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中国哲学通史·宋元卷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中国哲学通史·宋元卷

  • 作者:田文军、文碧芳等
  •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4248619
  • 出版日期:2021年06月01日
  • 页数:1004
  • 定价:¥23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宋、元哲学特别是两宋哲学在中国哲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一个波峰。这一时期的哲学,不论其学术追求还是其理论建构,都是以复兴与拓展儒学的形式完成的。这种复兴与拓展,既涵括哲学家们对儒学自身发展的历史总结,又涵括哲学家们对佛学、道家、道教理论的批判、借鉴与吸纳。北宋道学的兴起,即是这种以融会儒、佛、道之学为特征的宋、元哲学成型的标志。因此。本卷考论宋、元哲学,既注意把握宋、元哲学演**展的时代条件、理论趣向、思想渊源与学术追求,也注意清理宋、元哲学演**展的历史脉络与逻辑线索;既注意以中国哲学的传统概念、范畴来概括宋、元哲学的思想内容与理论系统,也注意从本体、功夫,或发展、知识、价值的角度辨析宋、元哲学的理论得失。在这种考论与辨析中,本卷作者既注意借鉴已有的宋、元哲学研究成果,尤其是“五四”以来宋、元哲学的研究成果,又注意突显作者自己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对宋、元哲学经典的考论诠释,以及作者自己与对宋、元哲学理论价值的解析评断。鉴于本卷的学术版性质,作者在对宋、元哲学的考察论析中,对于宋、元哲学指称的流变、派别的区划,以及各家思想源流的解析、历史地位的评断之类在学术界尚存异议的问题也不取回避态
    目录
    导论 章道学的先驱:韩愈与李翱 节韩愈与佛教 第二节李翱之《复性书》 第二章北宋早期道学 节北宋道学的兴起 第二节胡瑗与道学 第三节孙复与道学 第四节石介与道学 第三章李觏的哲学思想 节李觏的生平与著述 第二节李觏的《易》学思想 第三节李觏的“礼”学思想 第四章邵雍的象数易学 节邵雍的学术活动与理论著作 第二节宇宙生成论 第三节中国社会历史演变理论 第四节人生哲学 第五章周敦颐的哲学思想 节周敦颐的生平与著述 第二节“阴阳一太极,太极本无极”的宇宙生成论 第三节“五常之本,百行之源”的“诚”本说 第四节周敦颐哲学的历史地位 第六章张载的哲学思想 节张载的生平与学术著作 第二节“太虚即气”与“天道神化” 第三节“见闻之知”与“大心体物” 第四节“中正”“至当”“民胞物与” 第五节张载哲学的理论贡献与历史地位 第七章程颢与道学 节“天理”与“性” 第二节“识仁”与“以天地万物为一体” 第八章程颐的心性论与工夫论 节程颐的生平与学问志向 第二节心性论 第三节工夫论 第九章司马光的哲学 节司马光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与学术渊源 第二节《潜虚》气本论体系的构建 第三节司马光论性情 第四节司马光的史学思想 第十章王安石的哲学思想 节宇宙论 第二节天人观 第三节人性论 第四节新经学 第十一章吕大临的哲学 节吕大临与张载 第二节礼以成性 第三节吕大临与程颢 第四节理心之间 第十二章谢良佐的哲学思想 节性论 第二节仁论 第三节本心论 第十三章杨时的哲学思想 节理本论 第二节心性论 第三节工夫论 第四节总结 第十四章朱震及其《汉上易传》 节朱震生平与传世著作 第二节朱震易学思想的主要特征 第三节朱震易学之范畴——太极 第四节朱震易学之变化观 第五节朱震卦图及对北宋图书学传承之考察 第六节朱震象数之学的义理归宿 第七节总结 第十五章胡安国的哲学思想 节明体致用的为学旨趣 第二节正心明道为致用之本 第三节穷理致知、察识持养以正心明道 第四节总结 第十六章胡寅的哲学思想 节胡寅的“中道观” 第二节道物一体说 第三节心迹不二论 第四节以史论政 第十七章胡宏的哲学 节胡宏道学思想的渊源及其基本特征 第二节胡宏本体论的现实性层面——心范畴 第三节胡宏的存在论——性体 第四节天命与天道 第十八章朱熹的理学 节理气论 第二节心性论 第三节工夫论 第四节朱陆之辩 第五节朱熹在中国哲学与文化史上的地位 第十九章张栻的哲学 节天道论 第二节心性论 第三节工夫论 第四节理欲论与义利之辨 第五节张栻理学的影响 第二十章吕祖谦的理学 节吕祖谦的本体论——“理”与“心” 第二节吕祖谦的工夫论 第三节吕祖谦的实践哲学 第二十一章陆九渊的心学 节“本心”与“心即理” 第二节“发明本心”的工夫论 第二十二章陈亮的事功之学 节陈亮的生平与著述 第二节陈亮事功之学的世界观基础:道常行于事物之间 第三节陈亮事功之学的基本主张:事功有理、勉强行道 第四节陈亮事功之学的历史观与人性论 第二十三章叶适的功利之学 节叶适的生平与著述 第二节叶适功利之学的世界观:“物之所在,道则在焉”与“中庸之道” 第三节叶适功利之学的认识论:“格物致知”与“内外交相成” 第四节叶适功利之学的实学内涵:务实不务虚 第二十四章杨简的心学 节杨简的觉悟历程 第二节杨简论“觉” 第三节杨简“以觉训仁”的仁说思想 第二十五章元代道学的演变与发展 节赵复与理学传介 第二节许衡的理学 第三节刘因的理学 第四节饶鲁和吴澄的理学 第五节元代的朱陆之学及其发展趋势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