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大师讲堂学术经典:闻一多讲文化史
QQ咨询:
有路璐璐:

大师讲堂学术经典:闻一多讲文化史

  • 作者:闻一多 著,闻一多 编
  • 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 ISBN:9787550040755
  • 出版日期:2021年03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79.8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选录了闻一多先生具有代表性的诗歌研究论文、散文杂论、文学评论、演讲稿等,是一本对中国文化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的杰作合集。
    文章节选
    姜履大人迹考 周初人传其先祖感生之故事曰: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 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 后稷。(《诗·大雅·生民》) 武各家皆训迹,敏《尔雅》训拇,谓足大趾,然“武敏”双声, 疑系连语,总谓足迹耳。歆各家多读为欣,训喜,疑字本作喜,祀 子喜止四字为韵。“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弗读为祓,毛、郑皆 以为祀郊禖之祭,《御览》一三五引《春秋元命苞》“周本姜嫄, 游 宫,其地扶桑,履大迹,生后稷”, 宫即禖宫,说与毛、郑同。 上云禋祀,下云履迹,是履迹乃祭祀仪式之一部分,疑即一种象征 的舞蹈。所谓“帝”实即代表上帝之神尸。神尸舞于前,姜嫄尾随 其后,践神尸之迹而舞,其事可乐,故曰“履帝武敏歆”,犹言与 尸伴舞而心甚悦喜也。“攸介攸止”,介林义光读为愒,息也,至确。 盖舞华而相携止息于幽闲之处,因而有孕也。《论衡·吉验篇》: 后稷之时,履大人迹,或言衣帝喾衣,坐息帝喾之外, 有妊。 此说当有所本。帝喾与衣,说并详后,其云“坐息帝喾之处”, 则与《诗》“攸介攸止”合,此可证息为与帝同息,犹前此之舞亦 与帝同舞也。 关于履迹事,汉人尚有一异说,亦可注意。《尔雅·释训》“履 帝武敏”,《释文》引舍人本敏作畝,注云: 古者姜嫄履天帝之迹于畎畝之中,而生后稷。 如舍人说,则“履帝武敏歆”为“践帝之迹于畎畝之中而欣喜”, 于文略嫌晦涩,似仍不若以“武敏”为连语,义较明畅。然畎畝与 后稷之关系则至明显,舍人此说,要亦不为无因。窃意履迹确系在 畎畝中,但不必破敏字为畝耳。此可以畤之沿革及形制证之。 《史记·封禅书》言“自禹兴而修社祀,后稷稼穑,故有稷祠”, 下即历叙秦以来所作诸畤,计有: 秦襄公作西畤,祭白帝; 文公作鄜畤,祭白帝;(白当为青,详下。) 宣公作密畤,祭青帝; 灵公作吴阳上畤,祭黄帝,作下畤,祭炎帝; 献公作畦畤,祭白帝; 汉高祖作北畤,祭黑帝。 是畤本社稷之变相,盖稷出于社,畤又出于稷也。《史记》又曰: 自未作鄜畤也,而雍旁故有吴阳武畤,雍东有好畤, 皆废无祠。或曰自古雍州积高,神明之隩,故立畤郊上帝, 诸神祠皆聚云。盖黄帝时尝用事,虽晚周时亦郊焉。其语 不经见,搢绅者不道。 云“其语不经见,搢绅者不道”,是史公审慎处。实则畤之起 源甚早,了无可疑。既云“虽晚周时亦郊”,则武畤、好畤即周人 所立。畤出于稷,本系周物,雍为周地,故群畤聚焉,非以其积高 为神明隩故也。平王东迁,始封秦襄公为诸候,赐之岐以西地,襄 公始国而作西畤。畤本周人郊天配后稷之处,秦未列侯前,不得郊 天,即不得有畤。秦之有畤,以有周地而修周故事,犹后此汉代秦 祚,复因秦故事以立畤也。虽然,秦立国后,郊天则可,立畤则不 可。何以言之?汉人传畦畤形“如种韭畦”,然畤字从田,疑凡畤 皆然,不但畦畤。“如种韭畦”即田畴之状,周祖后稷教稼穑,故 祭之之坛如此;秦虽郊天,不当以周人之祖配食,焉有为坛如田畴 之状哉?晚周礼乐废弛,立畤郊天,但存仪式,而意义全失,秦人 不察,辄承其制,不为典要矣。要之,畤本周人旧俗,周人郊天, 以后稷配享,而后稷始教稼穑者,故祭之之处,设畤以象田畴焉。 汉人所传秦时畦畤在人先祠下,秦承周制,是周诸畤所在之祠宜亦 有“人先”之名。坛状如田畴而祠名“人先”,非后稷而谁?故曰 畤出于稷也。如周人郊天配稷,以畤为坛,则舍人说“履帝武敏” 为“履天帝之迹于畎畝之中”,果不为无因,而余所疑履迹为祭礼 中一种象征的舞蹈,其所象者殆亦即耕种之事矣。古耕以足踏耜, 其更早无耜时,当直以足践土,所谓畯是也。《公羊传·宣六年》 注:“以足蹋曰踆。”《续汉书·郡国志》注引《博物志》“东阳 县多麋,十千为群,掘食草根,其处成泥,名曰麋畯”,畯之言踆 也,以足践而耕之曰畯,麋畯犹言麋耕耳。履帝迹于畎畝中,盖即 象征畯田之舞,帝(神尸)导于前,姜嫄从后,相与践踏畎畝之 中,以象耕田也。 周祖后稷,字当作畟,稷乃谷之类名。《说文》“畟,治稼畟 畟进也”,畟当从田从夋省,畟畯一声之转,本为一字。周人称其 田神曰畯,实即后稷也。传言弃为帝喾子,帝喾者一曰帝俊,俊亦 与畯同。古周字从田,而周畴音复同,周盖即田畴本字。天神曰俊, 田神曰畯,先祖曰后稷,氏曰有周,义皆一贯,然则郊祀而有象耕 之舞,又何疑哉? 《论衡》云“衣帝喾衣”,帝喾即帝俊,为周人之上帝,说已 详上,衣者,《周颂·丝衣序》“《丝衣》绎宾尸也,高子曰灵星 之尸也”,《通典》礼四引刘向《五经通义》:“灵星为立尸,故 曰:‘丝衣其 ,会弁俅俅。’传言**祭灵星,公尸所服之衣也。” 说者谓高子即《孟子》所载论《小弁》诗之高子,是其人生于战国, 而灵星亦当为周时祀典,故《论衡·明雩篇》曰“今有灵星,古昔 之礼也”,《史记·封禅书》曰: 汉兴八年,或曰周兴而邑邰,立后稷之祠,至今血食 天下,于是高祖制诏御史,其令郡国县立灵星祠,当以岁 时祠以牛。 《续汉书·礼仪志》曰“言祠后稷而谓之灵星者,以后稷又配 食灵星也”,是灵星亦周郊祀之异名。祠灵星,公尸衣丝衣,载会 弁,以象天帝,是姜嫄衣帝喾衣,即衣尸衣,衣尸衣而坐息于尸处, 盖即“攸介攸止”时行夫妇事之象征,此或据晚世之制言之,其事 虽与古异,其意则同也。 以上专就《生民》诗为说。诗所纪既为祭时所奏之象征舞,则 其间情节,去其本事之真相已远,自不待言。以意逆之,当时实情, 只是耕时与人野合而有身,后人讳言野合,则曰履人之迹,更欲神 异其事,乃曰履帝迹耳。 “履帝武敏”之解释,既如上述,请进而论此事与姬 姓之关系。 《左传·隐八年》众仲曰:“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 而命之氏。”此释姓氏二字之义晰。考氏即古地字,如云“有周 氏”即保有周地之人,故曰“胙之土而命之氏”;姓生一字,某姓 即某所生,故曰“因生以赐姓”。传说修已吞薏苡而生禹,故禹为 姒姓,简狄吞燕卵而生契,故契为子姓,姜嫄履大人迹而生弃,故 弃为姬姓。苡姒例为同字,姒姓者犹言苡所生也,卵一曰子,子姓 者犹言卵所生也,此皆易晓。独迹姬字形字义,了不相涉,履大人 迹而姬姓,其故难详,故王充疑其非实。其言曰: 失意之道,还反其字。苍颉作书,与事相连。姜嫄履 大人迹,迹者基也,姓当为“其”下“土”,乃其“女” 旁“臣”,非基迹之字,不合本事,疑非实也。(《论衡·奇 怪》篇) 案王说非是。姬字从臣,臣古颐字,颚骨也。古语臣齿通称(详 《说臣》),齿从止声,故臣声字或变从止。(一)《尔雅·释草》 “斩茝,麋芜”,樊光本茝作芷。《礼记·内则》“妇或赐之茝兰”, 《释文》本茝又作芷,《名医别录》“白芷一名白茝”。(二)《玉 篇》 亦赜字。案《易·系辞上传》“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依 文义,赜当为 ,从足与从止同。(三)《字汇补》有歵字,音义 与赜同,当即赜之别构。《隶释》汉碑颐作 ,从正亦与从止同。 以上列三事例之,则姬亦可作 。汉碑姬作姃,从正与从止同,是 其确证。止为趾本字,古通称足为止,足迹亦为止。姬从臣犹从止, 是姬姓犹言足迹所生矣。王氏拘于字形,不知求之于声,因疑乎周 初以来所不以为疑者,而斥为“不合本事”,不亦诬乎?且王氏知 迹训基。而不知姬基音同,音同则义同,故姬亦可训基。《广雅·释 言》“姬,基也”,《史记·三代世家》褚先生曰“姬者,本也”, 本亦基也。王氏训诂逊褚、张辈远远矣。又《说文》巸古文作戺, 《书·顾命》“夹两阶戺”,《西京赋》“金阶玉戺”,戺即基字, 《公羊传·庄十三年》注“土基三尺土阶三等曰坛”,阶戺即阶基。 墙之基址谓之巸,齿之基止谓之颐,足所基止处谓之赜,其义一也。 赜 一字,说具上文,而 于许书又为迹之重文,然则谓“姬之为 言赜也,赜 迹一字,故履迹而生即得姬姓”,亦无不可。王氏必 执女旁姬之字与迹无涉,岂其然乎? 复考旧传古帝王感生之事,由于履迹者,后稷而外, 惟有伏羲。 《御览》七八引《孝经钩命决》“华胥履迹,怪生皇牺”; 同上引《诗含神雾》“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宓牺”; 《山海经·海内东经》引《河图》“大迹出(各本误 在)雷泽,华胥履之而生伏羲”; 《潜夫论·五德志》篇“大人迹出雷泽,华胥履之, 生伏羲。” 余尝疑伏羲为犬戎之祖,犬戎与周或本同族,故传言伏羲画八 卦,文王演之,而《易》称《周易》。今复得此证,益信前说之不 谬。《乐记》疏引《孝经钩命决》曰: 伏羲乐为立基。 立大古字通,基者迹也,立基即大迹耳。立基为伏羲乐名,正 “履帝武敏”为舞之比。《封禅书》“秦宣公作密于渭南,祭青帝”, 伏羲字或作宓若虙,密宓虙一字,密畤即伏羲之畤,故曰青帝也。 《封禅书》又曰:“德公……用三百牢于鄜畤,作伏祠,磔狗邑四 门以御蛊菑。”鄜伏音近,鄜畤亦伏羲之畤,伏祠即伏羲之祠,因 知上文云文公作鄜畤,祭白帝,白实青之误。伏字从犬,伏羲、盘古、 槃瓠本一人,传说槃瓠为犬,与此祭伏祠,磔狗以御蛊菑亦合。盖 平王受逼于犬戎而东迁,秦襄公逐犬戎,收周故地,因受封焉,秦 立伏羲之畤,因犬戎之神而祭之也。伏羲履迹而生,后稷亦履迹而生, 事为同例,然则秦因犬戎之俗祭伏羲于畤,亦周祭后稷于畤之比矣。 一九三九年一月九日,晋宁 龙凤 前些时接到一个新兴刊物负责人一封征稿的信,使我发生兴 味的是那刊物的新颖命名——“龙凤”,虽则照那篇《缘起》看, 聪明的主编者自己似乎并未了解这两字中丰富而深邃的含义。无疑 的他是被这两个字的奇异的光艳所吸引,他迷惑于那蛇皮的夺目的 色彩,却没理会蛇齿中埋伏着的毒素,他全然不知道在玩弄色彩时, 自己是在与毒素同谋。 就早的意义说,龙与凤代表着我们古代民族中基本的两个 单元——夏民族与殷民族,因为在“鲧死,……化为黄龙,是用出禹” 和“天命玄鸟(即凤),降而生商”两个神话中,我们依稀看出, 龙是原始夏人的图腾,凤是原始殷人的图腾(我说原始夏人和原始 殷人,因为历史上夏殷两个朝代,已经离开图腾文化时期很远,而 所谓图腾者,乃是远在夏代和殷代以前的夏人和殷人的一种制度兼 信仰),因之把龙凤当作我们民族发祥和文化肇端的象征,可说是 再恰当没有了。若有人愿意专就这点着眼,而想借“龙凤”二字来 提高民族意识和情绪,那倒无可厚非。可惜这层历史社会学的意义 在一般中国人心目中并不存在,而“龙凤”给一般人所引起的联想 则分明是另一种东西。 图腾式的民族社会早已变成了**,而封建王国又早已变成了 大一统的帝国,这时一个图腾生物已经不是全体族员的共同祖先, 而只是统治者一姓的祖先,所以我们记忆中的龙凤,只是帝王 与后妃的符瑞,和他们及她们宫室舆服的装饰“母题”,一言以蔽 之,它们只是“帝德”与“天威”的标记。有了一姓,便对应地产 生了百姓,一姓的尊荣,便天然地决定了百姓的苦难。你记得复辟 与龙旗的不可分离性,你便会原谅我看见“龙凤”二字而不禁怵目 惊心的苦衷了。我是不同意于“天王圣明,臣罪当诛”的。 《缘起》中也提到过“龙凤”二字在文化思想方面的象征意义, 他指出了文献中以龙比老子的故事,却忘了一副天生巧对的下联, 那便是以凤比孔子的故事。可巧故事都见于《庄子》一书里。《天 运篇》说孙子见过老聃后,发呆了三天说不出话,弟子们问他给“老 聃”讲了些什么,他说:“吾乃今于是乎见龙——龙合而成体,散 而成章,乘云气而养(翔)乎阴阳,予口张而不能喈,舌举而不能 讯,予又何规老聃哉!”这是常用的典故(也就是许多姓李的楹联 中所谓“犹龙世泽”的来历)。至于以凤比孔子的典故,也近在眼 前,不知为什么从未成为词章家“獭祭”的资料,孔子到了楚国, **的疯子接舆所唱的那充满讽刺性的歌儿—— 凤兮凤兮!何如(汝)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 不可追也!…… 不但见于《庄子》(《人间世篇》),还见于《论语》(《微 子篇》)。是以前读死书的人不大认识字,不知道“如”是“汝” 的假借,因而没弄清话中的意思吗?可是汉石经《论语》“如”作 “而”,“而”字本也训“汝”,那么歌辞的喻意,至少汉人是懂 得。另一个也许更有趣的以凤比孔子的出典,见于唐宋《类书》所 引的一段《庄子》佚文: 老子见孔子从弟子五人,问日:“前为谁?”对曰: “子路,勇且力。其次子贡为智,曾子为孝,颜回为仁, 子张为武。”老子叹曰:“吾闻南方有鸟,其名为凤…… 凤鸟之文,戴圣婴仁,右智左贤,……” 这里以凤比孔子,似乎更明显。尤其有趣的是,那次孔子称老 子为龙,这次是老子回敬孔子,比他作凤,龙凤是天生的一对,孔 老也是天生的一对,而话又出自彼此的口中,典则同见于《庄子》。 你说这天生巧对是庄子巧思的创造,意匠的游戏——又是他老先生 的“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吗?也不尽然。前面说过 原始殷人是以凤为图腾的,而孔子是殷人之后,我们尤其熟悉。老 子是楚人,向来无异词,楚是祝融六姓中芈姓季连之后,而祝融, 据近人的说法,就是那“人面龙身而无足”的烛龙,然则原始楚人 也当是一个龙图腾的族团。以老子为龙,孔子为凤,可能是庄子的 寓言,但寓言的产生也该有着一种素地,民俗学的素地(这可以《庄 子》书中许多其他的寓言为证)。其实凤是殷人的象征,孔子是殷 人的后裔,呼孔子为凤,无异称他为殷人。龙是夏人的,也是楚人 的象征,说老子是龙,等于说他是楚人,或夏人的本家。中国古 的民族单元不外夏殷,典型中国式而有支配势力的思想家莫如 孔老,刊物命名为“龙凤”,不仅象征了民族,也象征了能代表 民族气质的思想家,这从某种观点看,不能不说是中国有刊物以来 漂亮的名字了! 然而,还是庄子的道理,“腐臭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腐 臭”,——从另一种观点看,漂亮的说不定也就是丑恶的。我 们在上文说过,图腾式的民族社会早已变成了**,而封建的王国 又早已变成了大一统的帝国,在我们今天的记忆中,龙凤只是“帝德” 与“天威”的标记而已,现在从这角度来打量孔老,恕我只能看见 一位“申申如也,夭夭如也”而谄上骄下的司寇,和一位以“大巧 若拙”的手段“助纣为虐”的柱下史(五千言本也是“君人南面之 术”)。有时两个身影叠成一个,便又幻出忽而“内老外儒”,�� 而“外老内儒”,种种的奇形怪状。要晓得这条“见首不见尾”的 阴谋家——龙,这只“戴圣婴仁”的伪君子——凤,或二者的混合体, 和那象征着“帝德”“天威”的龙凤,是不可须臾离的。有了主子, 就用得着奴才,有了奴才,也必然会捧出一个主子,帝王与士大夫 是相依为命的。主子的淫威和奴才的恶毒—— 暴发户与破落户双重 势力的结合,压得人民半死不活。三千年惨痛的记忆,教我们面对 这意味深长的“龙凤”二字,怎能不怵目惊心呢! 事实上,生物界只有穷凶极恶而诡计多端的蛇,和受人豢养, 替人帮闲,而终不免被人宰割的鸡,哪有什么龙和凤呢?科学来了, 神话该退位了。办刊物的人也得当心,再不得要让“死的拉住活 的”了! 要不然,万一非给这民族选定一个象征性的生物不可,那就还 是狮子罢,我说还是那能够怒吼的狮子罢,如果它不再太贪睡的话。 读骚杂记 《史记·屈原列传》,正如它其余的部分,未必完全可靠。不 拘就思想或文体上观察,《渔父》明明是一篇子虚的文字,而史公 却把它当做实事,编入传中。这是可疑的一点。谏怀王入秦的,据 《楚世家》说是昭睢,而《列传》则以为屈原,显然的自相矛盾。 这是第二点。把这两点综合起来看,则王懋竑说屈原死在怀王入秦 以前,似乎可信。王氏这一说并没有什么强有力的正面的理由。不 过从反面推测,假定屈原真死在怀王入秦以前,则谏入秦的,自然 与屈原无干,而顷襄王时也不会有屈原再度被放以及和渔父在江滨 问答的事了。这样,既可以避免《列传》与《世家》间的冲突,又 可以省得教一篇寓言冒充了史迹。这比说屈原死在顷襄王时确乎合 理得多。至于二十五篇连真带假的屈赋中,对于怀王被诱入秦那样 严重的事,绝没有露一丝口风,也不妨附带的算作屈原,死在顷襄 王时的一个反证。 然而王懋竑的话果能成立,其重要之点,还不在缩短了屈原几 十年的寿算,订正了一个史实的错误。这件事本身的意义甚小。因 这件史实的修正,而我们对于屈原的人格的认识也得加以修正,才 是关系重大。怀王丧身辱国,屈原既没有见着,则其自杀的基因确 是个人的遭遇不幸所酿成的,说他是受了宗社倾危的刺激而沉江的, 便毫无根据了。 历来解释屈原自杀的动机者。可分三说。班固《离骚序》曰: “忿忍不容,沉江而死。”这可称为泄忿说。《渔父》的作者曰: “宁赴常流而葬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 这可称为洁身说。东汉以来,一般的意见渐渐注重屈原的忠的方面, 直到近人王树枬提出尸谏二字,可算这派意见的极峰了。这可称为 忧国说。三说之中,泄忿合事实,洁身也不悖情理,忧国则不 可信。然而偏是忧国说流传久,势力。 一个历史人物的偶像化的程度,往往是与时间成正比的。时间 愈久,偶像化的程度愈深,而去事实也愈远。在今天,我们习闻 的屈原,已经变得和《离骚》的作者不能并立了。你若认定《离 骚》,是这位屈原作的,你便永远读不懂《离骚》。你若能平心静 气地把《离骚》读懂了,又感觉《离骚》不像是这位屈原作的。你 是被你自己的偶像崇拜的热诚欺骗了。真正的屈原、汉人还能看得 清楚。班固说: 屈原露才扬己,竞乎危国群小之间,以离谗,然数责 怀王,怨恶椒兰,愁神苦思,强非其人,忿怼不容,沉江 而死,亦贬絜狂狷景行之士。 这才真是《离骚》的作者,但去后世所谓忠君爱国的屈原是多 么辽远!说屈原是为爱国而自杀的,说他的死是尸谏,不简直是梦 呓吗? 一种价值观念的发生,必有它的背景。是混乱的战国末年的《渔 父》的作者才特别看出,屈原的狷洁,是大一统的帝王下的顺民才 特别要把屈原拟想成一个忠臣。《庄子·刻意篇》曰: 刻意尚意,离世异佶,高论怨诽,为亢而已矣。此山 谷之士,非(诽)世之人,枯槁赴渊者之所好也。 这大概即指屈原**的人,所以以洁身来解释屈原的死,是合 乎情的。这一方面与他的时代风气正相合。但是,帝王专制时代的 忠的观念,绝不是战国时屈原所能有的。伍子胥便是一个有力的反 证。为了家仇,伍子胥是如何对待他的国和君,而他正是个楚国人。 司马迁曾经“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 倒还没有忘掉屈原的时代。 总之,忠臣的屈原是帝王专制时代的产物,若拿这个观念读《离 骚》,《离骚》是永远谈不通的。至于王懋竑的话若能成立,则后 世所以能把屈原解成一个忠臣,或许还要归咎于史公。《史记·屈 原列传》若不教屈原死在顷襄王的时代,则后人便无法从怀王客死 于秦和屈原自杀两件事之间看出因果关系来,因而便说屈原是为忧 国而死的。
    目录
    姜 履大人迹考 | 001 龙凤 | 009 读骚杂记 | 014 端午节的历史教育 | 018 人民的诗人——屈原 | 023 什么是九歌 | 026 怎样读九歌 | 043 《九歌》的结构 | 047 庄子 | 057 道教的精神 | 076 文学的历史动向 | 087 律诗的研究 | 094 后一次的讲演 | 147 在鲁迅逝世八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 151 艾青和田间 | 153 给西南联大的从军回校同学讲话 | 155 组织民众与保卫大西南 | 159 建筑的美术 | 163 黄纸条告 | 168 电影是不是艺术? | 170 敬告落伍的诗家 | 182 悼玮德 | 185 评本学年《周刊》里的新诗 | 188 诗歌节奏的研究 | 206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