众:谈梅兰芳,看梅兰芳,听梅兰芳 齐如山 / 125 获赠学位:名至实归 齐如山 / 130 第四章 张大千:试学唐三藏,还不能到西天? 青城峨眉写生记 肖建初 张心瑞 / 136 试学唐三藏,还不能到西天? 肖建初 张心瑞 / 138 敦煌行 张心智 / 142 敦煌双雄 王子云 / 150 大千世界 冯幼衡 / 152 大千居士下厨记 蒹 葭 / 165 第五章 傅抱石:待细把江山图画 烟云、山雨和黄昏 傅小石 傅二石 / 170 比印象派更印象派 沈左尧 / 172 无法而法,乃为至法 沈左尧 / 175 天才与天才的相遇 沈左尧 / 177 在学术上战胜敌国 沈左尧 / 180 好画送知己 赵清阁 / 183 二万三千里之壮游 亚 明 / 188 江山如此多娇 关山月 / 192 能者为师的情谊 关山月 / 196 傅氏皴法 宋振庭 / 198 无动作的有声电影 丁观加 / 201 第六章 程砚秋:功夫者,工夫也 巧演《锁麟囊》 刘斌昆 / 206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刘斌昆 / 211 艺术长于借鉴 刘斌昆 / 213 御霜簃的人品和戏品 俞振飞 / 215 功夫者,工夫也 侯喜瑞 / 218 德国艺术行 胡天石 / 221 台下是才子,台上是佳人 谦 斋 / 223 梅、程合璧 赵荣琛 / 225 在师父身边的日子 赵荣琛 / 228 第七章 朱自清:平淡中的绚烂 明圣湖边两少年 朱 韵 朱 韶 / 236 平淡中的绚烂 余冠英 / 239 扬州巧遇 余冠英 / 242 有时**只写一二句 朱维之 / 246 鼓励现代文学 刘北汜 / 248 一点小事,没什么 彭允中 / 251 做学问要讲实 彭允中 / 253 忠厚而笃实的君子 郑振铎 / 255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