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亮出最好的自己:外交官浅谈国际礼仪
QQ咨询:
有路璐璐:

亮出最好的自己:外交官浅谈国际礼仪

  • 作者:张国斌
  •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ISBN:9787508612157
  • 出版日期:2008年08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39.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508612157
    • 作者
    • 页数
      0
    • 出版时间
      2008年08月01日
    • 定价
      ¥39.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随着国际交往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能在礼仪修为方面有所提升,以更得体的方式更好地与国际接轨。我们应该如何与外国朋友打交道,在出国旅游、涉外商务活动等场合展现自己*好的一面?外交部**礼宾官张国斌先生,将在本书中与大家分享自己多年的礼宾礼仪心得,旨在帮助国人在涉外活动中提升自己的礼仪形象,在对外交往中亮出*好的自己。
    基于三十年多年的礼宾工作与外交实践,作者以一个外交官的视角审视中国人在各种涉外活动中的表现,列举了大量外交工作与生活中的鲜活事例——很多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细节,却是对外交往中的“致命伤”,用生动、风趣的语言阐释了中西文化的差别,以及基于此的中外礼仪礼宾方面的差异。
    文章节选
    **序
    ---读**礼宾官张国斌先生新著有感

    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与和是华夏文明的核心要素。
    孔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几千年来,礼遇以民俗、典籍和吏制等形式继承并不断发展。
    民间交往崇礼、重义、讲节。民俗民礼丰富多彩,乡有乡规、家有家训。在僻壤山村,长者在幼儿牙牙学语时就传授尊称敬语,鞠躬、免冠、作揖、磕头,时常可见。
    礼仪典籍汗牛充栋,《礼记》影响*大。西汉,刘向、戴德、戴圣为《礼记》成籍付尽心血。《礼记》中的《大学》作为《四书》之一,影响了中国朝政吏制、社会生活和思想哲学等方面几千年。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即设“典客”署,专司**礼宾大事。汉武帝建立了当时世界上较为完整、科学、合理、有效的**行政管理体制,高度重视礼尚往来,专设鸿胪寺管理**礼宾典礼。隋唐统治���将礼宾纳入“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治理**。礼部辖区从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扩大到全国学校甚至科举考试。清朝礼部尚书为从一品重臣,礼部下设四个司,管理仪制、嘉礼、军礼、学务、科考等要务,另设铸印局,掌管铸造皇帝玉玺等。礼宾礼仪是**的颜面,礼与和是主流。
    在许多别的**,礼的核心亦为和。“Protocol”(意为礼宾)源于古希腊文,“Pro”意为“**”,“tocol”意为“黏合、粘和”。今天世界上大多数**使用英语和法语表达礼宾时,均用“Protocol”。日本和韩国使用汉字“仪典”。东西方礼仪异曲同工,“和”是核心。
    外交部**礼宾官张国斌先生足迹遍布140多个**,每到之处细心观察当地礼仪礼节,颇有心得,形成此书。初读的感悟:**不同,文明各异,但寻求和谐相处是共同目标。“礼之用,和为贵”是相近和共同的。感谢国斌让我再次了解到不同肤色、不同种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同样亮丽的一面。
    张 昆 生
    二○○八年六月一日
    坐电梯的学问
    在国内的很多写字楼,我经常见到有人跑得气喘吁吁、满脸通红,嘴里叫着“等一下”,可赶到电梯门口,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那扇门在自己面前无情地关上;而电梯里的人,却个个假装没看到,眼睛望着别处。遇到这样的情况,真的让人感到非常气愤!事实上,电梯里的人需要做的,仅仅是伸手按一下“开”键,也耽误不了几秒钟时间,这样的举手之劳,何乐不为呢?
    我们在工作与生活中经常用到的电梯大致可分为三种:一种是写字楼、饭店里的封闭式电梯;一种是商场、超市、地铁里的斜行电梯;一种是机场、停车场等的传送带。
    有的人过分“抓紧时间”,在狭窄的封闭式电梯空间里,几个人大声喧哗,唾沫横飞,不太顾及同乘电梯者的感受,这是有失文雅的。封闭式电梯的空间比较狭窄,应该保持安静,在注重私人空间的西方**尤其如此。
    在西方**,人与人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交往距离,而在电梯轿厢里就不太好做到,如果你一个劲地在电梯里说话,或是大声接打电话,周围的人只能被迫聆听(当然,是带着厌恶的表情)。如果是夏天,大家都穿得很单薄,你因为说话而呼出的热气难免会喷到前面的人身上,这就更令人讨厌了。此外,电梯里也属于公共场合,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是不合适的,何况你还不知道自己说的话是否会传到其他的人耳朵里去,万一不小心泄露了商业或外交机密,也是非常危险的(如果实在要说话,***的话题恐怕只有谈论天气了)。

    “嘘!”
    我国前任外交部长李肇星是我非常敬佩的一位领导,他无论在哪种场合,无论面对的是什么人,举手投足都非常得体,一言一行尽显绅士风度。
    有一次,在一场涉外活动结束后,我跟随李部长乘电梯回房间休息。进了电梯之后,一位随行人员大概想说点什么,刚要张口,李部长便用手指在嘴边作了一个“嘘”的动作,示意他不要说话。等到进了房间之后,李部长才追问对方刚才想说什么,并用略带严厉的口吻告诉在场的其他工作人员,电梯也是公共场合,**不能随便聊天说话,既不严肃也不**。大家点头称是,从此引以为戒。

    除了在电梯里高声喧哗之外,凝视其他人也被视为不礼貌的表现——即使对方脸上有污渍或者衣冠不整,你也可以通过眼神示意来加以提醒,不能长时间地盯着别人看。至于在电梯里抽烟,这对他人更是严重的冒犯,在美国,在电梯里抽烟是触犯联邦法律的行为!
    此外,在搭乘很拥挤的电梯时,一旦电梯门开启,无论该楼层是否是你的目的地,站在*外面的人都应该主动先站出去,让里面的人能够出来。
    而商场或超市等处的斜行电梯一般客流量比较大,很多人为了赶时间,一上去就把电梯堵得水泄不通,这也是不可取的。不知你有没有注意到,在这样的电梯传送带上,中间都画有一道黄色的线条,以此区分出左右。因为搭乘这样的电梯有一个约定俗成的靠右站立的原则,如果整个电梯上都站满了人,万一遇到突发状况需要疏散人流,或者有人有特别着急的事情需要赶快通行,就一筹莫展了。因此,在这种斜行电梯的左边留出的,正是这样的一条急行道,行人乘坐时应该自觉地靠右站立,不能挤占急行道。
    至于机场等处用来运送旅客的传送带,也要遵循同样的原则,旅客都应靠右站立。典型的例子是在法国的戴高乐机场,传送带有好几百米,如果大家不遵守靠右的原则,万一中间遇到故障或者紧急事件,维护人员来不及抢修或抢救,就会严重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转,耽误其他人的时间。
    有趣的是,在欧洲一些历史悠久的饭店里,有一种老式的**电梯至今仍在运行。除了轿厢内的装潢非常华丽外,这种电梯*大的特点是里面还有舒适的座位!!搭乘这样的电梯时,要注意把座位让给老人、孩子或者女士,切不可贪图新奇,一进电梯就抢占座位。
    目录
    **序

    **章 走出**:做一个受欢迎的世界人
    精简行囊,拒绝“负重旅行”
    知己知彼,国外风俗禁忌一点通
    附:对初次出国旅行者的几点建议

    第二章 入乡随俗:打招呼的学问
    “名”正言顺:称呼对了才是好客人
    握手:该出手时才出手
    鞠躬:礼多人不怪
    拥抱、贴面及吻礼:*西式的见面礼
    附:掌握不同宗教的见面礼

    第三章 吃遍天下:餐桌上的礼仪
    用餐须知:刀叉之外的学问
    这样吃西餐:不做“随便”的客人
    附:中国人与欧美人用餐习惯的区别

    第四章 客随主便:在国外的做客之道
    赴约之前:做好“热身运动”
    礼轻情谊重:第n个景泰蓝的故事
    言而有信:不要给主人“surprise”
    到达之后:主人家不是博物馆,禁止参观!
    你是“中国通”吗:餐桌上的对话
    日常拜访:不做“不速之客”
    附:邂逅英伦下午茶

    第五章 有“礼”有节:怎样和外国人打交道
    细节制胜:日常礼仪规范
    生活百科:不要在小事上“失分”
    附:在国外不受欢迎的行为

    第六章 魅力何来:从头到脚提升你的优雅指数
    “**印象”决定成败
    站有站姿,坐有坐相
    你会穿正装吗?
    附:穿衣也须入乡随俗

    第七章 “礼”尚往来:商务接待的艺术
    “礼”如其分:外事工作中的迎来送往
    “礼”直气壮:涉外招待六步走
    附:如何区分“国宾”和“重要外宾”?

    第八章 宾至如归:做各种场合的好主人
    商务谈判游刃有余:组织会见与会谈
    活动安排细致周到:观看文艺演出
    功夫在“吃”外:筹划宴请
    附:怎样筹办签字仪式?

    编辑推荐语
    “礼之用,和为贵”是相近和共同的。感谢国斌让我再次了解到不同肤色、不同种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同样亮丽的一面。
    外交部礼宾司司长 张昆生
    国斌常年奔波在外交一线,工作之余依然笔耕不辍,实属难能可贵。更弥足珍贵的是,他在本书中要和大家分享的,是自己多年的外交工作经验及遵礼守礼的心得,可谓字字珠玑,读后受益良多。
    全国政协外委会副主任 韩方明
    和国斌相识很久,看到他笔耕不辍,并树礼仪之书,十分珍爱。我认为人人都应看看,以此警醒自己应如何在涉外活动中规范自己的礼仪行为。
    外交部发言人 刘建超
    相识已久,读后依然感到国斌还是很有潜力的,希望此书能给人以启迪。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任 张晖
    作者在做事的同时,也在时时想着如何做人,做一个对朋友、对同事、对各级人士都有用的人。这本书也是如此,相信所有人都能从中获得启示。
    外交及政治专栏作家 蒋兆勇

    外交部**礼宾官教你国际礼仪
    外交部长杨洁篪亲笔题写书名
    外交部礼宾司司长张昆生****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