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环洱海区域传统聚落空间形态研究
QQ咨询:
有路璐璐:

环洱海区域传统聚落空间形态研究

  • 作者:杨荣彬 著
  •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47852682
  • 出版日期:2021年03月01日
  • 页数:272
  • 定价:¥150.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传统聚落因其所处的环境,构建了各具特色的空间形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实施,对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书从环境生态学的视角,结合传统聚落空间形态、分形理论、人居环境科学与生态可持续发展理论,探讨了环洱海区域传统聚落空间形态的可持续发展,对环洱海区域传统聚落空间特色风貌的保护与传承、传统聚落所处环境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理论指导和实用参考价值。同时,有助于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十四五”规划实施中,传统聚落与环洱海区域绿水青山生态环境的保护形成良性互动发展,为生态环境与传统聚落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相关理论依据和参考。
    目录
    第 1章 导论 1.1 缘起、目的与意义 1.1.1 缘起∶两个现象 1.1.2 目的与意义 1.2 概念界定 1.2.1 环境生态学 1.2.2 环洱海区域 1.2.3 传统聚落空间形态 1.3 研究对象与内容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内容 1.4 环洱海区域传统聚落研究框架 1.4.1 传统聚落空间形态研究方法 1.4.2 历时性与共时性理论研究框架 第 2 章 相关理论与方法 2.1 环境生态学理论 2.1.1 国内外相关研究 2.1.2 生态系统与生态修复 2.2 传统聚落空间形态理论 2.2.1 国内外相关研究 2.2.2 传统聚落与空间形态 2.3 分形理论 2.3.1 国内外相关研究 2.3.2 分形的特点 2.3.3 分形理论在传统聚落中的应用 2.4 人居环境科学理论 2.4.1 国内外相关研究 2.4.2 人居环境五大系统 2.5 生态可持续发展理论 2.5.1 国内外相关研究 2.5.2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城市 2.5.3 城��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第 3 章 不同时期环洱海区域传统聚落空间形态比较 3.1 源与流 3.1.1 洱海生态环境 3.1.2 环洱海区域传统聚落 3.2 生存与防御时期 3.2.1 坡地聚落 3.2.2 引水与储水并存 3.2.3 自然台地式空间 3.3 仿生与生态时期 3.3.1 生态防御聚落体系 3.3.2 引水与防水并重 3.3.3 人工多重城空间 3.4 等级与内化时期 3.4.1 等级型聚落 3.4.2 理水与防洪 3.4.3 内化型空间 3.5 冲击与交融时期 3.5.1 集市型聚落 3.5.2 引水与取水 3.5.3 向心型空间 3.6 分形与变异 3.6.1 分形特征 3.6.2 变异影响因素 第 4章 环洱海区域传统聚落环境生态思想解析 4.1 地理环境的馈赠与限定 4.1.1 地理环境与聚落营建 4.1.2 自然环境与选择应用 4.2 多元文化的交织与融合 4.2.1 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 4.2.2 传统聚落的文化表征 4.3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变迁 42 1,农耕R期116 4.3.1 农耕时期 4.3.2 农商时期 4.3.3 多元经济发展时期 4.4 民间技艺的传承与创造 4.4.1 材料与工艺 4.4.2 传承与创新 4.5 传统聚落的系统与动力 4.5.1 自然系统 4.5.2 人类系统 4.5.3 社会系统 4.5.4 居住系统 4.5.5 支撑系统 4.5.5 支撑系统 4.5.6 动力机制 4.6 动力机制 第 5 章 当代环洱海区域传统聚落空间形态演化 5.1 环洱海区域相关规划 5.1.1 大理市城乡规划"多规合一" 5.1.2 大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5.2 环洱海区域传统聚落空间形态要素 5.2.1 聚落边 5.2.1 聚落边界 5.2.2 街巷与广场 5.2.3 公共建筑空间 5.2.4 民居院落空间 5.3 镶嵌紧密的山地型传统聚落 5.3.1 双阳村 5.3.2 上末村 5.3.3 山地型传统聚落分形特征 5.4 沿湖岸延展的滨水型传统聚落 5.4.1 深江村 5.4.2 双廊村 5.4.3 金梭岛村 5.4.4 滨水型传统聚落分形特征 5.5 疏密有度的平坝型传统聚落 5.5.1 周城村 5.5.2 大城村 5.5.3 平坝型传统聚落分形特征 5.6 要素与表征 5.6.1 要素 5.6.2 表征 第6章 环洱海区域传统聚落的生态模型构建 6.1 传统聚落可持续发展关键因素 6.1.1 自然生态系统 6.1.2 半自然生态系统 6.1.3 人工生态系统 6.2 传统聚落生态系统的平衡机制 6.2.1 影响因子 6.2.2 生态平衡 6.3 传统聚落生态可持续发展模型构建 6.3.1 传统聚落生态可持续发展模型 6.3.2 传统聚落生态系统的发展轨迹 6.3.3 传统聚落的可持续性调控 6.4 环洱海区域传统聚落生态模型 6.4 1模刑构建 6.4.1 模型构建 6.4.2 可持续发展预测 6.4.3 可持续发展调控策略 展望238 参考文献 243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