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报告2021
QQ咨询:
有路璐璐: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报告2021

  • 作者: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9787115573162
  • 出版日期:2021年11月01日
  • 页数:176
  • 定价:¥149.8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报告共6篇13个专题,分别从产业环境、车辆能耗、产品属性、技术应用、热点专题、长期展望等方面详细论述了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情况。 产业环境篇从全球汽车能源与碳排放管理、中国车用能源及碳排放测算进行阐述。车辆能耗篇详细分析了乘用车和商用车燃料消耗量发展情况,以及新能源汽车电能消耗量发展情况。产品属性篇介绍了乘用车和商用车的节能相关属性发展情况。技术应用篇跟踪乘用车节能技术应用情况和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技术配套趋势。热点专题篇首先比较了三元动力电池和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的竞争力,其次研究了动力电池的**性,后跟踪介绍了动力电池关键原材料及进展情况。长期展望篇对“双碳”背景下中国汽车2035年电动化路线进行了展望。
    目录
    Ⅰ 产业环境篇 专题 1 全球汽车能源与碳排放管理进程 02 1.1 国际汽车能源与碳排放管理情况 02 1.1.1 欧盟汽车节能和碳排放管理 02 1.1.2 美国汽车燃料消耗量和温室气体排放法规 06 1.1.3 日本轻型车燃料消耗量法规 09 1.2 中国汽车能源与碳排放管理情况 10 1.2.1 汽车产业规划和发展目标 10 1.2.2 中国汽车能耗管理现状 12 1.2.3 国内汽车市场发展概况 18 专题 2 中国车用能源及碳排放测算 26 2.1 中国车用能源及碳排放测算模型 26 2.2 ���用能源及碳排放测算关键参数分析 28 2.2.1 汽车分车龄保有结构 28 2.2.2 汽车年行驶里程 28 2.2.3 汽车分车种燃料消耗量 29 2.3 2020 年车用能源及碳排放测算结果 29 Ⅱ 车辆能耗篇 专题 3 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发展情况 34 3.1 行业平均燃料消耗量情况 34 3.2 不同类别国产车型燃料消耗量情况 36 3.2.1 分车辆类型燃料消耗量变化 36 3.2.2 分系别车型燃料消耗量变化 38 3.3 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及达标情况 39 3.3.1 达标企业数量和产量分析 39 3.3.2 达标质量优良企业分析 40 3.3.3 产量 / 进口量前十企业达标情况分析 41 专题 4 商用车燃料消耗量发展情况 43 4.1 商用车分类 43 4.2 轻型商用车燃料消耗量情况 44 4.2.1 不同车型燃料消耗量情况 44 4.2.2 燃料消耗量与限值比较情况 48 4.3 重型商用车燃料消耗量情况 51 4.3.1 不同车型燃料消耗量情况 51 4.3.2 燃料消耗量与限值比较情况 55 专题 5 新能源汽车电能消耗量发展情况 60 5.1 新能源乘用车电能消耗量情况 60 5.1.1 国产纯电动乘用车平均电能消耗量变化趋势 60 5.1.2 不同类别车型电能消耗量情况 61 5.1.3 产量排名前十五的车型电能消耗量情况 62 5.2 新能源商用车电能消耗量相关属性发展情况 64 5.2.1 续驶里程 64 5.2.2 电池电量 66 5.2.3 续驶里程 / 电池电量 67 5.2.4 吨百公里电耗量 68 5.2.5 单位载质量能量消耗量 70 III 产品属性篇 专题 6 乘用车节能相关属性发展情况 74 6.1 整备质量 74 6.2 脚印面积 77 6.3 平均排量 78 6.4 平均功率 83 6.5 平均扭矩 86 6.6 功率 / 整备质量 90 6.7 功率 / 排量 93 专题 7 商用车节能相关属性发展情况 97 7.1 燃料种类 97 7.2 变速器 99 7.3 产品结构 100 7.3.1 设计载质量 100 7.3.2 平均车长 101 7.4 平均排量 102 7.5 功率 / 总质量 105 IV 技术应用篇 专题 8 乘用车节能技术应用情况 108 8.1 涡轮增压与缸内直喷技术 108 8.2 三缸增压发动机技术 109 8.3 先进变速器技术 110 8.4 怠速启停技术 111 8.5 轻混合动力技术 112 8.6 强混合动力技术 112 专题 9 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技术配套趋势 114 9.1 动力电池 114 9.1.1 动力电池产业配套情况 114 9.1.2 动力电池技术发展现状 119 9.1.3 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趋势 120 9.2 驱动电机 121 9.2.1 驱动电机产业配套情况 121 9.2.2 驱动电机技术发展现状 123 9.2.3 驱动电机产业发展趋势 125 9.3 电控 128 9.3.1 电控产业配套情况 128 9.3.2 电控产业发展趋势 129 V 热点专题篇 专题 10 三元动力电池和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竞争力比较 132 10.1 正极材料晶体结构对比 132 10.2 正极材料及相应体系动力电池产品关键性能对比 133 10.2.1 能量密度对比 133 10.2.2 功率对比 134 10.2.3 寿命对比 135 10.2.4 成本对比 136 10.2.5 **性对比 137 专题 11 动力电池的**性研究 139 11.1 动力电池电 - 热耦合特性表征方法 139 11.2 动力电池电 - 热耦合特性试验分析 140 11.2.1 工作温度对电池产热特性的影响 140 11.2.2 SOC 对电池产热特性的影响 142 11.2.3 电流倍率对电池产热特性的影响 143 11.2.4 SOH 对电池产热特性的影响 143 11.2.5 材料体系对电池产热特性的影响 144 11.3 动力电池热失控和热扩散测试评价 145 11.3.1 动力电池热失控触发方法及特征行为研究 145 11.3.2 动力电池热扩散测试评价 146 11.4 动力电池生命周期**性测评 146 11.4.1 动力电池生命周期本征热稳定性测评 146 11.4.2 动力电池生命周期应用**性测评 149 专题 12 动力电池关键原材料及进展 151 12.1 锂矿资源概况 151 12.1.1 全球锂资源概况 151 12.1.2 中国锂资源概况 152 12.1.3 锂资源供需分析 153 12.2 钴矿资源概况 155 12.2.1 全球钴资源概况 155 12.2.2 中国钴资源概况 156 12.2.3 钴资源供需分析 157 12.3 镍矿资源概况 158 12.3.1 全球镍资源概况 158 12.3.2 中国镍资源概况 159 12.3.3 镍资源供需分析 160 12.4 可持续镍供应,推动低碳**产业链发展 161 12.4.1 汽车产业下游领域可持续政策新规定 161 12.4.2 必和必拓集团创新支撑中国汽车市场向可持续镍转型 162 VI 长期展望篇 专题 13 “双碳”背景下中国汽车 2035 年电动化路线展望 166 13.1 “双碳”背景下中国汽车 2035 年电动化发展目标 166 13.2 分城市优先等级的汽车电动化推进路线展望 167 13.2.1 城市汽车电动化优先等级评价指标 167 13.2.2 城市汽车电动化优先等级划分方法 168 13.2.3 城市汽车电动化优先等级划分结果 169 13.3 分车型分应用场景的汽车电动化推进路线展望 170 13.3.1 乘用车电动化推进路线 170 13.3.2 商用车电动化推进路线 171 附 录 175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