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交通运输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指南
QQ咨询:
有路璐璐:

交通运输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指南

  • 作者:赵鸿铎,邹晓磊,钱鑫,肖军华
  •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76018431
  • 出版日期:2021年12月01日
  • 页数:176
  • 定价:¥55.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交通运输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指南》在深入理解新时代我国交通运输人才培养的特征和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充分挖掘交通运输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内涵,分析课程思政的教学需求,构建了交通运输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整体架构,形成了交通运输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考核评价制度,并编制完成了从本科切入、可拓展至研究生教育的交通运输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指南。本书的编写旨在指导交通运输类专业的教育教学,积极推动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紧密结合,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完善交通运输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文章节选
    前 言
    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018年9月,*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再次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项工作的生命线”,“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这些论断为课程思政的目标和内涵提出了明确要求。因此,各高校在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同时,需在原有基础上认识到高等教育的核心问题,就是必须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环节,真正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三全育人”。
    近年来,高校着力探索思政教育由“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拓展。由于“课程”在本质上是学校向学生提供的所有学习经验的总和,因此,广义的“课程思政”是依托学科专业资源,整合课堂与第二课堂、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在知识传播中强调价值**,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融通,实现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创造性升华。在当今时代背景下,交通运输类专业课程思政需面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深入理解新时代的交通发展趋势与需求,以及**建设交通强国战略目标、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格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将课程思政教学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毕业要求紧密结合,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交通工程育人体系。然而,针对国内开设交通运输类专业的绝大部分高校的授课教师的调研表明: 目前全国较少高校建立了完整的课程思政教学的教学培养体系,对专职教师开展的相关培训仍然不足;多数教师对课程思政内涵理解不充分,课程思政教学普遍经验不足,课程思政教学仍然以思想道德教育为主,学院开设的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教学较为欠缺;从教学方法上看,以课堂授课为主,而新兴网络授课方式的第三课堂使用较少,传统教学模式仍占主要地位。总体来说,全国高校交通运输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仍需进一步提升和完善。
    本书在了解我国交通运输人才培养的特征和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充分挖掘交通运输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内涵,分析课程思政的教学需求,构建了交通运输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整体架构,形成了交通运输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考核评价制度,并编制完成了以本科为主、可拓展至研究生教育的交通运输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指南。由于编者水平有限,本指南难免还存在许多不妥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以便我们持续修订、不断完善。
    编者
    2021年10月30日
    目录
    章 交通运输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指南 一、引言 二、课程思政教学理念 三、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四、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五、课程思政教学实施 六、课程思政教学评价 七、课程思政教学管理机制 第二章 交通运输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方法与模式——以同济大学为例 一、课程思政框架 二、课程思政教学制度 三、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体系 四、培养方案 五、课程思政链建设 六、师资队伍建设 七、评价考核 八、结语 附录∶课程教学大纲示例 一、通识类课程 二、专业基础类课程 三、专业核心类课程 四、专业选修类课程 五、创新实践类课程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